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价格战的车企,该如何赢得未来?车家号发现车生活

为什么说,中国市场需要如长安福特这样的企业?

这可能还得从如今几乎所有人都在参与的价格战开始说起来。

汽车行业的价格战,似乎从两、三年前开始,已经成为了业内所有人想要生存下去的一个重要手段。或者说,最重要的手段也不为过。

其实,许多的车企老总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纷纷表示企业并不会跟随价格战的步伐卷下去。但真正能做到的,或者说内核足够稳定,愿意持续推进下去的企业,其实并不多。比如,放弃到一半又重新把价格降下来的宝马。

原因很简单,面对长期且不明朗的未来,与年底就要放在董事会桌面上的营收报告之间做选择题,任何一个职业经理人都知道应该怎么选。

因此,我们更应该认真对待每一个真正能够坚持将自身价值打透,而没有盲目跟随降价风潮的车企。比如,长安福特。

或者换一句话来说,中国的汽车市场,需要如长安福特这样内核足够稳定,产品打造逻辑足够清晰,对品牌的保护意识足够强的企业。

这样的企业,坚持不参与价格战,其背后所代表的首先是不会用更低的价格来采购更便宜的配件,但最终让消费者买单。同时,坚持长期主义的企业运转逻辑,则表明了他们不止于低头卖车,更会投入更大经理实现品牌力的持续打造,从而推动企业的高质量良性发展。

当然,现在的问题来到了,什么是品牌的产品打造逻辑足够清晰?它又如何来保护品牌的良性发展?

大马力混动,坚持与融入

就在不久之前结束的广州车展上,福特汽车携全新混动车型,以及多款车型亮相。但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大马力E混动车型。

毫无疑问,当前时代混动车型正在成为新能源汽车类型中快速增长的一个分支类型。但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些技术路线毫无例外的都倾向于小排量、小马力发动机的混合动力模式,大马力混动其实是一个很少有人走的技术路线。

如果了解福特混动技术的人会发现,目前全球一共有两种类型的非插电混动技术,一种叫动力分流技术,另一种叫其他混动技术。而在动力分流的世界里,掌握该技术的厂商,只有丰田与福特。

而动力分流的主要技术优势,都体现在了发动机、变速箱、电池三大重要部件之上。掌握了这三项核心的技术,长安福特可以将大马力混动技术的优势更好地实现在产品的市场竞争之中。

目前看来,大马力混动的优势十分明显。首先在保证车辆行驶动力充沛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了油耗,提升了车辆的经济性。以2.0TEcoBoost发动机的蒙迪欧运动版为例,可实现308匹马力,媒体实测零百加速5.56秒,百公里油耗在3-4升。蒙迪欧1.5T混动版媒体实测2升级油耗,一箱油续航1000km以上。与此同时,对于纯电车目前严重依赖公共补能设施的弊端,大马力混动可以完全抵消,续航焦虑、补能焦虑完全不存在。

更重要的是,随着工信部对于在发展纯电技术的同时,也开始支持内燃机技术发展,对于拥有ECOBOOST这一先进内燃机技术的长安福特而言,绝对是一项重要的大利好消息。也是长安福特贯彻自身长期主义的一个重要回报。同时这一技术路线的坚持,也毫无疑问地将会未来长安福特的技术路选择与改变,留在足够的空间。

除此之外,针对混动车的上路难题,截止目前大马力E混动车型已经在广州地区已经进入节能目录,从而实现了免拍牌获取牌照的路径,开始打破限牌城市对于混动车上路限制的政策。这一变化,无疑为长安福特今后大马力混动车型的销售,提供了极好的保障。

价值的坚持,在于卷品质

现在,一个有趣的问题在于,为什么长安福特、或者说福特,能够在中国市场生存环境发生巨变时保存这份定力,稳定住自己的内核?

如果对汽车工业发展史有足够的了解就会发现,汽车从小作坊手搓产品,到大规模流水线工业化产品的转变,其首创者与核心推动者,就是福特。福特的创始人亨利·福特所带来的T型车流水线生产,正式开启了汽车工业化、规模化生产的先河。

因此,这个品牌十分了解汽车产业的运行逻辑。或者说,现代汽车的生产逻辑是福特开创的,而丰田的精益生产则进一步打磨、细化了这一逻辑。

因此,福特很清楚通过价格战、通过挤压供应商成本,挤压自身利润的做法,其实并没有办法获得企业长久的、良好的发展路径。即便快速占领市场,但对于品牌价值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显然,福特很明确的知道产品的优质,其实真正得益的除了消费者之外,还有品牌。

福特中国CEO吴胜波曾经明确表示过:“人人都打价格战,我们不打价格战。如果价格战的目的是保产能,这是短视的。如果车企的目的是为用户服务,价格战反而是失败的。”

当然,大马力混动技术是这个逻辑的良好体现,但并不是们所能展现出来的全部优势。

比如,我们会看到福特在蒙迪欧家族车型上,坚持使用1700MPa超高强度3D辊压马氏体钢、整车600MPa以上的高强度钢占比48%(运动版600MPa以上的高强度钢占比52%)。

再比如,我们还会在锐界L、蒙迪欧等大马力E混动车型上,看到一体式水冷设计电池包,达到IP67的防尘防水等级。甚至,他们还采用了经过针刺、火烧实验,以及超过国标的要求14倍的84天电池包盐雾测试。

