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距离经销商试图“逃离”汽车之家的风暴过去仅半月余,李想又用一条微博,曝出了部分用户也在“嫌弃”汽车之家。
“大势”,去矣?
01
一场挣脱裹挟的“逃离运动”
股价薄如蝉翼,经不起谁来拆。
1月14日,盘后汽车之家股价大跌13.82%,市值跌破80亿美元。这个发生在二级市场的“逃离运动”的直接导火索,无疑是媒体曝出汽车之家被几家大型经销商集团“封杀”。
据报道,汽车之家针对会员经销商提高年度合作费用,遭遇一众合作经销商抵制,继中升、运通之后,庞大和永达也加入“暂停与汽车之家合作”的阵营。
对于网传“封杀”一说,汽车之家方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予以否认。该公司副总裁吴涛表示,汽车之家与经销商的续约合作稳定,目前已与全国23000多家经销商签订新的合作协议,不存在网传的封杀问题。
事实上,抛开他说和自辩,按下是否“封杀”之争不表,一个不难得出的结论是,经销商正在明里暗里发起对汽车之家的不信任投票,“逃离”汽车之家的趋势公开化。
车市下行,汽车之家逆市提价。提价也不要紧,但对于经销商来说,多投入意味着要求更多的回报,汽车之家的会员费的价值来自于销售线索,而销售线索到底成色如何,是可以从经销商的行为中发现其中玄机的。
很显然,经销商的预期不好,即刻的价值感得不到提升,尤其现在行情不好,不抵制反倒真是钱多人傻了。
还有一个值得讨论的事。
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汽车之家累计线索量1亿,这部分的总收入是26亿,也就是说每一条线索26元。汽车之家工作人员算了一笔账,按照4%的转化率,汽车之家的成交成本仅占在售车辆售价的0.4%,再根据汽车之家方面所说,2019年线索量预计将增长10%,这样下来涨20%比较合理。
但是问题又来了,汽车垂直网站线索的真实度、精准度又到底如何呢?
有来自不同地区的经销商反映,近两年,来自垂直网站的线索大幅减少,有效性也不同程度地降低,且平台间数据互串、造假现象时有发生,有的4S店拿着网站提供的线索致电准车主甚至都打到了4S店工作人员处。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线索似乎已不是汽车之家们“坐地起价”的护城河了。
02
一场无硝烟的“逃离革命”
与B端会员经销商公开抵制涨价的“逃离运动”相比,C端用户在网上的吐槽和卸载APP,更像是一场无硝烟的“逃离革命”,而这对于一家靠活跃于各品牌车型论坛中的用户起家的垂直网站来说将是致命的。
在网上,就有不少网友形象地把汽车之家调侃为“车托之家”,尽管与其他汽车垂直网站相比,之家当下的影响力仍然要比其他垂直网站大很多。
你可以看到,在搜索引擎,很多论坛、贴吧关于汽车网站的帖子中,汽车之家越来越多的被用户披露负面信息。甚至连知乎、百度知道等问答社区,汽车之家也被用户直接冠以“车托之家”的称号。
这种现象背后透露的信息是什么?
这在汽车之家上市后变得更为明显,营收压力下,汽车之家表现出过度商业化的趋势,真实用户的用车感受频繁被删、用户投诉的问题无法正常发布......本凭借优质内容沉淀下来的好口碑,也逐渐被软性内容、水帖等不断地拖后腿,口碑下降属实难免。
不复当年纯——道尽了网友的心声,对这个曾经号称最懂互联网,曾视C端的用户为生命,有原则的汽车垂直网站。
比起经销商火药味极浓的“封杀”之举,用户的“逃离”更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革命”。
03
之家“没”变依然凌厉
在一众经销商推倒、网上人人吐槽的情况下,汽车之家股价似乎很难走出非常漂亮的上涨趋势了。
但近两日,中概股汽车之家可谓“风生水起”,着实又在资本圈火了一把。
之家变了,之家没变,作为一个优秀标的,它依然凌厉。
“团队出色,现金充裕,财报持续优异攀新,从未让人失望。更重要的是,这个企业站立在汽车-互联网这最时髦的风口潮头,不需要太费劲的运作,就会给新股东们带来丰厚的回报。”在接受《棱镜》采访时,前汽车之家副总裁马刚表示。
这种声音可以说指向性很明确了,汽车之家已沦为套利利器。
不过,作为汽车垂直网站领域的NO1,汽车之家能一手遮天吗?这种商业逻辑能自洽吗?一边是经销商抵制搞“逃离运动”,一边是用户无硝烟地“逃离革命”,汽车之家的未来能好吗?
半个月前,摩根大通将汽车之家评级降至减持,目标价调低至58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