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把陶华碧念成陶碧华的不止我一个!心理学文章

没想到,把法布尔记成布尔法只是我念错中文的开始。

长大后接触的新词儿越来越多,念错的也越来越多:黎巴嫩我一直念成嫩巴黎,纳兰性德念成纳兰德性,陶华碧念成陶碧华,最近又一直把奥密克戎念成奥克米戎……

虽然乱念词的毛病至今还是没能改好,但是学习了语言学后我开悟了,原来这一切不是因为我没文化,而是因为汉字的序顺并不定一能影阅响读(比如当你看完这句话后,才发这现里的字是都乱的)。

为什么会这样?谁该为我一次又一次念错词的社死惨剧负责?

改变语序不影响理解阅读,一定程度上是有科学依据的。

当代语言学学者们发现,一段汉字意思的理解,并不仅仅依赖于单个字的意思,而是由字、词、文本之间互相支撑形成的。如果读者遇到不认识的“字”,就会从“词”的层面尝试理解;如果“词”不认识,就会从“文本”的层面尝试理解。反之亦然。

研究者们在对参与者们眼球监控中发现,人们倾向于把“斜塔”这样的“形容词+名词”当成两个字分开理解,而把“玫瑰”和“灯塔”当成分别完整的词阅读。

也就是说,是否按照语序阅读还和语法构词有很大关系,像“玫瑰”、“灯塔”这样的词,对调语序、出现错别字,对整体意思理解差别可能不大。

这也就是为什么,小学生的作文错误百出,但老师们仍能看懂并进行批改的部分原因了。

语言学中,像整体名词、人名、音译外来词这样无法拆分、本身是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词组的词叫作单纯词。单纯词内部,字的组成对整体意思影响不大。法布尔、黎巴嫩、奥密克戎,都属于这类名词,“单纯”却容易念错。

而对于我们这些天生说中文的人而言,阅读中文又多了一层buff,buff的优点是速度快、可以一目十行,副作用就是容易眉毛胡子一把抓、忽略细节。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动态交互系统(dynamic-interactive)式阅读的概念,作为这是大脑认知处理的三大系统方式之一(其他两种是自下而上/bottom-up和自上而下/top-down)。

学者们发现,在动态交互系统下,母语使用者阅读文本的时候,并不总是一个字、一个词地按顺序进行的,而往往是粗略扫描字词,获得初步信息,再经由大脑意识加工,融入先前经验,理解整体意思,从而很容易忽略如语序、拼写等文字细节。

除了动态交互式的阅读习惯,人脑本身的工作方式也会帮我们“脑补”出错误语序下的正确意思。

大脑认知是一个完整过程,知觉的最终结果并不总是等于部分之和。这种心理研究叫作“格式塔完型说”(gestaltpsychology)。该学说下,哪怕对象部分缺失或位错,大脑仍会加入前经验,将碎破的信息为己所用,最终“脑补”出一个整体形式。

不信你回头读读上一个句子,是不是既有漏字、又有语序错误,但没影响你get它的意思?

同样的道理也能帮助人们“脑补”笔画。很多人记不清“值日”的“值”里有几横,“玩具”的“具”里又有几横,也有人一直搞不懂“粤”字的上部到底封不封口。

从格式塔心理的角度来说,字里面有几横,封不封口,对整个字的构造并没有根本的影响,我们的脑子也就很容易自动忽略这些笔画细节。

这种特性也可以被书法艺术家中应用到创作当中。中文书法艺术大多行云流水,运笔变幻莫测,其中笔画构造往往并不严格遵从标准,常有连笔,甚至有时写差、写漏,但也没影响人们欣赏书法作品。

当然,因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先前经验,完型心理学有时也会让人脑补出令人啼笑皆非的内容。

