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汽车:混合动力大对决,产品战略各不相同,哪家最强?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平安证券王德安王跟海王子越)

第一章主要内容为混动车市场的空间测算和新一代混动技术方案的对比,我们预计到2025年国混动车销量将达到1000万台,2021~2025年复合增速为70%。

第二章为本篇报告重点,结合各家的新一代混动技术的特点,从产品矩阵、品牌塑造、销量目标等维度对比各家车企的混动战略进展情况,偏重于分析具体的混动产品,以及对应车企背后的考量。总结来看我们看好混动汽车替代传统燃油车的长期逻辑,民营车企的混动战略相对更加激进,有望在长期发展中更为受益。

1.1政策收紧,车企油耗压力加大

“双碳”目标对汽车碳排放提出更高要求。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与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2021年10月《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指出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方式,推广应用节能低碳型交通工具。混动车和纯电动车相比普通燃油车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碳排放量更低,是汽车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

双积分政策鼓励混动汽车发展。根据修订后于2021年实施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每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可为车企提供1.6个正积分,相当于续航里程在214km的纯电动车辆。混动车型销售有利于企业正积分维持。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中乘用车油耗限值将倒逼车企发展混动车以替代纯燃油车。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2025/2030/2035年乘用车节能车(燃油车+非插混车)新车平均油耗将降至5.6/4.8/4.0L每百公里,纯燃油车受限于内燃机工作原理与机械结构限制难以进一步降低油耗,传统燃油车企发展混动车型已成必然选择。

1.2混动空间广阔,自主混动大有发展

从混动市场发展历史看,2017年混动车型市场处在起步早期,销量主要由自主品牌的比亚迪DM3.0车型(唐、宋、秦),上汽第一代EDU车型eRX5贡献,以及丰田普通混合动力车型雷凌、卡罗拉两款车型贡献。

2018年开始欧系品牌,特别是宝马、大众等德企品牌加入PHEV竞争,推出宝马5系PHEV、帕萨特PHEV等P2架构车型,在限购城市凭借品牌效应与牌照优势,销量得以大幅增长,逐步蚕食自主品牌份额。同时丰田得益于自身技术的成熟,也进一步加大混动车型投放。

2021年自主混动份额快速提升,率先推出的比亚迪DM-i系列大获成功,并迅速成为国内插混市场的领头羊车企,市场份额遥遥领先。

随着比亚迪DM-i的成功,其他自主车企也纷纷推出各自新一代的混动系统:长城汽车推出柠檬混动DHT,长安汽车推出了蓝鲸iDD,吉利汽车发布雷神智擎Hi·X,奇瑞汽车发布鲲鹏DHT超级混动。

混动车基数小、场景适应性强,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空间巨大。

2021年插电混动在欧洲市场新能源车占有率高达50%,但中国插电混车仅占新能源车的18%。2021年我国混动车销量为118.6万台(插电式混动车型销量60万台,传统混动车58.6万台),仅相当于同期纯电动乘用车规模的43%,2021年我国汽油乘用车销量超过1700万台,占乘用车全年总销量的比例依然高达82%,混动汽车对传统燃油车的存量替代空间巨大。

主流合资电气化转型以纯电为主,将为自主品牌让渡混动市场。

除日系合资品牌外,欧系和美系合资车企的电气化转型主要以纯电动转型为主,大众规划到2030年50%的销量来自纯电动汽车,其车辆销售收入来自燃油车和纯电车型,混动车型并不是大众未来在国内的重点领域。通用也在国内发布了全新的奥特能平台,上汽通用计划到2025年推出10款纯电动车。

倘若大众和通用在国内的电气化转型缺少混动车型的支撑,那么在混动车替代燃油车的大背景下,其庞大的燃油车市场份额势必会受到自主品牌混动车型的侵蚀,主流合资品牌庞大的燃油车份额为自主混动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5年混动车市场有望达到千万台体量,2035年传统燃油车将彻底退出。

在政策与市场的驱动下,搭载新一代混动技术的车型陆续上市,混动车迎来高速发展期。估计2021~2025年混动汽车销量复合增速超70%。

2020/2021年我国混动车(插混+普通混)销量分别为49.6万台/118.6万台,预计2022年我国混动车(插混+普通混)销量将达到230万台,接近翻倍水平。

假设2025年我国乘用车总销量为2500万台,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200万台,假设纯电动与插电式混动车型销量比例为2:1,则PHEV车型销量将达到400万台,传统混动汽车销量预计达到600万台,则2025混动车销量有望达到1000万台,2021~2025年混动汽车复合增速约为70%。

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规划,2025年我国混动新车销量约占传统能源乘用车销量的50%左右。路线图2.0预测2035年我国新车销售4000万台,其中50%以上为新能源车型,传统能源车辆全部为混动车型,这意味着到2035年,混动车规模与纯电动车相当,纯燃油车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1.3双电机混动成为国内新一代混动车型的主流

