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尝试了一下,如果你要让这一栏出现,你需要这样做:
2.在该小程序中添加公司抬头和税号之后,就会在个人资料页面最下方出现“我的发票抬头”这一行:
MyFapiaotitles
这样,我们先看看我们熟悉的invoice的含义:
alistofgoodsthathavebeensold,workthathasbeendone,etc.,showingwhatyoumustpay
译:卖出去的货品或已提供的服务的费用清单。
来看词典中提供的两个例子:
1.tosend/issue/settleaninvoiceforthegoods
译:送出╱开具╱结清费用清单
2.aninvoicefor£250
译:一张250英镑的发票
词典还给出了invoice的同义词:bill,餐厅吃完饭服务员递上来的账单就叫bill。
我查了一下google,国外的invoice大概长这样:
所以invoice的本质就是费用清单,老外给你开了一张invoice(或bill)就意味着你该付款了。
而你在中国拿到一张发票,就意味着你已经付完款了,发票就是付款凭证。
这里又要提到另外一个概念:收据。
“收据”在英文中有个对应的词叫receipt(注意p不发音)。我国超市里的“购物小票”也可以翻译为receipt,口语中叫ticket。
在中国,我们都知道“收据”是不能用来报销(reimbursement)的,只有“发票”才能报销。
因为中国的“发票”是税务局核发的报销凭证,咱们国家规定只有“发票”才能用于报销,而“收据”没有这样的法律效力。
但是在国外,人们可以拿着receipt(收据)、ticket(购物小票)去公司报销的,不需要通过税务局。
这就是中外报销制度的巨大不同。
说到这里,需要总结一下了:
1.中国的“收据”英文翻译是receipt。
2.中国的“费用清单”英文翻译是invoice或bill。
3.中国的“发票”英文中是没有对应词的。
所以把“发票”翻译成invoice是肯定不对的,而且国外没有“发票”这样的东西,所以只能直接用拼音来翻译了,就叫Fapiao。
百度百科上的翻译明显不科学:
事实上,到中国做生意的外国朋友,入乡随俗,都知道Fapiao这个概念。
国外网站是这样介绍中国“发票”的:
Afāpiào(发票)maytranslateliterallyas"invoice"butit'sabitmorecomplicatedthanthat.
译:把“发票”或许可以直译为“invoice”,但事实上它要比invoice更复杂。
"AfapiaoisanofficialinvoiceissuedbytheChineseTaxBureau(butprovidedbytheseller)foranygoodsorservicespurchasedwithinthecountry.TheChinesegovernmentusestheseinvoicestotracktaxpaymentsanddetertaxevasion."
译:发票是中国税务局核发(卖家提供)的正式的凭证,用来证明任何在中国购买的商品和服务。中国政府使用这样的"invoice"来追踪纳税情况和制止逃税。
说到这里,可能你想问,国外没有“发票”这玩意,国家如何制止逃税呢?
好问题!
我了解了一下,以美国为例,美国目没有类似我国发票那样的票据,一般商场等地方的购物小票(receipt/ticket)就是售货凭据,小票上的商品单价、总额、交易单位和所收税额等一目了然。
由于这些收据都是由装有“税控装置”的收款机开出,数据通过联网传入税务机关进行监控,从而避免了偷税漏税的可能。
总之,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国情,文化差别很大,概念之间也不能随意等同,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