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所处的三个“生态变局”和历史机遇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非常感谢主办方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邀请!

全球化智库不是研究汽车产业的专业智库,但是在中国汽车大踏步走向全球的今天,能够为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可持续发展做贡献,在于天时!以中国汽车产业的体量和发展速度,需要一个跨界跨境、跨维度思考的智库,来为这个庞大的产业与企业家提供洞察大趋势的独特视角、确定行动方向的决策逻辑。

今天,大家对汽车产业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与科技融合集成,进行了非常充分的解读与讨论。我今天主要讲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所面临的结构性变化,从世界格局、科技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大态势,也就是结构性变局,从智库的视角,与大家探讨一下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所面对的三种“生态变局”,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哪些不同的图景。

先说第一个大变局——世界发展的“生态变局”。世界发展的大态势发生了大的变化,是结构性变化,而不是周期性变化。让我们一起洞察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环境的底座。

世界正在经历的大态势指的是世界格局、秩序、体系正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全方位的,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具体来说,这种变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世界经济重心正在向东方转移,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逐渐增强。同时,西方国家经济增长乏力,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负增长,这使得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二是全球治理体系的变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的数量和影响力逐渐增强,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变化。同时,一些国家采取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措施,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造成了冲击。最大的一个结构性变化是,全球治理体系的信用,正在崩塌。从乌克兰到加沙,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混乱,成为最有力的注脚。

三是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进行。这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深刻影响了国际竞争格局和产业格局。

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多元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和交融不断加深,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多元化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时,一些国家也在加强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输出和传播,这使得国际文化交流和交融更加复杂。

站在中国的角度看世界,我们面临的大态势是什么?

一是世界格局深刻演变了。世界经济重心正在加速“东升西降”,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国际力量对比正加速朝着趋于均衡的方向发展。

二是国际秩序在持续调整。各国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更加多元,各种发展模式交流互鉴成为新的潮流,许多国家有了新的参照或者选择,人类文明进步或许正在一片混乱中孕育新的力量。

三是中国地位和作用受到了重视。中国的发展既改写了昔日大国霸权扩张的发展逻辑,也丰富发展了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中国以和平的方式发展、以文明的姿态崛起将是未来世界的优先选项。

站在全球经济生态的视角,变局是如何呈现的呢?

一是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了:受疫情、地缘政治紧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转向,全球市场流动性收紧,一些前期扩张较快、杠杆较高、期限错配的市场主体风险加大。

二是全球化环境变化了:近年来,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霸权国家对绝对安全的执念与任性,以脱钩、断链搅动世界秩序,产业链、供应链被迫调整,也迫使贸易活动和跨境投资增长放缓。

三是全球人口结构变化了:全球人口生育率持续下降,社会老龄化趋势加速,劳动年龄人口增速放缓,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或影响产业发展格局。

五是治理体系的大变局: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深刻变革,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力量群体性崛起,国际力量对比变化导致大国博弈加剧。同时,全球性挑战不断出现,又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

总之,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的大变局是复杂而深刻的,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才能推动全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站在地缘经济视角看,则是这样的图景:

一是全球化趋势和自由贸易的挑战:尽管全球化带来了许多好处,如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活水平等,但它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不平等问题、环境问题等。一些国家开始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限制了全球化的进程,这对地缘经济产生了影响。

二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为了应对全球化的挑战,一些国家开始寻求区域经济一体化,通过加强区域合作来促进经济发展。例如,欧盟、东盟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发展,对地缘经济产生了影响。

三是技术创新和数字经济的发展: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数字经济的兴起改变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对地缘经济产生了影响。

四是资源分布和能源供应的变化: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能源和资源的分布和供应情况对地缘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是地缘政治变化的影响:地缘政治的变化对地缘经济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例如,战争、政治冲突等事件会对当地的经济产生破坏性影响,而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则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总之,地缘经济的变局是复杂多变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国需要适应变化,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来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

