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点对话丨地平线创始人余凯:战略的本质是不赌 长期当第二名,余凯觉得也挺好。文丨王海璐编辑丨宋玮自动驾驶行业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变化快,要在产业分工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自动驾驶行业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变化快,要在产业分工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同时做好研发和商业化,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是一道高维难题。

地平线创始人、CEO余凯的解题思路是:在变化中抓确定性。

余凯追求“四渡赤水般的领导力”,能够因势利导、灵活多变、在变化中杀出重围。“打不赢就跑,跑的过程中,突然发现别人一个团落单了,调十倍兵力围剿。”他说。

很多人孤注一掷,只看到机会,并没有仔细思考风险。余凯认为,企业要有一个彼岸的愿景,但也得知道如何摆渡过去,“战略的本质是不赌”。

这与上一代中国互联网创业者和风险投资机构的经验相反。互联网价值链条短、赚钱速度快、投资回报周期短。余凯把美国科技公司研究个遍,发现互联网模式才是商业史上的罕见情况。“我们以为那是常态,现在发现是非常态。”

芯片行业周期长,而自动驾驶行业变化快。地平线做智驾芯片,处在中间,过去9年来一直在变化中不断摸索调整、寻找确定性。

2015年,余凯刚刚创立地平线时,同时做AIoT和汽车两大业务。做AIoT原本是为了实现商业短闭环,但后来发现场景非常碎片化,做了一堆小业务,价值不大。2019年,地平线将AIoT收缩,聚焦自动驾驶。“砸这么一堆的小坑,还不如全力以赴去挖一个最深的坑。”

余凯认为,必须有一个大产业,才能吸引到足够多的资金、人才、产业链上的玩家,把技术做成熟、成本打到最低,把产业击穿。IoT行业发展起来,是因为智能手机行业被击穿了,芯片、操作系统、通讯模块一整个产业链条迅速成熟。AIoT行业要发展起来,他认为得先把自动驾驶行业击穿。

地平线成立前5年,一直处在“镁光灯的边缘”。前几年,是因为芯片创业是冷门赛道,那时候的投资风口是AI和自动驾驶算法公司。后几年,地平线的业务逐渐有起色,但余凯想主动往外站一点。过多的注意力和期待,他认为会带来风险,让创业者头脑发热,做出错误的选择。

镁光灯中央的公司,那时候估值涨上了天。而地平线2020年底开始的C轮融资连续融了12轮,总共十几亿美元,没有涨估值。余凯说,当时的策略是,想趁着资本狂欢多拿一些钱。不涨估值,谈判可以简单一点。稀释掉一些股份,他不太在意,“算大账,不算小账”。

他认为当时很多项目,估值与实际能力、业务和商业化进展不匹配,这让他嗅到了风险,认为资本市场可能会出现大的调整。

一语成谶。资本环境很快出现变化,曾经闪耀的明星公司融资遇到困难。一些公司急于商业化,动作变形。另一些创始人被迫签下对赌协议。对公司的投资和期待变成了创业者的债。

“在你缺钱的时候融资,是没有白马王子的。这个世界上都是平等生意,一定签一堆条款。”余凯说。

因为C轮融了十几亿美元,2022年与大众集团谈判的时候,余凯就显得特别“不慌”。大众集团旗下软件公司CARIAD与地平线组建了合资公司,投资了地平线及合资公司共24亿欧元。大众与地平线谈判的同期,也在接触其他公司。地平线能够被选中,余凯认为,可能是因为“更开放、身段更柔软”。

对地平线而言,引入大众实现了一个多元化的战略目标。第一是钱,第二是“增加我们的国际化成分”。第三,是让地平线的业务从中国车企拓展到国际车企。

在市场需求爆发的时候,地平线还没有合适的产品承接。地平线为高阶智驾场景开发的芯片征程6还没流片,预计今年内量产,明年一季度第一款车型才会上市。

以下是《晚点Auto》与地平线创始人、CEO余凯的对话:

余凯:我觉得这是一些头部玩家竞争驱动带来的变量。至于是不是消费者的真需求,还需要看一下。

晚点Auto:当市场上已经有需求的时候,你们合适的产品还没出来。地平线为城市NOA功能开发的芯片征程6P明年才量产,你不觉得节奏应该更快一点吗?

