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1月,还有价格战吗?车市旧换新降价潮新能源汽车

至少多家新能源车企的销量目标是非常激进的。

作者丨杨晶

责编丨崔力文

编辑丨陈心南

不知不觉间,中国车市的价格战已经“打了”整整两年之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仅考验着各大车企的实力与耐力,更重塑了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如一位汽车高管所言:在这片充满竞争的红海中,只要玩家数量足够庞大,行业内的“内卷”现象就会愈发激烈,直至部分玩家因无法承受压力而逐渐退出舞台。

而价格战仿佛成了车市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几乎每年都是从1月份拉开序幕,一直持续到岁末年初,从未间断。车企们为了抢占新年的“开门红”,纷纷使出浑身解数,价格战、营销战、技术战轮番上演,力求在新的一年里抢占先机,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这种“开门红”效应,已不仅仅是一种市场策略,更成为了众多车企证明自身实力、展现品牌魅力的标配动作。在这场漫长而艰苦的战役中,每一个参与者都在竭尽全力,只为在这场车市大洗牌中站稳脚跟,迎接更加残酷但也充满机遇的未来。

以致于很多人认为,这种高度竞争、持续“内卷”的状态将成为车市的新常态。在此期间,所有参与市场竞争的产品与品牌,都必须具备强大的“内卷”适应力和反击力,否则就会在激烈的市场搏杀中迅速失去立足之地,被无情地淘汰出局。

价格战得看头部车企

与此同时,国家报废更新政策的促销补贴力度得到了进一步强化,这一举措为车市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促进了老旧车辆的更新换代,还有效拉动了新车销售,使得市场回暖迹象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价格战所带来的压力相对减缓,年末的车市呈现出持续走强的良好态势,为来年的市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们预测,随着2025年的日益临近,政策热潮的逐渐退却,新一轮的车企“价格战”或将在2025年1月再度爆发,成为行业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其中,部分汽车品牌为了稳定消费者信心,已经开始提及年底前锁单的置换购车车主,承诺如果提车时国家、地方的以旧换新、置换(含报废)类补贴政策取消或退坡,将给予差额补偿,以此来减轻政策变动对消费者购车决策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汽车供应商们的降价策略也显得尤为微妙。一方面,降价是吸引消费者、提升销量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过度的降价又可能引发价格战,损害行业整体的利润空间。因此,对于车企而言,如何在降价与保持利润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了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假设汽车供应商继续选择降价,这无疑将成为车企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降价所带来的连锁反应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对于即将到来的2025年,车企们需要更加谨慎地审视自己的市场策略。

如果头部车企选择继续降价,那么价格战将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题,而是转变为所有车企都无法回避、必须直面应对的残酷现实。对于其他车企而言,跟随降价似乎成了唯一的选择,否则在价格敏感的消费市场中,很容易失去竞争力,被边缘化。

然而,降价并非易事,它考验着车企的成本控制能力、产品创新能力以及市场策略调整的灵活性。如何在保证产品质量与服务的前提下,通过降价吸引消费者,同时又不至于损害企业的长期利益,成为每个车企都需要深思的问题。

明年竞争会不会更激烈?

针对2024年的汽车产业,中汽协提出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全年汽车产销量冲击3000万辆大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前11个月,我国汽车制造业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累计生产与销售分别达到了2790.3万辆和2794万辆。

基于这一良好态势,业内普遍预测,全年汽车产销量将稳稳站在3000万辆的里程碑之上。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车领域表现尤为抢眼,预计全年总销量将逼近1300万辆,这一数字远超年初设定的预期目标。

这一系列成就的背后,国家“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的强力推动和地方汽车置换更新补贴的精准施策功不可没。这些真金白银的政策激励,如同一剂强心针,有效激活了汽车消费市场的潜力,促进了老旧车辆的淘汰更新,为车市注入了强劲的增长动力。

业内专家指出,政策扶持是当前汽车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若无此助力,今年的市场规模难以企及如此高度。目前已经有多家造车新势力信心满满地公布了2025年的初步销量预测指引,展现出对未来市场的积极展望。

小米汽车以36万辆的预测销量入局;蔚来汽车则设定了46万辆的目标;小鹏汽车预计销量将达到35万辆;零跑汽车则以50万辆的预测销量展现出对市场份额的强烈渴望;而理想汽车更是设定了70万辆的宏伟目标。

