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范例6篇

【关键词】文化差异中文菜单翻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

1.引言

2.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2.1观念上的差异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首先是观念上的差异。中国人崇尚“民以食为天,民以味为先”的生活理念,讲究每一道菜的色香味的调和之美。因此,中国人在饮食过程中注重的主要是食物的口感和进餐时的精神享受,整个饮食活动体现出强烈的感受性。而西方人则认为饮食仅仅是生存的必要手段和交际的一种方式。他们强调饮食的营养价值,注重食物所含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的含量,而不是食物香味形的完美。

2.2菜名的差异

中国的很多菜名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如“东坡肉”,传说是人们为了纪念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而以他的字“东坡”命名的一道菜。相比之下,西餐中的菜名要简单的多,往往一目了然。以风靡全球的“肯德基”(KentuckyFriedChicken)为例,光看店名就知道这是一家炸鸡店,而店中的食品如炸鸡腿,香辣鸡翅,炸薯条,汉堡包等几乎无一不是以原料、烹饪方法来命名的。

3.《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中的基本翻译方法和其文化传递

3.1翻译的基本方法

为了提高北京奥运会期间对外国游客的服务接待水平,北京市旅游局和北京外办联合编辑出版了统一的《中文菜单英文译法》,对2753种菜名进行了英文翻译。纵观《中文菜单英文译法》,其翻译方法力争做到汉语和英语意义上的对等,力求最大限度地传递菜品的文化信息。笔者总结出了以下五种奥运菜单英译的方法:

(1)直接列出原料(主料为主,配料为辅,常见于冷菜)

e.g白领鼓扣鸭掌mushroomswithduckwebs

姜汁皮蛋preservedeggsingingersauce

(2)烹饪方法/刀法+中心词(常见于热菜)

e.g鲍鱼红烧肉braisedporkwithabalone

木耳肉片sautéedslicedporkwithblackfungus

(3)以人名,地名为主,原料为辅的翻译原则

以人名为主

e.g麻婆豆腐Mapotofu

东坡肉Dongpopork

以菜肴的发源地为主

e.g北京炸酱面noodleswithsoy,beanpaste,Beijingstyle

川味小炒Shreddedporkwithvegetables,Sichuanstyle

(4)使用汉语拼音命名或在其后加注释

直接用汉语拼音命名

e.g烧卖shaomai饺子jiaozi

使用汉语拼音并在后加英文注释

e.g锅贴guotie(pan?鄄friedmeatdumplings)

元宵yuanxiao(glutinousriceballsforlanterFestivals)

(5)舍去原菜名中的比喻形象,意译出原意

e.g夫妻肺片porklunginchilisauce

蚂蚁上树sautéedvermicelliwithspicymincedpork

3.2翻译中的文化传递

英国翻译理论家苏珊巴斯内特反复强调,“我们在翻译时不能将语言内容和文化内容分开来处理”(苏珊巴斯内特,2004)。从翻译的本质上来说,“翻译是在接受语种寻找和原语中信息尽可能接近、自然地对等话语,它首先是意义上的对等”(尤金奈达,2004)。中国的许多学者与苏珊巴斯内特观点一致,也都强调了文化翻译的重要性。

如“四喜丸子”这道菜是人们对喜庆的表达,在《中》这本书中将其译为Four?鄄JoyMeatballs(MeatBallsBraisedWithBrownSauce),既突出了菜名的喜庆特点,同时又在后面的括弧里面加上了制作的方法和配料,在介绍菜名的过程中也传递了中国饮食文化。

所以,中国菜名的英译在保证意义对等的同时,也必须兼顾中国菜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否则,翻译便失去了跨文化的信息交流和交换的功能,既是对菜名汉语原语言的扭曲,也是对英语目标语言翻译的破坏。

4.结束语

中国菜名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翻译,菜名的翻译不仅要真实准确地传递菜品信息,也必须最大限度的把菜品中丰富的人文历史、文化信息向外界做一呈现。它不仅是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转换,更是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我国饮食文化内涵丰富,中式菜肴的命名方式多种多样。因此,译者不论采取哪种译法,既要注重菜的实质,也要考虑到外国人的认知和心理,灵活运用各种技巧,使他们在了解菜肴原料和做法的基础上,也能体会到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奈达(Nida,E.A),泰伯(Taber,C.R.).翻译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任静生.也谈中菜与主食的英译问题[J].中国翻译.2001,22,(6):56-57.