混动系统的原理是通过系统电气化手段使得发动机在特定工况下与车轮实现解耦,规避掉低效工作区间,此外通过附件电动化降低发动机负载,提高热效率。

不同的混动系统解决方案在行业内通常可以按照电机位置区分,如P0、P1、P2.5、P3和P4。P0指电机位于发动机前端,功率较小;P1指位于离合器前,与发动机直接连接,是双电机架构中功率较小的电机的常见位置;P2指位于离合器后,变速箱之前,也是双电机构型中功率较小的电机的常见位置,支持纯电驱动。P2.5指位于动力耦合装置内,是单电机构型中电机的常见位置,其动力耦合装置类似于双离合变速器;P3指位于动力耦合装置之后,差速器之前,是双电机构型中功率较大的主驱动电机的位置;P4指位于与发动机不同轴的差速器之前,通常应用于四驱车型。

除可以按照电机位置区分外,还可以按照电机数量区分,如双电机和单电机方案。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混动系统分类仅仅是行业的大致分类,在具体的混动技术上各家车企都有自己不同的技术特点。

双电机DHT混动系统已经成为主流。

本田iMMD为典型的双电机串并联架构,该方案没有专利限制,目前国内自主品牌新一代的混动系统如比亚迪DMi、长城柠檬DHT、吉利雷神混动、广汽GMC2.0以及奇瑞鲲鹏DHT等在技术路线上基本与本田iMMD类似,可以实现纯电工况、串联工况、发动机直驱工况以及并联工况的行驶,结构上包括混动专用发动机和混动专用变速箱(DHT)。

在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汽车十大技术趋势中,汽车工程学会判断:2022年DHT混合动力系统装车规模将实现大幅增长,DHT驱动技术可应用于HEV和PHEV,是乘用车实现节油降碳的重要技术路径,2022年众多车企DHT混动系统研发成果落地应用,更多混动车型上市销售,DHT混动系统有望达到150万套搭载应用。

增程式混动也属于双电机混动架构。目前增程式的主要玩家包括理想、岚图、AITO、日产e-power,其优点是可以绕开变速箱等技术壁垒高的零部件,技术难度相对较低,城市道路油耗表现较好,在驾控体验上更贴近纯电车型,缺点是缺少发动机并联和直驱工况,高速情况下受发电效率以及功率器件导电效率的限制,发动机有一定效率损失,因此高速油耗表现不佳。

二、自主混动周期开启,民营车企更显激进

2.1比亚迪:混动领头羊,产品矩阵全面覆盖

比亚迪凭借领先的三电能力,新能源品牌塑造较为成功,2022年停产燃油车,进一步强化新能源车领域的领头羊地位。从混动的布局来看,比亚迪无疑是国内最为激进的车企,DMi混动车型在国内率先推出,并迅速成为爆款,已在用户当中形成口碑和品牌优势,2022年DMi的产品矩阵进一步扩大,全面覆盖各个级别车型,我们预计比亚迪2022年混动车销量有望达到90万台,2025年混动车销量有望达到160万台。其他自主车企由于其较大的燃油车基盘,短期内混动汽车规模还难以达到比亚迪的体量。

新一代混动架构全面领先,以电为主,让发动机做减法。

比亚迪早在2008年就推出了第一代混动产品,2020年比亚迪推出DM双平台战略,其中DM-P主打性能,DM-i超级混动则主打低成本+低油耗。

比亚迪DM-i超级混动核心部件有:

1)骁云-插混专用1.5L/1.5Ti高效发动机、

2)EHS电混系统、

3)以及DM-i超级混动专用功率型刀片电池。

比亚迪混动的核心是以电为主,混动系统以大容量的电池和大功率电机为基础,车辆在行驶过程当中依靠大功率电机进行驱动,发动机的主要功能是为电池充电,只在需要更多动力的时候才会参与驱动车轮。以电为主的架构,可以让发动机做减法,按照工况区域来设计发动机,不需要全面地兼顾发动机的高低转速性能。

骁云-插混1.5L混动专用发动机通过15.5:1的超高压缩比、阿特金森循环、高效的EGR、低摩擦和取消传统轮系等多项技术优化,理论上实现了43.04%热效率的目标。EHS电混系统负责调节不同工况下发动机和电动机的动力输出比例,采用七合一高度集成化设计(双电机+双电控+直驱离合器+单档减速器+油冷系统),通过直驱离合器,DM-i平台在有电情况下,市区工况下车辆99%是用电机进行驱动,馈电时在80%左右工况下电机驱动。

比亚迪针对DM-i平台推出专用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整个电池包单体数量减少,结构更加简化,同时搭载脉冲自加热技术、冷媒直冷技术,实现全天候条件适用场景。

