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总结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青浦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今天(4月24日)下午,上海青浦法院召开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及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钱燕通报了上海青浦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并发布《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白皮书指出,自上海法院调整普通知识产权案件管辖以来,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上海青浦法院共受理633件知识产权类案件,其中民事案件620件、刑事案件13件;共审结378件;民事案件调撤率为76%。
审理的案件主要涉及著作权、知识产权合同类民事纠纷,侵犯商标、标识和侵犯商业秘密类的刑事案件。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呈现审理难度两级分化、知名品牌维权增多、网络侵权案件成主流等特点;知识产权犯罪刑事案件,则呈现团伙犯罪趋势明显,犯罪主体文化程度两极分化,网络犯罪比重增加,侵犯知名品牌犯罪突出,新业态、新领域犯罪浮现等特征。
发布会上,上海青浦法院发布了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涵盖民事、刑事审判领域,内容所涉覆盖面较广,既有倡导市场公平竞争的“剑南春商标维权案”,保护技术创新发展的“食品开发中断解约纠纷”,也有涉及妇幼用品安全的“销售假冒费雪品牌儿童玩具案”“非法制造爱生活品牌妇女用品注册商标标识案”等。
为努力提升知识产权审判司法效能,上海青浦法院持续推进完善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机制建设:
组建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团队,持续优化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设立一站式诉讼服务“知识产权”专窗,持续推进全流程网上办案机制,开展巡回诉讼服务。
注重运用信息化建设,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电子送达率、庭审无人记录率、电子卷宗单套制归档率均达100%,在线庭审适用率超过90%。
通过构建与进博会的承办方对接互动机制、长三角示范区联合共建机制、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机制、知识产权法治理念宣传机制,努力推动形成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大格局,为当事人提供集约高效的解纷路径,满足当事人对解纷便利性和专业性的司法需求。
代表委员点评
郭思斯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普利特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工会主席、制造高级经理
上海青浦法院不断构建和完善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机制,推进司法审判活动保护知识产权,成效显著:构建知识产权审判团队,实行一站式多元解纷、全流程网上办案、巡回诉讼服务等一揽子长效机制,坚持专业化、国际化、智能化,妥善化解了一大批知识产权纠纷,充分提升了知识产权审判司法效能。今天,上海青浦法院发布知识产权保护十个典型案例,涉及盗版书籍侵害著作权、假冒注册商标、销售假冒品牌儿童玩具等紧扣人民生活的问题,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深入剖析、定分止争,从专业角度彰显出司法的力度和社会价值导向,生动体现了司法裁判中情、理、法的有机融合。
希望法院再接再厉,及时总结审判经验与成果,有效转化为典型案例与研究资料,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教育,推动司法正能量的传递、法治好声音的传播,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沈伯明
上海市政协委员,民革青浦区委主委,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主任医师
上海青浦法院坚持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不断完善工作举措,着力发挥司法保护创新职能作用,提升服务保障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强国战略水平,推进司法审判活动成为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载体。
通过今天召开的知识产权发布会,了解到上海青浦法院知识产权案件情况、纠纷解决机制建设、联动协作机制建设等方面工作情况,通过多元多层次联合保护知识产权举措,实现了审判效率与审判质量双提升。
希望法院继续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审判人才的培养,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继续积极推进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以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为导向,整合调解力量、优化调解队伍、及时高效化解纠纷;持续加强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打击力度,为企业提供更多法律服务,给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营商环境。
上海青浦法院
知识产权典型案例
目录
/案例1/
“地锅传奇”与“沪传奇”之商标权侵权案
基本案情
裁判要旨
向上滑动查看更多
典型意义
/案例2/
知名酒类品牌“剑南春”商标维权案
调解要旨
