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的上市对小米股价有何影响?卢伟冰小米手机智能手机oppo手机市场小米集团市场份额

小米集团自2021年以来,股价也开始下跌模式,股价从最高的35.9元下跌至最低的8.31元。然而,最近小米集团的股价出现了强力的反弹,股价一度超过了16元。

究其原因,妙投认为,小米Q3业绩以及经营状态向好,让资本市场重拾对小米集团的信心。

那么,小米汽车会提升小米整体估值吗?小米的传统业务还有怎样的成长空间呢?接下来,妙投将结合近几年小米的经营情况和业务,对小米的成长空间、估值进行探讨与分析。

#01小米汽车是拔高估值的X因素

2023年12月28日,小米在汽车技术发布会上发布了首款量产车——小米SU7。按照规划,小米SU7将于2024年上半年实现量产上市。

在此次发布会上,小米不断讲产品、秀参数,不断强调科技属性,频繁将小米汽车与特斯拉、保时捷对标,以及强调零部件的高成本拉高消费者对新车的价格承受能力,为小米汽车打入中高端市场做铺垫。

不过,消费者对小米汽车的预期就是性价比。不断有人在弹幕上刷屏“9万9,与雷总交个朋友”。然而,“大家真的不要叫9万9了,这不可能的”,“说14万9的人也不用再讲了,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尊重一下科技”,雷军的这两句话注定了小米SU7不会便宜。

显然,小米汽车的价格高于大家的预期。从现场的互动来看,消费者对小米汽车定价并不认可,这或许将直接影响到小米汽车的销量。而小米汽车的销量,对小米估值的拔高有重要的影响。

就在小米技术发布会的次日,小米的股价便出现了下跌。这间接说明,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的效果,也低于资本市场的预期。

另外,在消费能力降级、补贴退坡、特斯拉引领了价格战的当下,新能源车企面临更严酷的生存空间。而小米汽车的高端品牌,也尚未在消费者树立心智,这次小米汽车冲击中高端的价格带,恐怕并不容易。

从造车新势力的销量来看,2023年蔚来、小鹏、理想的销量分别是16万辆、14.16万辆、理想37.6万辆。而蔚来、小鹏、理想的的市值均超过千亿。而不少非官方观点认为,2024年小米汽车的销量预期为10万辆。

若小米汽车的月销量过万,或能够接近“蔚小理”的级别,小米的整体估值便有被拔高的可能;但小米汽车的销量表现不佳,资本市场便会把小米汽车看作负担,选择用脚投票。

从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的反馈,妙投认为,现阶段小米的整体估值并不会因小米汽车发布有所提升。最终,小米汽车月销量有望成为拔高小米估值的关键因素,还需等待成绩单的公布。

除了小米汽车,小米的手机、AIOT、互联网又有怎么样的表现呢?资本市场又会如何看待呢?

#02库存重回健康

在经历了1年半的销量低迷,小米手机已经出现了回暖的迹象,主要体现在有效的去库存之上。

这一点,促使小米的估值得以修复。从小米在二级市场的股价表现来看,2023年小米集团的股价涨幅达到了42.60%。

对于手机行业来说,“没有饿死的,只有撑死的”。

在库存方面,2020年9月华为因芯片断供销量大跌,小米手机的销量大增,2021年上半年一度成为全球第2。而小米的存货也从2020年9月开始,出现较大地增长。

2021年芯片出现周期性的紧缺,手机厂商也受到影响。Redmi品牌总经理卢伟冰当时表示:芯片短缺正是考验厂商能力的时候。比如预测能力,小米拿到骁龙888的货可能是中国所有其他家加起来乘以1或2;骁龙870也是别人的2倍的量。

与此同时,小米11、小米11Pro、小米11Ultra、小米MIXFold、RedmiK40Pro/Pro+等主要机型全部采用骁龙888处理器。而其他厂商采用骁龙888的机型较少,例如:OPPO高端手机FindX3采用骁龙870。究其原因,OPPO前副总裁沈义人曾经透露,采用这样的策略就是为了应对骁龙888芯片缺货的局面。

当大家以为小米手机将大干一场时,但结局却出乎意料。

2021年离开华为的荣耀重新杀回手机市场,小米11却因骁龙888处理器散热问题被消费者诟病,宏观环境承压导致全球消费电子市场低迷,小米手机的销量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库存激增。2021年Q3,小米的存货金额高达582亿。

而以线上销售为主的小米,不能把更多的库存压在渠道商,只能压在自己身上。

小米通过放慢发新机的节奏、减缓供应链采购的频率、降价等措施,来实现手机去库存。经历2年的去库存,2023年Q3小米的库存金额为368亿,已经回到2020年Q3的库存水位。小米的存货周转天数下降至63.7天,近11个季度的最低水位。