关键词:饮食文化;饮食观念;饮食习惯;实用主义;文化

饮食文化是一个本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方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化背景以及价值观念的差异,形成了各自饮食文化的诸多差异。中西文化历来是世界文化的两大派系。本文主要从饮食观念,饮食方式与习惯方面来对比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一、中西方饮食观念的不同的原因及表现

二、中西方饮食方式的不同的表现及原因

中西饮食上最为明显的差异表现在饮食餐具的使用上,无论是平常的家庭用餐,还是正式的宴会上都是如此,比如中国人用筷子夹食物,西方人用刀叉切割食物。不同的饮食方式显然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在不同文化引导下形成的。

(一)中国人使用筷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虽然那时的人们还是习惯于以手来代替筷子。中国人自古以来大部分以农耕为主,所谓“面朝黄土背朝天”正是这一文化现象的真实写照,在这种文化环境中,通常以谷类为主食,倾向于安居乐业,和平与安定,强调以“和”为贵,反对侵略和攻击。就功能而言,筷子的准确性和自如性都很高,筷子是人与食物之间的温和媒介,这也反应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中国人使用筷子时温文尔雅,很少出现戳、扎等不雅动作,在餐桌上对待食物的态度是亲和的、温柔的。

(二)在西方人使用的众多餐具中,最常用、最具代表性的餐具是刀叉。西方人使用刀叉的历史并不久远。一顿正餐中往往使用多副刀叉,吃主餐用主菜刀和主餐叉,吃沙拉和甜点再使用不同的刀叉而西方很多国家其祖先为狩猎民族,饮食以肉类为主,为了能在残酷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必须善于捕猎,富于进攻性,这两种近乎相反的文化倾向反映到饮食中就很自然地体现在餐具的选择以及使用方式上,相反,西方人使用刀叉是又切又割,让人感到一种残酷和暴虐,是毫不掩饰地蹂躏食物。尽管中国人和西方人一样性喜吃肉,但却表现得非常含蓄、婉转,丝毫感觉不到那样血淋淋的“厮杀”和“搏斗”。

(三)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四)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总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中西方饮食文化中体现得较为明显,从饮食观念、饮食内容以及饮食习惯等各个方面都体现了中西方内在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人的“天人合一”思想以及西方的实用主义也体现在中西方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最根本的内在思维方式的不同各自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也都密不可分。如今世界各方文化有趋同局势,所以保证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多样性依然需要努力。

[1]KramschClaire“LanguageandCulture”,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0

[2]卞浩宇、高永晨.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

[3]党冰花.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刍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56.

[4]高凤霞,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5):11.

[5]罗露莎.浅析中西饮食文化差异[J].双语学习,2007(5):18.

[6]苏琛琛,雷雨,陈海洪,何纯点.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探讨[J].农家之友(理论版),2008(9):50.

[7]滕延江,王勇.民族文化心理与饮食习俗的跨文化对比分析[J].潍坊学院报,2005(5):79.

