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肾不足话筋骨健康科普

1、什么是“筋”,筋包括解剖学上的哪些组织。

筋是对人体软组织的总称,包括解剖学上的肌肉、肌腱、神经、血管等。

2、对人体来说筋和骨哪个更重要些?

人们一般都会重视骨折,而轻视筋伤。在自己的临床工作中,经常会碰到如下事情。外伤的病人大都关心骨头有没有事,一旦拍片证实骨头问题不大时,都会长出一口气,“这我就放心了”,其不知有的筋伤疾病远远没有骨折恢复的快和完全恢复性。筋伤留下后遗症的几率远远大于骨折。举例踝关节损伤,对踝关节损伤大家大都不注意伤筋的危害,甚至筋伤后自己摩红花油一类的东西、并自行揉,而不到医院进一步检查、诊治。其实一个简单的踝关节损伤,往往会留下经常“崴脚”的后遗症,甚至还会留下创伤性关节炎的存在。(如果有必要可以结合解剖图,讲解一下踝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肉组成)。如果不到医院进行必要的检查,自行揉搓,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

二、引入肝肾不足与筋骨损伤的关系

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荣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正体类要·序》)。人体的筋伤疾病与肝肾脾等脏器关系密切。尤其是肝肾,肝主筋、肾主骨,筋伤虽然伤及的是筋,但可以影响到脏腑机能的减退,特别是久伤后,可以出现精神抑郁,食欲减退,面色苍白,气短无力等症状。同样的道理,脏腑内伤之后,不但本身脏器可以出现病症,也可以影响到皮肉筋骨,因此脏腑功能减弱,机体就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本人曾做过这方面的动物实验,把家兔的腿部骨折或肌肉损伤后,眼底的动脉会明显的迂曲,随着肢体的恢复,动脉循环会逐渐恢复正常(可以提供图片)

三、引入“筋出槽”、“骨错缝”的概念

中医骨伤科认为:筋槽是在肢体关节的关键部位的特有结构,起到保护、容纳、连结等作用;骨缝是骨与骨相接处的的一种特有结构,有时指的是关节,有时说的是骨间缝隙。唐代《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有:"凡左右损处,只相度骨缝,仔细捻捺,忖度便见大概。"提出“骨缝”概念。

筋出槽是中医骨科的习惯用语,在各种文献中没有这一病名,但对筋损伤的病理改变文献中确有不少论述。《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骨》(注:可以介绍一下该书,因为该书在中医骨伤科史中有划时代的意义)中说:"筋之驰、纵、卷、挛、翻、转、离、合,"以及"筋歪","筋走"等等都属于"筋出槽"的范畴。骨错缝是中医骨伤科疾病的传统病名,历代医家多有论述。《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释义》:“或因跌扑闪失,以致骨缝开错,气血郁滞,为肿为痛,宜用按摩法,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闭之肿,其患可愈”。这里不但提出了骨缝开错这一名称,而且明确指出了骨错缝的原冈和治疗方法。《伤科汇篡·上髎liáo歌诀》则说:“大抵脊筋离出位,至于骨缝裂开崩,将筋按捺归原处,筋若宽舒病体轻”。很好地解释了筋出槽和骨错缝的因果关系,强调筋伤离位即筋出槽,骨失筋的规束,骨离其位,骨缝错裂。当然理筋回复原位,裂开的骨缝随之复位,肢体即感轻松舒适,明确了治疗原则。

骨错缝与筋出槽两者之间有密切的关连,有时筋出槽可单独出现,有时或合并骨错缝。由于筋的损伤可使骨缝处于绞锁错位,例如踝关节扭捩的筋伤,使踝关节周围的肌腱、韧带撕裂或断裂,筋伤出槽,踝关节失去了稳定性,就可能造成踝关节的不全性脱位,即为足踝骨错缝。筋出槽后不能维持原来正常的解剖位置,骨失去筋的牵拉维系处于非生理、不正常吻合状态,表现为骨错缝,全身的各小关节更易出现这种病理变化。相反,关节扭伤使小关节在外力的作用下出现了微细的错缝,关节周围的关节囊、韧带等软组织,也可相应的发生改变,如关节囊的破裂,韧带、筋膜的撕裂等。总之,骨错缝与筋出槽是相互影响的,骨错缝必然导致筋出槽,而筋出槽如发生在关节部位也可以引起骨错缝。在治疗时也往往是这样,在纠正了骨错缝之后筋则可自然恢复正常的位置,而使临床症状马上消失。

