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字,读错了那么多年,真丢人,今天被一小学生给纠正过来

中国的古诗在声音上是有格律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如果用现在的普通话发音来读,有些格律便不对了。古诗词中的字音,你都读对了吗?

1)饮酒二十首·其五陶渊明

这是一首诗大家都熟悉的诗,这里有好几个字容易读错:“车马”,要念“jū马”。chē是俗音,“自行车”“电车”“气车”的“车”念chē。古人没有“车”(chē)的读音,古人的“车”字只有两个读音:一个是jū,押鱼韵;另一个是chā,在诗里押麻韵。

“飞鸟相与还”的“还”,好像读huán,其实念xuán。中国字有时候不止一个读音,不同的读音有不同的意思。还,念huán时是“还家”的意思,念xuán时是在空中飞翔的样子,所以这里应该念xuán。

“欲辩已忘言”的“忘”,这里不念第四声wàng,而是平声的读音,当做动词,念wáng。

2)敕勒歌北朝民歌

这首诗我们似乎更熟悉,里面的字更容易读错。“阴山下”的“下”,在这里不念xià,念上声,xiǎ,是诗韵里的马韵。

“笼盖四野”的“野”,不念yě,念yǎ,也是上声马韵。

“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见”,念xiàn。

《敕勒歌》是一首汉乐府诗,是中国北方民族流传的民间诗歌,它的体裁是长短句,而不是很整齐的五个字一句。

古诗文中45个最易读错的字,大部分人都读错了

《幸运52》的节目,主持人问参赛选手李白的《将进酒》的“将”字怎样念,结果选手读成了“jiāng”,其实《将进酒》是汉乐府旧题,“将”字应念“qiāng”,是“请、请求”的意思。不光是这个“将”字,在古诗中还有很多字也是很容易念错的。

1、扁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唐李商隐《安定城楼》)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唐李白《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这里的“扁”字应念“piān”,在平水韵中属下平声一先韵,是“小”的意思。不能念成“biǎn”。

2、令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唐李商隐《筹笔驿》)

这里的“令”字应念“líng”,在平水韵中属下平声八庚韵,是“使”的意思。不能念成“lìng”。

3、胜

园林才有热,夏浅更胜春(南朝陈徐陵《侍宴》)

玉山朝翠步无尘,楚腰如柳不胜春。(唐杨炎《赠元载歌妓》)

抱琴花月不胜春,独奏相思泪满巾。(唐赵嘏《听琴》)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霜降红梨熟,柔柯已不胜。(宋苏轼《梨》)

这里的“胜”字应念“shēng”,在平水韵中属下平声十蒸韵。“胜”字在平水韵中分属蒸韵和去声二十五径韵,音不同意义相同。现在汉语中只有“shèng”的读音。

4、凭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唐杜牧《初冬夜饮》)

楼上有愁春不成,小桃风雪凭阑干。(唐唐彦谦《春早落英》)

这里的“凭”应念“bìn”,在平水韵中属去声二十五径韵。“凭”字在平水韵中分属蒸韵和去声二十五径韵,音不同意义相同。现在汉语中只有“píng”的读音。

5、契

契阔阻风期,荏苒成雨别。(唐独孤及《海上寄萧立》)

这里的“契”字念“qiè”,是“久别”的意思,不能念成“qì”。

6、阿

玉桃偷得怜方朔,金屋修成贮阿娇。(唐李商隐《茂陵》)

这里的的“阿”字念“wù”,不能念成“ā”或“ē”。

7、并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唐刘皂《旅次朔方》一说贾岛作)

这里的“并”字念“bīng”,不能念成“bìng”。

8、跳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一笑五云溪上舟,跳丸日月十经秋。(唐杜牧《寄浙东韩八评事》)

这里的“跳”字念“tiáo”,不能念成“tiào”。

9、潦

蝉声不断草堂静,潦水已归村路通。(南宋陆游《龟堂》)

这里的“潦”字念“lǎo”,是“大雨水,雨后积水”的意思。不能念成“liáo”。

10、从

香云双飐玉蝉轻,侍从君王苑里行。(唐和凝《宫词百首》)

这里的“从”字念“zhòng”,不能念成“cóng”。

11、泥

愁肠泥酒人千里,泪眼倚楼天四垂。(唐韩偓《有忆》)

失却少年无觅处,泥他湖水欲何为。(唐白居易《湖中自照》)

这里的“泥”字念“nì”,不能念成“ní”。

12、思

身坐众香国,蒲团诗思新。(唐殷尧藩《过友人幽居》)