【关键词】包容性;天人合一;革新性;理性饮食

舌尖上的文化,顾名思义饮食文化也。中西文化差异表现在个个方面,这根本原因是中西的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背景。在这样的两种的文化背景之下,中西方饮食文化,不仅是从观念、性质,还是其方式或者对象选择方面,存在的差异都是非常鲜明的。我国的饮食文化受到儒家思想“天人合一”的影响,形成了中餐以食达意、以意传情、追求感官及身心的愉悦。突出色、香、味,是中国传统烹饪艺术的精髓。饮食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从“民以食为天”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可见一般,形成了“五谷为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饮食结构,追求味美的同时,也不忘记“养生”,中国的地域辽阔,俗语“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熟知每个中国的具体饮食文化,这是很难做到的,在饮食文化也在发展的今天,也是不可能做到的。我要做的仅仅是总体大局出发,谈谈中西饮食文化的背景,饮食方式,饮食对象,饮食观念,饮食传统。通过对比描述,才能更好的了解中西饮食文化的区别,更好的推动中西文化交流。

一、中西饮食文化背景的介绍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国优秀民族文化宝库的一部分,与其他法国、土耳其烹饪组成了世界三大饮食烹饪体系。也是我们中华儿女骄傲和自豪的地方,中国饮食文化绚丽多彩的内涵文化,“精、美、情”是中国饮食文化内涵的概括。“精”从色、香、味讲究文化的表现形式。到选料、烹饪的个个过程不胜繁琐,但就是在其中表达出精品意识的文化内涵,孔子在两千年前,就曾经提出过“食不厌其精”饮食理论;“美”体现了饮食的审美情趣,美不仅要表现的食物的味道上,甚至在形式、颜色、器皿的样式、用餐的环境还有服务人员的装饰上无一不透这美的成分,时时刻刻感觉到美的刺激与享受,美作为中国饮食内涵之一,也是其魅力所在,这也是中国饮食能够征服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吧;“情”中国文化历来都是以情为纽带,在中国,饮食文化不仅是社交活动,也是一门社交文化,以食达意,以意传情,中国人喜欢在餐桌上表达自己的感情,是沟通和交流感情的媒介。

二、中西饮食文化中的饮食方式

如果简单的回答这个问题,那么筷子文化与刀叉文化的更加生动形象一些,中国人使用筷子的历史十分悠久。《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唏。”从文献可知,中国三千年前就已经发明了筷子,筷子的历史见证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也许外国人看见中国人用两根木棍就餐,肯定会诧异,当国人轻而易举的用筷子完成就餐的过程,他们也不得不佩服这种餐具的种种优越性,进而佩服中国人的智慧,筷子特别能体现国人追求“天人合一”的和谐性,从筷子的取材及使用上,无一不体现着努力寻求一种平衡的和谐。罗兰·巴特对中国筷子有独特评价,他称筷子与刀叉相比,有一种“母性的温柔”。他说筷子“不切、不抓、不毁、不穿……是在移动一个婴儿时所表现出的那种谨慎的动作,它是一种力量,而非一种冲动……只是提取食物,转动食物,食物不再是要施以暴力的捕捉对象。”与刀叉相比,成双成对的筷子似乎还有一份“和为贵”的意蕴。筷子文化的包容性,对比刀叉文化的对立性,这两种文化没有优劣,筷子文化讲究继承,刀叉文化讲究革新。可见,就是从一个小小的饮食方式上也处处体现文化的差异。

三、饮食对象的差异

四、中西方饮食观念的差异

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力求口味清淡和膳食的均衡,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西方人在摄取食物时基本上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理解饮食的,饮食只是一种手段,而享受在饮食中并不占重要位置,故而不会过分地追求口味。然而,中国人却是一种感性饮食观念。中国人很重视“吃”,“民以食为天”。人们把吃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不仅维持生存,还用它维持健康,即“药补不如食补”;同时人们对美味展开了孜孜不倦的追求。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词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词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词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西方的理性饮食观与中国人的感性饮食观念也是冲突的,从中我们也要看到可以借鉴的地方,西方的饮食料理总是那几个味道,不免让人感觉乏味,可以借鉴中华料理的制作工艺,使西方料理不仅保证营养健康,而且达到色香味美。中国的饮食在追求“味之极至”同时,也要注意营养搭配,提倡健康饮食。

