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银行理财“存款化”困局与突破

孔祥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济研究所

李胜男中国光大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王剑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济研究所

2024年初,银行理财市场延续了2023年以来先抑后扬的走势,逐步走出“破净潮”“赎回潮”阴影,回暖趋势渐明。但与此同时,风险偏好下降趋势从产品端渗透到资产端,理财产品大幅增配现金及银行存款类资产,理财资金“存款化”明显。从短期看虽然有助于业务规模企稳,但迫使中收费率承压,中长期不可持续。

长远来看,银行理财应坚持“受托理财”本源,引导客户修复风险偏好,实现自身降本增效、服务实体经济和助力居民财富积累的多赢局面。

01

2023年以来银行理财市场发展态势

2023年第一季度,理财市场依然笼罩在“赎回潮”影响之下,叠加监管推动现金管理类产品压降等因素,理财市场规模进一步收缩。第二季度以来,伴随债券市场修复和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下调,理财赎回压力逐步缓释,更多投资者回归银行理财市场,行业整体呈现筑底企稳态势。

●格局情况:股份制理财机构优势凸显

市场复苏趋势下,不同类型理财机构“回血”速度分化。相较于国有大行的理财子公司而言,股份制银行对投资者偏好特征的反应更为迅速,快速打出“低波稳健”策略吸引投资者,实现规模反超。

●配置情况:存款配置增加,债券配置减少,权益没落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末理财产品对现金及银行存款的配置比例从上半年的23.7%提升至26.7%,相较于2022年末增长9.2个百分点,相较于2021年末增长15.3个百分点,理财产品对现金及银行存款的配置比例逐年提升。同期,对债券、权益类资产、公募基金的配置比例相较于2021年分别下降9.2个、0.4个、1.9个百分点。

●产品体系:现金类和三个月以内短久期产品增量较多

02

银行理财“存款化”成因

●风险资产波动较大

2022年上半年的股市震荡和年底的债市波动使理财产品经历了两轮较大的“破净”潮,投资者对净值波动较大的中高风险产品接受度变得更低。2023年,我国股市延续震荡下行态势,上证指数在年末收于2974.9点,同比跌幅3.7%,以股票市场为代表的权益市场虽然存在一些结构性机会,但整体依然较为低迷,资产收益率表现不佳。债券市场整体亦呈震荡下行特征,导致理财产品“破净”率持续上升,虽然第三季度受一揽子稳经济政策支撑,收益率出现阶段性上行,但年底再次走弱,年末10年期国债收益率2.56%,同比下降28个基点,投资收益率有所回落。股债的弱市表现使得投资者对关联度较高的理财产品的信心较为匮乏。

●居民投资风险偏好下降

在经历“破净潮”“赎回潮”之后,投资者风险偏好趋于保守,投资策略更加审慎稳健。2023年以来,尽管经济在政策支撑下持续复苏,但受预期偏弱等因素影响,投资者风险偏好抬升偏慢,短期内投资“保值”需求大于“增值”,倾向于配置存款类产品,通过持有更多低风险的安全资产来对冲未来不确定性。

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统计,截至2023年末,风险偏好为一级(保守型)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比为17.4%,同比增加2个百分点,占比已经连续三年上升。二级(稳健型)投资者占比最高,保守型和稳健型个人投资者合计比重超过50%。理财机构围绕“稳净值”进行资产配置,也更能迎合大部分保守型和稳健型投资者的理财需求。

●追求收益确定性

另外,还有刻在基因里的“求稳”心理,对投资理财的收益波动接受度底,在市场波动较大的行情下,宁可降低收益,也要规避不确定性。

03

银行理财“存款化”的利与弊

理财机构增配现金及银行存款类资产,是迎合投资者需求、抵抗市场波动、推动业务企稳的有效举措,但长期来看,低收益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进一步压缩中收费率,不利于引导理财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满足客户要求,有利于规模企稳

投资者长期以来形成的“保本保收益”的理财理念已经融入心理预期和投资习惯,短期内难以彻底转变。在当前银行理财客户风险偏好仍然偏低的背景下,理财机构选择在底层资产增配现金及存款,降低了市场波动风险的影响,满足大部分投资者对稳健回报的追求,甚至吸引了部分银行存款客群。同时,现金及存款配置比例的提升也有助于降低产品收益与股市债市的关联性,抵御风险资产波动造成的赎回压力,维护投资者信心和市场稳定,避免大规模、非理性赎回的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2023年下半年股债市场震荡并未引起理财产品“赎回潮”的原因。