混动车型全面替代合资燃油,比亚迪已先人一步。

比亚迪依靠成本领先的DMi车型降维打击同价位合资燃油车,以新能源蓝海攻入燃油车红海,替代合资燃油车市场。比亚迪燃油车包袱轻,新一代混动技术较早投入市场,市场认可度高,是国内率先开启混动车替代燃油车的车企,2022年4月比亚迪全面停止燃油车业务,进一步深化这一进程。

2021年比亚迪PHEV车型销量达到27.3万台,市场份额达到45.3%。2022年1-4月,比亚迪PHEV车型销量达到19万台,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到60%。

渠道双网并驾齐驱,车型覆盖维度领先国内其他车企。

比亚迪目前拥有王朝网和海洋网两大系列,车型预计采用南北大众的“双车”战略,采用不同的渠道模式,比如王朝系列的秦PlusDM-i和海洋系列驱逐舰05,两款车采用不同的设计风格,但车身尺寸、定价以及动力系统基本一致。比亚迪的DM-i的混动车型已经覆盖轿车、SUV和MPV市场,价格带从10万元的入门级覆盖到40万元以上的豪华级,混动产品矩阵丰富度领先国内其他车企。

2022年DMi车型有望超过10款,覆盖各个价格带。

比亚迪目前DMi轿车已有3款,其中秦PlusDMi和驱逐舰05覆盖价格10~15万元价格区间,汉DMi则覆盖20~30万价格区间,后续推出的驱逐舰07预计将覆盖15~20万元的混动轿车市场。

SUV方面,宋ProDMi主要覆盖15万元以下SUV市场,宋PlusDMi覆盖15~20万元的SUV市场,2022年还将推出2022款唐DMi和护卫舰07车型,覆盖20万乃至30万以上的SUV市场。

MPV方面,目前比亚迪DMi混动共推出两款车型:宋MAXDMi和腾势D9DMi,预计2022年三季度还将推出全新MPV车型登陆舰07。

DMp车型性能强劲。

2.2长城汽车:混动战略助力魏品牌向上突破

长城是自主品牌中混动战略较为激进的车企。长城汽车柠檬混动系统将优先搭载魏品牌,且以PHEV为主,主打0焦虑长纯电里程,一定程度上显示了长城汽车迫切提升魏品牌价格区间的愿望。预计2022年长城汽车新推出的混动车型将达到10款左右,预计2022年混动车型销量为20—30万台。

从技术路线看,长城柠檬混动DHT与比亚迪DMi系统类似,但相比比亚迪以电为主的技术路线,长城的混动系统更加依赖发动机,两挡DHT混动变速箱使得长城的柠檬混动比比亚迪混动车有更强的加速性能,且可以兼容长城汽车的HEV和PHEV车型,但成本可能高于比亚迪DMi。

混动系统的技术路线与比亚迪类似,但两挡DHT变速箱可能导致其成本更高。

2020年12月长城发布柠檬DHT(DedicatedHybridTransmission,专用混合动力变速器)混动技术平台。长城的柠檬混动DHT从混动技术路线上与比亚迪DMi系统基本一致,都属于P1+P3的双电机串并联架构,区别在于长城采用的是混动专用的两挡变速箱,比亚迪采用的则是单挡减速器。

长城柠檬混动DHT技术由汽油发动机,GM/TM双电机以及DHT电驱总成三部分组成,硬件结构上采用七合一结构,所有部件合成为一体。柠檬混动DHT技术兼顾HEV与PHEV,驱动模式分为两驱HEV、两驱PHEV和四驱PHEV三种。柠檬混动DHT有3个版本的动力总成,分别是两驱的1.5L+DHT100和1.5T+DHT130,以及四驱的1.5T+DHT130+P4。

魏品牌过去高端化突破不及预期,将借助混动战略再次实现品牌向上。

魏品牌作为长城汽车2016年推出的高端自主品牌,过去在品牌向上的过程中并未达到预期。魏品牌在2018年销量达到14万台,但随后销量逐年下降,2021年魏品牌仅交付5.8万台,对比几乎同时期吉利推出的领克品牌,2021领克销量达到了22万台。

魏品牌作为一个年轻的自主高端品牌,虽然未能完成曾经年销25万台的销量目标,但为长城探索高端化积累了经验教训。从2021年开始,魏品牌车型矩阵迎来焕新,以混动战略为全新起点,并搭载毫末HPilot辅助驾驶系统,主打0焦虑长纯电续航+智能化。

魏牌混动车将以PHEV为主,实现价格上探。

摩卡PHEV价格已经达到30万元左右,相比燃油版摩卡价格高出9~10万元左右,WLTP工况下纯电续航里程达到204公里,紧凑型SUV玛奇朵PHEV起售价格也已达到17.88万元。从魏牌的混动车定价策略我们可以看出长城汽车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凭借混动技术与智能化的加持,尽快实现魏品牌的高端突破,为目前公司最大的基本盘——哈弗品牌留出足够的价格区间。

