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行业|服务企业|辅助政府|凝聚合力
本网站累计浏览量
申请加入
由于政策版块近期在调整,页面暂时关闭,将于3月1日中午12:00恢复正常!
由于政策版块近期在调整,页面暂时关闭,将于10月13日中午12:00恢复正常!
新闻中心
2024-07-0111:45:16
2024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业经历了诸多挑战与波折,也迎来许多新的变化与发展。下面,就上半年汽车行业在网上点击率颇高的十大关键词作一下盘点。
01价格战
2024年伊始,国内车市便迎来新一轮“价格战”,特斯拉打响降价“第一枪”,其他品牌迅速跟进,一下子蔓延到整个市场,贯穿了整个上半年。
今年的“价格战”与往年有着显著的不同。一是降价必然会带来销量提升,但今年不增反降,市场观望情绪加重。二是今年的价格战,头部车企在产品定位和价格策略上的竞争杀伤力较大,已明显挤压其他车企的生存空间。三是今年价格战更加变幻莫测,部分车型出现“一天一个价”的极端情况。四是新能源车的降价力度远高于传统燃油车。与此同时,二手车均价同比下降3%-5%。
02增收不增利
60家汽车业上市公司发布的今年一季度经营业绩呈现“增收不增利,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从整体上看,60家中国汽车业上市公司2024年一季度合计营收9672.82亿元,同比增长11.36%,在逼近万亿大关、创下新高的同时,净利润却大幅缩水。
据统计,60家中国汽车业上市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4.15亿元,同比变化由一年前的上涨17.9%,变为下降23.3%。这是近三年来,中国汽车股首次一季度归母净利润跌破300亿元。导致这一状况的背景是,新能源与智能化板块出现了阴阳反转。该板块内21家上市公司,由一年前的上涨55.01%,骤变为下降51.64%。曾经在汽车股当中超6成的吸金能力,一年后迅速收缩至39.85%。
为应对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寻找短期盈利与长期发展间的平衡点,将成为车企今后一个阶段的首要课题。
03L3智驾
问界系列产品的智驾功能持续迭代升级。
去年11月,工信部等四部委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后,今年上半年,包括奔驰、宝马、问界、比亚迪、极狐、深蓝、阿维塔、智己、昊铂等十余个品牌先后获得“L3级自动驾驶测试牌照”,预示将迎来L3智驾的破局。
04关税大棒
美国与欧盟的“关税大棒”再次挥向中国新能源等战略行业。
5月14日,美国白宫宣布,将大幅提高中国产电动车关税至100%。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临时关税,对抽样的3家企业——比亚迪、吉利和上汽集团,将分别加征17.4%、20%和38.1%的临时反补贴税;对参与调查但未被抽样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加征21%的加权平均税;未配合调查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将被加征38.1%的临时反补贴税。
美国与欧盟的“关税大棒”将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对于致力于走出国门,走向全球的中国车企而言,则需要及时调整全球化的策略,一方面进一步提升自身在技术、产品、产业链等方面的硬实力,另一方面则需要在均衡布局的同时,加强本土化等战略,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05油电同权
在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建议政府部门多研究一下“油电同权”。
06多元化
从全球新能源的发展历程来看,纯电动技术并非唯一选择。
07固态电池
今年以来,固态电池成为炙手可热的焦点,因其较锂离子电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更长的循环寿命、更高的能量密度、高功率特性以及更强的温度适应性等优点,被公认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目前各国都在积极布局全固态电池的研发与量产。
丰田固态电池技术。
日本、韩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科技领域的深厚底蕴,纷纷加大投入,抢占市场先机。而在中国,上汽、长安、比亚迪等国内车企,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创新实力,正全力推进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形成中日韩欧美多方竞逐博弈的趋势,一旦实现商业化将带来产业颠覆性变革。
然而,虽然目前固态电池发展十分迅速,但全面量产还面临很大的挑战。谨慎估计2027年左右全固态电池产业化突破的可能性较大,行业各方应全力以赴。
08反向合资
今年上半年,汽车业反向合资潮愈演愈烈。
广汽集团对广汽日野进行股权调整。股权调整完成后,广汽集团、日野、氢云新能源分别持股89.72%、4.83%、5.45%。同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批准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合资企业。与此同时,奥迪再次与上汽集团联手,继2023年7月签署谅解备忘录后,今年又签署了正式合作合同,将打造“高端智能电动汽车”。
上汽与奥迪正式签订合作协议,AdvancedDigitizedPlatform智能数字平台联合开发正式启动,双方将共同开发多款豪华智能电动新车。
在这股反向合资潮流中,最显著的特征是,中国车企在合资中的主动权、话语权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获得前所未有的尊重。中国汽车企业已经成长到可以和国际大公司相对平等合作的水平,也标志着国际大公司与中国汽车产业的合作模式发生了转换,由将中国单纯视为市场向新技术策源地和率先应用市场转换。
09跨界融合
今年以来,汽车业跨界融合步伐加速。
在重庆汽车行业第35届年会上,长安汽车、赛力斯等17家首批发起单位共同上台发起成立“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全链创新合作联盟”。
如长安汽车、赛力斯等在重庆发起成立“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全链创新合作联盟”。业界充分意识到,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时代,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新的突破口就是加速跨界融合。包括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两业融合”,向“制造+服务”转型。通过服务链辐射扩展,科学、合理配置要素资源,并参与全球竞合;产业链和人才链的“两链聚合”,以人才链的“强”,托举产业链的“优”,并辐射到供应链、创新链,以实现产业价值链提升。而“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全链创新合作联盟”的成立恰恰是车业跨界融合的最好载体。在跨界中站稳、在跨域中发展,是增强汽车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10直播卖车
在车市极致内卷的当下,线上直播间,正成为汽车销售“带货”的新阵地。
今年以来,车圈大佬再也坐不住了,纷纷走进了直播间,搞起了带货直播。小米雷军仅用两场直播发布会,就让小米汽车在汽车圈立住了脚跟——“大定订单超10万,锁单超4万”,四天就干了过去一年的销量。继小米雷军之后,长安朱华荣、广汽曾庆洪、吉利李书福、长城魏建军、奇瑞尹同跃等车企大佬,都开始直播带货,亲自讲解技术、介绍产品,使宣传更有说服力,更能适合体验营销,传播范围更大也更广为人知,进而达到培育用户和扩大销量的目标。
面对内需增速放缓的市场,汽车大佬“直播卖车”不仅只是一场才艺秀,更为一线汽车销售直播卖车作出榜样,为极度焦虑的车企提供了新的营销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