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正在重新理解智能化澎湃号·媒体澎湃新闻

当下正是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变局”,全球化、网联化、智能化、软件化和数字化,这些冲击并不是次第而来,而是一股脑地将汽车推入系统性变革的洪流。

当前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汽车芯片、基础软件等存在短板,新一代动力电池、自动驾驶等新技术竞争加剧;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出现了一些无序竞争的现象。

一种产业观点认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持续加大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力度,为全球汽车产业变革贡献更多的原始性创新技术,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多地惠及各国人民。

车企从根本意义上由过去以生产和制造为主,全面转向技术与服务的商业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该如何定位原始性创新技术,以云平台为核心,由芯片、通讯、OS、传感器、AI技术等,取代过去的汽车硬件系统,成为核心竞争要素。

另一方面,车企又该如何研发和获得原始性创新技术,决定了车企的核心竞争力,也决定了车企能否在下一个智能化时代的宏大叙事中出现。

原始创新,来自十年前

实际上,电动时代的汽车从燃油转向电动,主要变化在于动力系统,商业模式变化不大,整车企业利润模型主要取决于“整车或硬件单价×新增销量”,电池等服务占比相对有限,依赖于一次性硬件交易获取利润。

车企的盈利模式也随之转变,从硬件收入到软件/服务收入,随着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到来,软件利润和服务收入将成为新的收益锚点,盈利结构将转向“软件收费×保有量”。

随着未来电动系统进一步成熟,类比燃油发动机,动力传动性能将逐步趋于“标准化”,整车的差异化焦点转向以自动驾驶为代表的软件服务,“爆款”车辆的核心胜负手正逐渐由硬件性能转变为软件体验,车座舱和驾驶的智能化程度成为用户买车的关键考量。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就谈到,在智能化趋势下,汽车将不仅是传统的以制造为中心的机械产品,也是以技术创新、软件定义的高科技产品。“它的研发投资很大,但产品竞争力也会增强。”目前,引望累计投入研发成本400多亿元,智能驾驶软件工程师达到4000多人。

此外,华为终端、华为数字能源等部门也是服务汽车产业的一部分,例如HUAWEIHiCar,是华为提供的人-车-家全场景智慧互联解决方案,把手机的应用和服务延展到汽车,实现手机为核心的全场景体验;再如华为数字能源,和多家车企共建超充联盟生态,推进新能源汽车与充电基础设施的协同高质量发展。

智能汽车所需要的原始技术创新,并不是现在才显露出来,而是因为投入大、门槛高,少有厂商和华为一样敢于投入,更多技术供应商选择“取巧”的方式,到近两年才一跃成为“智能汽车技术供应商”。

车企与智能化的相互趋近

车企都或多或少开始意识到,要成为一家技术和服务公司并不简单,越是和模型、数据、算力等新质生产力,走得近、结合得快、融合得深,很大程度就能在这一轮竞争中抢得先机。

汽车产业原始性创新技术的积累不会凭空而来,目前汽车产业的变革浪潮释放了大量技术需求,其中有些是核心的智能化需求,例如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车控,有些是营销等相对灵活多变的需求。

后者并不涉及车企的核心,或是流量引入或是渠道链接等,诸多厂商都可以提供互联网创新,满足车企在不同阶段的需求。

而前者是彻头彻尾的原始性创新技术,需要海量的投入和坚定的决心,短期取巧的方式可以投机,但磨炼不出车企所需的智能化能力,也无法帮助车企从根本构建技术韧性。

就像早期的华为是一家通信企业,如今已经成为一家横跨ToB和ToC,提供复杂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公司。可以预见的是,这种转型必然伴随阵痛与分化,一部分车企可能就此消失在历史长河。

而华为与车企天然相互吸引,华为车BU在鸿蒙智行的成功足已证明,华为能和车企共同造好车,双方形成了相互信任和商业正向可行的合作模式。华为擅长的是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软件、算法、云以及芯片等,这是传统主机大厂的短板,传统车厂的整车制造能力、基础设施,包括工厂、供应链制造等整体能力则是优势。

华为所有智能化能力被放到华为云上集中输出,智能汽车集合了ICT、软件、大数据、AI等核心技术,是多产业融合的产物,云服务正在成为车企智能化时代的关键生产力。

这也就不难理解,华为云为何能在汽车云市场独占鳌头。根据IDC《中国汽车云市场(2024上半年)跟踪》显示,华为云再度斩获中国汽车云市场份额第一,已连续三年第一。同时,斩获车联网云服务第一、汽车云基础设施第一、自动驾驶云服务第一。

例如,在自动驾驶领域,大模型上车导致算力紧缺,成本高昂且难以发挥算力价值,华为则几乎不受此困扰,据余承东公布,华为智驾的云端学习训练算力提升至5.1EFLOPS。就在半年前,这个数字还在3.5EFLOPS,涨幅接近1倍。

基于华为车BU同款自动驾驶工具链“八爪鱼”,华为云已帮助一汽、东风、长安等企业在1周内交付之前6个月才能搭建完成的研发平台。

同时,华为云基于多个实战项目积累,可以为车企提供20万+仿真场景库,加速客户仿真业务进程。同时,依托盘古大模型5.0升级,华为云自动驾驶在多模态生成领域进一步增强了STCG时空可控生成能力。以自动驾驶场景为例,盘古大模型5.0不仅能生成汽车正常行驶的场景,还能够生成随机性、偶然性、对抗性场景,大幅降低了智驾训练对海量路采数据挖掘的依赖。