值得一提的是,有对外汉语研究表明,熟练度越高,语言使用者们就越容易从整体的角度理解文本、忽略细节。看不出语序颠倒,可能是因为你中文水平太高了。

中文本身的特点可能也造成了语序不影响理解的错觉。

现代汉语是短语本位的。也就是说,一个句子的意思,取决于其核心词语,只要核心词语的意思固定,就能组成(compose)短语意思,从而实现(realize)句子意思。短语与短语之间语序对调,并不一定影响句子的理解。

以下图为例,在“瞎说什么呢你这是”中,只要“瞎说”、“什么呢”、“你这是”这些基本词组不变,无论怎么组合,意思都是差不多的,比如“你这是瞎说什么呢”或“你瞎说什么呢这是”。

但这种随意对调、不改变句意的情况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首先,如上文所说,核心词语的确定是前提,如果核心词语边界模糊,就有可能造成句意的模棱两可,那么语序自然也不能随意对调了。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顿分校的语言学者阿尔布莱克特·伊努霍夫(AlbrechtWInohoff)和吴彩丽(CailiWu,音译)以“花生长在屋后的花园里”为例,提供了“花/生长在/屋后的花园里“和”花生/长在/屋后的花园里”两种理解方式。再者,每个“方块字”之间长度类似的特性,带来了“断词”的空间模糊性(spatialambiguity),大大影响了读者的阅读流畅度和句意理解方式。

其次,语序本身在汉语中具有表意的功能,调换语序确实可以改变句子意思,最简单如“我爱你”和“你爱我”之间,意思可不止相差了一星半点。

THE END
1.易读错的55个成语,赶紧大声读三遍!gung成语终审49、力能扛鼎(lì néng gāng dǐng) 50、不容置喙(bù róng zhì huì) 51、蹀躞不下(dié xiè bù xià) 52、沆瀣一气(hàng xiè yī qì) 53、歃血为盟(shà xuè wéi méng) 54、踟蹰不前(chí chú bù qián) 55、虚以委蛇(xū yǔ wēi yí) 来源:中学生读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https://m.163.com/dy/article/JHUNAB2V0536EPBU.html
2.最容易读错的词语脚踝 女红 标识 号召 杀人未遂 本身不遂 似的容易读错的一些词语容易读错的一些词语:2 骨骸ɡǔ hái 薅草hāo cǎo 白桦树báihuà shù 馄饨hún·tún 窗明几净chuānɡ mínɡ jī jìnɡ 嫉妒jí dù 人才济济r?n cái jǐ jǐ 里脊lǐ ji 脊梁jǐ liánɡ 东渐入海dōnɡ jiān rù hǎi 眼睑yhttps://www.360wenmi.com/f/filezzx1i51r.html
3.难认难念难写的字与词最不容易念错的十个: 毛。或许是毛主席老人家的姓的缘故,全国各地的人说得较清楚。 妈。连英文的读音也和中国人民靠,神州之内,海外华侨,均同此音。 天。同一个蓝天,同一个不蓝天,也读不出另外的音来。 土。“地”很多地方的人读不准,土几乎没有什么怪念法。 宝。没有听人说这字,让人听不懂。爱宝之https://www.360doc.cn/mip/930960096.html
4.一阴一阳谓之道南北对话 https://iask.sina.com.cn/b/1769482.html
5.b开头的词语以b头的词语以b开头的成语第785页针对“白字门”,记者昨天联系上了央视新闻中心对外联络人梁蕊妮。她表示,念白字的主持人将会受到相应处罚。“‘圈’按规定是有很多读法,但对主持人而言,应该选择最标准的读法,读错了就得按规定接受处罚。”至于具体的处罚,梁小姐表示:“按照央视规定,念错一个字扣50至200元。” https://www.hujiang.com/cidian/zimubciyu_785/
6.语言常识全知道畅想中心数据平台本书从字、词、句入手,对语言常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分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汉字”“最小的造句单位——词语”“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成语”“蕴涵智慧的俗语、谚语与歇后语”“妙趣横生的诗词文章”“探微名称与称谓”“语言的规范”七篇。目录https://www.cxstar.com/Book/Detail?ruid=20ee09ee000001XXXX&school=GLGD9Afec355ANyFEC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