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3日消息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如果您以为机器人杀人还只发生在电影里,那么您的大脑信息库该更新了。现实中,机器人致人死亡已经实实在在地发生了。据媒体援引英国《金融时报》网络版的报道,德国大众位于卡塞尔附近的一家工厂近日发生悲剧,一名技术人员因突遭机器人攻击不幸丧生。
李伯基:在未来比较长远的一种目标里有这种可能性,但是这是非常遥远的一件事情。对于科幻片来说,现实生活中也有像科幻片里出现的某些现象。但人会针对这种现象,不断采取措施,来消除这些隐患或者解决一些安全问题、性能问题等,这还是掌握在人的手里的。
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发言人海科·希尔威格接受媒体采访时将这次事故归咎于“人为失误”而不是机器人。他说:机器人可以被编程并在装配过程中执行多种任务……工厂的机器人通常会在生产基地固定的区域内运转,抓取汽车零部件并操作它们。广州机械院院长、启帆机器人董事长黄兴认为,这最多也是一场“人为失误”。
黄兴:目前我们还不是很详细的了解它的情况,我认为人为失误的可能性比较大。很多机器同样会对人造成伤害,这次应该说是一个人为操作的一个事故。
根据这名技术员工被机器人攻击过程的描述,可以想象,机器人把员工当成了零部件,完成了一套设定好的动作。李伯基进一步解释到,机器人与其他机械设备一样,这场意外的发生在工业领域里不算稀奇了。
李伯基:其实,机器人换一个角度来说也是一种设备,一种数字化控制的设备,所有的程序都是靠人来编辑、调整,他执行人的指令,也是人类的一个产品。那么有可能在这个调试过程中,出现一些程序调的不好或者说一些产品零部件的不可靠性等会导致一些误操作,或者说误执行。甚至一辆汽车落地以后,人在调试过程也会发生一些意外,这种情况都是存在的。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产品过程,至于它的严重程度,对于误伤人甚至导致人类死亡而言,它也是一种安全生产事故。那么像一般的企业或者说像机械类这种企业都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
即便机器人不能主动杀人,这一突如其来的事故也足以令人震惊。机器人发明的初衷是为解放人力,提高工作效率。然而,这起事故提醒我们,机器人在帮助人类的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作为一个机器人生产企业的管理人,李伯基表示,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关键还是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则。
李伯基:一般从产品设计方面到应用方面,我们有三个保证措施,第一个是产品设计里的一种可靠性,安全保护,比如说有一些防碰撞,有一些传感技术把它放到里面去。要是机器人碰到人或者碰到物体的力度达到一个标准,它就会自动停下来。一个报警,把所有的设备都停下来,这是产品设计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第二个就是生产环境的软保护,就是说我们有一种隔离,比如说红外线或者一种传感的技术,凡是人超越了这个安全规范,它就会自动报警,整条生产线都自动停下来,这是第二种软保护。第三种是硬保护,就是说我这个区域是不允许人进去的,有个安全围栏。假如人要进去调试或者说要进去维修或者做其他人跟机联合一个工作区域的时候,它必须要撤掉一个安全开关,就是其他的都不能动,这样的话,才对进去的人有保护,就是硬保护。如果有这几种措施进行联合保护,我们就可以最大限度的限制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