五、中西方饮食传统的差异

饮食传统的差异在饮食文化中是最明显的,五千年的华夏文化根植这片伟大的土地上,滋养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五千年的文明史,同时也造就了丰富多样、绚丽多彩的饮食文化,就拿中国的传统节日来说吧。春节吃饺子,元宵节吃汤圆,清明节(寒食节)吃简单蔬菜,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重阳节喝酒,腊八节喝腊八粥。上面的每个节日不都反映人们祭奠祖先,期盼美好未来的心理,从中反映出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五千年的历史同样浓缩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西方大国,拿美国为例,独立了200多年,主要信仰基督教,传统节日较少,圣诞节、感恩节等,在20世纪中,西方文明快速发展,中国却饱受战争贫困之苦,可是到21世纪的出去,西方国家饱受经济危机之苦,却惊奇的发现,中国已经位于世界强国之林,经济成就世界瞩目,在面对自然危机时,中国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而西方国家强调;通过先进技术战胜自然危机。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天人合一;的理念在饮食文化中无处不在。西方文化的革新性,西方的批判的哲学思想,理性饮食,强调平等、自由、健康、营养、卫生,这些理念在西方饮食文化中也是随处可见的。

在上面的一些对比研究中,可以得出,中西饮食文化没有优劣高低之分,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阐释是饮食文化的精髓,一道普普通通的菜肴,也能品味出厚重的历史文化,这就是饮食的魅力所在。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不同背景的饮食文化,相互包容、相互借鉴,品味出万千饮食文化的“味道”。

参考文献

[1]赵荣光.中国饮食文化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何宏.中外饮食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西方文化;差异

1前言

全球化促进了“跨文化交际”的发展,“跨文化交际”一词最早在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霍尔的《无声的语言》中出现,指文化背景各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活动。不同的民族因独特的社会历史环境和地域环境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体现在思维方式、交流方式、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给“跨文化交际”带来的天然的屏障与阻碍。文化价值观和行为文化特征是国际间“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内容,结合当前“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误解和冲突,接下来笔者将从思想观念和日常生活两个方面出发多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做一详细分析,并探寻有效解决文化交际冲突的方法途径。

2中西方思想观念上的差异

2.1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西方在对待事物的理解和看法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内在的表现在中西方思想观念的差异。我们中国的思维方式在注重直接感受的基础上实现从一般到具体的认识过程,而西方的思维方式恰恰相反,西方的认识过程是从具体到一般的过程。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还体现在认识的模式上,中国素来重视“天人合一”,即人的发展与自然和谐统一,整体性思维中国认识世界的基础;西方在自然科学的指导下,建立了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的关系,保护个人的利益和自由、独立发展等西方观念体现出了西方的个体性思维。

2.2价值观念的差异

有学者提出“跨文化交际”的核心是价值观念,要想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真正发展,必须正确认识中西方价值观念上的差异。在家庭观念上,中国传统的家庭有浓厚的家族观念和血脉观念,家庭内部长幼有序、辈分有别。但是在西方的家庭中,儿女18岁后就离开父母,对父母也不承担赡养的职责。在对待个人隐私上也存在很大差异,中国人注重团结和坦诚,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而西方人比较注重个人隐私的问题,贸然问一名西方女子的年龄,会引起西方女子的极大反感。

2.3法律观念的差异

法律是在文化土壤中盛开的鲜花,不同的文化催生了不同的法律精神,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还体现在法律观念的差异上。中国注重“以和为贵”和“家和万事兴”,打官司在中国人的意识里是有伤和气和不光彩的事情,制定法律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传统的纲常伦理,由于缺乏明确的公共意识,法律的执行也要依靠道德的规范。西方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比较浓厚,法制精神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西方法制化国家里有一个著名的例子,一所大型商场因建筑不恰当形成旋风致使老人摔倒,商场被告上法庭,老人获取了高额赔偿金。