这些成本全都体现在看不见的细节之上,但对于每一个真正的车主而言,这些细节完全是将他们的使用体验、出行保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级之上。

用长安福特新能源副总裁兼营销中心总经理陈晓波的话说:“现在我们要卷,但是绝不卷价格,我们卷品质、卷安全,要做就做在业内要求更高的产品。”

品牌的塑造,在融入人群

当然品牌打造的道路并不仅仅只在产品之上,更要融入人群知之中。因此,长安福特并不止低头卖车,更抬头针对产品的特性,去进行圈层营销。

这个圈层营销的概念,不仅仅只是营造一场活动,与用户和潜在用户同乐,更在于将产品的特性与活动的内容进行绑定,从而将品牌与产品深深根植在所有参与者的心中。

比如,长安福特的一个重要圈层营销案例,就是探险者“福探长”这一环保公益IP。通过这一行动,参与者可以与福特探险者一道,签署《福探长公约》,约定守护自然环境,成为一名福探长,探寻长江美景,共践生态保护目标。

目前,这一公益项目已经推进了四年,累计超5.5万人,组织起超125场公益行动。而与福探长一道成长的,是品牌IP的逐渐成型、壮大,用户体验的持续升高,并开始形成规模化运营,口碑化传播的良性运营状态。

事实上,圈层营销似乎一直是新能源车品牌专属的营销方向,传统车企想要做,但似乎做好的并不多。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想清楚如何打造圈层,如何让圈层变得有意义,如何让车主能够有一个明确的共同目标,主动融入进圈层。而长安福特,正在试图将这一全新的与用户共建品牌的道路走通。

目前看来,通过产品力打底,圈层营销破圈的道路,正在逐步成功。

仅就近期而言,长安福特锐界L在北京、天津、重庆、上海、青岛等41个重要城市的周销量,已经超过汉兰达和陆放,成为了“20万级传统大七座SUV”细分市场市占率排名第一。这无疑是长安福特持续推进价值营销,并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

从对于价格战风潮不跟从的内核稳定,到对于技术路线的坚持、产品细节的执着,再到圈层营销、用户营销的持续推进,长安福特走出了一条不内卷、不慌张、有定力的全新道路。而对于中国市场来说,这样的品牌打造模式,则更是为许多厂商在当今汽车环境下破圈打了个样。

THE END
1.#多家汽车品牌退出价格战#退出价格战大来自汽车思考评论#多家汽车品牌退出价格战# 退出价格战 大众、丰田、本田、沃尔沃等跟进BBA,即日起降低优惠力度 被动应战,主动退战, 能改变市场格局吗? https://weibo.com/1297268390/Oo4TaoR56
2.宝马涨后,多家汽车品牌退出价格战,汽车下半年巿场会怎么走呢宝马涨后,多家汽车品牌退出价格战,汽车下半年巿场会怎么走呢? 发布于2024.7.18 19:51 次播放 特费心特斯拉 关注0人7.2万粉丝 关注 评论·0 提交评论 暂无更多评论 热门视频 推荐:白玉佩Heler的第1本书时间之白农家有女忙致富白清的第1本书开局能自动升级的我,竟是反派末日福报:全世界欠我一万万亿孔雀东南飞https://www.dongchedi.com/video/7392942104952963611
3.疯狂的“价格战”后,谁还在买燃油车?值得注意的是,这场价格战中还能看到奔驰、宝马、奥迪、凯迪拉克等一二线豪华品牌的参与。记者采访发现,3月以来多家一线汽车品牌的经销商都有优惠政策,但幅度有限。 武汉某奔驰4s店的销售王鹏以奔驰C级车型向记者举例,目前店内的活动是优惠4万元左右,这与去年有购置税减半政策时的落地价格几乎无差别。“奔驰的活动主要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2505612220186907175
4.多家车企开打价格战轿车或接棒SUV出现降价昨日,信息时报记者查询一汽-大众官微获悉,目前该品牌旗下全系车型打出“可享保险、零利率、置换补贴”、“优惠最高可达7800元”等促销口号,全国授权经销商通用。 而过去两周,车企纷纷启动价格战:4月6日,上海大众推出“非你不价,钜惠风暴”活动,其中New Polo风尚(参配、图片、询价) 版价格直降1万元,途观、帕萨https://www.qcwp.com/wapNews/327344.html
5.多家车企官宣降价下半年车市“价格战”或再开启多家车企官宣降价 下半年“价格战”或更激烈 进入8月份,上汽大众打响了降价的“第一枪”,宣布8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上汽大众旗下9款SUV车型降价。其中,途昂和途昂X综合优惠最高就达到了6万元,途观L插电混动最高综合优惠5.5万元。 就在同一天,国产造车新势力中的零跑汽车同步开启了“双C临门,零跑放暑价”的https://m.jnnews.tv/shehui/p/2023-08/08/993637.html
6.现在不买后面优惠还要缩水?车企定价有变化专家:“价格战”或趋缓下半年“价格战”或趋缓 实际上,在2024年6月,部分豪华、自主品牌的价格策略还是主打“降价”,短短两个月,部分车企的价格策略已然转变为了优惠政策回调。 前不久,BBA(奔驰、宝马、奥迪)多款在华销售车型的售价已出现不同程度回调,日前,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走访北京丰台地区一家宝马汽车销售门店时了解到,目前宝马3系https://wap.eastmoney.com/a/202408163158287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