余凯:这是一个创业公司的资源跟能力问题。我们征程5第一个量产项目是2022年11月,当时的资源能力跟不上,不可能非常短促地连续发力。

高阶智驾去年突然提速是因为头部玩家的带动。而头部玩家具备品类定义者的能力。如果是我们最早卷这个,在行业里没有强大的号召力,自己反而当了先烈。

晚点Auto:你们有讨论过加大投入,去把这个能力补上吗?

晚点Auto:车企打价格战,它们会不断压榨供应商利润,这对你们的影响有多大?

余凯:价格战一般打不到我们这来。如果说直接的竞争,都是一级供应商在竞争,我们只制造枪炮不打仗。

晚点Auto:但是征程6P要打仗了。

余凯:当没人扛着我们的枪去打仗的时候,我们就先去打几枪再回来,让大家觉得我们的兵器还可以。

我们能助车企一臂之力,在去年底智能化突然提速的浪潮下,让它们专注于产品,在市场竞争上有一席之地,而不是一下子被时代给“卷”没了。

晚点Auto:最终,你认为车企会被“卷”没吗?

余凯:从历史看,任何行业最终一定会整合,剩下的品牌不会太多。正如历史上提供算力方案的,在每一个垂直领域就只有第一名、第二名,连第三名都没有。

晚点Auto:你觉得智驾芯片行业也会只剩两家公司吗?

余凯:我觉得我们目前保持市场第二名,肯定是达到目标了。我们要留在牌桌上,然后真正创造价值。

晚点Auto:和竞争对手的产品比,征程6P在大算力市场想要拿到多大的份额?

余凯:我们不是竞争驱动的。征程6P这一代芯片,让用户觉得城区智驾功能真正有价值,这是我们追求的。

以前有些车厂宣称有城区智驾,其实用户开的都是心跳。如果是这样一个产品,我认为没有价值,也不会去投入。

晚点Auto:你们发了征程6E之后,征程5变成了上一代产品。它的生命周期缩短了,那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晚点Auto:为什么开发征程5的时候,没有想到适配城市NOA这样的功能?

余凯:真实情况是,征程5是2018年10月启动的,那时候我们没钱买A72、A78之类的CPUIP,就只能暂时苟且。征程5的主力应用场景其实还是高速NOA。城区NOA你看目前真正开通的有几家?

余凯:在做,但其实没有那么大量。

晚点Auto:市场现阶段需求以低阶为主,为什么还要分散资源做高阶?

余凯:一个领导者,要替大家把整个平台搭起来,把天花板撑高,大家在上面有很大空间可以发挥,可以挣钱。

晚点Auto:低阶方案,你们的定位是做Tier2(二级供应商),高阶你们也做整体解决方案,与生态伙伴的边界如何划分?

余凯:最高水平的城区智驾,我们会自己做样板房。地平线几乎是中国自动驾驶芯片唯一的玩家,我几乎没看到第二名。

最高阶的全栈软件,如果我们不做,整个地平线的生态,最高的支点立不起来。合作伙伴其实都没有足够的资源去做,因为要投入上千人来干这个项目。而它们现在大部分都在中低阶方案的交付中。

晚点Auto:为什么不直接定位Tier1?

余凯:因为我们做不了那么多具体的交付,太多的车型要适配、定制,这里有大量的集成、测试、交付工作,我觉得没有合作伙伴不行。

我们在征程2、征程3、征程5上搭样板房,然后赋能给合作伙伴,让大家看到这个产品能开发成这个样子。同时,因为我们有实战经验,所以我们的合作伙伴遇到各种困难,我们都有方法去帮它们解决。征程6也一样。

地平线基于单征程5芯片的域控参考设计

晚点Auto:地平线过去追求在没有竞争的地方竞争,但今天智驾供应商的竞争非常激烈,怎么在有竞争的地方竞争?

余凯:我觉得我们还比较幸运,跟我们车厂兄弟们卷的程度比,差老远了。我们今天在中国做到第二,还是很不错的。

晚点Auto:其他芯片公司,你觉得它们今天不在牌桌上。原因是什么?

余凯:时机和能力。

地平线能上牌桌,是很多因素造成的。第一是时机,我们是中国最早做这件事情的。第二是我们的独特优势,我们是一个披着芯片外衣的软件算法公司。

晚点Auto:这个行业还会有新玩家进来吗?

