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观察剖析宏观经济波动下的网安产业及2024年走向

自新冠疫情以来持续4年的宏观经济环境波动,结构性问题与周期性矛盾交织叠加,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对互联网和科技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网络安全产业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随着上市网络安全公司陆续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相当一批企业业绩下滑、亏损,让部分人对网络安全产业发展前景感到“悲观”。但同时也应看到,一些头部企业2023年营收依然逆势取得超过10%的增长,一批创新企业成长更为迅速。

从本质上看,网络安全需求消失了吗?不是。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不稳定和数字化、智能化加速发展的双重背景下,网络安全的刚性需求更加明确。网络安全产品不行了吗?也不是。网络安全行业技术创新活跃,紧跟国际前沿趋势和国家政策与政企需求,并未落后于数字化发展的脚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基础性和战略性科技领域,网络安全行业“长坡厚雪”的特质正在逐渐显现,面对困难挑战的同时,也孕育着新的机遇。

一、2023年网络安全市场规模与增速

1、全球市场:规模约2200亿美元,增速11%,市场较为活跃

2023年网络安全产业究竟怎么样?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首先看国际市场。2023全球网络安全市场整体表现为规模持续扩大,增速稳定,细分市场活跃。根据Gartner和IDC等机构的预测,结合主要上市公司前三季度营收来看,预计2023年全球网络安全市场规模达到2200亿美元,增速为11%左右;反映出网络安全产业供需两侧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全球网络安全需求依然强劲。在全球范围内,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安全需求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网络安全企业积极应对市场需求,技术快速迭代和创新,从云安全到数据安全到人工智能的应用,前沿技术为网络安全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从长期看网络安全产业仍处于较好的发展周期。

2、中国市场:产业规模约800亿元,预期增速约5%

2023国内网络安全市场面临宏观经济波动与产业生态调整的双重挑战,增速出现短期下降。不同机构基于各自的统计口径给出了不同的产业规模测算和预期。从我国网络安全企业的主营业务总营收来看,2023年中国网络安全市场规模约为800亿元,随着主要网络安全企业营收快报陆续发布,业界普遍预期2023年度网络安全产业整体增速为5%左右。近年来网络安全生态日益扩展,运营商、IT厂商、集成商纷纷投入网络安全业务板块,其他软件产业的细分领域也逐渐涉及网络安全业务,在广义上网络安全产业规模总体可达到2200亿元以上,成长空间更为广阔。

2023年我国网络安全市场增速相对较低,其原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对互联网和科技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网络安全产业也受到影响。政企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节奏暂缓,对网络安全产品的需求也随之减少,给产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传统市场逐渐趋于饱和,新的增量市场正在成长期还未形成规模,导致产业发展的空间受到限制等。

3、面对困难局面,网络安全产业具备足够韧性

与数字化产业其他细分领域比较,网络安全产业体现了虽然受到冲击,目前上市公司业务增速和市值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在数字化产业的主要细分领域中总体波动较小,并且仍然保持了发展的趋势。企业经营基本正常、技术创新仍在发展。网络安全产业的价值没有减弱,它依然是国家安全和数字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与美国网络安全产业相比较,美国市场具有相对成熟的市场机制,政企内生安全需求占据主导,社会资本起引领作用,政府对网络安全产业的投入规模大且保持稳定,在大环境相对较差的情况下仍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在中国市场,大环境对产业影响更大一些,当前中国网络安全市场以合规、合法为主,近年来数字化业务内生的安全需求强烈,对安全能力内生、定制化和与数字业务的协同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需求空间巨大正在逐渐释放,未来将引导网络安全产业长期的增长趋势。

二、网络安全威胁形势变化及影响

地缘冲突导致的网络战、针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破坏、针对重要行业和大型企业的勒索攻击、大规模的数据泄露成为2023年全球主要网络安全威胁的关键词。

