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车市销量指导价平均成交价格折扣情况分析及2019年销量预测[图]

一、整体车市销量、价格、折扣情况分析

国内车市2003年销量达到百万辆,2010年达到千万辆,受购置税优惠幅度减少的影响,2017年增速明显放慢,2017年增速低至2.4%;18年市场遇冷,今年2月出现第一次同比下滑,7月第二次同比下跌,随后8、9月同比连续下跌,9月跌幅超过两位数,跌幅高达11.9%。由于去年小排量税透支导致去年第四季度基数高,经济不景气,高油价等原因,第四季度同比还将处于下跌趋势,2018年整体车市将处于下跌状态。

2018年乘用车累计销量1690.34万辆同比上升1.0%。轿车累计销量845.99万辆,同比上升1.5%,SUV累计销量721.89万辆,同比上升3.2%,MPV累计销量122.48万辆,同比下跌13.4%。

随着国家的转移支付,政策倾斜,产业转移等原因,西南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好,从区域销量上看,其也是同比增长最大的区域,同比增长3.7%,其中四川累计销量最高占整个地区的30%,而其省会城市成都又占其销量的50%,昆明也占云南销量的43%,其集中度比较高。

从各省市销量来看,广东省位列第一,占国内销量的39%,与其经济发展良好密不可分,广东省连续29年GDP位居全国第一;北京市跌幅最大高达20%,一是老旧车报废补贴及小排量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在2018年退出对其新车销售产生不利影响;二是2018年北京新车配置指标下降33.3%,其中燃油车指标由9万辆减至4万辆,下降了56%。

在国内乘用车市场持续疲软,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的情况下,得益于市场消费升级、豪华品牌国产化率的持续提升、入门级车定价不断下探,豪华车整体走势强于乘用车市场。豪华车仍保持较快速的增长,带动乘用车市场的增长。市场份额也从2009年的2.7%提升至2018年累计的8.9%。豪华车将成为继轿车、SUV后,带动车市增长的一大动力,激励更多的车型投入高端品牌和高端车型,国内自主品牌中有WEY、领克的问世,自主品牌有众多车企纷纷推出高端车型,实现向上突破,正面与合资品牌进行竞争。

今年上半年国产豪华车市场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7月进入销售传统淡季,由于进口关税的下调,市场观望情绪浓厚,增速放缓明显跌至2.7%,8、9月又重回两位数的增长态势。

二、车市分价格区间车市情况分析

高端车型价格下探,低端车型压力12月更加显著。25万+区间牺牲价格保份额,12月市占率稳定,成交价下降且折扣扩大。18-25万和12-18万区间均牺牲价格提升份额,12月市占率上升,成交价下降且折扣扩大。12万以下即使牺牲价格市场份额仍然下降,12月市占率下降,成交价下降且折扣扩大。

1、0-8万区间车型市占率下降,价下降,折扣收窄

0-8万区间市占率下降,成交价下降,折扣收窄。1)从市占率看,17年以来0-8万区间乘用车市占率比较稳定,在8%-10%之间波动,本月市占率继续下降。2)从价看,0-8万区间乘用车指导价和成交价略有下降。3)从折扣看,12月0-8万区间乘用车折扣率逐渐上升至17年平均水平,本月折扣率为5.6%,略有收窄。

2、8-12万区间车型市占率下降,价下降,折扣扩大

8-12万区间车型市占率下降,成交价下降,折扣扩大。1)从市占率看,本月市占率下降至10月水平,远景SUV、长安CS55和POLO等销量环比大幅下降。2)从价看,本月加权平均指导价和成交价分别为9.74万元和8.47万元,环比分别-0.1%和-0.9%。3)从折扣看,今年以来折扣率逐渐上升(剔除轩逸9月进10月出的影响),本月折扣率上升0.7%至13.1%,主要系大部分车型折扣率上升,年初至今折扣率上升3.5%,略高于去年的3.0%。