晚点Auto:智驾行业变化很快,什么样的战略是好战略?

余凯:我们经常讲“四渡赤水”般的领导力,实际上就是因势利导、灵活多变,在变化中杀出重围。

四渡赤水的一个重要经验是:打不赢就跑。跑得快,你就没有什么损失。跑的过程中,突然发现别人一个团落单了,调十倍兵力围剿。这是在变化中抓确定性,全局是以一打十,局部是以十打一,中间有机会吃一口,那就赶紧吃。

很多人对战略的理解是要去冒险、孤注一掷。我觉得真正好的战略是风险厌恶型的。

战略的本质是不赌,在不确定性中抓确定性。过去十年曾经很风光的科技公司,后来发展一般,这里面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它们没有仔细去思考风险。

巴菲特讲过一句非常无聊的话:投资的本质就是不亏钱。意思是一样的。战略表面上看是打赢,实际上核心之一是规避风险。中国这么多公司,这些年发展遇到问题,恰恰是因为眼里只有机会,没有风险。

晚点Auto:你觉得OpenAI也是风险厌恶型的企业吗?

晚点Auto:要看风险厌恶是它的出发点,还是它实现目标的手段而已。

余凯:对,你的愿景肯定不是这样,你有一个彼岸世界的目标,只不过这个过程中,需要有一些原则,有一些思考、智慧。巴菲特的目标肯定不是说不亏钱。

晚点Auto:苹果把投入十年的造车战略放弃了,你觉得这也是出于风险厌恶做的一个战略吗?

余凯:我觉得是,因为它现在看不明白,汽车未来是不是一个颠覆性的产品。它可能觉得AI比汽车更有确定性。

晚点Auto:汽车和AI必须选一个吗?

余凯:巴菲特说过,过去美国100年来,投资人在汽车上面就没有赚过大钱。它甚至不如房地产,房地产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好歹地还在,资产还在。

当然,我必须说,能成为奔驰宝马这样的企业,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

余凯:如果你是在错误方向上走,今天止损肯定比明天止损更划算。

苹果觉得要做颠覆性的产品,可能要真正实现无人驾驶。如果只是简单重复一个别人的产品,不是带来革命性的创新。我看苹果也不觉得有意义。

以前它做智能手机的时候,其实智能手机已经有很多了。但每次苹果的产品推出,跟同类竞品比大家能感觉到超出十倍的好。汽车领域它可能还没看到跟别人比能够好十倍的机会。

我觉得对苹果来讲,哪怕过了5年,再来重新审视进入汽车行业的机会,其实也没什么。

余凯:如果这么做,估计也挂了。我觉得企业最重要的不是做别人,而是做合适的自己。我们可能长期蛰伏。

说白了,都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宿命。

晚点Auto:BBA好像也是因为这样做不好电动车。

长存的企业是不存在的。

余凯:没有。很多时候一个企业消亡,对社会是好事,是智力资源的释放。

晚点Auto:不过我觉得更多的原因还是,第一代创业者已经死去了。

余凯:所以能够从0到1破局的创业者,本来就是稀缺的,而且几乎是很难复制的。一般这种企业家找接班人是他最头痛的问题。

晚点Auto:想过把地平线带到什么位置?

余凯:你总不能一口吃个胖子。真正长期有价值的企业,有可能是慢发展。

晚点Auto:为什么突然想到去找20年前的合同?

余凯:关心一下,像这种平台型、生态型的企业都怎么做出来的。因为中国以前从来没出现这种公司,它其实最强大的生命力在于生态。

余凯:首先我觉得那一批创始人,相对于中国当时的互联网创业者们,对技术规律跟周期比较懂。

微软能够重回世界之巅,恰恰是因为它不是竞争思维,因为微软曾经迷失掉了,看见谷歌做搜索引擎,它要做Bing。看见苹果做手机,它也要做手机,它在做别人的时候,企业是没有生命力的。萨提亚执掌微软以后,它说要找回这个企业的灵魂。

微软早年做的是白领的生产力,OpenAI是妥妥的一个操作系统思维,白领的生产力思维。所以微软实际上到最后,它不是竞争驱动的时候,做自己的时候,迸发出了10倍的力量。