2023年全球网络安全形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地缘政治紧张、军事冲突频发以及经济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具备政府/组织背景的APT组织在网络空间中开展各种破坏活动。这些组织利用先进的攻击手段和技术,对各国的重要基础设施、企业和个人进行攻击和窃取信息,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威胁。同时,随着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新型攻击者也层出不穷,生成式人工智能新威胁崭露头角,勒索软件仍为主要攻击方式,网络攻击的重点行业主要集中在政府、医疗、通讯、金融、能源、汽车等重要领域,这使得全球网络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和严峻。据CybersecurityVentures评估,2023年全球网络犯罪造成的损失将达到8万亿美元,而到2024年底,网络攻击给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失预计将高达10.5万亿美元。这一数字的背后是全球各国经济和社会安全面临的严重威胁。因此,世界各国需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网络犯罪的挑战,维护全球网络安全。

三、全球主要国家网络安全发展战略

国际网络安全形势的恶化迫使全球主要国家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布局,并适时调整和改变网络安全战略方向。

四、网络安全投融资及并购

2023年国内外网络安全产融发展总体趋势基本一致,即投融资规模下降,企业并购增加。同时国内外网络安全市场价值取向的差异也体现在金融市场上。受到宏观经济的显著影响,2023年全球风险投资市场的活跃度延续了2022年的下滑趋势。全球初创企业投资额在2023年达到2,850亿美元,同比下降38%,低于2022年的4,620亿美元。尽管经济放缓已经过去两年,但风险投资市场仍未能重现2021年的融资热潮。

1、2023海外网络安全投融资规模有所下降,并购金额巨大、成为热点

2023年,海外网络安全行业风险投资总额降至201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根据Crunchbase的数据,全年共发生692笔融资交易,总融资金额为82亿美元,与2022年的163亿美元相比,下降近50%。第四季度的数据加剧融资金额下降的趋势,该季度仅募集到16亿美元,只有三家网络安全公司融资金额超过1亿元,是自2018年Q3以来最融资水平。

与投融资市场预冷相比,并购热度不减反增,成为热点。2023年上半年,海外共发生130起并购事件,总金额达到88亿美元,同比增长74.5%,其中涉及上市公司/资产的整合并购有37亿美元,交易包括ThomaBravo对MagnetForensics的收购,FranciscoPartners对SumoLogic的收购,以及DNV对Nixu的收购。下半年发生的重大并购有五起,并购总金额不低于342.5亿美元,因此预计2023全年并购总金额将超过430.5亿美元。

2、2023国内网络安全产融趋势与国际一致,投融资热度下降,市场并购活跃

受宏观经济影响,2023年中国网络安全非上市投融资金额和事件进一步下降。根据从公开信息的不完全统计,2023年国内网络安全非上市企业披露的融资事件有66起,同比下降39.45%,总金额估测在33亿元左右,同比下降50.17%,共涉及60家网络安全企业;从赛道来看,数据安全(含隐私计算)、工控安全、安全运营和管理、攻防对抗和演练保持了较高的融资热度,其中上海观安信息的3亿元融资、烽台科技两笔的3.7亿元融资、银基科技的2亿元融资是行业全年的焦点融资。

根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中国网络安全市场已经完成了10起收购和IPO事件。从并购类型来看,当前行业内兼并事件多为横向收购,企业通过这种方式推动企业多元化,实现规模效应,以确立市场优势地位。与海外相比,国内网络安全并购热度明显不足,首次公开发行节奏也有所放缓,但仍高于海外市场。

3、中美产融差异:中国战投为主,流动性低;美国商业价值为王,市场活跃

我国网络安全投融资市场当前主要以战投为主,其中国资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收购方注重业务能力的整合,而市场流动性较低。这一现象在一二级市场上的表现尤为明显,交易相对不活跃,受大环境影响投资者信心不足,股价也普遍低迷。

注重网络安全产业对于国家的战略价值在现阶段是首要的,国资加大对网络安全产业的投资和业务整合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应对当前复杂的网络安全形势。与此同时,也应借鉴美国市场经验,引导私募股权进入网络安全市场做商业价值投资,为资本提供更完善的进入和退出机制,丰富和活跃我国网络安全产融发展;提高我国网络安全企业的商业价值,加强市场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五、网络安全热点细分领域与赛道