现在,小米手机的库存终于再次回到了健康的状态。

#02手机成长空间有限

库存好转也只能让小米估值部分修复。而小米手机业务继续向好,营收能够向上突破,才能够继续拔高小米估值。

营收的提升有两个途径,一是手机销量提升,一是手机提价。

小米管理层早就意识到这一点,几年前制定了手机高端化、小米之家的两大战略。手机高端化旨在提升手机的平均均价(ASP);拓展小米之家,是为了增加渠道及提升销量。

今年,是小米执行手机高端化战略的第3年。

相比小米13,今年发布的高端机小米14销量数据还是不错的。从小米14系列首次开售的前5分钟来看,其销量就已经达到小米13系列首销总量6倍。

但,这并不代表小米的高端战略就取得了成功。

妙投认为,小米14在高端机型中性价比突出,是其销量大涨的主要因素。从配置和价格来看,小米14的价格区间为3999~4999元,比其“越级”对标iPhone15Pro的价格低3000~4000元,而小米14搭载的骁龙8Gen3处理器与iPhone15pro搭载的A17pro处理器性能接近。

“不是苹果买不起,而是小米更有性价比”。试问,哪个高端品牌没有品牌溢价,靠的是性价比呢?

反观拥有高端化成功案例的华为,其很大程度上却决于研发力带来产品的差异化,如:华为自研了麒麟芯片、鸿蒙系统、XMAGE影像模块。这些卖点也容易让消费者买单。

此外,对于小米手机整个基本盘而言,2023年Q3小米智能手机出货均价996元,同比下滑5.8%,其原因是相对低价的拉丁美洲、非洲、中东等新兴市场出货占比提升,拉低了公司手机的均价。

可见,小米14虽然卖得不错,还不足以拉动整体的价格带,高端手机的占比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而小米的另一张牌,拓展线下渠道小米之家又打得怎么样呢?

从2015年9月第一家小米之家,前五年仅诞生了2000家小米之家,但在2021年,小米之家就新增了8000家,总量超过10000家,下沉至3、4线城镇。

虽然小米之家起势很快,但是线下渠道的运营并没有那么顺利。

2022年年底,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就曾表示,小米新零售部门要持续推行降本增效,处于亏损边缘的直营店要适当减重。据百度地图显示,上海市的部分小米之家出现了地点关闭或搬迁的信息。

可见,线下渠道的拓展,并没有给小米的国内市场份额带来太大的提升。

从全球的手机战局来看,小米的表现仍较为强劲。据Canalys数据显示,2023年Q3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第3。小米已经在印度、欧洲等海外市场已经取得了较高的市场份额,

而市场蛋糕也就那么大,当下也不会有类似华为退出欧洲市场的机遇,让小米手机在海外市场份额大增。

另外,复盘近几年全球手机销量,我们可以发现小米手机与全球手机销量的表现较为一致。

对于2024年,机构普遍对全球智能手机有复苏的预期。据Canalys预测,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为11.7亿,与2023年相比,预计上涨4%。

因此,从销量的角度来看,在电子消费复苏的预期下,小米的手机销量也将跟随回暖。

总体来看,妙投认为,2024小米手机均价、销量不会有较快的增长,手机业务也难以拔高小米的估值。

#03AIOT、互联网业务稳健增长

除了手机,小米的AIOT、互联网业务能否能拔高小米估值呢?

小米的AIOT业务,包含电视、扫地机器人、智能音箱等硬件设备。目前,小米的AIoT品类已超过200余种,涵盖了95%以上的日常生活场景。截至2023年Q3,小米AIoT连接设备已近7亿台,维持多年20%+的同比增长,米家用户也达到8400万。

另外,小米高层多次对外宣称,拥有5年及以上连接至小米AIOT平台的设备的用户数,具备很高的黏性,这一用户数于2023年Q3达到1370万,同比增长26.0%。

从AIOT的营收表现来看,2023年Q3实现营收207亿,同比增长8.5%。AIOT业务的增长主要原因为,平板、大家电等业务增长驱动的。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的平板、空调、洗衣机、冰箱均出现增长。

手机、硬件设备是小米的基石。小米的硬件设备覆盖的群体越广,就越能拥有更多的MIUI用户,也为小米的互联网业务的增长打下基础。互联网业务是小米毛利率最高的业务,占利润比例为40%左右。

可见,小米AIOT、互联网业务表现仍较为稳健,并未出现超预期地增长,无法成为拔高小米估值的理由。

那么,当下如何看待小米的估值水平呢?

考虑到明年消费电子有复苏的预期,小米手机的库存逐步改善,小米手机的销量和ASP有望持续向好。随着国内经济的复苏、小米海外战略的持续深化,小米的AIOT业务、互联网业务也有望继续增长。

据机构预测,2024、2025年小米有望实现营收为3094亿元、357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16%。2024年、2025年小米有望实现调整后净利润为239亿元、257亿元。

对于小米的手机、AIOT等传统硬件业务,妙投认为可以给予15倍的市盈率;对于小米的互联网业务,妙投认为给予25倍的市盈率。同时,假设2024年小米手机、AIOT业务、互联网业务分别占利润比例为35%、25%、40%,小米的市盈率为19倍较为合理。