晚点Auto:为了找回灵魂,他们肯定还是做对了一些什么。

余凯:如果你看这些企业,比如说比尔·盖茨是大家都忽略的一个顶级玩家,他一方面在打击竞争对手的时候雷霆万钧,但另外一方面,身段又极其柔软,比如90年代有一次比尔盖茨到中国来演讲,他劝中国用户不要用盗版软件,但是话锋一转,又说如果大家一定要盗版,请盗微软的软件。他是一个“刘邦式”的领导者,非常强硬同时身段柔软。

我觉得很多投资人和创业者都是以toC的发展思路来看ToB业务。如果去参照思科、微软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就会放低心态。

我觉得这是中国创业生态共同付出的代价。

晚点Auto:你说过,不能在悬崖边跳舞,如果要跳就离悬崖远一点。悬崖指的什么?

余凯:比如资金断裂。查理·芒格说,如果我知道我会在哪里死,我就不往那边去。其实就是说,你不断去思考,有哪些因素会导致企业失败,就避免那些事情的发生。

晚点Auto:去年地平线和CARIAD成立合资公司、接受大众的投资。这笔交易更重要的是钱,还是一个保护伞?

余凯:我认为它实现的是一个多元的战略目标。一是钱,二是增加我们的国际化成分。再一个,让我们的业务从中国主机厂拓展到国际主机厂。

晚点Auto:同期也有其他公司在跟大众谈。它们最后选择你们,你觉得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余凯:我们更开放,身段更柔软。我们当时账上趴了一大笔钱。所以跟大众谈的时候,心就不慌,特别冷静把这个合作谈好。

晚点Auto:大众这笔投资之前,你们C轮融资融了12轮,但估值没涨?

余凯:我们算大账不算小账,注重长期主义。那时候一开始融了大概八九亿美金,看资本市场有点太好了,后面一定会调整,于是跟股东会申请,在不涨估值的情况下再接着融一笔钱,于是又融了七八亿美金。这是决定性的,因为后面资本市场急转直下的时候,我们就特别不慌。而大量的公司其实没有融多少钱,但把估值撑得特别高,现在就很难受。

在你缺钱的时候融资,是没有白马王子的。这个世界上都是平等生意,当我们俩不对等的时候,一定签一堆条款。

晚点Auto:2019年你们把AIoT业务收缩,转向汽车,也是为了离悬崖远一点吗?

余凯:我们当时思考,汽车和AIoT,如果同时做,这边投入10个亿,那边投入10个亿。如果未来市场出现了很大波动,这边10个亿不投入,那本来可以支撑两三年的,就可以长到五六年,离悬崖远一点。

晚点Auto:为什么转向汽车,而不是AIoT?

余凯:最早觉得AIoT可以商业短闭环。后来发现AIoT一堆的小业务。没有一个垂直场景有车这么大。砸这么一堆的小坑,还不如全力以赴去挖一个最深的坑。太碎片化的场景,其实不值得做。

我觉得一定要把自动驾驶击穿,将来才可能做其他的。你不把手机击穿,也不会有IoT(物联网)。像扫地机,甚至是无人机,其实都是因为手机产业被击穿了,把传感器、安卓系统、芯片、无线通讯做到一个特别可用的级别,然后其他五花八门的IoT才起来。

上一代的超级终端是手机,这一代的超级终端就汽车,把汽车击穿以后,我觉得会带来机器人的五花八门(的应用场景)。

晚点Auto:怎么理解击穿?

余凯:两个指标,第一是变成绝对的市场老大。第二个是,逼近无人驾驶。

晚点Auto:为什么是汽车这个终端把机器人行业击穿,而不是机器人行业自己击穿?

余凯:汽车就是机器人的一个垂类。你一定要靠一个颗粒度足够大的业务。没有汽车的话,怎么能把激光雷达从当年70万人民币打到现在1000人民币。没有一个大产业,不会吸引足够的资金、人才、产业链的玩家来参与,把这个技术做到成熟,把所有的成本打到最低。

晚点Auto:去年你们把AIoT拆出去,成立地瓜机器人,是怎么想的?

余凯:地瓜由地平线控股。地平线作为一个集团,长远使命还是机器人。

对于自动驾驶的资源投入,我不想做任何稀释,要全力以赴以十打一。这里面有一些核心能力会溢出到机器人领域,成立地瓜就是在不稀释地平线的资源下,把社会其他资源汇聚到地瓜上面,让机器人业务能够自在地长出来。

余凯:十多年吧,欢迎到时候你们来报道。

晚点Auto:你们跟车企合作有不同模式。有的直接做解决方案,有的提供芯片,让合作伙伴做解决方案。这种形式会是长期的吗?会因为什么而变化?