尽管经济大环境对网络安全产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但网络安全创新依然活跃。外部环境不稳定、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发展为网络安全创新带来了更多机会。据统计仅信创这个细分领域,2023年新成立的网络安全企业超过150家,远超疫情前2019年仅新成立了20家。

大量新进入的企业面对规模不大并且增长并不快的市场空间,以及相对成型的市场格局,巨大的生存压力和有限的成长空间肉眼可见。只有把握住方向,找准赛道,并且赛道的细分领域快速形成竞争优势的企业才有机会爬长坡赢厚雪。

1、2023网络安全全景:美国产业布局完整、精细化程度高,中国产业布局更加完善、市场分类架构不断细化

美国MomentumCyber发布的2023年全球网络安全行业全景图包括行业一级安全分类有18个,二级安全子分类有39个。产业格局方面美国安全企业技术覆盖完整,细分领域安全厂商精细化程度较高,更多专注核心技术打磨。产业布局方面美国安全企业在云安全、高端制造业工控安全领域布局较多,但在车联网、智慧交运领域(航空、铁路、航海)布局的安全公司数量不多;5G安全场景暂未发现美国安全公司。

2023年中国网络安全市场分类架构图涵盖七个基础安全领域、六个安全解决方案、四个应用场景、九个安全服务(参考数说安全发布的2023年中国网络安全市场全景图)。在行业分类方面,相较美国网络安全全景图我国网络安全行业划分更为精细化,增加了安全解决方案、安全服务、安全场景的划分。在产业格局方面,中国网络安全产业布局完整,技术覆盖与美国接近。

从需求侧和产业生态看,中国由于政企和行业主导的toB市场的客户需求,具有大量具备网络安全完整解决方案能力的安全厂商;传统安全厂商在安全解决方案、安全服务细分领域覆盖更为完整。受外部环境变化、国家政策驱动、应用场景变迁、资本市场助力、全民安全意识提升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更多运营商、IT厂商、行业数科及集成商入局,网络安全行业进入群雄逐鹿、百花齐放的时代,国内企业积极探索和创新,在一些技术领域我国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水平已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水准。

3、重点赛道1-数据安全:数据要素驱动的合规市场正在形成

2023年是数据要素发展和数据安全主要目标是完成顶层规划设计,2024年将全面进入落地行动阶段。1月4日,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就联合印发了《“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选取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应急管理、气象服务、城市治理、绿色低碳等12个行业和领域,推动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释放数据要素价值。《行动计划》抓住了数据与业务结合的特质,因行业个性施策,真正发挥数据要素对重点行业的助推效应。国家数据局刘烈宏局长将“数据要素×”与2015年的“互联网+”类比。对比“互联网+”对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的助推和影响,“数据要素×”将更加值得期待。

4、重点赛道2-AI+安全:安全大模型及应用和AI安全正在改造网络安全行业

人工智能在算法、算力、数据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广泛应用在数字化领域。在安全方面,安全大模型能力打造和提升、基于生成式AI的网络安全应用、保护生成式AI应用及场景安全三个方向上,都有潜在的巨大安全需求和创新空间。

截至2023年10月,我国拥有10亿参数规模以上大模型的厂商及高校院所达到了254家。与此同时,生成式AI的应用也开始快速普及,Gartner针对中国市场的一项调查发现,70%的中国企业已经部署或计划启动生成式AI计划。其中,6%已经在生产环境中部署生成式AI,26%正在生成式GenAI,38%处于规划阶段。

国内厂商推出安全大模型。2023年奇安信等国内十多个网络安全企业推出了安全大模型,大多数还处于探索和测试阶段,应用方向局限在安全运营、威胁分析等有限的领域,距离真正形成生产力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保护生成式AI及应用方面只有奇安信等少数几个厂商推出了相应的产品。