魏品牌将全面实现混动化,哈弗和坦克品牌将尝试搭载混动车型。

2022年魏品牌计划推出6款PHEV车型,除已上市的玛奇朵PHEV和摩卡PHEV外,2022年还将推出拿铁PHEV、圆梦PHEV、两款MPV车型和另一款SUV车型,所有车型都将搭载长城柠檬混动DHT系统。

坦克品牌和哈弗品牌部分车型或部分配置也将尝试搭载混动系统,但相比魏品牌和轿车车型的全系混动化,坦克和哈弗的混动布局暂以试探性为主,我们认为是哈弗和坦克目前的燃油车基盘较大,短期全面混动化显然不太现实,另外考虑到魏牌向上的战略,哈弗的PHEV车型并不急于在国内推出,目前哈弗在国内推出的车型主要是HEV车型,哈弗H6PHEV车型则率先在泰国市场上市。

2.3吉利汽车:雷神混动将搭载吉利和领克品牌

帝豪是吉利销量最大的轿车车型,雷神插混系统搭于帝豪L,与比亚迪DMi正面PK,显示了吉利较为激进的混动战略,这也是践行“两个蓝色吉利行动”计划。三挡DHT是吉利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核心技术壁垒,相比同级别比亚迪DMi车型拥有更强的动力。

吉利近两年将按照每年8~10款混动车的节奏推出新品,全面搭载于吉利品牌和领克品牌,混动的布局较为激进的。

吉利目前的混动战略相比比亚迪仍有一定差距:

2)混动系统成本或高于比亚迪。比亚迪插混车型搭载自产的刀片电池,吉利插混车型则搭载三元锂电池,相同电量的电池比亚迪成本更低,另外吉利混动搭载的三挡DHT变速箱,其制造成本也高于比亚迪。

2021年的吉利汽车与沃尔沃达成的合并方案中,首次明确未来混动系统将采用双电机混动方案,混动方案与比亚迪DM-i和长城柠檬DHT类似。吉利的全新一代混动系统——雷神智擎Hi·X较上一代有很大提升,吉利给出的参数是,雷神智擎Hi·X混动系统可实现节油率40%,NEDC百公里油耗低至3.6L。

结构方面,雷神混动系统由两个核心部件组成:混动专用发动机(1.5TD和2.0TD)、混动专用变速器(DHT1挡变速箱和DHTPro3挡变速箱)。能够覆盖小型到中大型的车型,以及HEV油电混动、PHEV插电混动和REEV增程混动等多种动力形式。

雷神混动下的DHE15(1.5T)混动专用发动机,是世界首款量产增压直喷混动专用发动机,采用了高压直喷、增压中冷、米勒循环、低压EGR四大先进技术,其热效率高达43.32%。

雷神混动还拥有全球首个量产的3挡混动变速器——DHTPro,集成了2个电机,其中1个为发电电机、另外1个为驱动电机、2个电机控制器和3挡速比的变速增扭机构。

DHTPro混动变速器还可以与智能电子电气架构GEEA2.0结合,实现混动系统FOTA升级,可识别驾驶员的驾驶习惯、道路的拥堵情况,实现驾驶模式自适应、自学习与自调节等20种智能工作模式。

雷神混动PHEV首款车型为吉利帝豪L,彰显吉利较为激进的混动战略。

我们认为吉利将雷神混动PHEV系统率先搭载到帝豪L上,其混动战略还是比较激进的。帝豪系列是吉利轿车车型的主销车型,帝豪连续十几年居自主品牌轿车销量冠军,2021年吉利帝豪系列零售销量21万台,2022年1-4月,吉利帝豪系列占吉利轿车车型销量占比达到43.6%。

帝豪LPHEV售价12.98~14.58万元,相比燃油版帝豪L售价高大约3~4万元,与比亚迪秦PlusDMi同样做到了纯电续航里程长,馈电油耗低,价格便宜等优点,上市首周订单量达到1万台,有望在家用新能源轿车市场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

帝豪LPHEV相比比亚迪同级别插混车型动力更强,馈电油耗与比亚迪DM-i处于同水平

吉利帝豪LPHEV搭载的是1.5T四缸发动机以及三挡DHT变速箱,由于三挡变速器的存在,发动机在20km/h便可进入并联工况,吉利帝豪L搭载的混动系统相比比亚迪秦PlusDMi和驱逐舰05动力更强。但三挡DHT变速箱以及1.5T发动机虽然在动力方面优势明显,但匹配难度增加,三挡DHT的平顺性和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官方公布的帝豪LPHEV馈电百公里油耗为3.8L,与比亚迪秦PlusDM-i相当,但帝豪LPHEV全系纯电续航里程为100km,与比亚迪秦PlusDMi入门版仅55km纯电续航里程相比,帝豪LPHEV性价比更高,但比亚迪秦PlusDMi支持快充功能。

