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舆论监督对司法审判的影响——以“呼格案”为例

新闻舆论监督对司法审判的影响——以“呼格案”为例新闻舆论监督对司法审判的介入在我国已悄然演变为一种社会现象,集中反映最广泛民意的新闻舆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护司法公正,确保司法审判的公开透明。

在“呼格案”的发展历程中,新闻媒体持续的报道促使广大民众形成了自己的认知,网络上各种意见层出不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舆论场,从而推动“呼格案”再审,重塑了司法公信力。

关于“呼格案”1996年4月9日,呼和浩特市毛纺厂的职工呼格吉勒图在值夜班时,听到女厕内有呼喊声,便急忙前往。

当他赶到时,女子已遭强奸且身亡。

61天后,在没有充足证据的情况下,报案的呼格吉勒图被判处死刑。

2005年,系列强奸杀人案凶手赵志红被抓获,其落网后交代的第一起强奸杀人案就是“4.9”女尸案。

但赵志红在一审被判死刑后,始终未进行二审。

直到2014年10月,内蒙自治区政法委在获得多个信源的消息证实后,决定自11月启动针对呼格吉勒图的法律重审程序。

11月20日,内蒙古高级人民法院宣布“呼格案”进入再审程序。

12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对呼格吉勒图故意杀人、流氓罪一案作出再审判决,撤销原一审判决和二审裁定并宣告无罪。

12月30日,内蒙古高级人民法院对“呼格案”作出国家赔偿决定,决定支付呼格吉勒图父母国家赔偿金共计2059621.4元。

“呼格案”形成的舆论监督格局1、舆论领袖的意见引导舆论领袖亦被称为意见领袖。

这一概念由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人民的选择》一书中提出,其认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存在“二级传播”现象,承担“二级传播”使命的是舆论领袖,其模式是“大众传播→舆论领袖→一般受众”。

[1]舆论领袖是意见的生产者,舆论领袖将生成的意见传播给媒体,再由媒体传播给大众或大众中的人际传播说服者。

公众舆论的大规模形成,需要舆论领袖的引导,将局部舆论演化为社会舆论。

[2]舆论领袖向广大受众提供其预设立场,是受众获取信息、知晓事件的关键。

没有舆论领袖,绝大多数受众很难及时知道千里之外的事情,更难以对这些事件形成自己的判断。

(1)汤计——“呼格案”最早报道者新华社内蒙古分社政文采访部主任、高级记者汤计是“呼格案”最早的报道者。

9年来,汤计针对“呼格案”共发了6篇内参(如表3.1所示),一直呼吁再审“呼格案”,不仅将呼格吉勒图案由幕后推向前台,更以深入、翔实、准确、权威的调查推动此案进程。

每当有新的发现,朱顺忠都以文字的形式通过媒体向外界传达,成为引领“呼格案”发展的重要人物。

2014年10月30日,朱顺忠在《法制晚报》上发表《内蒙“呼格吉勒图冤杀案”即将启动重审程序》一文,在社会及网络上引起轰动。

2、媒体重视传播规律,巧设议程设置大众传播具有有公众“设置议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3]在“呼格案”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大众传媒设置多重议程,分别覆盖了追责、赔偿、反思、功臣等方面,如《法制晚报》针对“呼格案”设置了“聚焦呼格案”专栏,及时报道案件的最新进程。

此外,新华社于2015年1月22日对“呼格案”做出巨大贡献的汤计予以表彰,记个人一等功等等,引发了舆论持续热议。

在“呼格案”发展过程中,传媒作为探照灯,设置多重议题进行传播,以独特的功效影响着案件的推进,不仅使得社会对“呼格案”有了全面的认知,而且还对案件的再审、澄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网络媒体舆论彰显出巨大力量网络作为一种自由表达意见的公共平台,由于独特的交流性、沟通性、交互性、及时性以及隐匿性等特点,舆论的形成更迅速、更广泛,而且更接近读者和网民的真实表达,更能体现出民意。

2014年11月20日,内蒙古高级人民法院宣布“呼格案”进入再审程序之后,网络上形成了一股舆论热潮,大力推动了案件进程。

在新浪网上,网民自发设置了多个话题,如呼格吉勒图冤杀案、呼格案嫌犯受审、呼格案再审、呼格案国家赔偿205万、呼格案赔偿决定书曝光等等,其中“呼格案嫌犯受审”话题自2015年1月5日创建至1月28日,阅读达2393.1万,3447人参与讨论,话题置顶微博被多次转发,曝光量高达12774487。

《法制晚报》率先发表《内蒙“呼格吉勒图冤杀案”即将启动重审程序》的的报道,被各大网络媒体进行转载,众多网友也纷纷就此案件发表意见。

在“呼格案”中,传统媒体及时发声,反映、影响、引导了社会舆论,而网络媒体的介入更是起到了“聚合”、“放大”的作用。

网络汇集了各大媒体的报道,将它们的声音扩大,从而把舆论推向了高潮新闻舆论监督对司法审判的影响新闻舆论监督是指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促使其沿着法治和社会生活共同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

