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水,中国将接管全球汽车工业还得跨越三座大山中国汽车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产业

跨越山水,中国将接管全球汽车工业还得跨越三座大山

1、中国依靠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全产业链,以及高性价比,未来5年左右必将会以5成国产品牌产量接管全球汽车工业

1.1中国自主品牌对央国企大厂合资车品牌发动了第一波冲击

北上广一二汽长安等汽车大厂,依靠合资车品牌,导致合资车品牌及国外品牌主导着中国汽车产业几十年。

但是,中国自主品牌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等这些曾经被央国企大佬瞧不上汽车小厂,近10几年逐步发展壮大,他们成为中国自主品牌中流砥柱。同时,央国企中长安在自主品牌汽车也独树一帜,红旗自主品牌也发展不错。

在国产新能源汽车崛起之前,满大街的大众、奔驰、宝马、奥迪,丰田、本田、日产,福特、通用、特斯拉,现代,可以想象德国、日本、美国和韩国确实如福特CEO所说,在中国赚了数以亿万计,国外品牌汽车从中国赚的盆满钵满。

过去10几年到20年,中国国家战略及三个以上五年计划,坚决推动汽车电动化。发展中国电动汽车,实现换道超车是1992年钱学森给邹家华副总理写信提出的建议。

由于中国石油严重依靠进口,对外依存度长期处于70%以上,这既有国家能源安全问题,又要大量增加外汇进口石油。

中国清洁能源包括光伏发电、风电、核电等保障了中国电力的充足供应。同时碳达峰碳中和双碳又是国策。

因此,新能源汽车就成为中国优先和必然选择。

1.2王传福领导比亚迪刚打赢汽车工业上半场,余承东领导华为车BU,将汽车工业带入智能化时代

2024年,中国汽车工业三大事件可以载入中国汽车史册。

2024年11月14日上午,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1000萬輛達成活動在湖北武漢舉行。這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産量首次突破年度1000萬輛。隨著一輛粉色車身的嵐圖知音汽車緩緩駛出生産線,10家新能源車企新車下線的視頻同步播放……14日上午,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1000萬輛達成活動在湖北武漢舉行。這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産量首次突破年度1000萬輛。

2024年11月18日,比亚迪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成为全球首家达成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车企,这既是比亚迪的全新里程碑,也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而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郑州基地在从900万辆到1000万辆的过程中,功不可没。

2024年11月26日,华为发布会,造智能手机的跨界选手余承东宣布鸿蒙智行四界首次聚齐,标志着全球汽车进入华为领导的第二个百年汽车的智能化变革。华为以汽车智能化全产业链,以及依靠乾崑ADS3.0率先全球实现准L3级自动驾驶和120公里AEB即自动紧急刹车系统,是全球汽车暨智能电动汽车的领导者。

于是乎,中国以其全产业链,成为全球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名副其实的领导者,中国新能源汽车占据全球约2/3的市场份额。

全球ICT领导者华为,居然成为西方领先了100多年汽车工业的革命者和颠覆者。

这是第四次工业革命领域之人工智能的魔力。

未来4~5年,比亚迪成为全球汽车品牌榜单前三或冠军,不用意外。

未来4~5年,华为引望成为全球第一智能网联汽车配套解决方案供应商暨第一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不用意外。

未来4~5年,鸿蒙智行成为中国第一豪车品牌及世界第一豪车品牌,也不用意外。

至2030年前后,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占据全球半壁江山也不用意外。

至2030年前后,中国半导体及半导体设备占据全球半壁江山也不用意外。

至2030年左右,中国成为全球名副其实的人工智能大国和强国,也不用意外。

因为今天的中国制造35%,已经大约第二名美国到第九名台湾省2%之和的34%。

中国及华为和比亚迪等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找到打开中国ICT产业、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和人工智能产业的大门钥匙!

2、美欧日韩特别是欧美已经非公平竞争方式,狙击中国汽车工业开疆拓土

2.1全球汽车四大市场和全球五大汽车产业强国

全球汽车四大市场分别是:中国、美国、欧洲、印度及东南亚南亚中东等。

全球五大汽车产业强国:德国法国英国等、日本、中国、美国、韩国。

到2030年前后,中国确实要接替曾经的汽车强国德国、日本、美国、韩国的位置。

2.2美欧日韩特别是欧美会狙击中国汽车工业开疆拓土

(1)美国已经打响阻击中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电动汽车的第一枪,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增收100%的关税。

美国的目标三个:一是阻止中国汽车进入美国市场;二是阻止不受美国通信及软硬件控制的中国智能电动汽车进入美国市场。美国要依靠通信掌控全球及全球公司所有信息数据的;三是逼迫中国无偿转让汽车电动化包括电池的核心技术。

