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能源汽车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较多问题阻碍其产业化发展(1)关键技术缺乏:企业研发力度不够,且尚未掌握核心零部件技术
(2)资金缺乏:技术攻关、示范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较大投入针对目前各单位已研制出的新能源汽车的各种功能样车、性能样车和产品样车,还有试验考核、技术调整完善、生产工艺准备、市场推广以及技术标准制定、政策引导等大量的工作要做。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也比传统汽车高出很多,要实现产业化,还需要度过艰难的市场导入阶段。与传统汽车开发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仍处于产品的初级阶段。要真正实现其产业化,尚需大量资金投入到技术攻关、基础设施建设和示范推广等方面。
首先,产业化技术瓶颈仍需大量投入。目前,虽然新能源汽车已被用于特定路线的示范运行,但在车型创新,整车技术性能,车用动力电池性能、量产能力及成本控制等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尤其在基础技术研究和关键部件和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方面,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再次,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离不开大量的示范推广工作和政策、资金投入。与传统汽车比较,目前混合动力汽车成本要增加30%~40%,纯电动汽车成本增加40%~50%,燃料电池汽车成本要增加100%以上。尽管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在某些地区开展了商业化的示范运行,但示范范围仍然有限,在未来的3~5年中,在国家主导的大规模示范工程当中,还需要国家资金的大量投入。
另外,我国还缺乏相应的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准入政策,产业化进程较慢。因此,还需要政府在车辆购置、上牌、税费、政府采购政策等方面出台一些实质性的措施,以推动示范项目和市场化进程。
(3)人才缺乏: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存在较大缺口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体实力有了很大的跃升,特别是在科技人力资源方面已经形成了一支优秀的队伍,但这支队伍还远远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在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方面都存在较大的缺口。
对于当前正处在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与产业化进程的中国汽车工业而言,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实现发展目标,就必须培养和吸引大批国际一流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吸引更多高层次留学人才回来,以人才推动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发展。
(1)尽快明确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国家战略和技术路线,建立创新合作机制
(2)建立企业间的战略联盟推动关键零部件、关键技术的突破
生产技术与产品技术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基础理论研究的支撑。例如,提高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与充放电性能等关键技术突破,没有基础理论支撑的生产性研究很难实现真正的超越。基础理论研究与关键技术突破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3)尽快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完善检测标准与手段
(4)建立财税金融激励政策体系,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形成
在财政政策方面,对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给予优惠贷款;对于购买者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加大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强制性采购,形成消费示范效应等。
(5)拓宽融资渠道,健全风险投资机制
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国家应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从市场直接融资。企业可以通过境内外上市、发行债券、银行贷款和自有资金积累,吸纳民间资本实现投资主体多样化;也可以通过建立汽车
产业基金,吸纳国内外风险投资资金,以及与境外投资者共同组建产业投资基金并在海外上市来筹集资金;建立汽车产业银行,为汽车产业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如将发行汽车金融债券、国际融资、汽车销售贷款融资等整合到产业银行中去。
(6)注意和谐发展,节能与环保并重
(7)强调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既保护自主技术又尊重他人技术
在不断投入资金、人力进行技术开发的同时,要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充分研究国外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既有知识产权情况的基础上,建立自主的技术体系,包括整车技术、零部件技术、材料技术等各方面,充分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避免侵权和被侵权,避免在产业化推广后因知识产权问题受制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