传统车企亦不甘示弱,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其2025年的销量预测范围高达440万至550万辆之间,几乎占据了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一极。大众汽车则规划在中国市场销售150万辆新能源车。与此同时,东风汽车和上汽乘用车也分别设定了新能源目标销量100万辆。

在未来,这些已经稳坐牌桌的新能源企业,将凭借已有的优势和积累,进一步拓宽市场边界,深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市场有增就必定有减,彼时到底会有哪些品牌下滑至边缘,充满了未知与迷茫。

而基于以上部分车企这些“跃进式”的增长目标,可以预见,2025年的整车制造行业将延续激烈的竞争态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唯一不变的可能是新能源渗透率的持续提高,燃油车销量将继续承受压力,整个汽车行业正加速向新能源化、智能化转型。

当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如果车企仅仅依赖价格战来获取市场份额的增量,那么这一短期策略所带来的副作用也将如影随形。价格战虽然能暂时吸引消费者,刺激销量,但长此以往,整车制造企业的利润率将会持续下滑,甚至逼近盈亏平衡点,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这一问题犹如一颗潜藏的定时炸弹,其潜在的破坏力不容小觑。很难想象,在未来的某一天,当市场环境发生突变,或者消费者需求发生根本性转变时,这些因价格战而元气大伤的企业,将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挑战,又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THE END
1.#多家汽车品牌退出价格战#退出价格战大来自汽车思考评论#多家汽车品牌退出价格战# 退出价格战 大众、丰田、本田、沃尔沃等跟进BBA,即日起降低优惠力度 被动应战,主动退战, 能改变市场格局吗? https://weibo.com/1297268390/Oo4TaoR56
2.宝马涨后,多家汽车品牌退出价格战,汽车下半年巿场会怎么走呢宝马涨后,多家汽车品牌退出价格战,汽车下半年巿场会怎么走呢? 发布于2024.7.18 19:51 次播放 特费心特斯拉 关注0人7.2万粉丝 关注 评论·0 提交评论 暂无更多评论 热门视频 推荐:白玉佩Heler的第1本书时间之白农家有女忙致富白清的第1本书开局能自动升级的我,竟是反派末日福报:全世界欠我一万万亿孔雀东南飞https://www.dongchedi.com/video/7392942104952963611
3.疯狂的“价格战”后,谁还在买燃油车?值得注意的是,这场价格战中还能看到奔驰、宝马、奥迪、凯迪拉克等一二线豪华品牌的参与。记者采访发现,3月以来多家一线汽车品牌的经销商都有优惠政策,但幅度有限。 武汉某奔驰4s店的销售王鹏以奔驰C级车型向记者举例,目前店内的活动是优惠4万元左右,这与去年有购置税减半政策时的落地价格几乎无差别。“奔驰的活动主要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2505612220186907175
4.多家车企开打价格战轿车或接棒SUV出现降价昨日,信息时报记者查询一汽-大众官微获悉,目前该品牌旗下全系车型打出“可享保险、零利率、置换补贴”、“优惠最高可达7800元”等促销口号,全国授权经销商通用。 而过去两周,车企纷纷启动价格战:4月6日,上海大众推出“非你不价,钜惠风暴”活动,其中New Polo风尚(参配、图片、询价) 版价格直降1万元,途观、帕萨https://www.qcwp.com/wapNews/327344.html
5.多家车企官宣降价下半年车市“价格战”或再开启多家车企官宣降价 下半年“价格战”或更激烈 进入8月份,上汽大众打响了降价的“第一枪”,宣布8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上汽大众旗下9款SUV车型降价。其中,途昂和途昂X综合优惠最高就达到了6万元,途观L插电混动最高综合优惠5.5万元。 就在同一天,国产造车新势力中的零跑汽车同步开启了“双C临门,零跑放暑价”的https://m.jnnews.tv/shehui/p/2023-08/08/993637.html
6.现在不买后面优惠还要缩水?车企定价有变化专家:“价格战”或趋缓下半年“价格战”或趋缓 实际上,在2024年6月,部分豪华、自主品牌的价格策略还是主打“降价”,短短两个月,部分车企的价格策略已然转变为了优惠政策回调。 前不久,BBA(奔驰、宝马、奥迪)多款在华销售车型的售价已出现不同程度回调,日前,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走访北京丰台地区一家宝马汽车销售门店时了解到,目前宝马3系https://wap.eastmoney.com/a/202408163158287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