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延续至今的汽车‘价格战’将行业压力率先传导给身处一线的经销商,令其生存愈发艰难。”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表示,预计到今年年底,4S店净退出数量将超过净增长数量,全年退网的4S店数量或达到4000家。
多因素致经营陷入困境
“因经营不善,不再营业”“闭店停业”……近日,国内多地陆续曝出有4S店突然停业或者闭店。就在一个月前,位于北京的某豪车品牌全球首家5S店闭店停业,另外还有厦门、哈尔滨等多地的汽车4S店关门。
事实上,4S店的经营困境源于多重因素,现阶段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一是“价格战”使得进销倒挂严重,经销商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同时经销商面临融资到期履约困难压力,又面临经营回款断流,资金链断裂风险陡增;二是消费不振和厂家批发量的双重压力使得经销商库存维持高位。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快速崛起,合资品牌遇冷也加重了4S店的经营风险。与燃油车不同,新能源车的保养成本较低,且售后服务利润空间小,使得依赖售后收入的传统4S店面临困境。而在“价格战”的影响下,终端交易价格和厂家指导价严重背离,再加上众多燃油车合资品牌竞争力不济,销量剧烈下滑,进一步加剧其经营压力。
豪华品牌经销商压力大
面对传统燃油车市场的萎缩,许多4S店开始尝试转型新能源汽车。
“除被迫停业外,现在一些大集团和豪华品牌经销商已主动将传统4S店改造成新能源汽车品牌门店。”12月5日,一位豪华品牌经销商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我们店去年就尝试转型新能源了,但效果并不理想。”上述经销商告诉记者,新能源汽车品牌的竞争也很激烈,我们投入了很多资源和精力,但销量表现远不及预期。
谈及近期奥迪、宝马等豪华品牌经销商频频关店的原因,中国乘用车产业联盟秘书长张秀阳认为,首先就是豪华品牌经销商的高金融杠杆率问题,在市场增长周期,豪华品牌进行高杠杆建店扩张是优势,现在恰恰相反。此外,产品竞争力不足却依然维持高溢价,导致豪华品牌价格倒挂更为严重,“资金流动性紧张”问题更突出。
同时,张秀阳也表示,尽管未来主动退出和被动退出网络的4S店数量可能会继续增加,但网络缩减会让存活下去的店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下一步,经销商应从单一的新车销售向二手车置换、汽车美容改装等多元化服务转型,并与新能源车企合作,争取进入这一快速增长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