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正月初一本名“元旦”,因实行公历的原因,改名为春节,依旧讲究极多。
初一早早起来,相互拜年,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磕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夫妇二人必须携带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讲究礼轻人意重。
在过去,一家人也会在这一天拍张全家福。去年我们回家本想拍张全家福,但由于还有一个宝宝还没出生,就没拍,今年一定得拍一张了。
初三: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我妈还特意嘱咐我用红绳把剪子给扎得紧紧的,以免犯口舌。
初四:相传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接神拜祭一般在下午太阳开始下山至晚上举行的民间俗语:“送神早接神迟”。
初五:传说是“财神生日”,需提前一天准备好三牲、水果、糖果、茶等,拜祭意在“迎接财神”,同时各家置办酒席祝贺“财神生日”的到来,这风俗是民间正月最重要的拜神活动了。
同时这日可拜谢“灶君”,听说民间风俗对“灶君”是奖罚分明的神之一,如旧年家中不如意可用“一碗清水三支香”拜祭“灶君”,如旧年家中顺景发有小财可用“三牲水果茶酒”拜谢“灶君”,希望今年胜旧年。
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迎财神,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每年的正月初五,包饺子,妈妈就嘱咐说,饺子皮捏住了,防小人多嘴。
初六:是马日,古称挹肥:下田备春耕,穷气送出门。也有许多商店门户选在这天开张营业,大放鞭炮。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初七: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
这天,香港市民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状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官府不能处决罪犯,家长不能教训孩子。
另外还传承着:“正月忌头”“腊月忌尾”的风俗习惯:
(1).大年初一要把刀藏起来,故一切肴馔原料必须预先准备。因为菜刀、剪刀属于凶器,春节动之则不吉利。
(2).不煮新饭菜,要吃除夕的年夜饭,表示年年有剩余。
(3).不可吃稀饭,俗信过年吃稀饭,一年中若有远行,则会碰到大风雨或遭意外丧生。
(4).不可扫地,万一非要打扫不可,也要把垃圾留置家中,不能往屋外倾倒,以免把家里的财富、福气都带走。家里的垃圾,要等到初三以后才能倒出去。
(5).忌打破碗盘器物,如不慎打破,要用红纸包好,等到初五“隔开”之后,才能投进河中,并要念“打破瓷,钱银一大堆”,如此就可以逢凶化吉了。
(6)禁止午睡,因为台湾俗谓:“男人初一午睡,他的田畦就会崩溃;女人若午睡,厨房就会倒塌。
(7).不可与人打骂、或口出恶言、秽言,父母也不可打骂儿女;不可向人讨债,过年期间不管是被要债或者是跟人家要债的人,在一整年间都会很倒霉,因此忌讳向人讨债。
(8).忌煎粿类,因粿类经油煎后,色变赤色,闽语“赤”字和“赤贫如洗”的“赤”字同音,意味着赤贫,很不吉祥。
(9).忌用白色物品,如甜粿用红糖,不用白糖。
(10).忌在家里或他人家里啼哭,否则不吉利。
(11).过年期间,不要让人从自己口袋掏东西,这样表示整年度钱财都会被人家掏走。
(12).初九天公生时,不得晒衣服,也不能挑肥粪。
(13).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年初一的上午不要叫人姓名催人起床,这样表示对方整年度都要人催促做事情。
(14).年初一时对方还在睡梦中不要向对方拜年,因为这样会让对方一整年都在病床中,一定要等对方起床后再拜年。
(15).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是水神的生日。因此,在初一、初二这两天不要去洗衣服.
