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职选择上,微商代购、快车/顺风车司机、网络自媒体较为普遍
“两栖青年”是指同时有主业和副业的年轻群体。如今,新兴职业的出现,给年轻人提供了广阔的个人发展空间。近两年,有更多年轻人加入了“两栖青年”的队伍。“两栖”规模不断壮大,已经成为年轻人中的普遍现象。
69.6%受访青年感到身边“两栖青年”多
在广东从事会计工作的王楠(化名)说,她身边的朋友不少都有多重身份。有的在本职工作之余,还经营了一家书店或奶茶店,也有的在晚上下班后开顺风车。
“我感到现在‘两栖青年’是比较庞大的群体了。‘两栖青年’中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很多,副业也多集中在知识技能领域,比如就业辅导、面试、培训等。”上海某证券公司职员曹宇(化名)坦言,自己还没有从事副业的打算,“本职工作强度就非常大了,当下还是想集中精力在主业上做出一番成就,专注主业的职业晋升”。
69.6%的受访青年感到身边“两栖青年”多,其中13.8%表示非常多。
有30.3%的受访青年表示自己就是“两栖青年”,61.4%的受访青年有想法、正在计划中,两者合计91.7%。仅8.3%的受访青年没有做“两栖青年”的计划。交互分析发现,二线城市“两栖青年”最多,其次是一线城市。
“两栖青年”主要集中在哪些职业?调查显示,微商代购(65.2%)是最多的,之后是快车/顺风车司机(56.6%)、网络自媒体(45.9%)。其他还有:新兴职业,例如网评达人、付费咨询师等(37.2%),家教(35.1%)。
70.6%受访青年认为“两栖”不应影响本职工作
大家如何看待多重职业身份对职业发展的影响?47.9%的受访青年认为积极影响更大,能够激发创造性,17.8%的受访青年认为消极影响更大,有可能舍本逐末,32.0%的受访青年认为这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
王楠认为,得明确主副业之间的侧重,做副业不能荒废主业。发展副业要在身体条件、其他资源都有所支撑的情况下,而不是随大流,盲目开始。要有规划、有安排、有准备,在主业与副业之间做好平衡。“还有一点很重要,我们要明辨是非,副业要合法,不能为了赚钱去做违法或打擦边球的工作”。
上海律师协会劳动关系研究委员会委员、上海远业事务所主任温陈静介绍,针对全日制用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这属于过错性解除。“当然,企业和用人单位也可以在规章制度中规定,在职期间从事兼职视为违反劳动纪律。这对员工也存在限制”。
受访青年中,男性占49.1%,女性占50.9%。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占35.5%,二线城市的占46.0%,三四线城市的占16.4%,城镇或县城的占1.9%,农村的占0.2%。(记者杜园春实习生王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