云上车企,重塑技术韧性

未来软件将重新定义汽车,云基础设施向智能化、分布式升级演进,用户将在统一的云平台上实现数据闭环。此外,汽车产业将以智能网联汽车为基点实现即服务化,引发用户运营及服务的业务变革。

汽车的智能网联化重新定义了云与产业的关系,云已经从运营型工具迭代为生产力工具。

IDC指出,汽车智能网联时代,数据量激增,海量终端及数据接入、算力需求的潮汐特性、敏捷的软件开发及迭代、持续的在线服务,推动公有云成为汽车产业的刚需。同时汽车产业价值链向营销及服务侧后移,汽车产业将以营销和服务为重点,在云上进行全价值链的数据潜力释放。

从车企与华为的一系列签约也可见一斑。近期,广汽、长城、比亚迪、江淮等企业纷纷与华为联手,在研发数字化、业务智能化、生产智能化、营销数智化、企业全球化、ICT基础设施、联合创新以及人才培养等领域深度合作,多数合作都有赖于华为云和车企的共创。

在数字化方面,华为云打造了汽车行业产品数字化解决方案,联合业内多家伙伴,实现“需求、项目、BOM、工艺端到端”能力,并通过软硬件协同开发,支撑车企的研发体系数字化转型升级,助力车企提升研发效率,激活创新,目前已在广汽、江淮的多个研发场景落地。

在软件化上,华为云成立了应用现代化联盟,携手长安汽车创建了低代码联合创新实验室,使能长安汽车构建自主可控的服务化平台,助力长安汽车实现应用开发周期从3个月缩短至9天,效率大幅提升。通过自动化测试与微服务平滑改造,华为云帮助某国际车企识别隐患消除风险,驱动研发改进,并构建标准的流程规范,实现性能提升20%,显著增强了系统稳定性,继而转化为商业竞争力。

现在,所有车企都可以在华为云上获得与华为车BU相似的能力,这说明华为云不是简单的技术输出,而是让所有车企都可以基于华为云的平台,按需开发智能时代的技术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华为云上,车企构建的是面向未来专属自己的技术韧性。

百年之前,中国汽车无姓无名,百年之后,中国汽车产业一定会诞生世界级的智能汽车巨头,而与之相伴随地,也会诞生最懂车的“一朵云”。

THE END
1.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与产业发展态势及展望智能化网联化融合发展路径涉及到汽车、交通、通信等多个领域,需求多元交叉,技术体系复杂,利益相关方繁多,需要以系统工程思路整体推进。 各国积极推动复杂系统架构整体设计,凝聚跨行业发展共识,形成推进合力。 美国交通部制定与发布车联网参考应用架构(ARC-IT),现推荐为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0NzE4MTQwMg==&mid=2247535947&idx=1&sn=191fda59a71b9f0a7b1c9b6e23ee92ce&chksm=c378cf7ef40f46680f552b8d6f83df5f88a28f8bac97192844466cc44f37c5096602453644d2&scene=27
2.汽车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正确发展逻辑是什么汽车“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概念的提出,给汽车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电动化是指汽车向着以动力电池作为驱动能源的发展模式;智能化是指在汽车上加装毫米波雷达、车载摄像头、激光雷达等硬件设备,搭配软件系统,通过高级辅助系统的加持,实现自动驾驶下的单车智能发展;网联化是指通过物联网等技术,将https://www.elecfans.com/d/1828675.html
3.“智能网联”全新智能化教学教具介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汽车正由典型的机械产品逐步演变成机电一体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高科技产品,呈现出与电子、信息等相关产业紧密相连、协同发展的新趋势。 智能网联汽车将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人与车、路、人http://www.baitongkexin.cn/h-nd-62.html
4.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基于ADAS技术的产品已经开始大规模产业化,网联化技术的应用已经进入大规模测试和产业化前期准备阶段,而自动驾驶正处于样车开发与小规模测试阶段。 ADAS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ADAS技术是汽车智能化的基础性技术,也是目前已经得到大规模产业化发展的技术,主要可分为预警技术与控制技术两类。其中常见的预警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724/09/17689625_673683906.shtml
5.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研究分析市场【导读】智能网联汽车是当前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核心零部件产业发展是决定汽车实现无人驾驶的关键因素,突破核心技术瓶颈也是国内外企业面临的重大难题。本文以汽车产业智能化、网联化趋势为背景,重点围绕环境感知系统、ADAS系统、高精度地图等智能网联汽车核心零部件,详细阐述了各领域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并提出我国零http://ep.cntronics.com/market/2350
6.封面故事汽车智能化下的网络安全,谁来保护?南方+其次,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各大汽车企业在网络安全上的相关投入不够。国内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当作未来几年的重要抓手,无论是新势力,还是传统车厂,都在积极推进汽车产业的智能化、网联化。但同时也加剧了全行业的竞争态势,面临价格下行的巨大压力,导致部分OEM厂商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方面投入有限。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6/30/c7844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