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阅读圈”的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课题理论学习表
姓名
高琦琳
学习形式
自主学习
日期
2022.1
知网
书籍、论文名称
《阅读圈任务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学与评价中的应用》
学习
内容
概要
1.引言
随着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正式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程晓堂、赵思奇2016),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主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展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高中英语课标》)规定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
2.阅读圈及其作用
2.1阅读圈
2.2阅读圈的作用
3.阅读圈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联系
第二,文化收集者角色负责挖掘和评价所读材料包含的文化元素,并对比国内外文化。这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文化意识相契合。通过角色设置,阅读圈任务可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增强文化敏感度,提升客观看待和反思文化差异的能力。
第三,就思维品质而言,整个活动需要学生充分发挥思维能力,而非简单、机械的记忆或操作。例如,担任讨论组长角色的学生需要提出质量高且可供小组成员讨论的问题,而非简单的事实性判断问题。这就要求该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并具备问题意识,通过深思熟虑挑选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总结者角色则注重学生归纳概括的思维认知能力。其他角色同样需要学生进行联系、鉴赏分析、评价、阐释等思维活动。
第四,就学习能力而言,其内涵包括对学习策略的运用、学习效率的提升、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自主和合作学习能力。阅读圈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角色设置可引导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中注意材料蕴含的不同元素,而注意(noticing)是影响语言习得发生和习得效率很重要的一环(Long1996)。另外,每个学生都有承担组织讨论的工作,以及询问和倾听他人观点和看法的机会,这些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都是必要的素养。
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实现一方面依赖于教学,另一方面也需要评价的配合。评价是整个教育的出口,对教和学具有反拨作用,因此,教—学—评统一成为题中之义(罗少茜、张玉美2018)。以下简要介绍阅读圈作为英语教学任务和评价任务的一些关键要点。
4.阅读圈作为英语教学任务和评价任务
实际上,用于教学的阅读圈也可以用来收集学生的表现,成为课堂评价任务。基于此,下文将结合前人的实践来说明阅读圈在教学实践中涉及的一些关键问题,包括教师的作用、小组活动的组织和材料选择。此外,阅读圈还可以应用到标准化的终结性评价中,但需要在形式上进行改编,同时还需要制定评价(评分)标准。
4.1阅读圈作为教学任务
4.1.1材料选择
选材可以调动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同时也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和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加以调控,选出学生愿意读、适合阅读圈小组活动形式且满足教与学目标的文本。
4.1.2小组活动组织
一个小组设置四五个角色是较为理想的情况。但在具体实践中,设置几个小组以及每个小组包含几个角色,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文本特征、学生水平和总数等适当增减(Daniels2002)。
如果教学内容围绕一个文本(例如课文)展开,教师可根据具体目标设定角色,制作或改编角色任务单,并以此进行分组。小组成员不宜过多,以确保每个角色在小组讨论时都有机会充分发言和讨论。此外,小组成员的水平差距不宜过大,以保证成员之间能够互相促进,避免具有优势的学生控制讨论。如果教学内容是自由阅读,学生可以从一些书籍中自由挑选读物,那么选择同一本读物的学生自动形成一个小组。如果选择某些读物的人数过多,则可以考虑形成多个小组;如果选择某些读物的人数过少,则可引导学生进行内部协商。这也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重要部分。
小组课堂讨论活动的频率同样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决定。毕竟,过于频繁地使用同一种任务形式可能会降低学生的新鲜感和兴趣,因此有必要随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的需求。另外,应鼓励学生在阅读圈任务中尝试不同的角色,并引导他们充分参与小组讨论,促进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4.1.3教师的作用
如上所述,阅读圈任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一方面,所有任务设计都应该围绕学生展开,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在任务中起主体作用,参与决策和评价,主动完成任务、主动学习。那么,教师在整个任务中的作用是什么呢?与交际性、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或“产出导向法”一样,教师不再占据绝对的中心位置,而是组织者、指导者、促学者和咨询者(Long2015;文秋芳2015)。
首先,教师需要规划宏观和微观教学目标,确保阅读圈服务于教学目标,实时监控目标的达成,并进行适当调整。其次,教师在初次进行阅读圈任务时,应该向学生提供全面的介绍和培训,并与学生共同尝试,使学生对任务目标、各角色任务和流程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再次,材料选择、分组、任务布置和小组讨论的各个具体环节都需要教师发挥积极的组织和指导作用,以确保阅读圈各环节有效开展。最后,教师有必要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观察学生的任务表现,充当学生的支持者和咨询者,提供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同时可在活动最后对各个角色的任务进行总结,强调和提炼学习重点,并对学生未能挖掘到的内容进行补充,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从任务中取得的收获。
由此可见,尽管阅读圈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样能得以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文秋芳2017)。同时,教师要不断武装和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文化、思维等素养,积极与学生对话,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形成。
4.2阅读圈作为评价任务
要实现阅读圈的课堂评价功能,教师应在课上观察和记录学生在独立发言或小组讨论中各个方面的表现,向学生提供及时的评价和建议,并充分利用观察结果反馈今后的教学计划,促进学生语言、文化理解及思考加工等能力的发展。
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上交各自完成的角色任务单,进行阅读并及时反馈。批阅学生的角色任务单不仅能够近距离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情感世界、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能实现教师对学生人格发展的监督和引导,同时也可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评和互评。
教师亦可指导学生将每次完成的阅读圈任务单以小组为单位建立档案袋(Daniels2002;Shelton-Strong2012),以此帮助学生进一步增强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档案袋中除了每个角色的任务单和讨论后的修改笔记,还可放入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评互评表(如表2所示)。
此外,用于测试的阅读圈任务同样要特别注重文本的恰当性,保证其与核心素养要素的联系,选择真实、高质量,内容及语言难度适中,并能激发学生思辨性和创造性思考的文本。
心得
本文从“核心素养”提出的教育背景出发,介绍了阅读圈教学与评价的方法。阅读圈模式试图打破以语言形式为重心、以教师讲解为主的阅读模式,实现从阅读到其他技能、从口头到书面表达思想、从学生个人理解内化到小组讨论激发思考等多层次的过渡和引申,最大限度地做到以学习发生为核心(文秋芳2015),兼顾语言和意义,促使学生能够就所学和所读进行思考和交流。现有的实践也表明,阅读圈任务对学生问题意识、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文化敏感度、思辨能力、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等方面的发展具有良好效果(李兴勇2015;罗少茜、张玉美201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