●压缩中收费率,不利于理财机构向资管机构转型

●间接助长机构套利,不利于权益和股权资产配置,不利于经济结构转型

随着政策利率不断下调,银行贷款利率“一降再降”,2023年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88%,为历史最低水平,央企国企能获得3%以下的贷款优惠利率,一些消费贷产品年化利率甚至降至3%左右。与之相反的是理财收益的逐步回暖。普益标准数据显示,2023年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31%,固收类理财产品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在2023年末达到3.76%,2024年1月末,理财公司存续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不含现金管理类)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3.64%。贷款利率与理财收益率的倒挂产生了套利空间,投资者可以拿低利率贷款资金去投资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虽然在实际业务中难以真正实现且涉嫌违规,但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资金在金融体系无效空转,不利于理财资金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性的实现。

04

银行理财市场应在转型中寻求突破

2024年存款利率仍处于下行通道,在一定程度上利好银行理财市场。理财机构应把握机遇,平衡好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优化负债结构和资产配置,引导客户树立长期投资理念,推动理财回归资产管理本源。

●负债端:拓展养老场景,发展投顾业务,锁定长期资金

随着我国养老第三支柱建设和银发经济等政策的完善,养老理财或将成为理财市场突破内卷现状的关键。理财机构应把握资管业务的“新赛道”,丰富养老理财产品,满足不同收入水平、不同风险偏好居民的养老理财需求,引导长期资金入市,抵御短期市场波动。在客户端,提升投顾业务水平,开展形式多样的投资者教育活动,帮助客户树立“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理念,扭转银行理财刚性兑付、保本保收益观念,引导投资者理性看待市场波动,持续提升投资者对净值化产品的接受能力,养成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持续提升金融素养,重塑全社会的理财价值观,真正实现从产品端到客户端的全面净值化转型。

●资产端:挖掘多元资产,拓展“固收+”解决方案

银行理财产品端和资产端风险中枢的下降带动市场整体收益率下移,长期是不可持续的,理财机构应针对不同客群的风险偏好差异,提供更多元和灵活的理财产品,更好满足客户差异化、多样化的资产配置需求。在当前投资者群体整体风险偏好依然偏保守的情况下,可以保持稳健的资产配置风格,以固收和短期限产品为主,通过合理使用摊余成本法估值等方式,做好产品净值波动管理,帮助投资者实现保值目标。当前,风险资产价格处于历史底部位置,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挖掘高收益投资机会,发展“固收+”产品体系,逐步向权益类延伸,左侧布局包括权益、转债、REITs等风险资产,提高投资水平和理财业务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满足中高风险客户的配置需求。通过多种途径加强理财资金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对接,发挥理财资金服务实体功能。

●技术端:加大科技尤其是数字化投入,实现资管“工厂化”体系构建

数字化转型是资管行业的未来趋势,理财机构应加大数字化转型力度,以短期的高科技投入谋求长期的降本增效。将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融入渠道销售、产品创新、客户服务、投资研究、业务管理、风险控制等各个环节,拓宽理财产品线上业务,通过智能营销提升销售及服务客户能力,为客户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理财服务。在金融科技的支撑下,优化理财业务模式,加强数据治理,优化数据采集和加工,挖掘和释放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资产价值,强化数字赋能。利用数字化技术精准刻画理财客户画像,深挖客户需求,针对性优化投资策略,完善风控模型,及时获取客户反馈。

