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航400公里以上,兼具4C超充性能,充电10分钟续航280公里。
2025年增程和混动新车的其中两个卖点,已经明确。
万亿大厂的一举一动都是风向标,宁德此次高调预测并押注增程混动,「2025年增程腾飞」的论调四起。
有人说「纯电完蛋了」,也有人说「真正完蛋的是纯油车」,似乎纯电车或纯油车会被增混取代,但趋势真会如此吗?
作为关键因素的电池厂商没有理由缺席。
宁德时代表示,骁遥电池采用AB电池系统集成技术,将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按照一定比例和排列进行混搭、串联、并联集成,实现了电池低温续航提升5%。
冬季续航衰减是不少消费者选择增混而非纯电的原因,骁遥电池加强了增混车的这一优势,钠离子电池则拥有高低温性能表现优异、安全性高、成本低的优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痛点。
据宁德时代介绍,骁遥电池可实现零下四十度极寒环境可放电,零下三十度可充电,以及零下二十度与常温体验无异等表现。
宁德时代还围绕这一技术进行了两个方面的技术创新。
宁德时代将钠离子电池作为AB电池系统的SOC监测标尺,来辅助标定锂离子电池的电量,使系统整体控制精度提升了30%,纯电续航里程额外增加10km以上。
锂离子电池与钠离子电池化学特性不同,在健康度衰减、直流内阻增长等皆有差异。
就低温性能差异,宁德时代开发了全温域电量精准计算BMS技术,在全天候场景下对不同化学体系针对性分区管理,动态匹配电池状态以解决高低温恶劣环境下电量预测失真或动力性能降级等问题。
从示例来看,钠离子电芯位于电池包两侧,中间则为锂离子电芯。
钠离子为辅让电池拥有抗低温优势,但其本身能量密度低、倍率性能欠佳等劣势,是其此前除微型车、二轮车、储能等领域外,少有应用在主流新能源车上的原因,而「锂离子补全了钠离子的续航短板」。
至于能量密度、是钠电+铁锂还是钠电+高镍、不同价位车型之间电池度数与续航的差别、体积和重量是否有独特优势等等细节,或许还要等后续公布。
昨天发布会伊始的背景介绍环节,宁德时代将「增混车型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类别」「(近3个月)增混车占新能源整体市场渗透率43%」等句子打在了大屏幕上。
而背景之下的大背景,是从7月开始新能源渗透率连续三个月超50%,9月份达到53%,且112.3万辆销量获得了50.9%的同比增长。
中国市场有超一半的新车是新能源车,新能源车市场里面又有近一半的新车是增混车型。
高销量与高增长速度,增混车的强势已无需多言。
增程的「神话」故事,或许可以说是由理想揭开篇章的。理想ONE的热卖、理想L9的成功,让行业在2022年末就在思考与预准备增程的可能性,及时跟上的零跑已经在销量榜单上不容忽视。
而以比亚迪为首的混动车型,也用一张张成绩单证明了市场的需求。
与此同时,增混技术还在不断进化,纯电体验、2L以内油耗等体验还在进化,车企在赶着搭上增混的快车,也在争抢淘汰赛的晋级资格。
搭载骁遥电池的增混车,能缩小增混车与纯电车的续航与补能体验差距,同时也有油箱解决后顾之忧,电池成为主力,油箱成为辅助。
此前增混车型的痛点得到解决,本身便强势的销量与性价比,为「纯电完蛋了」与「真正完蛋的是纯油车」的观点提供了支撑。
但增混车型电池越来越大、纯电续航越来越长,似乎也是在朝着纯电车靠拢,逐步印证「增程是过渡技术」论。
与增混车型电池度数与补能速度持续提升相反的,是磷酸锂吨价不断下降。
不到14万买到续航620km的纯电车例子已经出现,车企也在朝着「科技普惠」方向努力。
本来就不想加油的增混用户,会不会更加抗拒加油?而大电池,会带来更大的车重与能耗,以及随之而来的成本上升,又是否会将增混车型的单价上抬?
骁遥增混电池,到底是宁德时代点燃增混市场的那把火,还是只是占领当下用户心智的产物?
(完)
作者:电动星球News蟹老板
文中图片源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d1ev.com(#替换成@)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