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指的是海上运输,是使用船舶通过海上航道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港口之间运送货物的一种方式,是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
海运之所以能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载体,主要因为具备4个不可替代:一是成本优势不可替代。二是网络优势不可替代。三是适货性不可替代。四是与贸易的关联度不可替代。
海运是全球贸易的动脉,世界经济的“晴雨表”,具备成本低、覆盖广、运量大等许多优势。国际贸易总运量中的2/3以上,中国进出口货运总量的约90%都是利用海上运输。
我国海运经历长足发展,从微弱到强大,已成为全球海运大国。目前,我国船队、港口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截至2022年12月31日,我国沿海省际运输集装箱船(700TEU以上,不含多用途船)共计350艘,较2021年底增加28艘,集装箱船数量同比增长8.7%。
船舶大型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加速发展,我国控制的海运船队运力规模达到3.5亿载重吨,居世界第二位。我国拥有注册船员180余万人,年均外派船员近14万人次,均位居世界前列。我国已成全球海运连接度最高的国家,海运服务网络联通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港口。
2022年,全国港口累计货物吞吐量达到156.8亿吨,累计同比增长0.9%,其中2022年外贸货物吞吐量为46亿吨,同比减少1.9%;2022年全国集装箱吞吐量为29587万TEU,同比增长4.7%。
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25.4亿吨,同比增长8.5%,其中三季度增长9.5%、增速较上半年加快1.5个百分点。分结构看,内贸吞吐量同比增长7.9%,外贸吞吐量同比增长10.1%。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亿标箱,同比增长5.2%,其中三季度增长5.9%、增速较上半年加快1.0个百分点。
“十四五”时期,我国海运行业要紧紧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对标“四个一流”,以国家高等级航道和主要港口为主体,重点在“补齐短板、促进融合、提升服务、强化创新、绿色转型、深化改革”上下功夫。
2023年12月8日,交通运输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总体目标提出到2035年,形成功能完善、服务优质、开放融合、智慧低碳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国际航运中心和现代航运服务集聚区功能显著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服务能力位居世界前列,现代航运服务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3年12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出,提升物流便利性。加强与境外港口跨境运输合作,鼓励航运企业基于市场化原则拓展内外贸货物跨境运输业务范围。加快发展沿海和内河港口铁水联运,拓展主要港口国内国际航线和运输服务辐射范围。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内外贸集装箱同船运输,推行集装箱外贸内支线进出口双向运作模式。加快建设跨境物流基础设施,支持在重点城市建设全球性和区域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
查看详情→
1-7月二手房交易占比超六成据报道,中国楼市正在经历一轮需求结构和市场形势的重大转变,其中,二手房交易量占比持续提升。2024年1-7月份,...
上半年我国制造业企业接近600万家全国组织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服务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制造业企业数量呈现稳健增长2...
上海加码直播经济力争到2026年直播电商零售额达6000亿元据报道,9月2日,上海印发《上海市推动直播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
随着咖啡文化的普及与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精品咖啡正逐渐从特殊场合的饮品转变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咖啡市场教育的普及让更多人了解并...
近年来,绿色矿山建设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矿山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工艺装备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