料得昔人意,平生诗思残。(唐张祜《题王右丞山水障二首》)

这里的“思”字念“sì”,不能念成“sī”或“si”。

13、要

忆昨相逢论久要,顾君哂我轻常调。(唐高适《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

遗草一函归太史,旅坟三尺近要离。(唐刘禹锡《哭吕衡州,时予方谪居》)

这里的“要”字念“yāo”,不能念成“yào”。

“屋”是一个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变成了平声,不是去声,故应标作wò或è,第七则,还可以增补,表示交并之意,也念平声。

如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的“元夕闻歌百感并,凄清不似旧时声。天涯谁共伤羁泊,出得京城了此身。”并就念平声。

这个帖子让我产生了搜集更多的古诗词中易读错的字的念头。下面是我的搜集,应该难免挂一漏万。希望有人心继续增补。(延伸阅读:诗词写作入门宜读书目提要)

14、醒

表示醒了酒、清醒的意思念平声。如屈原的“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俱浊我独清”,醒清同为平声,故可叶韵。张羽诗:晓风残月酒醒迟。这个地方的醒字只能念平声,否则就出律了。

15、播

播念去声,而不像今天念平声。如陈政诗:“清风久播驰”,播字位是仄声才合律。

16、数

表示动词的数,音“首”,上声,如清方坦庵《思归》“老妻书至劝归家,为数乡园乐事赊”。

表示屡次之意,音硕,入声。如《唐书·韩愈传》:“既高才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喻。”

17、那

一音挪,阳平声,如刹那:梅兰芳《霸王别姬》唱词:“自古常言不欺我,成败兴亡一刹那”,“那”音挪,故与“我”字同辙,古人均念刹挪,因是梵语音译,今天注音刹那,是错误的。

又如那堪:柳永“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音耐,通奈,如纳兰词:“无那尘缘容易绝”。

18、治

动词治作平声,音持,如治国平天下。又如李商隐《韩碑》:“长绳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

19、浪

连绵叠字浪浪,读阳平声。如苏轼《咏史诗》:独掩陈编吊兴废,窗前山雨夜浪浪。本人诗:宜携好枕涕浪浪。又在淋浪一词中也读阳平。沧浪亦读平声。故《沧浪诗话》不能读成沧làng诗话。

20、漫

连绵叠字漫漫,读阳平声。如“故园东望路漫漫”。

21、吹

名词作去声。如玉吹、凉吹、歌吹。如“歌吹是扬州”。如念平声,便不合律。

22、当

当作、只当,读去声。如萧公权先生咏杨花词:人间不当花看。

23、看

一般读作平声。如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看音刊,如果是去声,就不押韵了。

24、它

音拖。第三人称代词。如王国维诗:“高岸为谷谷为阿,将由人事匪有它。”阿音ē,是山阿之意,与它叶韵。

25、教

表示使令之意只读平声。

26、反

平反,读平声,翻案纠正。如陆游《书戒》诗:“有过尚当贳,况可使烦冤。出仕推此心,所乐在平反。”冤、反同是平声,故可叶韵。

27、迟

等待之意,去声。如严维《九日登高》诗:迟客高斋瞰浙江。我在高斋中等待客人,闲得无聊,所以下瞰浙江。

28、烧

名词读去声。如野烧、春烧、烧痕。严维《荆溪馆》诗“野烧明山郭,寒更出县楼。”烧字位只能是仄声才合律。

29、尚

尚书之尚,阳平声。音裳。

30、疏

名词,奏疏,读去声,如老杜:匡衡抗疏功名薄。

31、拚

动词,舍弃,音“潘”。如“愿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如按今音,就不押韵了。

31、准

名字音拙,入声。如老杜诗:高帝子孙尽龙准。

32、使

名词,使者,念去声。

33、比

皋比之比,应读平声。岑安卿诗“晓日皋比暖,薰风绛帐凉”。比字位只能是平声。

34、谜

谜,诗中念去声。张籍诗:“古镜铭文浅,神方谜语多”,黄滔诗:“古器岩耕得,神方客谜留”,这两联诗中,谜字位按格律都得是仄声。

35、思

思在古诗文中,只要是名字或状词,都念去声,如情思、意思、弦弦掩抑声声思、春女思。

36、雍

表示地名的雍州、雍门,均读上声。

37、从

从表示由、自之义念平声,仄声有三个意思,读音各不相同。一音总,意为发髻很高的样子,《礼记·檀弓》有“尔无从从尔”;二音众,表示随行之义,如宾从、《诗经·齐风》“其从如云”,《论语》“从我者其由与”;三音颂,表示同宗,如从祖从父从兄之类。

