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
“新能源车合资不如国产”是如今国内大部分消费者的普遍认知,事实也确实是这样,尤其是混动车,不管是比亚迪的DM-i,长城吉利的DHT以及增程混动,产品力都强得一匹,合资品牌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但瘸子里挑将军,大众的纯电动车也就是ID.系列其实还是可以的,作为合资品牌里最积极布局新能源的车企,大众ID.家族的三款纯电车型ID.3、ID.4和ID.6很早就进入了国内市场,经营到现在销量稳步上升,进入到了第二梯队。
ID.车型的总体优点
先说说ID.系列总的优点吧,然后再每个车型细说。
品牌:作为合资品牌的扛把子,大众的品牌力毋庸置疑,如果你觉得品牌很重要,非豪华品牌认准VW就够了。
设计:目前30万以内价位的纯电动车,ID.车型的颜值还是挺高的,ID.3运动灵巧,ID.4成熟稳重,ID.6高级有质感,不管是外观还是内饰,都是我喜欢的风格。这个价位的国产品牌在设计上确实还不太行,小鹏猛一看很惊艳但细节经不起推敲,埃安的车我看不懂,没有整体的风格,要科幻不科幻要家用也不够家用,也就比亚迪的外观还算不错,但内饰我不太喜欢,有点复杂。
售后:大众的4S店遍布全国,不管是买车还是维修保养都非常方便,售后服务也很成熟,在这方面大众还是领先国产品牌尤其是新势力的。
质感:由于是第一代车型,并且还不具备太强的竞争力,所以ID.车型是不减配的,尤其是底盘质感,非常“德味”,另外ID.车型的性价比也不错,这个后面再说。
性价比:21款ID.车型起售价比较高,ID.3起售价16万配置还很低,ID.4起售价20万续航才400公里,550公里的长续航版要22万,性价比不高。但22款ID.车型整体降价让利,ID.3起售价15万,裸车可能14万出头就能拿下,ID.4价格没变但裸车价听说降幅很大,600公里的长续航车型20万出头也能落地。600公里的续航里程是目前主流纯电车型的平均水平,并且对于纯电动车来说,25万以内价位确实没什么好的选择,所以ID.系列还是有一战之力的。
另外ID.系列车型全系标配L2级别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这也算一个非常大的优点。
ID.3
内饰方面ID.3不太行,用料不好塑料感太强,按一下中控按键感觉整个中控台都跟着动,低配车型座椅调节是手动的,方向盘是塑料的,而且没有倒车影像和矩阵大灯,档次太低。
ID.3只有低配和高配两款车型,低配车型15万,高配车型18.5万,两款车型差价太大,但配置差距并不大,高配车型性价比低,还是推荐低配车型,方向盘、大灯、轮毂可以后期升级。
ID.4
ID.4是整个ID.系列里性价比最高的车型,动力够用,内饰用料不错,车内空间大,底盘质感强,相比大众的燃油紧凑型SUV要好上太多。
目前为止25万以内落地的纯电SUV,选项确实不多,ID.4的各方面指标都不错,大品牌、高颜值、长续航、动力也够用,车内用料、空间、豪华感都还可以,底盘质感更是越级表现,配置也比较多,完整的L2级自动驾驶辅助,该有的也都有,所以性价比是非常不错的。
ID.6
ID.6的驾驶感受相比ID.4要更轻,ID.3、ID.4、ID.6三台车的驾驶感受其实是越来越轻的,ID.3最直接,悬架最硬路感最清晰,ID.4次之,相比3有了一些高级感,过坑时底盘厚重感更强,整个车给人感觉很重。ID.6的悬架对路面坑洼的处理更轻柔,开起来像浮在路上一样,不会让你感觉车子很沉。三台车我更喜欢ID.6的驾驶感受,高级感比较足。
性价比高也是ID.6的一个优势,目前30万以内的7座纯电SUV还是很少的,除了ID.6之外就是比亚迪唐,但唐的轴距比ID.6短不少,第三排空间还是ID.6更大一些,其他方面也没有拉开太大的差距。所以如果你需要一辆7座纯电动车(比如不能上混动车牌的北京),那么30万以内价位ID.6是为数不多的选择。
车型方面还是推荐选600公里长续航低配车型,北方车主可以考虑选装热泵空调增加冬季续航里程。
总结
总得来说,在当前的市场中,大众ID.系列的车型还是值得入手的,一方面是因为市场中的纯电车型选择不多,另一方面ID.车型的产品力也达到了主流水平,性价比也不错。作为合资品牌,虽然在车机、智能化等方面做得很差,但品牌力、设计、做工、售后等方面要比国产和新势力有优势,而且你不用担心跑路和倒闭,也不用听新势力CEO们动不动就发表一些不经大脑的言论,整体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