THE END
1.内卷的利与弊内卷利大于弊内卷的利与弊 “内卷”原指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经网络流传,很多大学生用其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现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https://blog.csdn.net/lycwhu/article/details/140730580
2.内卷是什么意思?内卷的好处和坏处→MAIGOO知识内卷的好处和坏处 摘要:最近我们经常能听到“内卷”这个词,这个起初只是少数人了解的词汇开始走进了大众视野。很多人把内卷认为是一种行业内的竞争状态,比如职场内卷、教育内卷、企业内卷等等。其实内卷的本意并不是这样,内卷是什么意思?下面就来一起了解下。https://m.maigoo.com/goomai/240165.html
3.辩论赛宽松式管理对大学生弊大于利或利大于弊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宽松式管理对大学生弊大于利。第二场(十二班)正方一辩:刘** 我方观点是宽松式管理对学生利大于弊。首先宽松式管理的定义是在符合被管理者行为规范的前提下,能够让被管理者拥有一定限度的自由,在这个自由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管理的目的同时被管理者也受到尊重的管理方式。我方认为宽松式https://m.book118.com/html/2023/1029/6050211202010001.shtm
4.你“内卷”了吗?高二年级本部校区,思政辩论赛:内卷对中学生利大于弊(正方观点)还是弊大于利(反方观点)活动纪要。 一轮选拔赛 二轮选拔赛 决赛 正方观点:内卷创造巨大价值力远远大于一时一事的弊。内卷作为当今时代社会的一个大环境,起到了一个筛选的作用,好的留下来,坏的被冲走。所留下的是具有思辨能力,有抉择能力的,经得住时间https://www.meipian.cn/4quao95c
5.网络围观对于解决社会问题利大于弊一辩稿原创辩论稿一般而言,人们往往从三个方面界定社会问题,一是否符合社会运行发展的规律,二是否影响社会成员的利益和生活上是否符合社会的主导价值标准和规范标准。接下来我将从以下方面来论证,我方观点。网络围观对于解决社会问题利大于弊。 本文只显示部分辩论稿,如有需要欢迎去辩论稿商城付费查看完整辩论稿!http://bianlunba.cn/post/8183.html
6.取消大小周并没减少焦,打工人期望同步调整工作量03 利大于弊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打工人都赞成大小周。 “大小周是业界毒瘤,应该坚决抵制。”一位快手员工告诉派财经,大小周影响生活,强制加班和自愿加班是两码事。 一位大厂的总监说,大小周因人而异,“缺钱就觉得合理,不缺钱缺闲就觉得不合理。” 资深职业规划师黄若水认为,互联网公司之所以密集取消大小周,背后原https://www.tmtpost.com/5506567.html
7.能不能详细的说一下选调生的利与弊?能不能详细的说一下选调生的利与弊? 打赏 特别声明:本文为选调生网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选调生网提供信息发布平台。使用道具 举报 评论5 幸福341 选调生是公务员招录的一种方式,其身份和普通公务员没有什么区别,并没有什么光环,也不是什么后备干部。但是选调生的种类很多,中央选调、名优选https://www.cnxds.com/thread-340934-1-1.html
8.法学院举办“辩由心声,论由心言”心理降主题辩论赛辩论赛的辩题是“内卷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赛分为正方和反方两个阵营,双方通过陈词、质询、申论、自由辩、对辩、盘问、小结等环节,就内卷现象的利与弊进行交锋。双方各抒己见,比赛精彩纷呈,选手们表现出色,运用理论引出自己的观点,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概括,对内卷现象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讨论https://fxy.cjlu.edu.cn/info/1020/12875.htm
9.内卷利大于弊结辩三分钟结辩内卷利大于弊结辩谢谢主席大家好比赛进行到最后请允许我带着大家回顾一下今天的整场比赛。今天对方辩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那么就让我们看看是不是真的那么合情合理。今天对方辩友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内卷。对方辩友总是认为内卷会带来无尽的压力。但是对方辩友您要清楚压力才会产生动力。没有压力http://www.bianlunzy.cn/doc/doccon/id/4431.html
10.“内卷”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作文与考试2023年Z2期“内卷”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利大于弊,辩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内卷”成为网络热词,内卷无处不在,人人皆可“卷”,万物皆可“卷”。“内卷”是利大于弊,还https://read.cnki.net/web/Journal/Article/ZWKS2023Z2082.html
11.阿里腾讯世纪大和解,巨头流量终于不再内卷?对于阿里来说,利大于弊。电商的原点是流量,流量的尽头是电商。因为阿里缺流量、腾讯特别是微信是中国最大的流量黑洞,阿里自然愿意付出更大代价去获取这些流量。这几年逼阿里很紧的京东、拼多多和美团,很大程度是因为有来自腾讯系的流量加持(阿里则只能“望鹅兴叹”)。如果这道高墙不打开,阿里一直被隔离在外,对其来https://36kr.com/p/1310610761269891?ivk_sa=1024105d
12.腾讯研究院2024年4月12日,腾讯研究院联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青腾一同发起AI&Society人工智能+社会发展高端研讨会,第一期会议主题为“大模型时代的创业生态”,研讨会在深圳前海举办。 会议邀请国内外人工智能与社会治理方面的业界领袖和知名学者,重点围绕大模型创业生态构建的话题,通过专家主旨演讲和圆桌讨论的形式,分别对中美大模https://www.tisi.org/feed
13.大学生群体对于内卷现象的看法与思考7. 对于“佛系”,您认同下列哪个观点? 佛系是消磨竞争意识、造成懒惰风气的一种行为,是贬义佛系是缓解压力、调整生活状态的一种行为,是褒义利弊共存,但利大于弊利弊共存,但弊大于利 8. 您对于内卷的态度是? 我是内卷的king!(支持)绝不向恶势力低头!(反对)中立态度 https://www.wjx.cn/xz/212414228.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