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野蛮增长,销量突飞猛进,与之同时,汽车营销模式也相应地发生巨大变化。
传统的汽车营销以4S店模式为主,消费者到店看车体验-确认车型和配置-付款提车。而当前新能源汽车的主流销售模式却是线上提交订单-厂家收到定金-生产车型-等待-付款提车。
那么,这个模式对于消费者有哪些潜在风险,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我们来深入研究和解答。
房地产行业:我是前辈
汽车预售预订模式可以说是模仿房地产行业的预售模式。房地产业的预售通俗的讲就是开发商拿到商品房开发、预售等资质后,就先向消费者收钱,然后再盖楼。预售模式对于房地产商好处多多不言而喻,而对于消费者而言明显存在不公平,因此当前房地产取消预售模式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汽车的预售模式是汽车厂家先公布车型和价格,消费者在线上完成定金支付,厂家在收到定金后再开始安排生产,物流周转,最后交付给消费者的一种模式。早期的汽车预售仅仅是厂家公布预售价格,作为对市场和客户的营销试探,只是先宣传,再销售,其实是一种营销方式。而当前新能源汽车预售模式已经发生改变,更多的是订单式生产模式,实为多次营销、降低库存、回笼资金等目的。
对主机厂利好:资金回笼、减少库存
1、提前锁定客户,回流资金套利。
主机厂在推出一款新车时,对于目标客户的把握并不精准。通过线上预售预订,可以非常清晰和直观地获得首批订单客户的信息,同时锁定首批高势能的客户人群,从而把握目标客户的消费习惯和特点。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收取客户的定金,可以提前获得可观的资金流,用于企业内部的运营和生产安排,同时也能直接获得定金带来的财务收益,真可谓“空手套白狼”。
以越境汽车为例,2021年4月在上海车展发布一款坦克300赛博朋克版改装车,官方售价为30.8万元,限量3000辆。在开启预定后的一个小时内,3000辆赛博坦克300就被一抢而空。当时定金为每人2万元,如此一算,厂家提前收到的定金就有6000万元。2021年10月,越境汽车要求所有预定客户提前交付全款,据悉有1000多名车主交付了全款,这样,到账总计3亿多元人民币。要知道,该款车预计在2022年一季度才能交付。在仅仅只有样车,车辆还在生产未交付的情况下,越境汽车已经提前完成收款,不香吗?
传统的新车上市前,主机厂会从主机厂端的研发-生产-物流-培训-广宣,到经销商端的培训-车辆/零配件备货等方方面面进行准备,确保上市即上量。
3、按需生产,减少库存。
造车新势力普遍采取直销策略,砍掉批发商、经销商等中间环节。没有了经销商分担库存压力,造车新势力需要尽可能地降低库存积压的概率,预售预订模式正好可解决这一痛点。
对消费者利弊:交易、销售缺规范
2、销售不规范。由于汽车销售不仅仅是消费者和厂家的买卖关系,还涉及一系列的衍生服务。由于经销商能力参差不齐,给不规范的交易方式提供了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