2023年全球排名前五的动力电池厂商如下:第一名,宁德时代,市占率36.8%;第二名,比亚迪,市占率15.8%;第三名,LG新能源,市占率13.6%,韩国;第四名,松下,市占率6.4%,日本;第五名:SKOn,市占率4.9%,韩国。

故,中国汽车暂时放弃进入美国市场的计划。因为20年前华为能打败美国第一通讯巨头思科之时,美国及思科同样手段阻击华为进入美国市场进行公平竞争。

(2)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打响了第二枪。咱们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2024年10月4日,欧盟表决通过了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提议,税率从10%的基础上,再加征从7.8%到35.3%不等的关税,最终中国出口欧盟的汽车关税为17.8%—45.3%。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提议,只有5个国家投了反对票,而支持的国家达到了10个,另有12个国家投了弃权票。

刚刚,欧洲投资360亿美元的最大的电池企业宣布破产。欧洲电池核心技术及价格、产业工人等,欧洲电池技术暂时竞争不过中国、日本和韩国。

(3)新能源汽车建厂,三哥市场暂时去不得!

(4)除了美国、印度去不得。在保护中国三电核心技术及自动驾驶核心技术条件下,欧洲市场有条件去建厂。

亚洲、南美及拉丁美洲、俄罗斯等友好国家,是中国汽车拓展的主要市场。

2.3中国自然会有一套打造全球第一汽车强国和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产业占据全球半壁江山的国家战略

智能电动汽车换道超车,千载难逢的机遇,过去若干年积累,量变引起质变,中国当然不会错过。

国家战略会坚定不移推动中国自主品牌及智能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换道超车。

3、跨越山水、跨越三座大山即国内市场、欧洲市场和东南亚南美中东市场

3.1欧美及精英同样看到全球汽车大厂中国接管全球汽车工业的大棋局

(2)中国内燃机(ICE)汽车的产能是,每年超过4000万辆。2024年底,电动汽车产能是2000万辆,到2025年底会是2500万辆,每年增加400万辆。全球汽车年需求约9000万辆,中国产能是一半以上。

(3)中国国内市场汽车需求是每年约2500万辆,巨大的产能转向了出口。主要形式是国内电动车挤掉燃油车,后者向国外出口。从产能看,无论是燃油车还是电动车,中国出口能力等于是无限的。这就是全球汽车业革命的基本面。可怕的效果已经出来了,2020年出口100万辆,2024年是约600万辆。

(4)综合考虑成本、性能,经济意义上无法阻止中国汽车出口翻倍到1200万辆,中国正在大规模建造用于出口汽车的滚装船。

只有政治和贸易行动,能阻止中国汽车出口的飞速增长。全球汽车贸易的规则必然要大变。以上一段话也解释了欧美向中国汽车工业发出两枪的原因。

(5)目前的全球汽车约定俗成的规则是,主要是汽车是在当地生产的。中国生产了在中国销售的车,欧洲生产欧洲销售的车,北美也是如此。

也有例外,如美国从亚洲进口了几百万辆车,中国从欧洲进口一百万辆豪车,这不是规则,而是例外。如果让中国汽车敞开出口,这个规则就会发生变化,全球汽车生产将集中在中国,向世界出口。

(6)因为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有巨大的购买力和销量增速,全球大车企都来到中国燃油车增加产能。至2018年,中国就发生了燃油车的产能过剩,4300万辆的产能,2900万辆的销量。至今中国燃油车仍有巨大的产能。

(7)更为可怕的是,中国正在通过锂电池、电动车技术与产能,实现全球电动汽车供应链的集中。中国生产和销售了全球大部分的电动车,甚至生产了一半的特斯拉。全球汽车制造商,如果想生产电动车,需要将供应链转向中国。

(8)中国地方政府,对中国汽车企业大力度扶持,产能迅速扩张,而且快速走向国产化。

中国曾经的二三流汽车大厂赛力斯,其智能化自动化及设备,已经遥遥领先美西方传统主机厂的生产线及设备,下一步,中国机器人国产化将全面替代日本德国的机器人。

中国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确实也面临产能过剩,中国市场竞争极为激烈,不得不卷往国外。

(9)中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电动汽车竞争激烈,内卷严重。

全球汽车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一个根本不同于美西方掌控100多年的汽车生产体系出现了,而且在不断扩张。

全球车企需要生产有竞争力的汽车,需要良好的供应链支持,与中国合作看上去不可避免。

3.2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与中国半导体国产化,相辅相成,这是全球汽车和半导体第一大市场所决定的天然的竞争优势