3中西方日常生活中的差异

3.1风俗习惯的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十分重视中西方文化在风俗习惯上的差异,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尴尬和误会。“狗”在中国的语言环境下多用于贬义,影射坏人、笨蛋或背叛的人,如“狗东西”、“狗屁不通”和“走狗”。但是西方的语言环境下,从“aluckdog”中即可看出与中国的“狗”意象就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再如中西方在数字使用习俗的也存在很大差异,中国人喜欢偶数,例如“好事成双”“十全十美”等都寄予了中国人的美好愿望,而在西方国家了人们偏爱奇数,认为单数是吉利的数字。

3.2交往习惯的差异

跨文化交际加深了国际之间的交往和交流,强调了把握中西方交往习惯的差异的重要性。首先在称呼上,中国重视“长幼有别”,所以不能直呼长辈的姓名,而在西方亲属之间直呼姓名是亲切和礼貌的表示。其次在见面问候时,中国人为了表达自己的关心之意,常常说“你去哪里?”或“你吃饭了吗?”,而面对西方人“你去哪里?”明显冒犯了他人的隐私,“你吃饭了吗?”西方人会误解为你要请他吃饭。最后再告别用语上,中国人注重表达自己的关心和感激,例如在告别时说“多谢您的指点,学生我受益匪浅!”,而西方在告别时多说“Happytalkingtoyou!”来表达自己对他人的欣赏之意和交往过程的评价。

3.3教育方式的差异

教育方式直接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教育方式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中国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目的着眼于未来找到一份高薪、稳定的工作,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在这一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片面注重学生的成绩高低,忽视了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此外,中国孩子缺少必要的社会教育,造成社会使用能力比较低。目前,中国教育不断进行素质教育的改革,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西方的教育重视孩子多元化的发展,希望通过教育培养出具有自由民主精神和探索精神的人才,在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式上与中国的教育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3饮食文化的差异

4在中西方文化差异下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途径

4.1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加深中西方之间的沟通了解

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加深中西方之间沟通和了解,是在差异下实现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文化没有贵贱之分,跨文化交际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实现世界人民之间的平等交流和共同发展,在文化交流中,我们中西方要相互尊重对方的文化,尊重对方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对话,最终实现世界文化的多元化。

4.2在坚持入乡随俗的原则上提升和完善自我

“入乡随俗”是跨文化交际过程避免出现误会和尴尬的有效方法,实现“入乡随俗”的前提是了解西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即通过交流和学习不断完善和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有效的语言交流要考虑特定的语境和交流环境,如见到中国朋友仍旧以“你吃饭了吗?”的形式打招呼,见到西方人则说:“Howareyou!”此外,跨文化交际者要汲取世界文化营养,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交知识和社交技能,扫除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阻隔和文化障碍。

5结语

综上所述,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交往习惯、饮食文化等方面,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加强沟通交流和完善自身文化素养是扫除文化差异障碍的有效途径。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西方的文化不断交流和碰撞,跨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和共融,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最终也将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逐渐消失。

[1]董芳.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研究[J].理论观察,2012(4)

[2]邵彤.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表现[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3]黄耘.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J].南方论坛,2010(3)

[4]陈星伊.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4)

摘要:现代社会礼仪无处不在,也正是这些礼仪困扰着我们很多人,餐桌礼仪文化是最重要的非语言文化,也是很重要的社交经验。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在坚持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要采用一个客观、宽容、尊重的心态对待异国文化,以便能在跨文化交际中能恰当地、得体地进行交际。

关键词:中西方;餐桌礼仪;比较;差异

中西文化历来是世界文化的两大派系。而饮食文化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餐桌礼仪文化又是构成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角色。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的人民都在饮食中自觉不自觉地透露着自身深刻的文化背景。当我们进入21世纪,就要不可避免的参与跨国文化交际,饮食文化正是国际文化交流中非语言交流的重要部分。世界之大,各地文化风俗、人文地理都不相同,而我们通过分析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能提高外语学习者对西方文化、语言的了解,以便交际。