总的来说就是送穷气,迎财神,希望一到风水顺,心想事成。
虽然我们处在新时代,但心里却装着旧时代的思想寓意,虽然规矩习俗复杂繁琐,但美好愿望大过天,不能摒弃,就算为初八“奔赴职场忙碌”讨个好彩头,尊重下习俗也无妨。嘻嘻。"
正月初一
年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正月初一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正月初一讲究的是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正月初二
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正月初三
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民间风俗这日也称为“穷鬼日”,初三一早家家户户都会“扫穷鬼”,将初一至初二囤积了两天的垃圾扫出,意味着扫走污秽晦气和穷根的民间习俗。
正月初四
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还有传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民间传说农历正月初五是“财神生日”,所以需提前一天准备好三牲、水果、糖果、茶等,拜祭意在“迎接财神”,同时各家都会置办酒席祝贺“财神生日”的到来,这风俗是民间正月最重要的拜神活动了。接神拜祭一般在下午太阳开始下山至晚上举行的民间俗语;“送神早接神迟”。同时这日可拜谢“灶君”,听说民间风俗对“灶君”是奖罚分明的神之一,如旧年家中不如意可用“一碗清水三支香”拜祭“灶君”,如旧年家中顺景发有小财可用“三牲水果茶酒”拜谢“灶君”,希望今年胜旧年。
正月初五
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
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天津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吃饺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还有一说是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正月初六
年初六,商店酒楼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二倍,这叫六六大顺。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正月初六是马日,古称挹肥:下田备春耕,穷气送出门。人们在这一天真正开始耕作或做生意。而自进入正月以来,一直到初五皆不能打扫,厕所中的粪便累积,于是这一天做一大扫除,并祭拜厕所神明,将平日污秽的厕所清扫干净。所以称为“挹肥”(但现今之人家多使用新式的卫浴设备,故已无此俗)。
正月初七
年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这天,香港市民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状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饮食的习俗有摊煎饼: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吃七宝羹:用七种菜做成的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另外还有吃面祈寿、让小孩子晒出汗、用彩缕金帛剪刻人物贴在屏风上等风俗,不同地域风俗习惯也略有不同。
以上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传说,其实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我们才能在每年春节的时候感受不一样的年味~~~
初一: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初二: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初三: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初四: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初五: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天津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吃饺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
初六:年初六,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二倍,这叫六六大顺。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初七: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这天,香港市民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状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给大家拜年了!祝大家新年吉祥!
正月初一到初七的忌讳有:
正月初一1、女人不能比男人早起床。
男人要早起,净手净脸穿戴整齐才能开门,给祖先、灶神、门神敬香后,再放鞭炮,鞭炮越长越响越吉利。放过鞭炮后女人才能起床。开门放鞭炮要早,不能太迟,一是开门纳福越早,福气越多;二是新年第一天就迟起,会被人说太懒。
2、正月初一不能吃荤要吃素,至少早餐不能吃荤。
我们闽北约定俗成的必备早餐素菜是豆腐、波菜、蒜叶,因此每年除夕这三种菜价格都暴涨。
3、正月初一男人做饭。
女人不动刀,不动针线。不洗菜,不挑水。
4、正月初一不能洗衣服。
头天洗的衣服只能晾在廊下,不能露天晒。
5、正月初一不能扫地倒垃圾。
果皮瓜子壳鞭炮屑象征财富,不能往外扫。
6不可以打骂孩子。
哪怕孩子闯了大祸也要忍着。
7、可以去别人家玩,但不能在至亲外的别人家吃饭。
写完突然觉得:感情正月初一才是真正的妇女节,这些不能做的事以前平常都是女的做的,休息一天后要操劳一年了。
正月初二早起扫地不能扫过界。既然果皮瓜子壳鞭炮屑象征财富,扫过界就有窃取他人"财富"的嫌疑。以前有兄弟分家合住一幢房子的,妯娌如果都懒,公用大厅平日都没人扫,或者只扫自己那一半,只有正月初二那天会争着扫地,还有的为谁多扫了吵闹不休。
初二女儿女婿回娘家,一般情况下午晚饭前要回到自己家。
正月初三、初四走亲访友拜年,可以上午到多家拜年,哪家有做饭招待亲朋在哪家吃。不要在亲戚没准备做饭招待你的时候一直呆到饭点,麻烦人家。忌讳下午去给长辈拜年,同辈朋友没关系。
正月初五初五俗称“破五”,即诸多禁忌,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南方则汤圆)。破五习俗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正月初六吉日,没有任何忌讳,开业、迎亲的好日子,酒店爆满,每年的这一天全家赴酒宴都轮不过来的日子。
正月初七俗称人日,即人的生日。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正月这些日子都不能剃头,俗话说"正月不剃头,剃头死己舅。”
忌讳这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但你不信并不代表别人不信,所以有时候要为别人考虑,尽量不犯忌。比如我不信初二扫地垃圾多代表财气多,平常我很积极扫地,包括扫公共区域,初二我就不扫了,爱扫的人多着呢!大家说我说的对吗?
