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及9大工厂,合计10万名员工,大众汽车在德国本土,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大罢工挑战。大众关厂和裁员,犹如打开了欧洲汽车行业的潘多拉魔盒,这一次也许无人能够幸免。而这背后,中国汽车或许是最大赢家。
全球需求下滑,电气化转型不利,中国市场承压,成本居高不下,德国老牌车企巨头大众汽车背负着难以承受之重。今年10月以来,大众汽车管理层破釜沉舟,决定关闭德国至少三家工厂,裁员约3万人,并且全员降薪10%。对于大众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也是维系集团竞争力的重要办法。但是对于将要被裁员的大众员工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饭碗都保不住了,还客气什么,干起来!
于是,在工会的带领下,大众员工开始了大罢工。大众员工群情激愤,来自9家工厂合计约10万名员工,共同掀起了这场声势浩大的罢工。工会向集团管理层进行了严肃谈判,并明确警告:“不要低估我们的决心,这将是德国制造业历史上几十年来从未见过的,除非管理层放弃最激进的改革计划。”换而言之,如果集团管理层不认真听取员工意见,那么将会迎来更大规模的罢工潮。
今年第三季度,大众汽车净利润只有15.7亿欧元,与去年同期的43.4亿欧元相比,暴跌了63.8%;营业利润率从6.2%下降至仅3.6%,滑落至四年多来的谷底。作为大众最重要的市场,大众在中国的汽车销量,今年前三季度为205.66万辆,同比下降10.2%,几乎抹去了全球其他地区增长的所有成果;其中,第三季度大众在华销量为71.15万辆,同比下降15%。显而易见,大众的情况还在持续恶化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大众裁员的动作,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般。几乎与此同时,欧洲汽车巨头们纷纷大裁员。除了大众裁员3万人之外,Stellantis裁员2.5万人,采埃孚将裁员1.4万人,弗吉亚将裁员1万人,博世将裁员0.55万人……据不完全统计,欧洲整车厂商以及零部件供应商巨头们,近期的合计裁员人数接近10万人。对于欧洲汽车行业来说,这冬天的寒气尤为凛冽刺骨。
大众与员工之间的裁员和罢工大战爆发之后,德国媒体用一句谚语来形容:“两个人吵架,第三个人在笑。”在德媒看来,大众汽车与工会和员工之间在“吵架”,而这背后显然有一个大赢家正微笑不语——中国汽车。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以及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中国在大众汽车的吵架和内耗之中正坐收渔翁之利,拥有了进一步进攻和渗透欧洲市场的机会。中国汽车的迅速崛起,正在改变全球汽车行业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