1、餐桌礼仪方面的差异

座位安排、餐具、进餐方式等都直接反映了当地人的社会生产模式与文化取向。现代社会礼仪无处不在,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也是一种社交经验。而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方面的要求也有许多差别,同时了解中西方餐桌礼仪能有效避免失礼于人。

1.1就餐气氛的差异

1.2座位排序的差异

中西方人在正式宴会上都讲究座位的安排。在中餐餐桌上常用圆桌,一般情况下,坐北朝南或者正对门厅的座位为上座,两边为偏座。通常是让年长者、位高权重者或主宾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与上座相对,其余客人则按重要程度做偏座。在中国,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是儒家文化与思想,所以长幼有序,男尊女卑作为了排座的标准。总之,在中国,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而在西方正相反,右为尊,左为次。西方餐桌常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别坐两端,客人位于两旁。以男女主人的右手为上,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在安排上将尊重女性、女士优先作为排座标准。

1.3餐具的差异

西方人用餐习惯使用刀叉,中国人用筷子。这两种不同的餐具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还影响了东西方人的生活观念。西方国家由于受狩猎文化的影响,喜欢争强好胜,乐于冒险。在他们看来,食物是人们暴力之下的产物,金属的刀叉代表着一种进攻,一种强硬。同时,西方的分吃折射出西方人的独立,强调个性的尊重与平等。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其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用餐时只有把两根筷子一起配合,才能运用自如,准确无误,这体现了中国文化和谐统一的精神。筷子带来的合餐制,也突出了中国人牢固的家庭观念。在使用餐具时中西都有不同的规范。比如中餐进餐时不能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更不能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西餐中使用刀叉时要左手拿叉右手拿刀,进餐中需要放下刀叉时应摆成“八”字型,分别放置在餐盘边上,刀刃朝向自己,表示还要继续用餐。用餐结束后,将叉子背面向上,刀刃与叉子并拢,平行放置于餐盘中。

1.4进餐礼仪的差异

西餐进餐礼仪传达的是一种对‘美’的精神追求,不但要求食物的味美,而且更要享受进餐的过程。不但要衣着整齐,坐姿端正,还应轻言细语,耳边通常还伴随着柔美的音乐。在进餐过程中,人们不允许在喝汤时发出声响,不允许吸烟和劝酒。不能用自己的餐具替他人取菜,不要将盘子里的食物全部切好后再用,不能将骨头或者不吃的食物放在台布上,应该放在盘子的一角。中餐的进餐礼仪体现一个‘让’的精神,入席后所有的人都会等待主人,只有当主人请大家用餐时,才开始动筷子,而主人一般要先给主宾夹菜,请其先用。新菜上来的时候,客人们也会相互夹菜,以示关心。

1.5餐桌上离席的礼仪

2、结论

中西餐桌礼仪文化的不同是中西民族文化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交流的加快,中西餐桌礼仪文化将在碰撞中不断融合,在融合中相互补充。我们只有多了解中西方文化,深入去探索文化差异,将二者合理有机的融合,才能真正适应我国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以及消除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障碍而产生的误解,这对我国文化的传播、文明的发展已经国际地位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1]玛格丽特·维萨.餐桌礼仪:文明举止的起源、发展与含义[M].刘晓媛,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

关键词:中国菜名;特点;翻译方法

一、中国菜名的命名特点

中国菜肴的命名方式有很多,有的是根据菜肴的原材料命名(例如童子鸡),有的是根据烹饪方法命名(例如干煸豆角),有的是根据菜肴的地名命名(例如北京烤鸭),有的是根据菜肴的典故或是象征意义命名(例如东坡肉)。不同的菜名,其英译方法也有所不同。