3、12-18万区间车型市占率上升,价下降,折扣扩大

12-18万区间车型市占率上升,成交价下降,折扣扩大。1)从市占率看,12-18万区间乘用车市占率整体基本跟去年持平,本月市占率略有上升。2)从价看,本月指导价和成交价分别为13.87和11.96万元,环比分别-0.4%和-1.4%,略有下降。3)从折扣看,17年以来12-18万区间乘用车折扣率逐步上升,本月折扣率上升0.9%至13.8%,主要系高折扣车型如轩逸和英朗等占比提升。

4、18-25万区间车型市占率上升,价下降,折扣扩大

18-25万区间车型市占率上升,成交价下降,折扣扩大。1)从市占率看,今年以来18-25万区间乘用车市占率整体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市占率10月和11月连续下降,12月明显上升。2)从价看,17年以来18-25万区间乘用车指导价保持稳定,成交价波动向下,本月指导价和成交价分别为21.69万元和18.98万元,环比分别+0.4%和-0.6%。3)从折扣看,17年以18-25万区间折扣率逐步上升,18年上升速度加快,前5个月折扣率稳定在高水平12%左右,本月折扣率上升0.9%至12.5%,主要系大部分车型折扣率上升。

5、25万+区间车型市占率稳定,价下降,折扣扩大

25+万区间车型市占率稳定,成交价下降,折扣扩大。1)从市占率看,25万+区间乘用车1-9月市占率稳定在15.5%-17.5%之间,经历10月下降之后,11月市占率再次下降,12月市占率保持稳定。2)从价格看,17年以来25万+区间乘用车指导价和成交价呈下降走势,本月指导价和成交价为36.13万元和31.55万元,环比分别+0.0%和-0.5%。3)从折扣看,今年以来25万+区间乘用车折扣率快速上升,本月折扣率上升0.4%至12.7%。

三、分类型车市情况分析

1、轿车量价及折扣分析

12月轿车量同比下滑,成交价下降,折扣扩大。1)从量看,12月轿车共销售109.18万辆,同比-17.4%,环比+7.1%,全年累计销售1116.74万辆,同比-4.2%,销量依然维持较为疲软的态势。2)从价看,本月轿车指导价和成交价分别为16.83万元和14.02万元,环比分别+0.8%和-0.5%,主要系高端车型销量占比提升。3)从折扣看,本月轿车折扣率为16.7%,较上月上升1.1%,主要系大部分车型折扣率有所上升。

2、SUV量价及折扣分析

2010年SUV增速反超轿车,其后直到2018年累计增速一直高于轿车增速。2015年增速开始放缓,2018年增速更是跌破2位数,同比增速低至3%。今年6-9月出现同比四连跌,乘用车市场7-9月同比三连跌,标志着国内汽车市场进入调整期。

2017年MPV同比由正转负,且跌幅高达19%,一是由于自主品牌MPV的大幅下滑导致,部分销量较好车型生命周期老化,五菱宏光、欧诺占整体市场份额的40%,其中五菱宏光占整体市场份额的26%,但自2010年上市以来没换代升级,欧诺自2012年以来同样没进行产品换代更新,竞争力下降;二是自主SUV加快产品的投放抢占了MPV的市场份额,2017年全新自主SUV产品的投放多达40余款,而自主MPV仅投放十余款。2018年随着MPV产品结构的老化,市场SUV新品上市的节奏加快,购置税完全退坡等因素的影响,MPV同比还将呈现较大幅度的下滑。

12月SUV量同比下滑,成交价上升,折扣扩大。1)从量看,12月SUV销售97.27万辆,同比-18.4%,环比+12.8%,全年累计销售954.65万辆,累计同比-5.5%,销量表现弱于轿车。2)从价看,12月SUV指导价和成交价分别为17.65万元和16.05万元,环比+2.1%和+1.8%,主要系高端SUV销量占比提升所致。3)从折扣看,本月SUV折扣率为9.1%,较上月上升0.2%,略有扩大。