2022年基于雷神混动推出8款混动车型,全年混动销量目标15万台。

目前吉利已推出两款雷神混动车型,除帝豪LPHEV外,还有星越LHEV,售价17.17~18.37万元。

吉利2022年预计将推出8款混动车型,包括5款PHEV车型,覆盖吉利和领克品牌。吉利2022年混动汽车的销量目标为15万台,包括10万台PHEV车型和5万台HEV车型,约占吉利全年销量目标的10%,销量目标并不激进,主要是由于大部分混动车型在2022年下半年才开始交付。

我们预计2022年底吉利雷神混动车型将达到月销2~3万台的水平。2023年仍然是吉利的混动产品大年,将有8~10款混动车型推出。

2.4广汽集团:双混动路线赋能,传祺开启混动周期

根据广汽公布的混动车型规划,2022年传祺将有四款混动车型,分别为传祺GS8、影酷、影豹和M8,但该四款车型并非全系混动,将与传统燃油车共同销售,相比民营三强较为激进的混动战略,广汽在2022年的混动战略相对保守,我们预计2022年广汽的混动车销量大约在5万台左右。广汽传祺作为广汽集团重点打造的核心乘用车品牌,提出在2025年实现全系车型混动化,2030年实现混动销量占比60%。

2022年是广汽集团开启混动化的元年,两条混动路线并驾齐驱。

传祺GS8借力丰田THS,2.0T发动机带来更强动力表现。

广汽传祺在2021年12月推出全新GS8,包括普通燃油版和HEV版。GS8与丰田汉兰达同级别,其混动系统中的动力控制单元、电池系统、电机以及变速器等均来自丰田。

从销量结构来看,GS8HEV仅是燃油版的销量补充。

GS8HEV的起售价比燃油版起售价高4.2万元,而汉兰达HEV的起售价则仅比燃油版起售价高1万元。从配置结构来看,HEV版汉兰达共推出6款配置,燃油版仅有3款,GS8则采用与汉兰达完全相反的配置方案,其HEV版仅有2款(前驱和四驱),而燃油版则有8款。从2022年前4个月的销量结构来看,汉兰达HEV版占其总销量的81.6%,而GS8HEV版仅占车型总销量的41.7%。

广汽集团GMC2.0混动系统同样采用双电机DHT架构。

广汽集团GMC2.0混动系统的技术路线与比亚迪DMi和长城汽车DHT类似,同样采用双电机串并联结构,但在动力结构上略有不同,广汽GMC混动系统采用2.0L发动机,比亚迪和长城汽车则采用1.5L和1.5T发动机。

广汽2.0L混动发动机同样采用阿特金森循环,压缩比达到15.6:1,热效率达到42.1%。

混动变速器方面,广汽GMC混动系统与长城DHT同样采用两挡DHT变速箱,但相比长城DHT直接的齿轮换挡,GMC混动则采用AT换挡,理论上广汽GMC2.0混动的换挡动作更加平顺。两挡混动变速箱意味着GMC2.0混动系统可以兼容PHEV和HEV多种混动模式。GMC2.0混动系统将首次搭载到传祺影酷上,同时传祺在2022年还将陆续推出影豹、M8的混动车型。

2023年将推出GMC3.0混动系统。

2.5长安汽车:P2混动架构有待进一步验证

长安汽车的混动战略步伐稍慢,iDD混动采用的P2架构已不是目前的主流混动架构,面对其他车企推出新一代的双电机DHT混动架构,消费者对长安的混动车接受度有待进一步观察。2022年长安将基于iDD混动推出两款混动车型,其中UNI-KiDD已上市,2022年前4月累计销量超过6000台。

2022年下半年长安还将推出UNI-ViDD车型,2023年将推出CS75的iDD混动车型,根据规划,长安到2025年规划了10余款插混车型,相比民营车企以及广汽集团,长安的混动战略相对保守。

长安蓝鲸iDD混动系统采用P2架构,搭载了一台专用高性能蓝鲸NE1.5T发动机,通过取消前端轮系并采用米勒循环技术来确保高效率,同时搭载长安自主研发的蓝鲸三离合电驱变速器,具备高集成、高兼容的特性,电驱动综合效率90%,并结合大容量PHEV电池和iDD智慧控制系统共同组成,旨在提供“全速域”、“全场域”、“全温域”和“全时域”的性能表现。

混动架构已不是主流,消费者认可度有待验证。

从混动架构来看,长安iDD混动系统与比亚迪、长城、吉利以及广汽GMC2.0采用的双电机串并联架构完全不同,采用的是P2架构(在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安装一台电机),目前应用P2架构比较广泛的是欧系车企,比如大众途观LPHEV/帕萨特PHEV,其优点是系统结构简单,技术实现难度较小,且对于原有燃油车的变速箱改动较少,但此前消费者对P2架构最大的抱怨是馈电油耗较高。