民事诉讼是法律赋予公民、法人的一种诉讼救济途径。虽本案烟酒超市已接受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但与剑南春公司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支付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的诉请不存在冲突。经法官释法明理,两家烟酒超市分别与剑南春公司在法院主持下达成和解,履行赔款。
“剑南春”作为国内知名酒业品牌,积极参加全国范围内的各大酒类展会。剑南春公司以侵害商标权纠纷为由提起民事诉讼,寻求民事知识产权保护救济。上海青浦法院在结合事实与证据的基础上顺利开展调解工作,维护了剑南春公司的品牌形象与合法权益,使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产品创新与研发之中。
/案例3/
培训班“赠送”盗版书籍侵害著作权案
/案例4/
某进博会餐饮服务商与李某的技术委托开发合同纠纷案
2022年10月,第五届进博会即将召开之际,上海青浦法院受理一起原告为进博会某餐饮服务商起诉被告技术研发员李某个人的技术开发合同纠纷一案。双方签订《食品产品研发技术合作服务协议》,约定产品研发期限为2021年11月15日至2021年12月15日,约定合同款项15万元,由李某负责新产品的研发工作,制定工艺流程,保证制作生产的标准化,并确保产品落地上线。该餐饮服务商依约支付第一笔合同款项10万元后,李某未按照合同约定完成产品研发。2022年7月6日,李某表示同意解除协议,协商退还研发费用。故该餐饮服务商诉至法院要求确认合同于2022年7月6日解除,并返还合同款项。案件审理初期,双方矛盾争议较大,李某以该餐饮服务商拖延验收程序为由提起反诉,要求依约支付合同尾款。
根据餐饮服务商提供的证据,双方对于合同解除并无异议,但对于合同款项的返还存在争议。法官以技术交付成果的验收与产品的实际落地为切入点,与李某进行沟通,合同签订的目的尚未达成,衡量其工作量,第一笔10万元合同款项分文不退甚至要求该餐饮服务商支付尾款5万元的主张显然不合理。在法院的主持上,李某最终撤回反诉,并返还合同款6万元,案结事了。
/案例5/
“冷静期”内被特许人的单方解除权
特许经营合同“冷静期”条款的规定,考虑到被特许人可能存在投资冲动的情况,从保护被特许人的利益出发要求特许人必须给予被特许人考虑是否继续从事特许经营的一定期限,是法律对于被特许人单方解除权的保障。在司法实践中,认定“冷静期”合理期限的标准主要在于被特许人是否已经实际利用了特许人的经营资源,本案为审理同类型的批量案件提供了有益参考。
/案例6/
特许人未履行合同义务造成的根本性违约
2020年11月1日,原告康某(被特许人)与被告崟硕公司(特许人)签订服务协议书并且原告支付了合同款项,双方成立特许经营合同关系。2020年11月至2021年7月,选址工作一直搁浅,店铺从未选址开业。2021年7月9日,原告向被告快递了《解除协议通知书》,于7月10日签收。原告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合同、返还合同款。
被告未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已构成根本性违约,原告康某未实际开店及使用被告特许经营资源,被告亦未曾提供过服务未履行过合同义务,故确认涉案合同于解除函签收之日解除。合同解除后终止履行,因被告未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原告亦未占用被告特许经营资源,被告应返还合同款。
/案例7/
非法制造妇女卫生、洗发水等生活用品注册商标标识案
“爱生活”“head&shoulders”“PANTENE”注册商标均是关乎民生健康的商品商标。其中“爱生活”标识系妇女卫生用品包装封口标,假冒商标标识的背后对应着假冒伪劣卫生用品,事关女性切身健康,应从源头予以惩治;“head&shoulders”“PANTENE”商标隶属于全球知名日用品消费公司,宝洁公司。宝洁公司已连续参加四届进博会,带来旗下大品类近百件创新产品。上海青浦法院依法裁判,在打击犯罪维护市场秩序的同时,维护了参展企业的知识产权权益,激励了参展企业的创新创造精神。
/案例8/
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三只松鼠”注册商标系列案
本案是典型熟人作坊型犯罪,制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各共犯人通过分工负责,制作、对接、销售环环相扣,共同实施犯罪行为。“三只松鼠”作为知名零食品牌企业,积极参加全国各大食品展与消费展,产品在外包装无防伪标识的情况下,极易成为被侵权对象。通过该系列案的审理,可以维持国内零食龙头企业的参展热情,强化群众的商标保护意识,打击共犯型知识产权犯罪行为,更好地维护知识产权市场管理秩序。
/案例9/
假冒“LV”注册商标案
/案例10/
销售假冒品牌儿童玩具案
被告人朱某、余某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而予以销售,属于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其行为均已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据此,依法判处被告人朱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五万元,判处被告人余某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四万元。另对其违法所得予以追缴,扣押在案的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及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等均予以没收。
本案系夫妻作案型案件。“Fisher-Price”“费雪”是著名婴幼儿玩具的注册商标,行为人通过经营网店的方式冒充上述品牌正品玩具在该网店进行销售,构成犯罪。在犯罪金额具体认定上,将刷单金额予以扣除再行计算销售金额也更为合理。婴幼儿玩具事关婴幼儿的身体健康,背后更是万千个家庭的希望。所幸,本案中行为人假冒品牌正品的玩具经过鉴定,符合玩具出厂要求,属于合格商品,对婴幼儿健康无损。通过以案带面,关闭其网络经营渠道,可彻底斩断犯罪链条,实现对该类行为的规制。在建议网络平台加强监管,提高准入门槛、加大惩戒力度的同时,也建议消费者在选购婴幼儿玩具时,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而在购买前,可以先通过官网等途径查询生产商资质及产品规格等,通过信息的掌握来判断商品的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