3、MPV量价及折扣分析

12月MPV量同比下滑,成交价下降,折扣稳定。1)从量看,12月MPV销售15.43万辆,同比-34.3%,环比+9.1%。全年累计销售166.25万辆,累计同比-18.0%,销量同比下滑明显。2)从价看,12月MPV指导价和成交价分别为12.75万元和12.15万元,环比分别-0.8%和-0.9%,主要系低端车型如宝骏730和五菱宏光等销量占比略有上升。3)从折扣看,本月MPV折扣率为4.7%,较上月上升0.1%,保持稳定。年初至今上升2.6%,高于去年同期的2.4%。

四、车市分系别情况分析

1、德系车量价及折扣分析

12月德系乘用车同比下滑,成交价上升,折扣扩大。1)从量看,12月德系乘用车销售46.13万辆,同比-9.5%,环比-0.7%,全年累计销售496.82万辆,累计同比+3.21%,表现相对亮眼。2)从价看,12月德系乘用车(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一汽大众奥迪、北京奔驰、福建奔驰和华晨宝马)加权平均指导价和成交价分别为23.98万元和20.47万元,环比分别+2.7%和+2.1%,主要系高端车型销量占比提升。18年以来,德系乘用车指导价和成交价不断下探,受三大豪华车企价格下探的影响。3)从折扣看,12月德系乘用车折扣率为14.7%,较上月上升0.5%,主要系大部分车型折扣率上升。

2、日系车量价及折扣分析

12月日系乘用车量同比上升,成交价上升,折扣稳定。1)从量看,12月日系乘用车销售49.26万辆,同比+9.6%,环比+19.7%,全年累计销售452.79万辆,累计同比+2.3%,市占率为8.7%。2)从价看,12月日系乘用车(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广汽三菱、东风本田、东风日产、郑州日产、长安铃木、长安马自达)加权平均指导价和成交价分别为16.96万元和15.49万元,环比+0.9%和+1.0%,主要系高端车型销量占比提升,例如本田CR-V销量环比+80.5%和雅阁销量环比+32.0%。整体而言,日系乘用车指导价和成交价波动较小。3)从折扣看,12月日系乘用车折扣率为8.7%,较上月下降0.1%。整体来看,日系车的折扣率波动较小。

3、美系车量价及折扣分析

12月美系乘用车量同比下滑,成交价下降,折扣扩大。1)从量看,12月美系乘用车销售20.99万辆,同比-35.4%,环比+23.6%,全年累计销售216.84万辆,累计同比-20.7%。2从价看,12月美系乘用车(上汽通用和长安福特)加权平均指导价和成交价分别为18.13万元和14.72万元,环比-1.3%和-3.2%,主要由于上汽通用低端车型销量占比提升。整体而言,美系乘用车指导价波动不大。3)从折扣看,12月美系乘用车折扣率为18.8%,较上月上升1.6%,主要系大部分车型折扣率有所上升。整体而言,美系乘用车折扣率上升幅度较大,17年从年初的9%上升7-10月的16%,18年从年初的13%上升到至今的19%左右。

4、自主品牌车量价及折扣分析

12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量同比下滑,成交价上升,折扣扩大。1)从量看,12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89.65万辆,同比-25.2%,环比+6.4%,市占率为40.2%,全年累计销售910.26辆,累计同比-7.3%。2)从价看,12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加权平均指导价和成交价分别为11.43万元和10.28万元,环比分别+0.7%和-0.8%。3)从折扣看,12月自主品牌折扣率为10.1%,较上月上升1.3%,主要系大部分车型折扣率上升。今年以来,伴随着产品升级,自主品牌乘用车折扣率也在快速上升。

二、2019年预计销量:2800万辆

2018年的汽车总体销量并没有出现断崖式下滑,预计全年同比下滑在3-5%之间,这是自1990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对于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国来说,这个数据看似无奇,其背后却暗指了国内汽车产业的未来走向。回顾今年1-11月份的销量数据,全国乘用车狭义销量为2015.2万辆,同比下跌4.0%。同时,产量也在放缓,这主要受到库存压力、宏观经济、消费者行为等因素的影响。