中国部分消费者看清了智能电动汽车代表未来方向。

中国官方已研判出智能电动汽车强大的革命和颠覆力量。

美国通过“中国各行各业的每一个角落的强大信息源头”,掌控了中国领导这场智能电动汽车革命。

所以才有雷女士说诋毁中国,再到拒绝中国智能化电动汽车及搭载中国软硬件的智能电动汽车到美国销售。以及11月11日,美国商务部要求台积电对中国7纳米及以下制程芯片进行封锁;以及美国12月2日,美国新增中国实体清单136家。

中国此次硬刚美国断供断链,是新中国成立75年的首次,也是本人所说“东风快递”首次打炮后的国家意志及决策。

未来3年左右,中国在智能电动汽车、智能手机、工业制造大厂、PC、互联网平台等的芯片、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国家及地方算力中心,大规模国产化替代势在必行,不得不行!

这是为了起码的国家安全及国家数据安全。

为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基本的国家行动。

于是乎,国产化芯片、操作系统与国产化智能电动汽车两条国产化产业链相辅相成。

中国集成电路、车规级芯片、算力芯片在未来1年是足够自用的。因为2024年,中国出口集成电路都超过10000亿元。

中国为什么要“断奶”芯片,会逐步“断奶”操作系统及软件和APP。因为国内大植子力量太强大,地球各大资本力量太强大,已经逐步危及到国家安全。

大决战,你死我活!

3.3跨越一带一路山水、跨越三座大山即国内市场、欧洲市场和东南亚南美中东市场

(1)未来3年,中国汽车产业国内市场双85%目标即新能源汽车和自主品牌汽车双双达到。产品力、性价比、全产业链,这些优势决定了中国市场,剩下大众丰田少有的国外品牌,市场份额约10%多不到15%,不能太多了。市场竞争,优胜劣汰而已。

(2)中国汽车品牌强大的产品力及性价比,以及新能源汽车领先优势,中国会在全球第三世界的大市场,主要包括东南亚、中东、俄罗斯、中亚,南美及拉美等市场。把日系车德系车打得节节败退。

市场竞争,优胜劣汰而已。

(3)欧洲是中国统一战线的目标。包括智能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包括半导体。

从政治上看,欧洲大部分国家已经沦为大漂亮的附庸。能够保持主权独立的国家越来越少:生死绞杀俄罗斯,说真话的匈牙利塞尔维亚被孤立,法国独木难支。

当年德国汽车工业是中国引进和学习的对象。

今天,欧洲为什么不可以学习当年中国引进欧洲汽车进入中国市场一样,合作共赢呢?

未来3—5年,中国汽车工业必然与美国、日本、欧洲和韩国汽车工业发生剧烈碰撞!因为汽车产业是日本、美国、德国第一支柱产业及第一就业岗位产业。

市场竞争,优胜劣汰。

市场竞争,真理还在大炮和航空母舰的射程范围之内。

咱们不会如欧美曾经抢劫他国。

但是,咱们还得有能力保护自己企业利益及保护中国企业有公平竞争的机会!

THE END
1.汽车产业开放政策将至,自主品牌车企如何应对2018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汽车产业作为中国较早的一批对外开放的产业之一,将再一次迎来重要变革。尤其影响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至深的本土汽车产业保护政策(高进口关税、外资持股限制)到2022年将得以全面废除。 近几年,新型出行方式的出现已大大改变了消费者的出行习惯,网约车、共享单车等逐渐成为主流方式;出行平台的出https://www.iyiou.com/analysis/2018080378301
2.湖南汽车产业发展报告知不足方能奋勇直追,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省委省政府立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把汽车产业作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点,把汽车工业作为重点支持产业领域,出台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引进系列重大项目,有力推动了全省汽车工业的后发赶超发展,湖南汽车工业在中国汽车制造版图中崭露头角、顽强崛起,发展成效斐然。未来一段https://www.hunan.gov.cn/zfsj/sjfx/201812/t20181213_5235119.html
3.车无完车给汽车品牌的1000条善意的意见世界上许多国家汽车保险费率和车主的驾驶记录直接挂钩,驾驶记录越好缴费越少,且减幅很大,鼓励遵守交规。我国交强险刚开始挂钩,且幅度太小。其他保险还没有挂钩。建议尽快制定这方面的政策。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高级工程师陈一龙: 自主品牌轿车碰撞安全性与合资或进口轿车差距明显。这里有技术问题,但更主要是认识有误,以为https://news.jsyks.com/info/2008-04/142238007102.html
4.中国汽车产销首破3000万辆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超50%1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双突破3000万辆,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8%,有望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出口国。 “整体市场销量呈现出‘低开高走,逐步向好’的特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宏观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有助于汽车行业稳定增长。随着国家https://wap.eastmoney.com/a/202401122960771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