截至1月15日,小米的市值为3561亿。从小米当下市值及机构对其业绩预测来看,小米的市盈率为15倍。抛开汽车业务,小米仍有估值修复的空间。

#04小结

经历了2年的有效去库存,小米的库存重回健康水平。小米的估值已迎来了修复。在手机、AIOT、互联网业务稳健增长的预期下,小米估值难以再次拔高。

THE END
1.小米汽车的SWOT分析品牌影响力和认可度:小米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其品牌影响力和认可度都非常高。这种品牌影响力和认可度可以转化为小米汽车的优势,帮助小米汽车在市场上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消费者信任。 技术实力:小米在智能硬件、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这些技术可以为小米汽车提供更先进、更智能的解决方案,提高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317252831965495823
2.2024小米汽车管理层名单2024小米汽车高管人员名单小米汽车设计团队公司领导班子的构建和运作,对于公司的成功至关重要,他们的决策和行动往往会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作为小米集团旗下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子公司,小米汽车的快速发展与其高管团队的正确领导密不可分。本篇文章,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4年小米汽车管理层人员名单,一起来看看https://www.maigoo.com/news/698375.html
3.小米汽车,真的要来了!小米汽车的市场定位在众多品牌中,小米汽车凭借其独特的竞争优势,逐渐崭露头角。本文将从品牌优势、技术创新、生态链布局、市场策略四个方面,深入剖析小米汽车的竞争优势。 a、品牌优势:互联网基因的融入 小米汽车作为小米集团的重要战略布局,继承了小米品牌的强大影响力和粉丝基础。小米长期以来在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领域积累的品牌信誉和https://blog.csdn.net/upskill2018/article/details/136674052
4.小米汽车简介小米汽车纯电动汽车小米汽车品牌简介,十大品牌网为你介绍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旗下小米汽车品牌信息,包括品牌介绍、联系方式、主营产品、最新评论、点赞数量等,告诉你小米汽车纯电动汽车怎么样,致力于帮助你了解小米汽车真实有效的品牌相关信息。https://www.cnpp.cn/pinpai/4177068.html
5.小米汽车专题分析报告.pptx产品定位小米汽车以中低端市场为主,强调品质、科技和智能化,致力于打造高性价比的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策略小米汽车采取线上销售和线下体验店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互联网营销和品牌建设来扩大市场份额。小米汽车市场定位小米作为国内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和用户基础,有助于小米汽车的市场推广。小米在智能硬件和软件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14087854.html
6.小米申请注册多个汽车相关商标此前,在3月30日的小米第二场春季新品发布会上,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曾豪言“愿意押上人生的所有去造车”,他还强调,“小米有1080亿的现金余额和优秀的团队,亏得起。” 4月6日,雷军的个人微博也曾发起关于小米汽车的品牌是否使用小米品牌的网友投票,截止到目前,约63%的网友选择了使用小米品牌。https://3w.huanqiu.com/a/c36dc8/42k3SiPduBz
7.如何评价小米汽车的优势和劣势?谈及小米汽车,一句话足以概括其特点:营销手段卓越,但制造经验尚浅。 若要深入分析,小米汽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品牌影响力、软件算法、操作系统以及生态链整合能力上。然而,其劣势亦显而易见,主要表现在缺乏制造经验以及核心技术积累不足。 具体来看,小米汽车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https://www.yoojia.com/article/9430899620920747452.html
8.小米汽车官方回复小米SU7创始版为什么再次开售等16项问题继3月29日、3月30日小米SU7答网友问第一、二集后,3月31日,小米汽车官方发布了第三集答网友问,本期汇集了小米SU7创始版为什么会再次开售、小米SU7是否提供快速救援服务、小米SU7尾款什么时候开始支付、小米SU7有没有外放电功能等16项问题。 01、小米SU7 创始版为什么会再次开售,以后还有吗? https://auto.ifeng.com/quanmeiti/20240402/1917093.shtml
9.王铁民:华为小米等大厂纷纷“造车”,谁有望成为最大赢家?小米智能汽车业务正式立项;百度宣布将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华为与传统车企联合打造的首款电驱轿跑SUV已上架官网。大厂们为何要入局造车?这将对汽车行业产生什么影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副教授王铁民在接受网易研究局采访时进行了深度分析。https://www.gsm.pku.edu.cn/info/1318/23064.htm
10.小米汽车露出“尖尖角”小米汽车昨晚发布后,吉利E8发布了一则优惠信息,在17.58万元起的基础上,客户可享受2000元抵7000元购车尾款,6000元选装基金,不限品牌可享8000元置换补贴,海报宣传语称“8比7大,车大,屏大,体系大,优惠更大”,被网友调侃是在向小米宣战。 智界S7是华为与奇瑞联合打造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售价24.98万元-28.98万元,去年https://news.hubeidaily.net/mobile/c_2428905.html
11.小米造车千日终揭面:雷军“不聊生态讲技术”南方+一家自主品牌车企的高管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小米汽车对汽车行业的冲击是巨大的,这或许并不是因为小米已经具备了打造一款领先于其他同行的产品的能力,而是小米本身巨大的品牌价值和号召力。 事实上,从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很难有企业或者产品能够快速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颠覆式创新,而用户对小米的品牌信任力,是小米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12/30/c8457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