人们到了一定年龄后,随着肝肾等脏器的亏虚,临床上非常容易出现“骨错缝”或“筋出槽”的发生。

那么,如何治疗或者预防此类事情的发生呢,加强颈肩腰背部肌肉等“筋”的锻炼是解决此类疾病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可以进行“八段锦”等操的锻炼。此种锻炼有强壮筋骨、恢复筋的弹性,以加固骨组织的作用。

以下简单介绍“八段锦”功法:

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

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

攒拳怒目增气力,背后七颠百病消。

介绍几个滋补肝肾的方子和食疗方:

六味地黄丸、肾气丸;左归丸、右归丸等

食疗:

补养作用的食品,此类包括各种家畜、家禽及水产等。根据性能差别又可分为平补、清补、温补三类。诸如猪肉、牛肉、蛋类、鲫鱼、黑鱼、青鱼、白鱼等属平补类;百合、鳗鱼、淡菜、鸭、甲鱼等属清补类;羊肉、鸡肉、雀肉、狗肉等则属温补类。补益类食物尤适合虚证患者,应视阴虚、阳虚的病性不同、病情轻重、体质强弱及四时气候的变化灵活运用,避免补之失当。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饭、牛肉、枣、葵花仔等,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等等。

THE END
1.气血不足与肝肾亏虚有关系吗有问必答气血不足一般情况下与肝肾亏虚也是有一定关系的,患者出现肝肾阴虚一般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腰膝酸软,潮热https://www.120ask.com/question/106783178.htm
2.血液化生与脏腑的关系血的生成是在多个脏腑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其中与脾胃、肝肾、心肺的关系尤为密切。 1、脾胃为生化之源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中焦脾胃受纳水谷,运化水谷,精微而升清,其所化生的营气和津液。 是人体后天血液化生的基本物质,因此人出生之后,脾胃功能的正常与否关系到血液等物质的生成。 https://www.jianshu.com/p/a62353ce4833
3.气血两虚肝肾不足的危害是什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气血两虚和肝肾不足是中医学中的常见证型,它们主要表现为机体的气血或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导致生理功能的下降,并出现相应的症状或体征。 当肝肾气血不足时,很多人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等症状。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而脾胃与肝肾又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当肝肾气血不足的时候,就会出现与脾胃相关的症状,如脸色暗淡https://www.dayi.org.cn/qa/341259.html
4.中医中肝肾与生殖功能的关系肝肾与生殖功能的关系: 生殖功能是女子胞的主要生理作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女子胞,又名胞宫,其在女子为子宫,在男子为精室。而子宫与精室的功能,皆是以男精女血为物质基础的。男精女血的的生成、贮藏与施泄,则依赖于肾主藏精与肝主藏血,以及肾主闭藏与肝主疏泄之间https://www.med66.com/web/zhongyijichu/wy1505229681.shtml
5.肝与肾的关系介绍权威文章“肝肾同源”理论源于《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云:“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揭示了肝肾两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体现了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 1 “肝肾同源”的理论渊源 “肝肾同源”的哲学思想渊源于《易经》,医学基础根源于《内经》,临床实践丰富于汉唐金元,理论https://www.cndzys.com/renqun/teshu/461654.html
6.五脏与肾的内在关系(肝肾同源) 肝与肾之间主要是精和血之间互生互化的关系。中医认为,肝藏血,肾藏精。在五行中,肝属木,肾属水,肾水可以生肝木。肝血的化生,有赖于肾中 ; 精气的气化;肾中精气的充盛,也赖于血液的滋养,中医称之为肝肾同源,或精血同源。 养肝即养肾 https://www.meipian.cn/378a334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