央广网北京4月12日消息(记者果君冯仪)近日,长沙市教育局发布《长沙市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管理十项规定》,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管理机制,全面提高作业设计与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切实减轻过重学业负担和家长辅导负担。其中提到,教师不得在班级群及教育类APP布置“打卡”式作业,允许学生迟交、少交或缺交当日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等。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学校作业应该怎么布置?怎样设计作业更有助于培养出能迎接未来挑战的人?
作业怎么留?学生怎么写?
(图源:教育部官方网站)
什么形式的作业更受到孩子和家长的欢迎?多位学生家长向记者表示,如今的作业量较为合理,希望有更多互动性强,结合生活实际,以及能让孩子学会观察和思考的作业。
就读于天津市南开区某公立小学的阳阳,今年上三年级。阳阳妈妈告诉记者,孩子这学期整体作业量不多,多数在学校的课后辅导课已完成,家长课外辅导孩子作业的情况也不多。“与传统的纸质作业相比,互动参与、观察类的作业形式更受到孩子欢迎。”阳阳妈妈表示。
在首都师范大学青年教育艺术研究所国内研究室主任、副教授陈苗苗看来,作业不是形式主义或仅仅为了劳学生筋骨,作业研究是学校教研的重要内容,应该煞费苦心研究作业的功能、质量和设计等问题,学校也尤其应该加强作业的设计、批改、分析、反馈等全过程管理。留作业可以把握几个理念:
第二,避免出现作业量超标现象。作业写不完,容易让学生回家后疲劳作战。学习中的易错点尽量在校解决,课堂完成基本作业的一部分,也鼓励学生在校完成作业,尽量不把作业带回家,减负也包括给家长减负。
第四,留作业不能转化成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有的作业孩子难以独立完成,最后变成家长替做,失去了布置作业的本意。
第五,留作业要以学习心理研究为依托,研究不同年龄段学生、不同学科学习特点,以提升学生探究兴趣,求知欲为目标。布置作业时要明确作业完成要求和评价方式,评价方式要契合儿童特点,不能过于拔高。过于拔高,更容易让家长替做。
对于学生来说,作业应该怎么写最有效果?
第一,尽量自主完成,而不是完全依靠家长。
作为家长又应该如何配合学校教学工作?陈苗苗也给出了建议:
第一,家长要主动和老师联系,而不仅仅是等老师找自己。主动联系老师的用意之一,是为了让老师能了解自己孩子的气质特点,方便老师因材施教。
第二,不用学校考试成绩来评价孩子,避免激发孩子的焦虑情绪。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潜力,要发挥孩子的潜能,而不是用卷面成绩这一个维度去评价孩子,或者因此伤害亲子关系。
第三,家长要结合孩子的特点,建立个性化家庭教育,不能人云亦云,避免与其他同龄孩子的成长状态对比,造成心态崩盘。要在了解孩子学校学习发展状态的基础上,建立属于自己的家庭教育节奏,长远育人,形成有自家特色的家风。
生活教育让学生回到广袤的生活当中去
作为教育从业者,青岛市城阳区培文中车小学校长蓝玫认为,生活教育是让生活成为学生可见、可触、可感、可试、可创造的日常,让儿童回到真实广袤的生活中去,发现真实的问题、真实地面对问题,由此激发他们的兴趣以及对解决问题的内在需求,在科学的指导下以各种适合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认识自己、关爱他人、理解世界的能力,这是她和同事近年来一起进行的尝试和探索。
蓝玫认为,未来,人类智能的很多领域都面临着被计算机智能超越的“危机”,但教育是为未来培养人,是在培养能迎接未来挑战的人。21世纪人才所需的核心素养包括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沟通、协作和跨文化技能。
蓝玫认为,生活教育的探索首先是“以师爱释放儿童天性”,是给学生一个充满尊重、理解和包容的环境,让孩子敢说话、愿意说话、会说话,呵护他们的创造性;除了在学校里借助阅读、观影、社会实践等活动把孩子的视野打开之外,还鼓励父母带孩子多走出去,让父母为孩子打开更多种可能;此外,学校还“以评价的多样性激发荣誉感呵护自尊心”,以多种方式的评价让孩子们的成长总是能够被看见,从而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人工智能时代和“双减”并行,学校作业应该怎么布置?怎样设计作业能让学生、学校、家长都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