官方公布的UNI-KiDD的百公里馈电油耗与同级别比亚迪唐DMi和摩卡DHTPHEV处于同一水平,但用户实际使用情况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另外我们认为面临众多车企采用双电机串并联架构的竞争环境,长安iDD混动系统可能面临更多挑战。

UNI-KiDD相比大众途观LPHEV性价比突出,定价或参考比亚迪混动SUV价格。

与同属P2架构的途观LPHEV相比,长安UNI-KiDD在车身尺寸以及配置上都全面领先,但售价却更低。UNI-KiDD作为一款插电混动SUV,其定价会一定程度上要参考目前比亚迪插混SUV的定价,从尺寸来看,UNI-KiDD与比亚迪唐属于同一级别,但其顶配版价格比比亚迪唐DMi入门版价格更低,其价格带与比亚迪紧凑型SUV宋PlusDMi两驱顶配版有一定重叠,长安UNI-KiDD的这种定价策略显示长安希望通过以更高的性价比实现销量的突破,但也一定程度上反应出长安相比比亚迪在混动技术积淀以及品牌认知度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2.6上汽集团:混动战略步伐稍慢,2023加速追赶

混动布局早,但目前在售车型搭载的混动技术已经算不上主流。

2008/2009年上汽便已开始立项混动技术,在2013年上汽集团便发布了第一代混动系统“上汽EDU混动系统”。目前上汽在售的PHEV车型搭载的是第二代EDU混动系统EDUG2。上汽的两代混动系统是不同的混动解决方案,第一代混动架构包括发动机和两台电机组成,属于P1+P2的混动架构,P1电机用于发电和调整发动机转速,P2电机用于驱动车轮。

但在第二代混动系统中采用了单电机方案,取消了P1电机,主要技术核心由第一代混动的两档EDU扩展至6个发动机前进档+4个电机前进档,理论上可以组合成24挡变速箱,上汽选择了效率最高的十挡。不过相比于当前的双电机DHT混动技术,上汽目前的混动架构也已不算主流。

新一代混动技术布局晚于国内其他车企。

新一代混动技术采用双电机架构,将于2023年落地,涵盖油电混动(HEV)、插电混动(PHEV)和增程式混动(EREV)。根据上汽集团规划,2022年将推出全新一代混动系统EDUG2+,预计架构依然采用单电机方案,通过深度集成,性能优化等方式,可实现降本20%,将首先应用于新一代RX5插电混动产品,预计在2022年中实现量产。

上汽集团全新一代混动将采用双电机架构,支持PHEV、HEV和EREV,其中第三代混动系统EDUG3采用双电机PHEV电驱系统,已开启平台化开发工作,将在2023年量产,HT11/12采用三挡双电机系统,预计将应用于HEV车型,HT21/22采用1挡双电机混动系统,将应用于增程式混动车型,发动机方面,上汽也将推出混动专用发动机,其热效率均在40%以上。

2.7奇瑞汽车:混动汽车实现全场景覆盖

行业首创9模11速,全场景覆盖。奇瑞在2021年上海车展中发布了旗下鲲鹏DHT超级混动,从技术大类来看与比亚迪DMi、长城柠檬DHT属于同一类,包含混动专用发动机和专用变速箱,但奇瑞鲲鹏DHT采用的是P2+P2.5的混动架构,与比亚迪DMi和长城柠檬DHT最大的不同是奇瑞的混动方案中有两台驱动电机,P2.5电机通过同步器与混动变速箱1挡和3挡连接,通过双驱动电机、三挡变速箱以及发动机直驱等各种驱动形式组合,奇瑞鲲鹏DHT可以实现官方宣称的9模11速驱动,优点是相比其他车企的混动系统覆盖更广的使用场景,发动机的经济区间更大,但整套系统相比其他车企更加复杂,整套系统的可靠性相比竞品如何有待验证。

瑞虎8PLUS鲲鹏e+是奇瑞鲲鹏DHT系统的首搭车型,瑞虎8PLUS鲲鹏e+可实现纯电续航100km、两驱零百加速7秒,发动机最低在20km/h便可介入驱动,售价15.58~17.18万元,售价基本与纯燃油版的高配车型大致相当。

除瑞虎8Plus鲲鹏e+外,奇瑞还推出了星途追风ET-(搭载i星核动力ET-i全擎超混系统,本质上与鲲鹏DHT混动系统属于同一套系统),在2022年四季度还将推出瑞虎8ProPHEV和瑞虎7PHEV等混动车型。相比比亚迪、长城、吉利8~10款的混动车型,奇瑞在2022年的混动战略也并不激进。

