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先生是著名的文学家,是享有盛誉的美食家。他写美食的文字实在而生动,让读者容易入境。汪曾祺先生有关于“汪豆腐”的论述:“汪豆腐好像是我的家乡菜。豆腐切成指甲盖大的小薄片,推入虾子酱油汤中,滚几开,勾薄芡,盛大碗中,浇一勺熟猪油,即得。叫做汪豆腐,大概因为上面泛着一层油。用勺舀了吃。吃时要小心,不能性急,因为很烫。滚开的豆腐,上面又是滚开的油,吃急了会烫坏舌头。”
几天前买了几只活蟹,舍不得吃,放了几天,结果有3只不行了,我即将此蟹煮熟,剥出蟹肉,入锅用油、小火煎了一会。隔天买了豆腐、芋头,做了一锅蟹黄汪豆腐,家人吃得直说爽,特别是五岁的小外孙女连吃两小碗,吃得肚子胀得痛。
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蟹黄汪豆腐。旁白:“表皮光滑的龙香芋,敦实可爱。垛田的龙香芋,有着大家闺秀的气质……芋头收获的季节,湖里的河蟹也肥了,在淮扬菜的食谱里,至今保留着乡土气息浓厚的蟹黄汪豆腐。清淡的芋头和豆腐,因为融和了蟹油,也变得油汪汪的,汪豆腐由此得名……将豆腐沥上几次水,没有一点黄泔味,用锋刀削成雪花般大小的片片,加上鲜美的蟹黄一汪,这就是有名的蟹黄汪豆腐了。”
实际上蟹黄汪豆腐的豆腐要切成小方丁,大小如骰子。大芋头更是要切小粒,大小如石榴米。先将锅烧热,倒入油,投入姜米、葱花炸香,入蟹肉煸,用小火慢慢来,待蟹香味透出,再入芋头粒煸,倒入豆腐,加汤,以淹没原料为宜,加少许酱油、盐调味,待煮沸用湿淀粉勾芡,不停用勺搅动均匀,稀薄有度。装碗趁热食用,食用时可撒上白胡椒去腥增香。也有人喜欢撒上青蒜花。
网络上名词解释:蟹黄汪豆腐,江苏省兴化著名的汉族传统佳肴,属淮扬菜系,洁白的豆腐,光滑的龙香芋,碧绿的青蒜花,蟹黄油汪汪的,腴香糯滑,色泽亮丽,味美鲜香,是受欢迎的豆腐菜。
客观上高邮兴化地理相连,民风相同。汪曾祺提到:“周巷汪豆腐很有名。我没有到过周巷,周巷汪豆腐好,我想无非是虾子多,油多。”周巷就是高邮周巷,与兴化只有一河之隔,行政区划阻隔不了食风的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