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发在《中国建材》2024年第3期
今年2月份,宏观经济和房地产、建材市场值得注意的事件有:一是新春文旅市场消费火热,“消费促进年”迎来开门红;二是金融政策密集出台,落地速度、实施力度进一步提升;三是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第四次会议,研究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问题。
今年是疫情消退后的第一个春节假期,餐饮、住宿、旅游等文旅市场消费火热。从春运数据看,截至2月16日,2024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约51亿人次,同比增长14.1%,比2019年同期增长12.9%,居民出行热情高涨。
今年春节,餐饮消费火爆程度更胜去年。美团、大众点评的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前5天,全国多地堂食套餐订单量同比增长161%,异地消费者贡献的订单量同比增长186%;抖音生活服务发布的《2024年春节消费数据报告》也显示,除夕至大年初六(2月9日-2月15日),吃喝玩乐等生活服务业日均消费规模同比增长153%。其中,美食订单同比增长99%。商务部重点监测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约17%。春节餐饮消费火热折射出行业的向好态势,预计2024年餐饮业将持续回暖,品质化、高性价比发展、线上线下进一步融合将成为趋势。
商品消费方面,黄金销售成为春节期间实物商品消费的亮点,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金银珠宝销售额同比增长23.38%,年龄在25岁至34岁之间的年轻群体逐渐成为黄金消费的“主力军”。体育娱乐用品、通讯器材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5.6%、10.4%。同时,线上销售也不逊于线下。商务部数据显示,1月18日至2月17日年货节期间,全国网络零售额约1.2万亿元,较去年日均增长近9%,实现2024年网络消费“开门红”。中国商业联合会数据显示,2月份中国零售业景气指数为51.2%,较1月上升0.3个百分点。
1~2月份,货币金融政策密集出台,实施力度、落地速度不断提升,全力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1月金融数据总体较强,信贷在高基数上实现同比多增。2024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5061亿元。从需求端来看,融资数据一改去年11~12月政府融资强、企业居民融资弱的情况,1月居民融资有明显改善,居民短期贷款净增加3528亿元,相比2023年同期多增3187亿元。同期企业部门的融资额达到4.9万亿元,处于历史高位水平。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4.92万亿元,同比多增162亿元,创下历史单月投放记录。除此以外,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5635亿元,同比多增2672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4835亿元,同比多3197亿元。1月M1增速达到5.9%,较去年12月的同比增速1.3%有明显改善。三大工程和新发国债项目的实物工作已经在有力推进。
2月5日,央行降准0.5个百分点,将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此次降准的幅度大于市场预期的0.25,表明货币政策加大了实施力度。降准作为传统的重量级货币政策工具,具有较强信号意义,通过“真金白银”激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投入,有助于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和推动市场利率水平下降,助推国内经济基本面不断恢复。
政策层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有清晰的把握,会尽力确保融资规模与经济增长维持合理水平,同时也会继续推进改革。从去年四季度发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来看,央行对于短周期的下行压力进行了更加充分的论述,说明政策层面对当前经济面临的形势是较为清晰的。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央行对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增速可能仍有一定要求,对于“三大工程”的支持以及配合财政发力或是保证中介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
2月2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第四次会议,研究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问题。
实行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将有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在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效果的最大化,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事项:首先,各级政府应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政策的认知度和参与意愿,确保企业按照政策和法规要求开展业务,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其次,企业应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承担社会责任,推动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项目的实施。再次,消费者权益的保障至关重要。政府和企业应确保消费者了解政策、流程和优惠措施等信息,尊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并提供及时、有效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此外,环保与资源利用也是以旧换新项目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利用,鼓励采用环保材料和绿色工艺,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对于建材行业是重大利好,有利于建材企业在设备更新、技术提升方面获得更多政府支持,助力建材行业需求扩大,促进建材产品消费,节省企业物流运输成本,从而带动建材行业投资和发展。
2023年房地产行业信用风险出清接近尾声,在支持政策持续加码下,房地产市场出现一定积极变化,行业出现底部修复,但分化更为明显。整体来看,2023年以来房地产业整体下行态势尚未完全逆转。有鉴于此,尽管2024年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尚存,但预计在利好政策的持续呵护下,行业将加速筑底修复。
从需求变化来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出生新生儿较2022年减少54万,人口负增长208万,我国人口已经连续两年负增长,总和生育率1.0左右,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倒数第二。短期来看,2024年出生人口和生育率可能会有小幅反弹,但长期看,由于生育堆积效应逐渐消失、生育率低迷、育龄妇女规模持续下滑、生育成本高等,如果没有实质有效的鼓励生育政策出台,出生人口下降趋势较难扭转,意味着房地产需求的人口基本面支撑变得越来越薄弱。
与此同时,2023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1.1%,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意味着未来刚性需求减弱。目前我国城镇化率65%,距离发达国家70%~80%的城镇化率区间虽仍有一定空间,未来国内城镇化进程将明显放缓,纯刚需难以支撑房地产市场继续大规模扩容,房地产市场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将更加注重住房品质及其他附加价值。
2024年全国房地产市场供需两端政策继续协同发力,1月各地楼市政策继续优化,例如月末广州、上海、苏州等核心城市进行楼市政策优化,然而1月为传统楼市成交淡季,市场整体表现仍然较为低迷。2月2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月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同比来看,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整体延续降势,无论是新建住宅还是二手住宅,一、二、三线城市降幅均比上月有所扩大。环比来看,房价降幅则整体有所收窄。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城市分别有56个和68个,比上月分别减少6个和2个。总体来看,房价仍然处在下行周期,预计2024年有望逐渐筑底企稳。
2月19日,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发布行业数据。公告显示,2024年1月份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BHI)为101.89,环比下跌11.82点,同比上涨6.27点。全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1月销售额为1062.42亿元,环比下跌17.69%,同比上涨35.52%。中国建材流通协会行业研究部指出,2024年1月,BHI受冬日淡季影响,环比走低;但由于前期市场热度的延续,BHI整体仍处于高位行情,为全国建材家居市场新一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BHI各分指数情况来看,1月唯一环比上涨的分指数为“人气指数”,其值为152.73,环比上涨16.03点,同比上涨22.06点。可见,节日效应使得消费者进店量有所增加,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而从“经理人信心指数”这一先行指数来看,其值为79.95点,环比下跌14.18点,同比下跌100.64点,其绝对值为28.98(高于50看好后市、低于50看弱后市),短期内市场预期偏弱。可见,在经历过“体感”不好的2023年后,行业仍然受到复杂经济环境以及当前房地产行业景气度阶段性下行等因素影响,且1月资本市场连续大幅波动,将影响居民对建材家居这类耐用型商品的消费意愿,综合使得市场消极情绪凸显。
从国家统计局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来看,PMI小幅回升至49.2%,结束了连续三个月的回落,经济趋稳因素有所增加。宏观经济的回升向好趋势为建材家居消费增长提供了有利保障。并且,年初商务部在“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2024年定为“消费促进年”,增强消费回升势头。因此,全国建材家居企业仍要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积极布局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赛道,以绿色、康养、环保、安全、智能的建材家居产品引领消费升级,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家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