二、中国菜名翻译的理论原则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在其著作《翻译理论与实践》中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即“译文读者对译文所做出的反应与原文读者所做出的反映基本一致”。换句话说,就是“最切近的自然对等”(theclosestnaturalequivalence)。功能对等理论强调以读者为中心,使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有相似的反应。

中国菜名的翻译要遵循功能对等理论。译者在翻译时,既要保留原菜名的特色,也要考虑到文化差异,灵活采用翻译方法进行翻译,力求让外国友人理解中国菜名的丰富文化内涵。

三、中国菜名的翻译方法

中国的菜名种类众多,命名方式各不相同。译者在对菜名进行翻译时,要遵循功能对等原则,不仅要准确翻译菜名,而且还要考虑到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及外国友人对译文的接受程度。

(一)直译法

在中国的菜肴中,以原材料命名、以烹饪方法命名的菜名可以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这两种菜名通常的翻译方法是:烹饪方式+主材+with/in+调料。

例如:白切鸡BoiledChickenwithSauce

酱肘花SlicedPorkinSoySauce

酱烧排骨BraisedSpareRibsinBrownSauce

京酱肉丝SautéedShreddedPorkinSweetBeanSauce

(二)意译法

在中国的菜肴中,有一些具有象征意译的菜名,有些菜名带有吉祥、富贵等深刻的寓意。在翻译这些菜名的时候,就要采用意译的方法,将它们的主要的烹饪材料和主材配料翻译出来。

例如:龙虎凤大烩ThickSoupofSnake,CatandChicken

百年好合(婚宴上的一道甜食)SweetSoupwithLilywithLotusSeed

龙凤呈祥ChickenFeetwithPrawnBalls

(三)直译加意译法

在中国菜肴中,带有典故的菜肴的翻译要采用直译加意译的方法。带有人名的菜名部分采用直译,其余的部分采用意译方法,译出菜肴的主要食材。

例如:东坡肉PoetDongPo'sBraisedPork

佛跳墙AbaloneSoupwithShark'sFinandAssortedMeat

(四)音译加直译法

中国菜肴中有很多根据地名命名的菜肴。对于此类的菜肴,通常的翻译方法是音译加直译法,即音译+主料。

例如:北京烤鸭BeijingRoastDuck

广东点心CantoneseDimSum

麻婆豆腐MapoTofu(Stir-FriedTofuinHotSauce)

(五)音译加注释法

对于一些中文菜肴名称无法体现其做法及主配料的,通常使用汉语拼音,并在后标注英文注释。

例如:锅贴Guotie(Pan-FriedMeatDumplings)

窝头Wotou(SteamedBlackRiceorCornBun)

蒸饺SteamedJiaozi(SteamedDumplings)

四、结语

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中国的菜名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气息。译者要明确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采用合适的翻译方法,体现出这些菜肴的特点和内涵。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将中国的饮食文化传播出去,促进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

[1]刘清波.中式菜名英译技巧和原则[J].中国科技翻译,2003(04).

[2]任静生.也谈中菜与主食的英译问题[J].中国科技翻译,2001(06).