站在地缘政治的视角,中国汽车产业所面对的直接风险

一是贸易保护主义:一些国家可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限制中国的汽车进口和出口。这将对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传统的反补贴调查正在发生。还有通过所谓“绿色新政”为中国汽车产业量身定制的“绿色壁垒”,为贸易保护主义披上“绿色外衣”。

二是技术壁垒:一些发达国家可能会通过提高技术门槛来限制中国汽车进入其市场。这将给中国的汽车企业带来一定的挑战。

三是资源安全:一些关键零部件如芯片、稀土等需要从国外进口,如果这些资源被限制或价格上涨,将影响中国汽车产业的正常发展。

四是国际竞争加剧:随着全球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各国汽车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着来自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压力。

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的地缘政治风险是复杂多样的,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以保持中国汽车产业的稳定发展和竞争力。

结构性变化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了的整体挑战,站在汽车人的视角看,会看到哪些图景呢有呢?

一是产业链供应链的风险增加了:全球政治格局的变化和逆全球化趋势使得全球供应链风险增加,导致供应链断链和重构现象同时出现。中国汽车产业受到了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排因素的双重影响,疫情是非传统安排,缺芯是传统安排因素,在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二是全球经济风险增多了:全球经济风险持续加大,汽车产业进入阶段性萎靡期。受疫情持续、供应链断链、经济预期转弱、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多维因素影响,全球汽车产业进入阶段性萎靡期。

三是开始加速拓展海外市场了:中国汽车出口量虽然呈现爆发式增长,但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等部分落后和不规范国家,这种依赖使得中国汽车产业在海外市场拓展上面临被动局面。

四是品牌形象和知识产权保护变得更重要了:中国汽车企业在品牌形象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相对薄弱,这使得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化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第二个大变局——科技创新生态变局

科技创新既有进步的一面,也有风险的一面。

一是提高生产效率:科技创新可以带来更高效、更精准的生产方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二是改善生活质量:科技创新可以带来更好的医疗技术、更便捷的交通方式、更舒适的居住环境等,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三是推动社会进步:科技创新可以带来更先进的能源技术、更环保的生产方式等,从而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失业风险:科技创新可能导致一些传统职业被自动化取代,从而造成失业问题。

五是安全风险:科技创新可能带来一些安全隐患,如网络安全问题、数据泄露、人工智能的失控。

六是伦理道德风险:科技创新可能涉及到伦理道德问题,如人工智能的道德标准、基因编辑的伦理问题等。

在推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权衡利弊,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确保科技创新向善,能够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第三个大变局——绿色发展的生态变局

气候变化与科技创新一样,都是超越世界格局、地缘政治的结构性变化,是发展的底座出现了难以逆转的器质性变化。

一是环保法规的趋严: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各国政府对汽车产业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政府也加强了对汽车产业的环保监管,实施了一系列环保法规,包括排放标准、能效标准等。这些环保法规的趋严,使得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着更大的环保压力和成本负担。

二是绿色供应链管理:随着全球供应链的不断发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汽车产业作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一环,也面临着来自供应链上的绿色壁垒。这包括对供应商的环保要求、对产品的环保标准等方面的要求。

三是新能源汽车的特殊要求: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各国政府对其环保、能效等方面有着更为特殊的要求。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来自某些国家或者国家集团的绿色壁垒。

为了提升穿越绿色壁垒的能力,中国汽车产业需要加强环保投入和技术研发,提高产品的环保性能和能效标准,同时加强与国际合作,推动全球汽车产业的绿色发展。此外,政府和企业也需要加强沟通协调,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以降低绿色壁垒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

为了应对不同层面结构性变局的挑战,中国汽车产业需要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坚韧性,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加强品牌形象和知识产权保护,同时加强环保意识和技术创新。此外,中国汽车产业还需要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通过智库的智力支持,构建中国汽车产业的软实力、巧实力,提高在全球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