余凯:我们对于客户的服务,一开始会呈现多样性、发散性,但随着产业有的规律,最终需求会收敛,分工合作的边界也会清晰。

在产业早期,大家对产业发展的终局不了解,都在试错。我们早年推征程2、征程3,所有下游合作伙伴都想自己做感知,然后我们把工具链开放出来,支持它们去做。

慢慢大家发现,这是重复造轮子,现在大部分玩家希望地平线提供标准化感知,它们做规控。

晚点Auto:最终你们会做什么、合作伙伴做什么、车企做什么?

余凯:我觉得低阶的规控肯定是大家百花齐放,高阶我们可能会提供规控的模板,大家在上面做二次开发。

晚点Auto:地平线目前赚的还是卖芯片的钱吗?

余凯:芯片,跟芯片上面的标准化软件。

晚点Auto:新能源车行业有一个对竞争终局的判断,就是智能汽车会像智能手机一样,最终由5家公司占据80%市场份额,你认同这个判断吗?

余凯:我觉得到最后是会比较收敛吧。

晚点Auto:如果收敛到前五的话,它们每一家的规模都会在几百万辆以上,如果它们都自研芯片,属于地平线的市场会萎缩吗?

余凯:我还是相信,智能汽车产业最终大概和今天手机跟PC的格局一样,极少数玩家可以垂直整合,大量的玩家走向产业分工。对我们来讲,重要的是在产业分工里面做到最好。

晚点Auto:你告诉车企要冷静,不要动不动就做芯片。但它们如果自研芯片,你们还提供BPU(底层计算架构)。只做BPU和做芯片、做智驾整体解决方案,哪个是更赚钱、更好的生意?

余凯:我们倒不太想这个事情。不同企业的发展逻辑不一样,有的企业是要做大做强,我们认为要做成一个长期被大家需要的企业,而且活的炫不如活的长,我想做一个睡觉睡得最安心的企业家。大生意反而不安心,强敌环伺。

晚点Auto:苹果跟特斯拉都是垂直整合的。怎么看车企都想做苹果?

余凯:但是PC时代,苹果被Wintel模式打得满地找牙,连乔布斯本人都被踢出了公司,然后当他重回苹果的时候,变得更加开放。

我跟很多企业讲,你做不了苹果,这没有意义。我思考的是,虽然一定有人能做苹果,但那最多一两家,剩下大量都是戴尔、联想,小米、OPPO、vivo,我们把这块占住就够了。

晚点Auto:你们提出要做ARM+安卓的模式,为什么不是ARM,或者安卓?

余凯:光做ARM是没意思的。我觉得ARM最大的遗憾是,它只限于芯片架构层面,没有控制到基础软件,今天吃得最香的英伟达,同时控制了芯片跟操作系统CUDA。我觉得我们的兴趣是做ARM加安卓,未来SoC我们都不想做。

晚点Auto:ARM能够垄断是因为它跟安卓绑在一起。你们做BPU,你们的安卓是什么?

余凯:如果没有安卓生态,ARM的价值是很小的。PC时代长出来的这两家操作系统公司的价值是芯片的10倍。如果安卓单独做估值,那肯定也是ARM的10倍。得软件生态者得天下。

我们的安卓就是上面的基础软件,大家都不需要重复造轮子的。操作系统就是软件世界的最大公约数,我们永远在找,整个汽车计算,还有机器人计算的最大公约数是什么。

晚点Auto:智驾芯片现在没有形成一个软件生态,以后会形成吗?

余凯:这个问题很关键。智驾芯片上的软件生态,其实到未来会非常收敛。安卓上的软件生态在于它的多样性,如果你单独看一个细分领域,比如短视频,其实没有生态,老大、老二把90%的份额吃掉了,就是抖音、快手,剩下10%,没有老三了。安卓生态里面,比如说导航地图,以前有腾讯、百度,高德,现在基本上只有高德。其他都退出了,百度也差不多退出了。

应用领域是赢家通吃的。所以我们打造机器人计算平台,你单看自动驾驶,恐怕到未来也不会有生态。但如果我们说计算平台,有扫地的应用,有浇花的应用,有农业机器人,又能照顾老人,这上面或许会长出生态来,生态一定要多样性。基于此,我们想做机器人时代的ARM和安卓。

晚点Auto:去年9月,地平线的累计出货量超过400万片,但是以征程2、征程3芯片为主。你们手上的150多个定点,也都是征程2、征程3为主吗?