[5]新闻舆论监督对司法审判的影响可分为两个方面:良性的新闻舆论监督对司法审判的影响与非理性的新闻舆论监督对司法审判的影响。

综观“呼格案”的整个演变过程,不管是审判前、审判中、审判后的新闻舆论监督,都是具有理性的。

这种良性的新闻舆论监督在“呼格案”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促进其进入复审程序。

借助网络舆论场,网民可以自由地在网络时空的任一时段、任一地点发布信息,信息一经发布就能立刻产生“场”力作用,迅速形成舆论。

结语法治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现代化程度、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号召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司法实践必须不断倾听社会的呼声,接受民众的检验,而新闻舆论监督是民意的“聚合器”与“反应器”,尤其是在推动重大冤案的平反过程中不可或缺,其能够保障司法独立、维护司法公信力。

为此,应正视新闻舆论监督在司法案件审理过程中的作用,真正实现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审判之间的良性平衡。

注释:①刘建明.纪忠慧.王莉丽.舆论学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②刘建明.舆论主体、舆论泡沫与舆论领袖的历史之境[J].新闻爱好者,2014年第8期.③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版.④王梅芳.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⑤江宜怀.舆论监督与公开性[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⑥王越,梁刚.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审判互动——以“邓玉娇案”为例[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THE END
1.昌平法院:民生侵权纠纷案中涉“互联网+”案件日渐显现—新京报此次通报会还围绕居住安全、小区物业管理、个人信息保护等群众广为关注的热点话题发布典型案例。 昌平法院表示今后将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公正高效审理执行好涉民生纠纷,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小案件”讲述“大道理”,以更有力量、更有温度的司法裁判引领社会风尚,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733995220168866.html
2.审计失败案例分析审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5. 行政处罚影响司法判决 6.舆论误导审判并影响司法公正 [案例01]西北某公司审计失败案可以避免吗? 四、该起案件的失败原因: (一)审计理念与方法缺陷 1.审计模式选择错误: 帐目审计—制度审计—风险审计 2.审计理念偏颇倾向 1)偏袒熟人与客户的心理失去应有职业谨慎 https://www.chinaacc.com/new/15/18/2005_7/5070611372172.htm
3.网络舆论的双刃剑,负面影响案例剖析在数字信息时代,网络舆论已成为塑造公众认知、影响社会情绪与决策的重要力量。它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引导社会进步、监督权力运行的一面,也有可能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通过对几个具体案例的剖析,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网络舆论的复杂性以及其潜在的破坏力。案例一https://www.shggw.com/weijigongguan/16562.html
4.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赏析八篇特别是近几年,贪污贿赂犯罪的审判工作己经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热点,大量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量刑偏轻或被宣告缓刑,一直受到社会舆论的质疑,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司法机关公正性的信任,削弱了刑罚的威慑作用。同时会让潜在的腐败者认为贪污贿赂犯罪的成本很低,这样他就不怕触犯法律,甚至一而再地犯罪。在这种十分有害的心态支配https://qzdk.fabiao.com/haowen/8297.html
5.对“舆论审判”之说的深思考:谁在审判?谁能审判?自从网络舆论勃兴并与传统媒体、民间舆论合流之后,一些社会影响很大的案件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案件的审理结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或是加重量刑,或是减缓,于是频频出现一种声音说媒体和公众在进行“舆论审判”。究竟舆论是否真的可以影响司法?影响之后,能否就断言“舆论审判”?让我们通过案例和逻辑分析找到问题的答案吧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5/04/id/1584956.shtml
6.新闻伦理与法规的案例(精选6篇)(4)除了媒体报道不当会对案件审理产生不良影响之外,我们还应该看到,我国媒体舆论影响司法公正,有着中国的国情。 五、媒体在进行司法报道时应遵循的原则 (1)报道的应该是客观事实,与评论(观点)分开。(2)报道语言应该合法、理性。(3)不得超越司法程序预测或公布审判结果,若有被告人不服宣判提出上诉,或者再判无罪、https://www.360wenmi.com/f/file8l3d2i4p.html
7.头条文章舆论与舆情都会对人(群体的人或个体的人)的精神层面和心理层面发生作用。作用的方式是人们发表意见和听取意见,进行思想碰撞和感受思想碰撞,受人感染和感染他人,久而久之,在潜移默化中受影响于他人同时也施影响于他人。 2. 两者所涉及内容与人们生存其中的社会生活有关 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708264444035197
8.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产生消极影响的例子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产生消极影响的例子 chayintuo1回答· 7052人浏览 我来答 最佳答案 没了旧人 新兵答主 04-01 TA获得超过1686个赞 1. “南昌黑老大”案件:2016年,江西南昌市发生了一起黑社会性质的恶性案件,涉及多名被告人。然而,案件审判过程中,网络上出现了大量谣言和不实言论,如“涉案人员都是政府官员https://www.bkw.cn/gjsfks/ask/599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