5、重点赛道3-云安全:运营商入局,云原生安全发展迅速,注重云环境安全可信

云原生技术的敏捷性、可观察性、性能效率和可移植性等技术优势,以及成本优势促使数字化转型中的企业积极拥抱云原生。

6、重点赛道4-软件供应链安全:注重代码和开发安全,加强开源软件治理

7、重点赛道5-威胁暴露面管理:从业务出发,统筹IT、网络、业务、供应链统一行动

暴露面管理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网络空间的对抗升级,网络攻击愈演愈烈,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数字化、智能化带来的应用和云服务爆发,以及供应链复杂导致的攻击面扩大和环境日益复杂,攻击面扩大给机构带来了潜在的盲区;网络安全监管越来越越严等等。

国内暴露面管理的最大驱动因素和最主要的应用场景是持续开展的实网攻防演习,在演习过程中,政企机构会综合利用渗透测试、威胁情报管理和漏洞扫描、资配漏补管理等多种工具和服务,了解潜在风险全景,并对潜在的关键风险和威胁进行管控。

Gartner对暴露面管理的定义是一项结合攻击者和防御者观点的新兴举措,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面临当前和未来威胁的风险。暴露面管理包含一组流程和技术,使企业能够持续、一致地评估可见性,并验证企业数字资产的可访问性和脆弱性,暴露面管理有效的持续威胁暴露面管理(CTEM)计划进行管理。

8、重点赛道6-汽车网联安全:以安全评估为主,防护能力逐渐加强

汽车信息安全是汽车继主动安全、被动安全、功能安全之后的第四大安全问题。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将新增2000万辆,累计超过1亿辆,市场渗透率超过75%。目前一辆汽车含有上亿行软件代码,预计2030年将达3亿行代码,每1800行代码就存在错误,其中80%是安全漏洞,汽车安全面临着严峻的安全挑战。

在过去一年中进入车联网络安全全领域的网络安全厂商数量同比上升18%,并且在近三年呈现了持续增长的趋势。车联网络安全全核心能力涉及汽车专业领域的威胁分析与风险评估(TARA)、渗透测试、漏洞管理、车辆安全运营中心(VSOC)、供应链安全及数据安全等,为汽车从概念、研发、验证到生产、运营、报废等各个阶段全生命周期中提供全面一体化的威胁防护和风险管理。

六、网络安全产业生态变化

网络安全产业供给侧更加壮大,网络安全厂商作为网络安全主力,以深耕行业需求加强攻防能力为核心;运营商与平台厂商新锐入局,不断加强云上服务能力;数科与集成商从行业区域细分入手,着重数字业务融合。在需求侧政府、企业的基础设施、业务数据和智能应用产生新的需求。网络安全产业驱动力正在由合规驱动、需求驱动、价值驱动多种因素作用下呈现更加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1、产业生态体系:网络安全生态扩展,供给多样化,需求差异化,竞合关系更为复杂

网络安全产业生态发展至今,需求侧、供给侧和监管侧三方为主要构成的生态角色分类早已形成并运行良好,但随着网络安全产业逐渐从合规驱动向需求驱动再到价值驱动的驱动力变化,网络安全生态体系也在不断进行优化和扩展。

供给侧因为一方面要解决新场景/技术导入的安全问题,另一方面由于运营商、云服务提供商、数字产业集团和央企数科公司的下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商业模式也从过去以产品模式为主扩展为运营服务、项目和产品的多种模式并进,供给侧呈现商业模式多样化、安全需求场景化、安全内生业务化的特点。供给侧的主要参与方根据自身核心能力选择主战场,网络安全厂商依然是主要力量,攻防是核心能力;服务商凭借云和带宽等服务能力在云计算场景下有先发平台优势;部分行业和业务的商务和技术壁垒仍然存在,行业集成商尤其是行业ISV长期来看,仍有较大生存空间。供给侧各方是明显的竞合关系。

需求侧方面,头部政企客户已经基本完成了安全合规需求的满足,安全建设已经转向业务和场景满足需求,公开数据可见98家央企中有65家成立自己的数科公司,说明这些头部企业的数字化能力已经非常强大,不仅可以解决内部需求,还可向外输出价值,安全能力作为数字化的最重要伴生能力,生态配套越来越贴近业务和场景。由于头部政企客户对腰部客户具有极强的标杆和引导作用,基数巨大的腰部客户需求侧的网络安全生态正在有条不紊的以梯队化、层次化的向前推进。

