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二】中共中央政治局: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背景四】B2B订单居然也能“仅退款”
二、专家答疑
问题一:“仅退款”诞生的利与弊?
问题二:“仅退款”对平台、商家和消费者而言有哪些影响?
曹磊表示,对于平台来说,部分消费者进行恶意退款,这不仅给商家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还影响电商平台的运营秩序,违背了这项服务的初衷,最终造成商家流失、消费者信任度下降、不利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其次,仅退款看似是消费者白嫖了一次两次,但是最终羊毛出在羊身上,商家最终会把仅退款的成本加在商品价格,最终买单的还是消费者本身,因为“仅退款”你最终买了更贵的商品,体验会好吗?
再次,仅退款已经给部分正当商家代理购物不便,目前商家出于自我保护,已经对于“仅退款”高发区域,拒绝发货,严重影响消费者购物体验。
最后,仅退款本质上真正对立和激化了,消费者和卖家本来和谐的关系。甚至卖家已经不说“亲”了。当服务你们的卖家,每天提心吊胆,甚至心里充满怨恨。你们想想看,作为一个消费者,你们网络体验是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差……
问题三:如何破解不合理的“仅退款”政策?
程亮也表示,慎重执行“仅退款”政策,需要平台合理的平衡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当下,有些平台是机器人客服介入“仅退款”,且自动推荐“仅退款”,宽泛的执行口径,更容易引起纷争。因此,增加人工客服的介入,加强审核力度很有必要,审核时可以结合消费者反馈的商品问题本身、消费者的需求、同一账号仅退款的频次和数量、商品本身的评价以及投诉数量等因素。
问题四:商家遭遇平台不合理评判时,应该如何维权?
1.沟通协商了解原因:当买家申请“仅退款”时,卖家应首先了解买家的真实原因,看是否存在误解或可以协商解决的空间。
2.证据收集订单信息:保存买家下单购买的订单截图、支付凭证等。聊天记录:收集与买家的聊天记录,特别是关于退款原因、协商过程等关键信息。物流信息:如果商品已发货,卖家应提供物流信息截图,以证明商品已发出或已被签收。
3.平台申诉利用平台规则:如果买家坚持要求“仅退款”,且卖家认为买家的要求不合理,卖家可以在平台内发起申诉。商家可以到【恶意行为投诉中心】-【我要投诉】-【异常退款】中发起投诉。提供证据:在申诉过程中,卖家应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这些证据包括订单信息、聊天记录、物流信息等。
若真的走到了上诉这一步,则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
1.准备充分证据详细证据:包括但不限于订单信息、聊天记录、物流信息、商品照片等。证据整理:为了方便法院审理和法官查阅,卖家应将证据进行整理并编号,同时制作证据清单和证据目录。
2.撰写起诉状明确诉讼请求:明确自己的诉讼请求,如要求买家返还商品、支付货款或赔偿损失等。事实与理由:在起诉状中,卖家应详细陈述案件的事实和理由,包括双方之间的交易过程、买家的退款行为以及卖家的维权过程等。
5.判决与执行等待判决:庭审结束后,法院将依法作出判决。卖家应耐心等待判决结果并遵守法院的判决。申请执行:如果判决结果有利于卖家且买家未履行判决义务,卖家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问题五:如何看待“仅退款”在电商市场中的应用?
朱秋城认为,电商生态环境是由商家,平台,卖家组成,核心点是:兼顾公平,核心,平衡。“仅退款”不仅仅破坏商家合理利益,更破坏社会公平原则,是目前平台竞争白热化阶段,基于自身竞争压力与平台利益,牺牲商家合理利益,甚至社会公平,不为消费者,更不为商家,核心是自己的平台利益,获取流量客户黏性的一种手段。
“‘仅退款’规则的出现,是电商平台相互竞争的产物,对增加电商平台用户数量、增强对消费者的粘性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反向督促商家提供优质商品和服务。相较于‘假一赔三’、‘七天无理由’等已经落到法律法规层面的消费者保护措施而言,‘仅退款’还只是一种平台推出的规则,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存在尺度不一、执行不规范等情形,对商家权益造成了一定损害。但作为一种规则和制度,‘仅退款’政策的出现对保护消费者权益、活跃电子商务交易都发挥了积极作用,相信通过实践中的不断完善,一定会让这个政策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程亮阐述。
马恺浓总结到,无论何时,商家及消费者权益保护都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及诚实信用的交易原则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