2.8增程式混动:成就理想ONE爆款车型

增程式混动技术难度相对更低,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不失为一种好选择。

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采用增程式的技术路线可以避开混动变速箱等技术壁垒较高的零部件的研发,同时又可以解决纯电车型里程焦虑的问题,但相比其他的混动系统,增程式混动在高速的油耗表现一般。

随着理想ONE的热销,增程式混动也已得到市场和行业的认同,成为传统自主品牌混动系统的重要补充。除理想外,国内的东风推出了大型增程式电动SUV岚图Free,华为与金康赛力斯合作推出的AITO问界M5同样搭载增程式混动系统。另外国内的传统自主品牌也将陆续布局增程式混动车型,比如长安旗下深蓝品牌的首款车型SL03除拥有纯电车型外,也将推出增程式配置车型,上汽新一代的混动车型中同样包含增程式车型。

我们认为增程式车型相比其他的插混车型在驾控体验上更偏向纯电车型,在未来的混动市场中仍将扮演重要角色,据理想汽车此前的预测,增程式电动车销量有望到2025年达到40万台。

三、报告总结

混动空间广阔,2025年混动车销量有望达到千万台规模,年复合增速超70%。

政策端要求使得传统车企油耗压力逐渐加大,发展更加节油的混动车是传统车企的必然选择。我国混动车基数小,相比纯电动车多场景的适应性更强,对首购用户的多方面综合考虑有更好的匹配性,混动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空间巨大。

我们预计在政策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我国2025年混动车(含插电式混动和普通混动)销量有望达到1000万台,复合增长率超70%。

双电机DHT混动成为国内新一代混动技术的主流,各家混动技术各有千秋。比亚迪、长城、吉利和广汽都将推出双电机DHT混动系统,各家的混动技术各有千秋。比亚迪的混动系统以电驱动为主,成本领先。

民营自主品牌的混动战略相对更加激进。

告别纯燃油,比亚迪没有顾虑,全面发力新能源,混动战略致力于实现油电购买平价,从实际效果看,比亚迪混动实现了量、价的双突破,正加速对合资燃油的替代。

比亚迪2022年混动车全面覆盖轿车、SUV和MPV,2022年DMi混动车型数量有望超过10款,全面覆盖各个级别的车型,2022年DMi车型销量将迎来爆发期。

长城汽车欲通过混动战略实现魏品牌的高端化,主打0焦虑长纯电续航的智能车。

2022年魏品牌将推出6款PHEV车型,包括SUV、MPV、轿车,魏牌将实现全系混动,战略较为激进,估计长城柠檬混动车型2022销量规模为20-30万台。

吉利雷神插混首搭于其长虹明星车型帝豪,显示了吉利践行“两个蓝色吉利”行动计划的决心,2022年吉利将推出8款混动车型,覆盖吉利和领克品牌,2022年目标销量15万台。

增程式技术成就理想ONE,技术门槛相对较低,通过差异化的定价和配置,理想ONE、理想L9有望在30-50万元价格区间形成对同价格带的合资燃油车的强力冲击,预计2022年理想汽车销量接近20万台。

广汽预计在2022年推出3款混动车,提出到2025年传祺品牌实现全系车型混动化,2030年实现混动销量占比60%的目标。长安汽车2022年将推出UNI-K和UNI-V的混动车型。

上汽由于新一代的混动系统要到2023年推出,2022年将基于EDUG2+推出新一代的荣威eRX5。

结合各家车企在2022年的混动发展规划,我们认为目前民营自主品牌的混动战略更加激进,有望通过更多的车型投放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在政策和市场需求的驱动下,民营三强有望率先受益。

从2022年销量规模看,比亚迪、长城、理想、吉利的混动车规模较大。我们看好自主混动车替代合资燃油车的长期逻辑,看好新一代混动技术落地迅速且混动车型矩阵丰富的车企,长城汽车(2333.HK),吉利汽车(0175.HK)、主打增程式混合动力的理想汽车(2015.HK)。

四、风险提示

1、疫情等不确定因素冲击汽车供应链,对整车正常生产活动产生较大影响;

2、原材料价格上涨超预期: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车企盈利承压,新能源车价格上涨导致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

3、芯片短缺短期内还将持续,如果恢复程度不及预期,将直接导致车企销量;