虽然国内汽车销量总体呈现下滑,但新能源汽车却迎来新的增长点。11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13.6万辆,同比增长55.9%,其中插电混动增加87%,纯电动为65%。1-11月份我国新能源累计产销量分别为105.4万辆和103万辆,均超越预期。今年,蔚来、威马、小鹏等造车新势力推出了各自的纯电动车型,同时以比亚迪、吉利、绅宝、传祺、荣威为首的新能源汽车屡创佳绩,一同促成了国内销量的大幅增长,相比海外品牌占据绝对优势。

放眼全球,中国、墨西哥、加拿大、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出现了销量下滑的迹象,其中下滑力度较大为中国、美国和墨西哥,中美都出现了连续六个月同比下滑的情况,不过中国在总量上仍位居全球第一。当然,欧洲和南美地区则出现小幅增长的趋势,西班牙、德国、英国、巴西等国家受到经济复苏的影响,汽车增量有所加快。

由此可见,2018年国内车市的最终成绩已经尘埃落定,2018年注定是国内车市的全新转折点。那么未来国内汽车销量又将何去何从呢?

据中汽协称,2019年国内广义汽车销量为2800万辆,将与2018年持平;乘用车预计销量为2350万辆,也与2018年持平;而在新能源方面或将达到全年160万辆,预计增长33.3%。面对国内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加之民众对汽车的刚需仍比较大,所以三年内还将保持较大的增长量。另外,受制于购置税、摇号、限行和国六的影响,民众对普通燃油车的依赖将减缓,大家对SUV的热情也在逐渐减弱。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THE END
1.#中国部分车载芯片9成靠进口#在车车家号发现车生活【#中国部分车载芯片9成靠进口#】在车载芯片领域,日美欧大型企业具有优势,中国国产比例仅为1成左右。盖世汽车的数据显示,控制电流、影响纯电动汽车性能的功率半导体的中国国产比例仅为15%左右,用于实现自动驾驶等的尖端芯片则不到5%。包括这些芯片在内的车载芯片整体的国产比例被认为在1成左右,仅为估计国产比例达到约https://chejiahao.autohome.com.cn/info/18304147
2.弯道超车?中国部分车载芯片9成靠进口,说得容易做起来难!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中飞速崛起,似乎让智能化、电动化成为了行业的“标配”,而支撑这些技术的核心部件车载芯片,却成了中国车企最大的软肋。根据财联社数据发布,中国车载芯片国产比例仅为1成,也就是说有9成是来依赖进口,尤其是用于自动驾驶的尖端芯片,国产化率竟低于5%。在“弯道超车”口号喊得震天响的同时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492787374840458&wfr=spider&for=pc
3.关注两会:汽车大佬们都说了些什么?凤凰网汽车一、制定国产车载芯片技术路线发展纲要。明确车载芯片国产化率发展目标,加大芯片产业链建设、重点扶持及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二、成立芯片创新发展平台。从标准、规范、人才、技术层面给予芯片行业、零部件行业与整车以支持。 三、强化产业生态融合。在产业链生态上给与政策鼓励以及资金支持,推动芯片生态与部件生态、整车生态https://auto.ifeng.com/quanmeiti/20210304/1542649.shtml
4.智东西早报:今年全面屏手机将出货9亿台传滴滴已收购小蓝单车此外,还有消息称,已经投资了ofo的滴滴正在试图做自己的共享单车品牌。早在2017年12月,滴滴内部人士透露,该公司正在孵化一个共享单车业务,内部代号“海棠”。不过这一说法并没有得到滴滴的确认。 3、一嗨租车或私有化: 已收到非约束性邀约 汽车租赁服务公司一嗨租车1月2日宣布,公司董事会收到一封初步的非约束性私有https://zhidx.com/p/104389.html
5.日本机械化装备进中国它的零部件国产化率达到70% 然而随着“九·一八”事变爆发,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东北沦陷,侵略者抢走了制造厂的所有汽车和零部件,刚刚起步的中国民族汽车工业被扼杀。 因此,当时中国军队使用的军车和指挥车只要依赖于进口产品。 林肯汽车 1920年代,林肯成为美国首个豪华车品牌。而在那个年代,中国没有自己的汽车工https://m.360che.com/market/151124/48681.html
