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l3和ModelY犹如两颗闪耀的双子星,始终高悬于国内新能源汽车赛道,成为众多车企对标的对象。仅今年8月、9月,就有六款车型,打着“围猎特斯拉”的旗帜,接连上市发布。
9月10日,智界R7开启预售,主张“用ModelY的价格,实现对标ModelS的体验,价格对标,体验越级”;
9月19日,蔚来的第二品牌乐道的首款车L60上市,最低售价20.69万元,比特斯拉ModelY低4.3万元,如果采用BaaS模式,则售价低至14.99万元,被称为“换电版”ModelY;
9月20日,极氪7X上市,以全系标配激光雷达、高通8295芯片、双ORIN芯片和800V高压平台等顶配实现“入门即满配”为宣传亮点,积极抢占ModelY的潜在用户;
9月26日,阿维塔07上市,拥有纯电和增程两种驱动方式,加上华为乾崑ADS3.0系统的整体加持,官宣可比肩ModelYFSD自动驾驶辅助系统;
同日,全新智己LS6上市,直接以“ModelY更低的起售价就能配齐一辆在智能、操控和空间等方面皆超越ModelY”为宣传口径,强调超高性价比;
10月13日,岚图知音上市,号称20万元级唯一拥有5C技术的车型,可秒杀ModelY的充电速度。
两个多月过去了,这些像素级对标ModelY,誓要把特斯拉拉下马的围猎者,是否已经达成了使命?
极氪7X——11643辆车
智界R7——7397辆车
阿维塔07——5636辆车
智己LS6——6021辆车
乐道L60——4319辆车
作为对比,ModelY仅10月单月就卖出36204辆车,比极氪7X超出3倍有余,比其他车型销量直接多了一位数。这五款高举“屠龙大刀”的新车的月销之和,都没能超过ModelY的单月销量,对比之惨烈,是如何产生的?
在2019年,日经BP社曾对当时特斯拉的走量车型Model3进行过一次全方位的拆解。日本汽车厂商的工程师在看到Model3的整车域控制器时坦言,日本汽车厂商做不到。
一个曾在业内广为流传的说法是,想要如特斯拉般将整车电子电气架构从分布式调整为集中式,量产并大规模使用中央处理器,至少要到2025年前后。
从专业视角来看,业内对特斯拉和Model3/Y产品力的认可和忌惮始于2019年,但消费市场侧对特斯拉和Model3/Y的接纳和追捧,则要再晚上一些时候。
从外形价格,到空间尺寸,从续航补能,到智舱智驾,从零重力座椅,到豪华软装,对标ModelY,超越ModelY,成了国内新势力车企的阳谋和执念。
将近期视ModelY为竞品的车型的硬件配置集中在一起横向比较,可以发现,ModelY的各类参数虽不至于被一款竞品车全面超过,但若是集合所有竞品的最佳参数,已量产销售5年的ModelY,在硬件配置和功能参数方面,确实有些捉襟见肘。
但,消费市场对技术功能迭代的感知速度,总是滞后于业内专业人士的了解。普通消费者在增换购汽车时,即便会私下做功课,搜索社交媒体上的各类测评报告,但考虑到“隔行如隔山”的认知限制,消费者其实很难理解业内所强调的硬件参数优劣的意义和作用。
更真实的情况是,消费者基本上都是跟着车企的线上营销活动和线下销售话术的思路走,再结合周围亲朋好友的推荐建议,最终下定购车。
这就出现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情况——无论线上搜索还是线下体验,消费者听到最多的,就是品牌销售拿自家车型和ModelY进行全方位的硬件参数对标。
一个曾经开过上汽品牌燃油车的朋友,出于对上汽和华为的信任,走进智己和智界的展厅,但听完销售们的介绍后又去隔壁特斯拉展厅溜达一圈,最终决定把手上的燃油车置换成ModelY。
询问其决策原因,他说的很简单:他能听懂销售们所说的大空间、大尺寸、长续航、超快充,也体验了智能驾驶、大屏智舱、豪华座椅和各种舒适功能,但听多了类似的推销话术后,他产生了一个疑问:如果众多品牌都不约而同地去对标同一款车,那是不是说明,这款车是公认的好?那为什么不直接去买“标杆”,更加不容易出错?
他甚至举了个贴切的例子。就好像手机圈但凡有新品上市,总爱拿苹果做对标一样,约定俗成的做法背后,是厂商和消费者的统一认知——虽不完美,但至少保底不出错。
同样的道理,正在汽车圈被反复论证——被对标,本身就是一种来自竞争对手的认可。全方位的对标,等于全方位的认可;不断被对标,等于不断被认可。
高喊“围剿特斯拉”的口号,积极与其对标,更多像是在反向夯实消费者对ModelY产品力的理解,为特斯拉的影响力添砖加瓦;但如果只字不提,又没有现成的“标准”可做参照,能突出自家产品的卓越性能。
细看这六款竞对车型,每款车都有能“击败”ModelY的地方,但也有略逊于ModelY的地方,即便号称“全维度超越”,也更多说的是技术参数上的纸面富贵,至于消费者下定后的排产、产能、交付、售后、二手车市场等环节,目前还没能展示出过硬的实力,这很容易让消费者产生“自己是去做小白鼠趟路,给车企积累经验值”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