最后,我讲一讲中国汽车的历史机遇

一是全球产业链重塑: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产业链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汽车行业应该抓住这个机会,也能够抓住这个机会,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强品牌建设,逐步实现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同时,中国汽车行业应该积极利用超级大市场、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快速发展拓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了解与引领新的需求,探索新的商业模式,适应与创造市场需求。

三是智能出行革命: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出行成为了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中国汽车行业应该抓住这个机会,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智能汽车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性。同时,中国汽车行业应该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如共享出行、智能交通等,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总之,中国汽车行业应该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商业模式创新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同时,中国汽车行业应该加强与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的合作,特别是与智库合作,共同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化可持续高质量创新发展。

THE END
1.东风尤峥:我国汽车产业正处于破旧立新的历史转折期要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在关键技术协同攻关、产业上下游合作、供应链产业链重构等方面强化合作。营造风清气正、公平公正、自主品牌向上的舆论环境,不做民族自主品牌向上的“吹灯人”和“挡路人”,共同提振消费信心、传播行业正能量,携手助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新的更大力量。http://www.xinhuanet.com/auto/20230615/80352bab9fd2492b9353980e5f978101/c.html
2.汽车招商证券:汽车迎来景气回升周期,细分板块多点开花从发展阶段来看,千人保有量140辆是销量增速中枢分水岭,2017年-2023年我国汽车行业稳步维持第二增长阶段,增长中枢5%。 2004-2017是中国汽车工业腾飞的十三年,行业复合增速高达17.12%,千人保有量由2004年20辆增长至2017 年底156辆。以汽车消费习惯更贴近我国的日韩为例具体分析,日本汽车千人保有量21-148辆期间销量CAGR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11237
3.讲讲历史:为何我强烈不推荐国寿,平安,太保等等大公司的寿险产品从汪春林的介绍来看,“平台+创业”制度能够有效为代理人赋能,幸福奋斗计划则是和代理人进行深度绑定,能够让代理人在获取自身劳动所得同时,通过获取股权的方式最大程度分享保险中介行业发展的历史性红利,预计将吸引大批代理人加盟泛华,或将成为保险中介的标杆配置,引领行业风气之先。https://www.meipian.cn/2d2bk81h
4.碳中和碳达峰系列研究之总述篇——双碳下的“双新”趋势2.【新电气化革命:动力端】“双碳”行动或将提速交运行业新能源化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领域及其相关产业链上下游(包括电池、电控、自动驾驶技术、充电桩与加氢站基础设施建设等)乃至未来整个交运行业(航空运输行业、船舶运输行业等)均将受此趋势影响。 3.【新电气化革命:热力端】钢铁、水泥等行业或将逐步实现电气化改https://www.esmchina.com/marketnews/34413.html
5.中国汽车工业:一个国家的崛起和一个行业的变革#世界车中国造#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史 你知道中国第一辆汽车是什么样子的吗?你知道中国汽车工业是怎样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跟随到引领的吗?我将带你走进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史,让你了解一个国家的崛起和一个行业的变革。 旧中国的汽车梦 1901年,中国迎来了第一辆汽车。它是由一个匈牙利人从香港运来的美国奥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252251674009322045
6.A股三大指数午后继续走强创业板指涨超5%北向资金净买入超100亿华泰证券研报表示,中国小厨电行业发展历史较长,内销基于中国庞大市场开拓品牌业务,更多企业开始在国内提升品牌定位、拓展品类覆盖,优化盈利水平。而对比海外龙头,中国企业生产研发能力已全球领先,具备品类全、产能规模大、型号覆盖广等特点,内销已进入OBM模式,海外业务也逐步转型,且受益于跨境电商发展,有望拓宽海外渠道渗透https://wap.eastmoney.com/a/202402062983719319.html
7.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概况及趋势分析1.汽车行业发展状况 汽车工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和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在制造业中占有很大比重,对相关产业发展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具有产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综合性强、零部件数量多、附加值大等特点,汽车产业已经成为美、日、德、法等工业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http://www.qcgq168.com/car/carnews1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