4、车企新一代混动车型销量不及预期,新推出的混动系统可靠性还有待市场的进一步检验。

THE END
1.2024年10月分价格段汽车厂商销量排行上海汽车1.69万辆,同比增长16.1%,份额变化下降0.8%; 观点:比亚迪涨1.7倍,上汽大众涨4.3倍,一汽丰田涨2.2倍,广汽丰田涨1倍,神龙涨1.2倍低价段合资品牌车型销量大幅上升,价格战之残酷完全体现; 10~15万元车型销量70.46万辆,同比增长12.1%,主要车企销量排行如下: 比亚迪https://zhuanlan.zhihu.com/p/10285988325
2.车型对比排行,热门车型对比,汽车关注度排行–车主之家49威兰达17.38 - 26.48万97410分9.00L/100km综述报价图片参数团购4S店查看对比 50长安CS75 PLUS11.79 - 14.99万96990分11.29L/100km综述报价图片参数团购4S店查看对比 选车 工具 汽车报价 车型图库 车险计算 车贷计算 购车计算 车型对比 汽车排行 车牌估值 车牌吉凶https://pk.16888.com/hot.html
3.2013年“三下乡”活动性别比例: 人群分布: 1、影响您购物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便捷度B交通费用C购物娱乐功能齐备D商品价格、质量、特色E停车场所F服务质量G环境舒适H其他 分析:由上图可知:大部分被调查人群在回答影响其购物的主要因素的原因时,多数会选择商品的价格、质量、特色,可见当代人们的理性消费意识较强,能够做到合理消费。 https://www.htu.edu.cn/math/2013/0924/c1386a22890/page.htm
4.2024年汽车行业2025年展望:似曾相识燕归来,春风拂柳吐新芽零跑汽车:在各个层级城市的市场份额均有提升 2024前10个月,零跑是唯一两个在所有层级城市的纯电市场市占率同比均有提升的车企之 一(另一家是极氪),C10 和 C16 的成功夯实了零跑极具性价比的品牌形象。同期,37% 的零售销量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贡献,这一比例在所有中国新能源车创业公司中是最高的, 即将上市的 https://www.vzkoo.com/read/2024121009068bf2e86661d29d2c171a.html
5.理工光科: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不超过1,4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 (二)预计发行股数: 25.00% (三)每股面值: 1.00 元 (四)每股发行价格: 13.91元 (五)预计发行日期: 2016年10月21日 (六)拟上市的证券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七)发行后总股本: 5,566.854万股 1、公司控股股东烽火创投承诺:自公司股票 上市之日起 36 个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6101900000004_53.shtml
6.汽车行业专题研究:造车新势力,平台化降本,NOA升级蔚来和理想主打豪华市场,理想、蔚来平均单价超 过 30 万元,小鹏主要覆盖 20-30 万元主流价格区间,和蔚来、理想相比,定位及面向客户 群体也有区别。 新车型周期将带动各家新势力销量再上新台阶。分企业来看,理想汽车已完成今年重磅车 型 L7 上市,且 L7 和 L8 Air 版已于 4 月开启交付,23 年底大型 MPV W01 https://www.yoojia.com/article/9802477685855720082.html
7.把握“十四五”规划的政策红利,10个重点行业红利重点解读!高功率、耐高压、耐高温、抗辐射能力强等优越性能,契合节能减排、智能制造、信息安全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是支撑新一代移动通信、新能源汽车、高速轨道列车、能源互联网等产业自主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点核心材料和电子元器件,已成为全球半导体技术和产业新的竞争焦点;目前国内企业正在积极投入,快速拉近和海外企业的技术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696884.html
8.汽车招商证券:汽车迎来景气回升周期,细分板块多点开花汽车行业自身周期:行业结束两年半深度调整,进入良性恢复周期。 乘用车行业兼具周期成长属性,从千人保有量186辆、购车比例60%为首次购车等结构数据来看,依然具备5年以上复合增速5%的成长属性;但汽车消费又同经济周期、货币政策、财政刺激政策、置换周期相关(目前约25%为置换、15%为增购),形成3-4年的自身波动周期。乘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11237
9.第一财经研究院《跨越山海“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报告:新丝路共截至2023年9月,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3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截至2022年,这150多个国家的GDP总和超过22万亿美元,占全球GDP总量的比例约为23%;人口总和接近37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数的47%。 “一带一路”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但他们有着强烈的发展需求和意愿,依https://www.yicai.com/news/101889913.html
10.中国未来的娱乐巨头在哪里?我们对比各个国家消费支出结构发现,中国娱乐教育消费支出较低。以最新各国消费支出统计来看,中国娱乐教育消费支出占比11.4%(娱乐教育支出/总消费支出),而美国约7.6%、日本约14.6%、韩国约14.4%,相比于其他亚洲国家,中国娱乐教育消费支出较低。 如果我们粗略1:1的比例估计国内娱乐和教育支出(参考韩国),则娱乐消费支出约https://www.tmtpost.com/4221351.html
11.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1第7期(总期57期)在线培训课程除保留部分应急车辆及新能源汽车无法满足使用需求情况外,全省新增及更换的公交车辆100%使用新能源汽车。 全省新增及更换的巡游出租车中使用新能源汽车比例达到80%以上,其余新增及更换的巡游出租车使用清洁能源汽车;新增及更换的分时租赁车辆100%使用新能源汽车,其他新增及更换的分时租赁车辆使用清洁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60%(https://www.zzqyj.net/?list_89/1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