监管侧除了原有的等保、关基、密评等传统合规标准制定、监管执法外,优化和扩展重点主要放在新兴技术如数据要素化、人工智能等新场景、新技术的标准、法规的更新和跟进方面。

总体来说,网络安全生态处于持续扩展状态,网络安全厂商与其他数字化厂商都处于竞争最激烈的供给侧,除在技术和能力边界有少量竞争但技术栈和核心能力边界明显,所以存在广泛生态合作机会和需求。需求侧在产业结构中除了付费外,在规划设计、业务融合和日常运营方面的生态价值也越来越重要,网络安全生态体系中各角色的协同发展的态势已经形成。

2、供需变化:供需双方均受压求变,供给侧重新洗牌利好头尾两端,需求侧降本增效更加务实

2023年度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巨大,需求端降本增效压力向供应侧传到,带来的直接后果是需求方投放在数字化和安全的预算受控,但安全需求反而更多更细,为应对危机,供需两端在压力下都在发生改变,可以对网络安全产业生态形势做如下预判。

七、头部网络安全企业经营情况

2023年以PaloAlto为代表的美国头部网络安全企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其市值也达到了历史高点。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如CrowdStrike、Okta、Zscaler等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速,但较历史高点已经有所下降,其市值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下降。通过分析这些企业的经营数据发现,美股市场更加认可布局全面、营收稳定增长的头部企业,一旦盈利实现即迎来市值高峰。

1、美国头部网络安全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成为美国2023年网络安全上市企业的经营亮点,标志着行业由高亏损向盈利转变,彰显了网络安全行业的成熟化趋势。一些领先企业不仅在维持高速营收增长的同时成功实现了首次盈利,典型代表如PaloAlto,2023年实现了盈利,其市值也突破了1000亿美元,受到市场认可。

尽管部分公司尚未公布完整的2023年财报,但前三季度数据显示,整体而言,美国网络安全上市企业的营收保持高速增长,达到282.53亿美元,同比增长20.95%。更为显著的是,净利润亏损整体大幅同比缩减87.4%,由去年同期的23.58亿元美元减少至2.97亿美元。

这一经营状况的显著变化推动了美国网络安全上市企业的估值水平。从二级市场大盘趋势、营收增速以及营业利润率等角度来看:

首先,通过市值加权平均法构建美国网络安全指数,我们发现这些上市公司的股票表现受大盘波动较大。过去一年中,整体趋势与美国标普500和中国沪深300相似,但波动幅度更大,表现更为优越。

2、我国头部网络安全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受到外部宏观经济不利因素的影响,当前中国网络安全行业的业绩明显受到压力。根据对14家最新披露的2023年业绩预告的分析,其中仅有5家公司实现了正归母净利润,而其余9家则面临净利润亏损的挑战。实际上,通过对已经披露的三季报的观察,除了一些头部企业能够保持超过15%的高增长外,大多数公司的营收增长相对乏力,甚至有一些企业经历了大约40%的下滑。

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加的背景下,预计2023年全国网络安全上市企业的整体营收增速将延续2022年的减缓趋势,盈利能力不太可能出现明显改善。这反映了行业普遍面临的挑战,需要企业在逆境中谨慎应对,寻求创新和效率提升,以适应当前的复杂市场环境。

受到外部宏观经济因素影响,当前中国网络安全行业业绩承压明显,资本市场表现震荡,但是头部企业营收依旧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长期看,国内网络安全行业发展的韧性和可持续性并没有发生改变。一方面,受国际政治环境影响,网络安全的国家战略属性不断增强,各国政府持续在立法层面完善网络安全制度建设,顶层设计的战略指引为网络安全行业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另一方面,IT技术架构的快速演进使得网络安全威胁日益复杂,尤其是AI大模型等技术的兴起,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网络安全正发展成为数字化产业的必须品,并伴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加速扩展渗透到传统行业。