余凯:征程2、征程3为主,征程5也有大概也有几十个定点,但是量都很小。回到我说的,动作不要变形。大量的创业公司错失在什么地方?

主机厂找你,城区智驾,你跟我来做,投入300人、500人,综合费用三、五个亿。开发费不给,但是大卖了以后你就赚很多钱。结果只能卖个几百辆,或卖个几十辆,很多这样的例子。我们就悠着点。企业是要活得长,而不是活得炫。

晚点Auto:出货量已经到了一定规模,商业化目标完成的怎么样?

余凯:我们就两条轴,一个是市场占有率,一个是单车价值。单车价值乘以市场占有率,就是总收入。我估计离盈亏平衡还有距离。但我们并不担心,因为是在可控的范围内。

晚点Auto:智驾芯片设计到今天还是一个低毛利的生意吗?

余凯:毛利是由你的稀缺性决定的,你得做别人做不了的事情。

大部分的高端芯片,高通、英伟达、英特尔,都不是低毛利。

过高的毛利是不真实的,是毒药。过低的毛利,你的商业又不健康。世界顶级芯片公司毛利都是收敛在60%上下。Mobileye的毛利是很高的,这是因为它在国外这么多年畅行无阻,没找到竞争对手,但最终Mobileye的毛利会降下来。英伟达也会降回来,收敛到大概60%。然后基本上净利都是20%。

晚点Auto:那地平线的稀缺性是什么?

余凯: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在中国企业里还没有真正的竞争对手。

晚点Auto:谈到闭环,何时才能实现盈亏平衡?

余凯:持续下笨功夫,扩大市场占有率,提升单车产品价值。我们现在在中国辅助驾驶市场是百分之三十几的市场占有率,第二名,我的目标是做到第一名,正常来讲,老二和老大是三七开或者二八开。

第二步是从L2到L3、L4,不断提升单车的价值,让自动驾驶变成每天通勤的必备。其实我觉得没有什么奇技淫巧,就是下笨功夫,服务好每个客户,做好每个项目。

晚点Auto:舱驾一体呢,你们会做吗?

余凯:我们目前没布局舱驾一体。因为这两个逻辑不一样,座舱芯片要五花八门、活色生鲜、生动活泼,智驾芯片要车规冗余安全。把这两个整合在一起,车厂去定义产品组合的灵活性也差了。

PC时代,为什么GPU跟CPU没有组合在一起?如果对于图形计算,就像我这种,又常打游戏的,就是在CPU上集成一个GPU就够了。但偏偏有很多人,对游戏3D渲染有追求,就长出一个独立显卡市场。所以GPU从来没有被CPU吃进去,因为对性能追求不一样。我觉得这两件事情,是不一样的逻辑跟节奏,还有成本要求。

晚点Auto:端到端的趋势对地平线来说是好事吗?毕竟你们不掌握车企那么多数据。

余凯:我们去年CVPR最佳论文就是端到端的技术。我们在技术储备方面希望能够尽量超前,可是真正的产品战略,会晚人半步。

晚点Auto:是不是有一个分水岭,端到端之前是通过仿真,之后就不一样了。因为模型需要大量的数据去训练,才能不断迭代。

余凯:端到端很有风险,意味着向司机学习。但世界上90%的司机并不是好司机。我认为未来做得好的一定是下笨功夫的公司。

比如说高通的手机通讯模块,到今天为止,世界无人能敌。苹果试图冲击过失败了,英特尔冲击过失败了。为什么高通做得好?因为全世界这么多的基站、这么多高楼的反射街区,它每个地方都要做好,这是下了多少年的笨功夫?

晚点Auto:你有提醒你的客户——车企CEO这个风险吗?

余凯:不要去讲对错,每个人最好的老师是南墙。而且人家也不一定认为自己错了,我也不一定确信自己就是对的。哪怕我现在有个结论,每三个月还得再复盘一下。所以我为什么要跟车厂说这个是对的,这个是错的。

我的心态是,你看有什么地方我能帮你的?