春节是个重要的节日,也是个古老的节日;正月又是一年之始,在民间最受重视。整个正月期间的习俗、禁忌特多。那么正月初一到初七都有哪些禁忌,还不知道的,快来看!
春节在我们国家的是传统节日,我国各地的年俗很多,但是初一到初七有很多禁忌,都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正月初一:
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
禁忌打碎器物,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忌讳去有丧事的家庭拜年,不能搬家、糊窗户,否则认为不吉利。
忌讳请医生看病,否则,象征一年到头都要生病。医生忌讳正月出诊,会不吉利。
避免吃稀饭,这天若是吃稀饭,这一年外出会被雨淋,甚至大雨会将田地冲垮。
忌讳穿坏新衣服,不能更换、洗涤衣物。
忌讳剃头。民间有谚语:正月不剃头,剃头死己舅。
忌讳动针线,以免招致破财等不吉利的事。
禁忌杀生,避免血光之灾。
出嫁的女儿不能回娘家,据说会让娘家破败。
禁忌啼哭,啼哭预示凶灾。
正月初二:
正月初三:
俗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
不宜外出或者宴客,必须早点睡觉。
正月初四:
这一天是祭财神的日子,尤其是灶王爷。对于较信奉神灵的人来说,会在家祭拜神灵,摆好水果,摆好吃食等待着神灵的到来,这一点对于做生意的人来说还是比较重视的。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已收拾走人。还有一个传说是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正月初五:
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
禁止动土,否则可能会有灾害发生。
正月初六:
没有任何的禁忌,属于好日子。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二倍,这叫六六大顺。
这天放心的宴请朋友,或者去做客。旅游,采购,也是不错的选择。
这天垃圾变成了“穷气”,要清扫出去,俗称“送穷出门”。
正月初七:
据说初七是人的生日称“人日”,传说里若这日天晴,代表人身安适;若阴雨,则疾病瘟疫生。忌讳动针线,不用刑法,不罚孩子等。又称“七煞日”,许多事情都不宜在这天进行,尤其应避免外出远行。
目前过春节,虽然有很多古老的民俗习惯已经摈弃了,但是了解一下民俗文化也是很好的。觉得小编说得有点儿道理,不妨在文末点个赞哦。小编预祝大家:春节快乐!
初一到二十,每天要做的和要注意的,有太多,也不解释了。就单单讲正月初一好了。
大部分家庭,信仰宗教的除外。都会在年晚就接灶神回家,贴好对联,这是普通的人家都会做的事。也不讲它了,那么正月初一那天,到底需要做什么和需要注意什么呢。
第二,打扫卫生和做其他家务活不合适,中国人都是讲究彩头的人,谁也不想在一年起头就辛辛苦苦。大概也是这个寓意。还有就是不能洗头洗澡。本来在最开始,是说主事人不能洗的,因为主事人身上在这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就开始承接未来一年的气运。如果梳洗会影响这个过程,所以主事人必定不能洗。后来,直接就变成了全部人都不能洗了。寓意着不能洗走身上的气运。
第三,不能争争吵吵乱说话是必须的,无论是从心理的角度还是其他讲究里,吵闹和乱说话都不合适,过年图个喜庆和彩头,家和万事兴嘛。
第四,也是可能有人讲究有人不讲究的一点了。无论是北方吃饺子,还是男方吃年糕什么的,都是一家人热热闹闹吃个团圆饭。那么筷子就不能跌到地上,碗筷也不能打碎。所以,很多家里有小孩子的,家里大人都会看得很紧,不让他像平常那样顽皮。
当然了,也有些地方是说打碎了碗和丢了筷子才更好,毕竟有人才会有这些事情发生嘛,寓意着家族人丁的兴旺。所以,有这么一句话是经常在过年里听到的,碎碎(岁岁)平安。筷子点地,置田买地什么的。
其实,除了一些真的需要注意的礼节,其他的一些什么的,都是人的心里不想有什么想法,大新年的都讲究个意头,讲究个好的兆头,好在来年能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的。现在,很多人倒也不会去讲究了。
春节是个重要的节日,无论你身在何方,只要你是黄皮肤、黑眼睛都会对这个节日情有独钟。
