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蓝海”待启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还差关键一环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建成涵盖基础芯片、传感器、计算平台、底盘控制、网联云控等在内的完整产业体系,人机交互等技术全球领先,线控转向、主动悬架等技术加快突破。”10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在2024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开幕式上表示,当前全国50多个城市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开放测试道路3.2万公里,完成约1万公里道路智能化改造,安装路侧单元8700多套。

下一步,工信部将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智能化竞争成为全球产业新的发展高地和战略支点,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行业创新的热点。电动化取得先发优势后,智能化正成为我国汽车产业革命下半场竞争胜负的考核标准。

据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预测,2030年我国“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总产值增量预计为25825亿元,复合增长率达28.8%,其中包括智能网联汽车新增产值、智能化路侧基础设施新增产值、云控平台新增产值等,万亿蓝海市场腾飞在即。

不设边界的智能网联汽车新形态,使得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延伸,正加速形成万亿级产业,拓展智能边际成为车企、新入局科技企业、互联网企业共同的竞争焦点。产业规模化呼吁下的“车路云一体化”,也对多方协同联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今天所面临的是整个汽车产业的百年大变革,未来五年整个产业结构会大规模的重构。”小米集团董事长、CEO雷军表示。

汽车产业迈入智能化的下半场后,迎来更多的跨界共创者,从单车智能走向“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迭代过程中逐步融合更多电子信息技术,产品形态的变革向产业链上游、下游提出新的要求。

中国一汽集团董事长邱现东指出,智能网联汽车正在颠覆汽车产品形态,从功能汽车、机械产品快速向智能汽车生态产品演进,既是交通运载工具,更是信息终端、储能终端,成为承载物流网、信息网、能源网、新三网融合的超级结合体。

“智能网联技术催生原有的汽车产业结构由稳定走向不稳定,传统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将进一步优化重组、跨界融合,现代汽车产业格局将发生深刻调整、深度重塑。”邱现东表示。

汽车行业积极地拥抱智能化、数字化,正不断向产业链延伸,重塑产业生态,相互赋能与融合下,基于智能网联汽车所形成的产业正加速扩展到万亿级。

汇聚庞大的产业规模与创造主体,在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看来,智能网联新变革也同步催生了产业发展合作、全球化合作的新模式。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促进了车企和不同行业之间的相互赋能与协同合作;中外车企之间也已经从原来的技术引进向联合开发、技术输出、技术共享等方向发展。

为此,朱华荣也呼吁各国品牌优先来中国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强化与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的合作,通过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的巨大规模、成本和产业链的优势,推动全球汽车产业的转型发展。

但需要注意的是,产业链不断延长、融合的同时,也就意味着脱链、断链的可能性更大,不确定因素增多。为应对风险带来的挑战性,需强化各个环节才能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对此,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强调,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建设中,中国在新能源三电、智能座舱及智能驾驶等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如果溯源产业链的上游,特别是高性能高制程高安全的芯片、动力域、底盘域的控制等,中国与全球先进水准还有差距,需要不断融合创新、共赢发展。“掌握核心竞争力,打造稳定可靠、竞争力强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体系,这是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智能网联汽车改变出行方式的同时,也因融合网络与前沿技术等原因,为信息安全带来挑战。

李书福强调,包括车辆本身的主动、被动安全智能化系统的可靠性,以及通过信息数据的共享、个人隐私等方面安全都是非常敏感和重要的,是智能网联汽车不可回避的问题。

在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看来,智能化里最重要的就是智能驾驶,智能驾驶技术能够大幅度提升交通安全、减少交通事故、促进消费升级,进一步减轻消费者的驾驶疲劳,进一步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但就目前来看,余承东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组合驾驶辅助(L2级)的智能驾驶渗透率达到66.4%,但有条件自动驾驶(L3)进展很慢,还以支持ToB的运营、探索为主,没有走向ToC的生产量产使用。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6月,中国乘用车L2级新车渗透率55.7%,其中具备领航辅助驾驶功能的新车渗透率达到11.0%,L2级规模化落地,L3级及以上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加速。

在L2+/L2++如火如荼上车之际,更高级别的L3/L4已蓄势待发,但由于技术、成本、法规、产业协同等多重因素掣肘,业内普遍认为目前自动驾驶商业化应用仍处于前期阶段,预计2030年前后自动驾驶将逐步走向普及,从小范围测试验证转入技术快速演进、规模化应用发展,相应法律法规的完善是必要条件。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表示,Robotaxi商业化运营正在加速,为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建议加快明确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运营车辆合法上路地位,并制定全国统一的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运营准入及监管规则。

“2024年,乘用车移动联网5G渗透率仅有10.7%,汽车网联化严重滞后于5G通信网络的发展,建议加快5G上车,其具有重大战略价值。”余承东现场透露,华为ADS4.0将于2025年推出高速L3级自动驾驶商用及城区L3级自动驾驶试点。

THE END
1.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与产业发展态势及展望智能化网联化融合发展路径涉及到汽车、交通、通信等多个领域,需求多元交叉,技术体系复杂,利益相关方繁多,需要以系统工程思路整体推进。 各国积极推动复杂系统架构整体设计,凝聚跨行业发展共识,形成推进合力。 美国交通部制定与发布车联网参考应用架构(ARC-IT),现推荐为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0NzE4MTQwMg==&mid=2247535947&idx=1&sn=191fda59a71b9f0a7b1c9b6e23ee92ce&chksm=c378cf7ef40f46680f552b8d6f83df5f88a28f8bac97192844466cc44f37c5096602453644d2&scene=27
2.汽车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正确发展逻辑是什么汽车“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概念的提出,给汽车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电动化是指汽车向着以动力电池作为驱动能源的发展模式;智能化是指在汽车上加装毫米波雷达、车载摄像头、激光雷达等硬件设备,搭配软件系统,通过高级辅助系统的加持,实现自动驾驶下的单车智能发展;网联化是指通过物联网等技术,将https://www.elecfans.com/d/1828675.html
3.“智能网联”全新智能化教学教具介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汽车正由典型的机械产品逐步演变成机电一体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高科技产品,呈现出与电子、信息等相关产业紧密相连、协同发展的新趋势。 智能网联汽车将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人与车、路、人http://www.baitongkexin.cn/h-nd-62.html
4.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基于ADAS技术的产品已经开始大规模产业化,网联化技术的应用已经进入大规模测试和产业化前期准备阶段,而自动驾驶正处于样车开发与小规模测试阶段。 ADAS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ADAS技术是汽车智能化的基础性技术,也是目前已经得到大规模产业化发展的技术,主要可分为预警技术与控制技术两类。其中常见的预警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724/09/17689625_673683906.shtml
5.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研究分析市场【导读】智能网联汽车是当前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核心零部件产业发展是决定汽车实现无人驾驶的关键因素,突破核心技术瓶颈也是国内外企业面临的重大难题。本文以汽车产业智能化、网联化趋势为背景,重点围绕环境感知系统、ADAS系统、高精度地图等智能网联汽车核心零部件,详细阐述了各领域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并提出我国零http://ep.cntronics.com/market/2350
6.封面故事汽车智能化下的网络安全,谁来保护?南方+其次,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各大汽车企业在网络安全上的相关投入不够。国内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当作未来几年的重要抓手,无论是新势力,还是传统车厂,都在积极推进汽车产业的智能化、网联化。但同时也加剧了全行业的竞争态势,面临价格下行的巨大压力,导致部分OEM厂商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方面投入有限。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6/30/c7844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