晚点Auto:把姿态放低是地平线的生存哲学吗?

余凯:我觉得中国很多企业,有的企业是利用人的欲望去激发人的战斗力;有的企业是利用人性的下线去构建企业的管理流程;有的企业,最核心出发点是要证明自己。

我很少看到中国企业以一种利他的思维,去打造企业的基础文化价值观。我想做个实验,看有没有可能以利他和无我,通过真正激发每个人内心的善意和利他心,去打造一个长存的企业。

THE END
1.做汽车资源这块前景怎么样?网友(高振亚)职场问答本人15年至今一直从事汽车资源,最开始自己做,后在北京亚市做了两年,19年去呼市一家公司做采购部经理https://zq.zhaopin.com/question/4120915/
2.汽车行业品牌推广怎么做?汽车频道共建合作资源网易(NTES)汽车行业品牌推广怎么做?汽车频道共建合作资源 对于汽车品牌营销,综合资讯门户网站(新浪、TOM、网易等)是目前国内主流的互联网广告媒体之一,可发布汽车产品的视频或图片等多种广告形式,其汽车频道则为消费者提供最详尽的购车资讯。最重要的是此类网站中的用户大多数具备一定的购买力,多为社会中间力量。 http://guba.sina.cn/view_9854_2130.html
3.什么是“汽车资源”?没怎么认真写过文章,百度有驾发文也不太懂规则。但是我看最近有很多友友私信问我什么是汽车资源,汽车资源应该怎么做,今天闲着没事,简单做个介绍吧。 用时髦点的话说,“汽车资源”是一种BtoB交易,也就是夹在上游车商与汽贸之间的一种“中间商”,所以一般资源是不直接面对终端客户,也就是消费者的。 https://www.yoojia.com/ask/17-11785751438349480538.html
4.做汽车资源app排行榜多特手游网【做汽车资源app排行榜】榜单为玩家们带来好玩的 做汽车资源app排行榜游戏 ,里面有汽车健康档案、汽车猫、汽车座垫网、汽车美容加盟、等做汽车资源app排行榜 游戏,喜欢的玩家赶紧来看看多特手游网小编带来的2021超好玩的 做汽车资源app排行榜 游戏推荐大全吧!https://www.duote.com/top/621rj27
5.汽车资源是做什么的汽车资源就业前景猎聘为您提供汽车资源岗位职责, 汽车资源就业前景,汽车资源薪资待遇,汽车资源简历模板,汽车资源招聘信息等内容,为您选择汽车资源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https://www.liepin.com/jobsqicheziyuan/
6.UNITy做汽车坦克压过的痕迹怎么做。。。其他资源首页 ? 其他资源区 ? 其他资源 ? 特效 UNITy做汽车坦克压过的痕迹怎么做。。。 12463 12 0 2 9年前 举报 0 点赞 12 评论 2 添加到收藏夹 0 点击复制 使用微信扫码分享 手游想做类似的压过痕迹 条带做会不会太消耗了。。。贴图拖尾会难看吗 0 点赞 0 打赏 2 添加到收藏夹 0 点击https://www.cgjoy.com/thread-150675-1-1.html
7.互联网时代普通人如何改变世界?读《认知盈余:自由时间的力量》5.PickupPal汽车资源租赁平台 6.葛洛班的粉丝们建立的募捐组织,0%的善款用于运营! 7.召集人手捡垃圾——正向偏差——面对同样的限制、挑战、机会、资源,表现得更加出色的人——负责人的市民背后的驱动,是拥有共享文化、结构松散、相互协调的小组,比个人执行任务、使用价格信号的市场以及使用管理之道的政府都更有效https://www.huxiu.com/article/222.html
8.读书有感丨《模仿的技术:企业如何从“山寨”到创新》上那么我们该怎么分析商业模式呢?作者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分析框架P-VAR,让我们先从企业高收益的秘密入手。 (一)高收益的秘密 1.资源基础角度 企业拥有超越其他竞争对手的强大资质和能力,比如拥有独特的技术、强大的销售渠道和卓越的品牌等等。就像丰田汽车独特的生产系统,日本7-11依靠信息系统来把握市场动向的连锁模式。https://www.jianshu.com/p/b6dfad201d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