八、2024年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的选择与方向

2024年已经到来,宏观形势依然严峻,网络安全产业需要内外兼修,在逆境中寻求突破,为将来大发展做好充分准备。一方面紧跟全球网络安全产业发展趋势,深入挖掘新型安全需求;学习国外先进企业经验,加快我国网络安全头部企业发展。一方面紧跟我国数字智能产业变革趋势,开拓新的产业增长点;丰富网络安全生态,推动网络安全创新创业公司迅速成长。

1、紧跟全球网络安全产业发展趋势,深入挖掘新型安全需求

从全球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是相同的。目前看,安全左移、接入安全、数字边界、云上安全、数据安全、智能安全和安全弹性是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

安全左移:软件的研发速度远超过其安全防护的速度。网络安全需要在应用开发流程中从一开始就嵌入,实现左移。

云上安全:全球范围内云上数字业务已经在大规模开展,我国也在大力推动政企云建设和应用。大规模混合云和多云转型将推动对SaaS化安全管理和服务发展,以及基于云原生的云上业务安全建设。

数据安全:随着全球数字化建设发展,数据总量急剧增长、交互更加频繁,企业和消费者更加频繁的使用数字化基础设施,数据安全需要更严格的防护和监管。

智能安全:攻击和警报的增加,而处理这些警报的员工数量却减少,这意味着必须通过人工智能和自动化让安全变得更智能。

安全弹性:随着勒索软件的增长和数字基础设施变得“业务关键”,积极主动地管理网络安全弹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并且随时准备从攻击中快速恢复。

中国市场紧跟国外先进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应注重我国网络安全特点,挖掘真实需求。数据安全在创新方面的比重已接近传统安全领域,我国网络安全重视攻防、安全运营、SOAR等更具实战化的赛道,工业安全、汽车安全、安全芯片等赛道符合我国新型行业对网络安全的需求。这些需求通常需要深入了解应用行业,与应用和业务流程做深入对接,即实现安全的内生和融合,才能释放其安全需求,这也必将进一步改造网络安全产业的生态布局。

2、紧跟我国数字智能产业变革趋势,开拓新的产业增长点

网络安全传统市场日趋饱和,产业变革为网络安全带来新的驱动力。数字经济以业务数字化转型带动的信息系统新建、升级和重构为主,未来仍将是宏观经济的主要驱动力,也是我国网络安全潜力市场。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使得数据安全得到政策重点加强,不断完善数据安全治理可操作性。智能化将带来网络安全技术和产品的迭代,也将引领产业变革。信创关基行业央国企信创整体处于起步阶段,金融行业处于几轮试点后的验收阶段,也将持续导入安全需求。国家安全要求网络安全建设反渗透、反破坏、反窃密、反暴恐、防泄密以及网空对抗能力,具有可观潜在市场。海外市场为我国网络安全企业带来新的机遇,网络安全国际市场、国家海外利益保护、中东/东南亚数字化加速带来的配套网络安全市场均是潜在增长点。解决关键卡点、培育增量市场,快速做大做强是下一步的主要任务。

3、学习国外先进企业经验,加快我国网络安全头部企业发展

2023年整体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相对中国网络安全企业,美国企业的发展更为快速。典型代表如PaloAlto,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达到了49.4亿美元,增速达25%,并且实现了盈利。其市值也突破了1000亿美元,受到市场认可。PaloAlto是传统网络安全企业,近年来抓住产业发展的机会,通过收购创新企业和技术迭代丰富其产业版图,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和高增长。

我国网络安全产业需要打破当前困难局面,头部企业必须起到引领作用。一方面企业需要加强技术研发,提升安全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加快企业并购和资源整合,尽快摆脱网络安全产业散、小、弱的局面。

4、丰富网络安全生态,推动网络安全创新创业公司迅速成长

与美国相比,我国数字化业务发展的行业化属性更加明显,网络安全需求的碎片化更加明显,定制化需求也日益增长,特定行业的特定安全需求,需要由专业的团队长期深耕,这给技术能力强的专业化创新企业提供了足够的生存空间,促成了网络安全创业百花齐放的局面,但网络安全创企通常也难以摆脱单一业务的限制实现平台化大规模推广,很难成长起来。因此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应该更加丰富产业生态,为优秀创新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跨平台发展的机会。同时并购将来也是一条好的出路,符合产业发展的趋势。

