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尚处于培育期,应着力解决电池、安全等核心问题,培育市场驱动力
完善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
走以市场导向为主的发展之路
问: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处于什么阶段?
答:随着新能源车产销的迅速增加,有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我的看法不是这样。一个新兴产业的成长一般要经过酝酿期、导入期、快速发展期与成熟期四个阶段。导入期也称培育期,我国新能源汽车目前正处在这个阶段。
2015年第四季度曾出现了新能源汽车销售的峰值,当时就有声音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驶入快速道,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然而到了2016年便回落下来。如今看来,2015年四季度的峰值多少与骗补现象有关联,造成了数据中存在一定的水分。随着国家对骗补行为的查处,今年的数据逐渐回归正常。如果仅根据局部数据判断一个产业的发展趋势,有可能会得到错误的判断,导致过于乐观的结论。
问: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答:判断新能源汽车是处于导入期还是快速发展期,除了观察数据的趋势外,更重要的是看产业发展的推动力,是国家政策为主还是市场为主。
按照目前的政策设计,我国将于2021年取消补贴,代之以环境、能源为因素的常态鼓励政策。也就是把2021年设为一个转折点,期待在那个时候实现由导入期到快速发展期的过渡。期望实现年销售量达到二、三百万辆以上,能够占到汽车总销售量5%到10%。今后这四年是决定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体成败的关键阶段。
问:国家对新能源车补贴标准的调整,会对行业产生什么影响?
答:从今年开始,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实行逐步退坡。现在行业里有一些不同的声音,认为新能源汽车本身就是错误的事情,它的发展依赖于补贴,补贴拿掉以后,新能源汽车产业就会死掉。我不赞成这样的消极看法。
首先在电动汽车本身的技术上,我们要有信心。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到2020年,乘用车的续驶里程将能达到300公里以上,规模化生产使电池的成本大幅度下降。
从这几年市场反映看,很多消费者开始喜欢电动车了,他们觉得电动车很安静、很干净,如果自己家有充电桩,使用起来很方便。目前,面对全国大面积的雾霾形势,越来越多城市实施对传统汽车限行限购政策,促进了电动汽车销售量的持续增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电动汽车将大量取代燃油汽车。
问:如何看待国家的新能源车补贴政策调整?
答: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的进展,很大程度归功于国家的鼓励政策。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额度是世界最高的,正是这样的高额补贴起了重要的激励作用。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政策也是这样。补贴强度不足,难以起到激励效果,补贴强度大了,难免产生对技术发展的不良影响,也包括少数人铤而走险骗取补贴。这些就是事物的复杂性,不足为奇。
问:我国的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状况如何?
答:可以说动力电池的成败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成败,没有一个强大的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就不可能有强大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汽车强国的梦想又是一句空话。
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很快,一批创新意识强的企业正在快速成长,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但是总体来说,我国电池产业的技术并不处于国际领先状况,产品的质量水平不高,投资过于分散,到处建设低水平的小规模电池工厂,整车厂对支持发展本土电池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战略眼光。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重视与思考。
我国电池产品质量方面,总体来说还未达到现代汽车工业零部件的质量水平。就电池单体成品质量控制方式,目前还有采用筛选的落后方法,筛选下来的不合格品率有的高达10%以上。这表明,产品的质量水平低劣,即使交货的产品数据是在合同范围内,这些产品在使用中性能很快就会变差,寿命很短。
问:动力电池产业面临的竞争态势如何?对此中国企业怎么应对?
答:动力电池产业的国际竞争是很大的话题,韩国的电池产业,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构成了巨大的挑战,我们必须面对这个挑战。
新能源车对电池提出了全新的技术要求与极高的难度,也给电池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动力,注入巨额资金,形成了动力电池百花齐放的创新局面。
现在市场上应用的技术都有可能被淘汰,还说不清楚哪项技术可以稳定下来。因此,谁能够掌握创新的主动权,谁就有可能掌握未来电池的命运。电池的技术创新要有整个国家的总体布局,但是企业是实现创新的主体。希望目前位居前几位的中国电池企业,能够挑起这个历史重任,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创新技术上。
面对严峻的国际竞争,我国动力电池产业与整车产业之间应该建立起共同发展的紧密联盟。我们不能重蹈传统汽车产业的覆辙,再吃不掌握核心零部件技术的苦。
问:由于电路的复杂性,新能源车的安全性总是面临质疑。近期电动汽车火灾时有发生,电动汽车安全性怎么保障?
电动汽车的安全要以预防为主,要从产品的设计做起,然后是生产过程的严格控制,不能将未经严格考核的产品投入销售。电池的比能量越高,发生火灾时的危险性越大,因此要求有更高的安全性技术,试验考核应该更加严格。尤其,在客车上使用高比能量电池要特别谨慎,因为客车上乘客数量多,一旦出现火灾逃生难度大。目前正在制定更加严格的新能源客车安全标准,为满足新的标准增加成本是必要的。
问:对近期火爆的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概念您怎么看?
答:推广分时租赁模式非常重要。它会带动未来汽车消费新的革命。分时租赁不仅能够提高汽车的利用率,对于汽车带来的一些副作用也会起很好的遏制效果。
问:目前对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有哪些好的实践探索?
我考察过芜湖市易开租车,我认为是很典型的分时租赁。从数量上看,芜湖已经有两三百个站点,三四千台车,具备一定的规模;从模式上看,实现了汽车在A点借、X点还;从车辆运行率来看,芜湖做到了80%。
此外,知豆公司早在5年前将电动汽车销售到欧洲供当地做共享租车用,规模也达到2000多辆。康迪公司在杭州等地使用移动换电车为共享出租车更换电池,很有创新特色,也有一定规模。
根据与知豆公司合作的意大利运营公司提供的数据,认为大约需要1辆/1000人口,或5辆/平方公里的密度,才能够保证顾客较满意的租车成功率。知豆的共享租车在意大利很受欢迎,其租金仅是普通出租车的1/3,估计对停车场需求仅为私人车的1/8。
问:分时租赁还需要哪些政策机制设计?
答:采用小型纯电动汽车做共享租车尤为合适。
作为共享租车的车型,以高可靠性、低成本,微型车更为适宜。共享租车要应用车联网技术,建立完善的方便客户的使用体系。
此外,推广共享租车的重要条件是城市政府的支持。共享租车将会成为城市推广电动汽车的重要模式在全国开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