正月初一:不扫地大年初一不能动用扫帚扫地,扫地会扫走财运,会破财。如非要扫地得从门口往屋里扫,扫到一起的垃圾不能倒,堆放到角落里或者收到固定的地方。
家里有老人的一般还保存着这个习俗,婆婆在世时都要除夕前把家里卫生打扫干净。新年里打碎碗碟,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的吉利话做破解之法。
正月初一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正月初一讲究的是开门大吉,初一早晨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寓意:爆竹声响崩走了晦气,碎红满地“满堂红”,一片喜气洋洋。
大年初一第一天还有到亲朋好友家拜年的习俗,见面说声“过年好”,祝福每个人全年都是大吉大利,小孩子在这一天也会得到红包。
正月初三:赤口日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这天没事通常不会外出,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
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这个禁忌已经淡化很多,这个习俗已经过时。家里的老人们在这一天,如果听到晚辈说了不该说的话就会说一句:“闭上你那发财嘴”。
初三这天又称为“穷鬼日”,与初一相反的是一早家家户户都会“扫穷鬼”,将初一至初二囤积了两天的垃圾扫出,意味着扫走晦气、霉运扫断穷根。
正月初四:祭财神传说农历正月初五是“财神生日”,所以需提前一天准备好贡品,拜祭意在“迎接财神”。
还有传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同时各家还会置办酒席祝贺“财神生日”的到来,这是正月最重要的拜神活动。
正月初五:破五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
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破五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家家户户都吃饺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邻居都听见,表示正在剁“小人”。
正月初六:马日正月初六是马日,也是挹肥日,备耕日,送穷日,这天最重要的习俗,就是清除积粪,下田备春耕,送穷出门。
所谓送穷,就是家中的妇女,要把正月初五之前的垃圾,全部整理起来装入袋中。然后将这些垃圾扔出去,这就是所谓的送穷。穷就是指的是穷神,那么穷神是谁呢?
据传说,穷神是上古帝王颛顼之子,生前喜欢节俭,穿破衣烂衫,喝稀饭。即使有人送衣服给他,他也会放入火中烧掉。
传说,若是在正月初六,谁家比较脏,就会进入此家,导致破财等现象,因此每年正月初六要进行扔垃圾,送穷神。
正月初六,也是商家酒店正式开张营业的日子,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商家这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二倍,这叫六六大顺。
初七有什么禁忌呢?初七是人的生日,人之后生,是人为尊。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遇殡葬有的地方习俗正月里忌遇殡葬事。遇之则以为不吉,主此年内有灾祸降临。但有的地方以遇殡事为吉利的,盖因“棺”与“官”谐音,“材”与“财”谐音,有“口彩”可讨,主“升官”“发财”。
丧家忌拜年家有丧事,三年服丧期间,过年的一切行事都要取消,最忌讳的就是到别家去拜年,别人也尽量在正月里不到丧家去,不得已要来往时,不进屋内,而是站在门外说话。
忌吵架、骂人正月里忌吵架、骂人。旧时民俗以为正月里吵架会败兴一年,骂人会带来凶祸。忌就医,正月里忌请医生看病,认为此兆一年到头都要生病,为不吉利。
忌更换、洗涤衣被旧说正月更换、洗涤衣被,不吉。生,是人为尊。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延续了几千年的习俗,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我们才能在每年春节的时候感受不一样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