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汽车《公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重点梳理

4月18日,工信部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许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办法》共八章四十四条,规定了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许可申请、受理、审查、决定、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内容,旨在落实“放管服”的改革要求,推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许可管理改革,缩减审批范围、优化管理流程,促进汽车产业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

结合征求意见稿,对《公告》管理主要内容、变化点以及文件出台背景梳理如下:

一、企业及产品准入五大改革落实“放管服”

(一)大幅减少企业准入的类型

将原来过于细分的生产企业分类(共19类,其中专用车8类、商用车4类、乘用车2类、摩托车4类、低速汽车1类),根据生产方式和基本生产条件,精简调整为乘用车类、货车类、客车类、专用车类、摩托车类、挂车类6个类别(第七条),使得企业获得某一个类别的准入许可之后,在该类别之内依据市场情况生产新产品的时候,不用再次申请企业准入许可,大大减轻企业负担,方便企业根据市场情况随时调整经营。

(二)大幅减少产品准入的类型

推行车辆产品系族管理,鼓励企业对同一系族的车型产品按照系族申请产品准入,生产同一系族内的产品,将不需要重新申请公告。据估算,在系族管理全面推广以后,产品准入的类型将降幅约三分之一以上(第二十八条)。

(三)优化准入许可管理流程

一是优化许可变更的流程,将非涉及技术性的许可内容的变更改为备案管理,减轻企业负担(第二十一条)。

二是优化检测流程,有序开放检测市场,明确对于获得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认可和国家级资质认定、具备开展车辆产品准入检验所需检验能力的检测单位,均可承担车辆产品准入管理的检验工作(第十条),同时,在企业集团试点开展产品自我检验(第二十七条)。

三是优化改装车准入许可流程,要求货车类整车生产企业对采用本企业底盘产品进行后续制造的平板、仓栅、厢式、自卸等普通运输类专用车产品实施统一管理,产品准入许可由整车生产企业申报,产品质量由整车生产企业负完全责任(第二十九条)。

二是对已经实施3C认证的汽车零部件,直接采用认证结果替代检验报告,减轻企业负担(第九条)。

(五)精简了许可管理文件

将现行的《摩托车生产准入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专用校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乘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商用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等十个许可管理文件进行整合,纳入本《办法》,改变了以往不同类别车辆生产企业准入许可规则分散在不同文件中的情况,同时删除了管理过细的内容,方便企业申请许可。

二、《办法》八章四十八条主要内容及修订

《办法》共八章四十四条,规定了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许可申请、受理、审查、决定、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内容。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总则

主要规定了《办法》的依据、目的、适用范围、车辆生产企业和车辆产品的的定义、实施准入许可事项的部门及其职责等。

第二章申请和受理

主要规定了申请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许可的许可条件、应当提交的材料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受理准入许可申请的程序,明确对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实施分类准入许可管理。

第三章审查和决定

主要规定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受理的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许可事项进行审查以及作出予以许可或者不予许可决定的程序。

第四章使用和变更

主要规定了对车辆生产企业在取得工业和信息化部准入许可后应当遵循的生产一致性保持规则、发现问题报告规则和勘误规则,以及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有关许可事项变更规则。

第五章特别规定

主要规定了鼓励技术创新、鼓励车辆生产企业实施企业集团化管理,推行车辆产品系族管理,规范货车类改装车管理等内容。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三、公告管理发展历程

本次制定《办法》推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许可管理改革,缩减审批范围、优化管理流程,促进汽车产业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

1985年,我国汽车主管部门开始实施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管理

2001年,参照欧盟汽车产品型式批准制度,建立了企业及产品准入许可管理制度。

2004年,按照《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许可(以下简称《公告》)管理被设立为行政许可事项,并一直由汽车行业主管部门实施。

作者:EV芯视野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

THE END
1.汽车新四化包括哪四化?驶入未来,汽车业正经历一场革命性的转型,我们称之为汽车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以及共享化。让我们一一探索这些变革的关键点: 电动化: 作为汽车行业的核心转变,电动化不仅带来了新能源动力系统,它更是推动着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将车辆与互联网紧密相连,为智能出行铺就了道路。这可能是实现自动驾驶最终目标的https://www.autohome.com.cn/ask/9870330.html
2.智能网联汽车人机交互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另外,随着汽车智能驾驶水平的提高和商业化落地,汽车的场景化趋势更加突出,基于不同场景的人机交互设计将满足用户更多的功能需求。 图3 人机交互发展历程 二、智能网联汽车人机交互设计现状 (一)人机交互研究呈多学科融合特征 人机交互是一门综合学科,智能网联汽车的交互设计涉及到车辆工程、人机工程学、心理学、计算机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091118994207441419
3.系部简介机电工程系于1984年成立,1985年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开始招生,历经近40年的发展,以“大机电”为背景,紧跟装备制造、自动化、汽车行业的新技术,如机器人、3D打印、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先进制造等方面的发展,在专业建设、师资团队、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学生管理等各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https://jidian.sjzpt.edu.cn/xbgk1/xbjj.htm
4.浅谈智能网联汽车时代新发展所产生的“芯”机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以软件定义汽车”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伴随着“新四化”趋势加速,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理念从诞生到目前生态链的蓬勃发展,是技术与商业的创新,也是智能网联汽车的新机遇,同时也推动了汽车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新趋势带来的新变化 https://laoyaoba.com/n/839930
5.《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发展报告(2022)》发布中国汽研副总经理陈涛代表蓝皮书编写团队,围绕蓝皮书编制历程、参编团队、重点内容、核心观点等方面作了总体介绍和重点解读,正式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发展报告(2022)》。 蓝皮书以“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为主题,由总报告、安全芯片篇、数据安全篇、网络安全篇、在线升级篇、检http://www.xinhuanet.com/auto/20221125/fdeaacfb5aa1470386e2fadbc8138a7e/c.html
6.中国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投资规划及前景预测报告2022年8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维护测绘地理信息安全的通知》,进一步重申现有法律法规政策对测绘活动的相关规定和要求。2023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版)》)。文件设计了“三横二纵”的技术逻辑架构,针对智能网联汽车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2281883.html
7.昆山市党政代表团赴苏州工业园区相城区学习考察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相城区阔步疾行,正在着力打造生态宜居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枢纽中心、未来活力中心。 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 走进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周伟、陈丽艳一行认真听取相城区创新发展历程,对其以变道超车的胆识抢先机、以超常规思路引领跨越式发展的理念表示赞赏。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把研发产业作为特色战略产https://www.ksrmtzx.com/news/detail/6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