THE END
1.专题·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智能网联时代汽车信息安全能力建设的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是继主动安全、被动安全、功能安全之后汽车面临的第四大安全问题。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主要由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三方面组成。 一是汽车网络安全是保护车辆免受网络攻击安全防护措施。这包括传统的网络安全措施防火墙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zE5MDAzOA==&mid=2664213156&idx=3&sn=4ff4b312a1cd157faca1bedf376f5cd5&chksm=8a225e8588b1809ab81aa055902ad1f0fa923a766a167ba51588cc00bfafcd815473a328444e&scene=27
2.未来汽车网络安全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汽车网络安全发展现状分析即展望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飞速发展,汽车网络安全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随着车辆功能的日益智能化、网联化,汽车网络安全问题已不再是单一的技术问题,而是涉及到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安全、个人隐私安全等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本文将分析未来汽车网络安全行业的发展趋势。 https://blog.csdn.net/A526847/article/details/139613610
3.软件定义汽车面临的五大挑战汽车行业安全事件频发,整车厂越来越重视汽车网络安全。汽车智能化程度越高,所遭受的安全攻击面越多。在智能化背景下,全球整车厂无一幸免,例如奔驰、宝马、奥迪、大众、丰田、本田、现代等国际一线品牌,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安全攻击。数据安全对智能汽车甚至国家安全都有重要影响,未来不排除将进一步出台更多政策规范。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121/07/40307237_1056221012.shtml
4.封面故事汽车智能化下的网络安全,谁来保护?南方+Q:请您分享您对粤港澳大湾区智能汽车网络安全市场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李允:粤港澳大湾区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都位居全国前列。广东省有完整的汽车产业链,是汽车大省,有许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2022年广东汽车制造业产业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成为第8个超万亿级的产业集群。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6/30/c7844301.html
5.汽车OTA研究:OTA功能向全生命周期软件SOA化中央超算发展1.4.6 汽车OTA产业链构成 1.4.7 汽车OTA企业职能分担 1.4.8 OTA独立供应商产品布局 1.4.9 Tier1 OTA产品布局 1.4.10 Tier1 OTA主要客户群 02 汽车OTA相关政策及市场发展现状 2.1 OTA标准和政策 2.1.1 OTA与相关标准:OTA监管政策不断完善 2.1.2 全球汽车网络安全与软件更新相关标准和法规 https://www.dongchedi.com/ugc/article/7268097381747851836
6.VDAQMC中国:产品安全和符合性要求在德系汽车工业的应用VDA QMC的工作组对于汽车网络安全、软件更新和产品安全,基于UNECE的R155和R156要求,有了VDA汽车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审核,ISO5112是告诉你怎么做审核的,而ACSMS就是体系审核本身。VDA汽车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红皮书,指导网络安全的审核员怎么做审核评估从质量到安全再到安全保障,质量是16949,VDA6.1、VDA6.2,VDA6.4,9001。https://i.gasgoo.com/news/70375004.html
7.一文了解汽车操作系统当前技术和市场情况未来汽车操作系统的趋势 希望能够让你大概了解汽车操作系统以及当前技术和市场情况 什么是汽车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主要职责是管理系统中的硬件资源和活动:调度应用程序,将文件写入磁盘,通过网络发送数据等等。对于汽车同理,操作系统负责管理整车应用程序,应用程序可以是媒体广播,也可能是刹车,转向等。操作系统概念来自于计算https://36kr.com/p/1917348222541574
8.汽车E/E架构的网络安全分析对于车载网络内那么多节点,怎么权衡性能和安全呢,各节点应该都采用哪些安全机制呢? 对于电子电气架构的安全分析,首先需要列出其资产清单,可以按车载设备、车内网络、数据通信类别进行进行梳理,如图7所示,然后再梳理资产价值表和资产价值等,结合汽车网络安全资产重要性等级的结果和资产影响度等级的结果, 基于关键资产划分表https://www.51cto.com/article/704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