6.汽车行业深度报告:汽车产业供需库存盈利复盘特斯拉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得益于上海工厂投产后国产化率提升,以及持续进行成本优化与效率提升。 特斯拉的国产化:1、2019 年 1 月特斯拉上海工厂于临港产业区开工建设,2019年 10 月 Model3 国产车型开放预定,第一批交付时间为2020 年1 月,一期产能为15 万辆;2、2020 年 10 月 ModelY 开始生产,上海工厂产能提升至25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252875829355610635
7.中国芯未来梦2023半导体洞察报告聪明投资者国内设备及材料厂商在客户端积极合作支持下,产品和技术能力近些年均实现了长足的进步,不同程度上补充了国内产业生态短板。参考国内晶圆厂公开招投标数据中,国产供应商份额比例持续提升。同时,在部分示范产线中,国内厂商实现了更好供应情况,有望对其他新建产线形成示范效应,带动整体国产化率提升。https://www.cmtzz.cn/article/55394
8.目标美日德2018汽车零部件产业国产化概况实际上,我们从潍柴能看出来,说中国汽车落后,其实主要是指乘用车,中国的卡车虽然还没有说走向世界,但是在国内占有率已经非常高,并且配套的发动机,变速箱等国产化率也很高。另外潍柴通过自研和并购,获得了包括液压件在内的一批先进技术,成为中国机械行业的主力军。 https://blog.csdn.net/ityouknow/article/details/82836793
9.连续多年全球第一!中国占全球超40%市场,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进一步不出所料,美国新一轮打压国产半导体产业的出口管制政策如期而至;此次打压是前所未的,几乎将国产半导体全产业链都纳入到打击的范围之中,重灾区依然是国产半导体设备和材料。 那国产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发展状况如何?中国在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地位如何?如今的国产化率进展情况如何呢? https://www.eet-china.com/mp/a367208.html
10.中金展望2023年半导体:新周期将至,创新与安全并重建议关注行业修复,同时关注通过产品升级提升市占率的龙头公司。长期我们看好工业、汽车等蓝海市场保持高景气,新能源发电(光伏、风电及储能)与用电(电动车)硅含量持续提升、工业领域自动化程度提高打开市场空间,我们预计国内半导体设计厂商将逐步进入上述赛道高端领域,开启国产替代新周期。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78585
11.A股三大指数高开低走鸿蒙概念领涨减肥药板块大跌供给端:我国OLED行业发展晚于国外,目前在OLED中间体和前端材料已实现国产化,但更关键的终端材料的核心技术和专利仍掌握在海外少数厂商手中,我国终端材料国产化率不足5%;同时由于OLED材料品种众多、迭代迅速,仍处于充分竞争阶段,尚未形成固定格局;近年随着OLED材料海外专利到期及国内解决专利材料“卡脖子”问题的国家战略https://wap.eastmoney.com/a/202310102864998833.html
12.架桥观点特种工程塑料专题市场空间:我们测算,2022年全球特种工程塑料的市场规模约700亿元。其中,国内的市场约占为全球的30%,受国内新能源汽车、电子行业、高端装备等高端制造业的需求驱动,我们预计2022~2027年国内特种工程塑料需求量有望持续8%以上的较高速度增长。 竞争格局:国内特种工程塑料产业链初步形成,总体国产化率不到30%,处于快速成长http://bridgecap.cn/h-nd-386.html
13.博世高管:明年汽车行业缺芯率将从当前50%降至20%左右“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领域赢得了局部领先,但整个汽车供应链‘缺芯’的短板依然存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罗军民指出,目前,我国汽车芯片国产化率较低,微控制单元功能芯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整车操作系统基础软件解决方案仍未达成共识,尚未形成合力,这些都是下一步强链补链的重点。 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4&newsId=4627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