38、判

念平声其实是拚的通假字,如杜甫《曲江对酒》诗“纵饮久判人共弃”。

39、翰

羽翰之翰念平声。如孟郊《出门行》之二:“参辰出没不相待,我欲横天无羽翰。”

40、便

作“安静”解念平声。如刘长卿《卧病喜田九见寄》:“不解谢公意,翻令静者便。”

41、不

用在句末表示“否”之义,应念平声,音浮。如乐府《陌上桑》:“宁肯共载不”,刘过《唐多令》:“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不”。顺便说一下,今音浮念扶,古音浮归入下平声十一尤韵。

42、任

表示担当之义,如堪任、难任、力任,念平声。如贾岛《送僧》:“晓了莲经义,堪任宝盖迎。”

43、纵

纵横之纵,今音去声,古音平声。纵横二字平声且叠韵。

44、振

表示整、举、救之义念平声。如《诗经》中“振振公族”,又如凤振、麟振、金声玉振、蛰虫始振,白居易《轻肥》:“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史记·秦始皇本纪》:“振救黔首”,亦是平声。

45、莹

今音仅有平声,古音平仄两读,而多作上声。如李绅《望鹤林寺》:“红照日高殷夺火,紫凝霞曙莹销尘。”韦应物《答徐秀才》:“清诗舞艳雪,孤抱莹玄冰。”

诗词有其格律,尤其是近体诗和词,更是规矩绵密,不可随意破格。然而不少字在古代就不止一个读音,一些字音到今天甚至还发生了平仄变化,譬如拥抱的拥字,古音仄声,然而在今天的普通话里只有一个读音yōng,是平声,平仄完全反过来了。诸如此类的情况很多,是在阅读诗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以下为诗词中容易读错的字。这个整理不算全面,但尽量选用知名的诗句,尽量涵括诗词中的高频字。当然了,在日常的诗词阅读中,如果想要迅速而精准地确定字音,最好的方法还是掌握诗词格律以及练习诗词写作,如此就可以掌握每个字的平仄,通晓了平仄后,判断字音就如同灶上骚除了。

古诗的情境(资料图图源网络)

间: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间字有两个读音,这在今天还保留,一音jiān,一音jiàn,此处读jiān。人教版语文教材把“京口瓜洲一水间”的间字注音为jiàn,认为是间隔的意思。这是不懂诗的体现。第一,王安石这首诗是律绝,且首句入韵,间、山、还三个字都在上平十五删韵,如果读jiàn,那么第一句就是三仄尾,留意古人诗集可发现,三仄尾的情况多出现在五言近体诗里,如王湾的“潮平两岸阔”,七言近体诗极少三仄尾,苏轼的“三过门间老病死”是很罕见的例子。第二,无论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都绝对不能平仄通押,如果读jiàn,那就是仄声,它与平声的山、还,不免平仄通押的嫌疑。王安石究极声律,不会忽略这一声病。第三,“一水间”是成词,非王安石独创,如“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此外还有杜甫的五律:“追饯同舟日,伤春一水间。飘零为客久,衰老羡君还。花远重重树,云轻处处山。天涯故人少,更益鬓毛斑。”这里的间字是平声,与山、还、斑押韵,只能是平声,读jiān。

看:

杜甫: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李商隐: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看字有两个读音,一音kān,一音kàn。根据律诗格律,以上的看字平声,读kān。

陈与义: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陆游:明朝日出春风动,更看晴天万里开。

根据格律,以上看字仄声,读kàn。

思:

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欧阳修: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思字两读,作动词时音sī,作名词时音sì,以上思字为名词,读sì。

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此处思字为动词,本应平读。但按照七律格律,两个位置又必须用仄声。李商隐是借用了思字的仄声,因此两个思字读sì。按:借音是李商隐的常用手法,只此一家即可,今人作诗不必再开分店。

欧阳修: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思家,思为动词,平读,音sī。

吹:

黄庭坚:诗来清吹拂衣巾。句法词锋觉有神。

吹字两读,作名词时,如歌吹、朔吹、清吹等,仄声,读chuì。

姜夔: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吹字作动词用时,平声,读chuī。

拥:

韩愈: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拥,仄声,读yǒng,这个字在粤语发音里仍然还是仄声。潮州人可要留意此字了。

听:

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听也是两读字,一音tīng,一音tìng,不分用法,视格律而定。按照词牌《定风波》的格律,首句第二字必须仄声,因此这个听字须读tìng。

过:

李颀: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过也是两读字,一音guō,一音guò。上引两个过字均是律诗的韵脚,而律诗只能押平声韵,因此均读guō。

苏轼: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

这是一首七律的第二联,过字处须用仄声,此过读guò。

醒:

李白: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醒字两读,一音xīng,一音xǐng,此处醒字与“请君为我倾耳听”的听、“唯有饮者留其名”的名等平声字押韵,读xīng。

晏几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按照词律,此醒读xīng。

郑珍:睡醒长嘘一欠伸。茫茫洚水望无津。

这是清人郑珍一首七律的首联,首句醒字处须是仄声,读xǐng。

凭:

杜牧: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凭字两读,一音píng,一音bìn,此处凭字仄读,音bìn。凭字仄读的情况,一般出现在后接一个具体事物的情况下。

陈与义: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此处凭字是平声,读píng。

场:

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场,古音平声,读cháng。

俱:

杜甫: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俱,古音平声,读jū。

教:

王昌龄: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李商隐: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教字两读,一音jiāo,一音jiào,作“使令”的意思时,平声,读jiāo。

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此处教字仄声,读jiào。

令:

李商隐: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令字两读,一音líng,一音lìng,作动词“使令”的意思时,平声,读líng。走传车,传字两读,一音chuán,一音zhuàn,此处仄声,读zhuàn。车字也两读,一音chē,在下平六麻韵,一音jū,在上平六鱼韵,李商隐这首《筹笔驿》押的是鱼韵,因此车字读jū。

李颀:存殁令名传,青青松柏田。

令字作“美好”意思或作名词“命令”时,仄声,读lìng。

忘:

苏轼:存亡惯见浑无泪,乡井难忘尚有心。

柳永: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忘字在诗词里一般作平声用,音wáng。

望:

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望字两读,一音wáng,一音wàng。作名词时是仄声,作动词时两音皆可。此诗望字处须是平声,读wáng。

那:

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苏轼:痴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苏轼: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那,古代兼具“哪”字的功能,平声,音nuó,不读nǎ。

刘过:阴阳舒惨刹那间。刺使天高见一斑。

刹那的那,平声,读nuó,不读nà。此字读音,佛门中人可要留意了。

杜牧:满眼青山未得过。镜中无那鬓丝何。

无那是成词,无奈的意思,此用法下的那,仄声,读nà。

分:

龚自珍:谁分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集今朝。

分,作本分、料想的意思时,仄声,读fèn。

陈恭尹:海水有门分上下,江山无地限华夷。

分,作动词用时,平声,读fēn。

论:

杜甫: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陆游:闭门莫笑衰颓甚,读易论诗亦未疏。

论字两读,一音lún,一音lùn。作动词用时平仄均可,唐人多用作平声。根据格律,以上两个论字均读lún。

王安石:高论已嗟能听少,力行还恨赋材微。

论字作名词时,仄声,读lùn。

阿:

李商隐:玉桃偷得怜方朔,金屋修成贮阿娇。

阿字用作称谓时,如阿娇、阿谁等,仄声,读wù或者è。

王安石:自说曲阿犹未稳,即寻湓水去犹疑。

太阿、曲阿、山阿的阿,平声,读ē。

中:

杜甫: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

中兴的中,唐人多用作仄声,此处中字读zhòng。

陆游:邦命中兴汉,天心大讨曹。

中兴的中,宋人亦读作平声,此处音zhōng。

李白:醉酒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中圣、中圣人,酒醉的隐语,此用法里的中字,唐人多作平声,音zhōng。

不:

刘过: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不。旧江山浑是新愁。

表疑问的不字,平声,在下平十一尤韵,读fóu。

几:

王安石:令尹犀舟失去期。怃然凭几占文移。

茶几、台几、凭几的几,仄声,读jǐ。

任:

顾况:老病力难任。犹多镜雪侵。

白居易:多病不任衣更薄,东风台上莫相吹。

任字作承受、禁受意时,平声,读rén。

禁:

黄庭坚:劳生逆旅何休息,病眼看山力不禁。

陆游:身病不禁连夜雨,家贫只挂旧年灯。

禁字作忍受意时,平声,读jīn。

王维:芙蓉阙下会千官,紫禁朱樱出上阑。

宫禁、紫禁城、禁令的禁,仄声,音jìn。

胜:

苏轼: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胜字作承受意时,如不胜、难胜,平声,读shēng。