THE END
1.西餐主食英文怎么写西餐主食英语怎么说或者与西方国家关系密切的。 Western(Latin1) 西方语言(拉丁1) We abbr. 1.Weber number 韦伯数 we pron. 1. 我们,咱们 2. 人们 3. 朕,寡人(指皇帝、女王或教皇的自称) 翻译推荐 西餐 Western 西餐主菜 western 西餐主食 western 西餐厅 western 西餐用大盘 dinner 餐 meal 晚餐 evening https://www.hujiang.com/ciku/58084_-139446940/
2.andfork外,你对西方餐桌礼仪还知道多少呢?问一问,查一查,有六年级暑假生活P41英语世界任务单:除了吃西餐要用knife and fork外,你对西方餐桌礼仪还知道多少呢?问一问,查一查,有机会的还可以去西餐厅试一试.请至少写出三条西餐的用餐小贴士.【希望答案除了英文,最好在标注一下中文】谢谢! 扫码下载作业帮搜索答疑一搜即得 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西餐礼仪的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99bf08eae55e12a4c91776724fc09e36.html
3.中西方餐桌礼仪英文介绍.ppt餐酒 水果 西方 菜 水果 餐酒 主食 甜点 咖啡 mealetiquette 中方筵席中暂时停餐 可以把筷子直搁在碟子或者调羹上 如果将筷子横搁在碟子上 那是表示酒醉饭饱不再进膳了 Don tstickthechopsticksuprightinthebowl Putupthebowl Lay on InChina DON T Slurpwhendrinkingsouporeatingnoodles喝汤和吃面条时发出声音https://m.renrendoc.com/p-48547273.html
4.中西方餐桌礼仪英文介绍.pptx中西方餐桌礼仪;餐桌礼仪归结为以下几点:;Make the elders have a sit first 先长者入座,客人依次入座; 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 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 ; YOU should have a good posture. 入座后姿式https://mip.book118.com/html/2019/0524/7032042003002030.shtm
5.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与中餐菜单地英译.doc由于中西方饮食文化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和中国菜肴本身的文化韵味,要把中餐菜单中的菜名从中文翻译成英文,并非只是语言层次上的浅显转化,也是文化层次上的进一步转化。中餐菜单的服务对象是外国客人,所以翻译时,应认真考虑他们对英译菜单的要求和喜好,设法克制因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给翻译带来的不利影响,为外国客人的就餐提供https://m.taodocs.com/p-596439858.html
6.餐桌礼仪之墨西哥的饮食礼仪8篇(全文)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人们在出席各种正式的会 餐时也是比较讲究的,但是在现代风俗变迁和发展 中,有进步的一面,也有落后的一面,有对传统的 继承,也有对传统文化习俗的违背。比如就餐时的 衣着,要远比过去随意多了,可着中山装、夹克或 西服等,这也正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变迁和发展,这 正是中西方文化融汇,相互发生正迁https://www.99xueshu.com/w/filelzfb3kyv.html
7.西餐中餐点餐英语怎么说水滴英语作文网西餐是指西方饮食,包括欧洲和美国的饮食文化。中餐是指中国的饮食文化。 在点餐时,英文中可以使用 "Western food" 或 "Chinese food" 来表示选择的饮食类型。例句: "I'd like to order some Western food, please." (我想点一些西餐。) "Can you recommend some Chinese food dishes for me?" (你可以为我https://m.adreep.cn/gz/ask-497949.html
8.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英文PPT讲稿课件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英文课件,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英文课件,Arrival of time,China,:,dont have certain standards about arrival http://m.zhuangpeitu.com/article/252300583.html
9.中国饮食的英译(精选十篇)最重要的是,这些菜品并没有翻译成对应的英文,而是直接用汉语拼音来进行指代和描述。这种保留民族特色的拼音翻译,应该值得我们去大力地推广和提倡。因为,我们知道,品牌将会成为未来国际间竞争的重要砝码,而打造民族餐饮品牌,先从我国最特色的汉字与拼音开始。例如,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未来老外来中国点餐,会直接品读菜品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5lb5x76.html
10.舌尖上的英文圣诞节吃什么?1. 餐前点心吃什么? 第一次过圣诞节是大学毕业那年。一群刚刚工作的年轻人被公司送到美国培训几个月,恰好跨年。一位美国同事邀请我们几个中国人去他家过圣诞。到了他家一看,七大姑八大姨、表哥表姐、侄男侄女,好大一家人。亲戚们大都不住在一个城市,一年到头难得聚上一两次。办招待(host)的一家人往往会准备https://www.jianshu.com/p/827f75181f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