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胜利、胜败的胜,仄声,读shèng。

治:

白居易:已遣平治行药迳,兼教扫拂钓鱼船。

王安石:平治险秽非无德,润泽焦枯是有才。

方回:后生如猬总能诗。骨弱瞳昏俗不治。

治字两读,一音chí,平声;一音zhì,仄声。以上平声,读chí。

范祖禹:先生蹈周孔,陋巷乐仁义。新命登谏垣,四方想平治。

此治仄声,读zhì,同义字押韵。

茗:

陆游:时唤行僧同煮茗,亦逢樵叟问迷途。

茗,仄声,读mǐng,不读míng。

暝:

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暝,仄声,读mìng。

并:

曹植: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薛能:常恐此心无乐处,枉称年少在并州。

并州的并,平声,音bīng。

雍:

贾谊: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刘禹锡:新开潭洞疑仙境,远写丹青到雍州。

李商隐:歌从雍门学,酒是蜀城烧。

雍州、雍门的雍,仄声,音yǒng。

韩翃:江城五马楚云边,不羡雍容画省年。

苏轼:中山保塞两穷边,卧治雍容已百年。

雍容的雍,平声,读yōng。

浪:

屈原: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苏轼:独掩陈编吊兴废,窗前山雨夜浪浪。

沧浪,形容词“浪浪”的浪,平声,音láng。

储:

杜甫:朝廷衮职虽多预,天下军储不自供。

李商隐: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长为护储胥。

陆游:旰食忧民宴乐疏。太仓几有九年储。

储,古音平声,读chú。

漫:

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漫漫的漫,古音平声,读mán。

疏:

杜甫: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名词奏疏的疏,仄声,音shù。

纵横:

龚自珍:名场阅历莽无涯。心史纵横自一家。

纵横的纵,平声,读zōng。

便旋:

苏轼:出门便旋风吹面,走马联翩鹊啅人。

便旋,连绵词,音biànxuàn。

(文/邹金灿)

我国的文字博大高深,一字多音,一词多义,古代的读音与现代的读音又不一样。笔者发明,在日常生活当中一些名人政要也都常常读白字,念错字,岂但使得本人无比为难,狼狈万状,而且也造成了很不好的社会影响。因此,笔者对一些易读错的字词作了一番考究,以期对读者有所辅助。

一、《清平乐》和《永遇乐》中“乐”的正确读音

打开《辞海》,其95页显示“乐”有四种发音,分辨为:①lè,喜悦,快活;②yuè,音乐;③yào;④luò。

再翻开《现代汉语词典》,其823页显示“乐”有两种读音,分别为:①lè;②yuè。

最后翻开《古代汉语词典》,其1957页显示“乐”有五种读音,分离为:①yuè,有“音乐”、“乐器”、“乐经”、“乐工”、“姓”五种意思;②lè,有“喜悦,高兴”,“爱好,爱好”,“乐于”,“愿意”,“安泰,泛指声色”,“姓”六种说明;③yào,“喜好”的意思;④luò;⑤liáo,通“疗”。

从以上资料分析来看,“乐”在古代有五种读音,读“yào”音时,通常见于词组“乐山,乐水”,为“爱好”的意思。发“liáo”音时则为通假字,同“疗”。而“luò”音比拟少见。在古代中“yuè”和“lè”音比较常见。那么《清平乐》和《永遇乐》中“乐”是发什么音

《古代汉语词典》指出:“词是一种配合音乐,可以歌颂之乐府诗。”既然是与音乐有关,那么按道理来讲,《清平乐》和《永遇乐》中的“乐”都应读“yuè”音。但翻开许多的儿童启蒙读物(包含笔者上文提到的),笔者发现《清平乐》中“乐”字都注音为“yuè”,而《永遇乐》则都注音为lè。这究竟又是为什么带着疑问,笔者又翻查了《词牌释例》。

《词牌释例》第54页指出:“清平乐,又名《清平乐令》、《醉春风》、《忆萝月》。”宋王灼《碧鸡漫志》云:“欧阳炯称李白有应制《清平乐》四首,借用汉乐府《清乐》、《平乐》乐调名称为词调名。”

由此来看,《清平乐》是源于汉乐府《清乐》和《平乐》,而《古代汉语词典》第1957页也指出,乐府有两种解释:“古时主管音乐的官署”与“诗体名”。而在这里做作应取“诗体名”之意。既然《清乐》、《平乐》是乐调,那么天然应读“yuè”音。而且,《清平乐》是源于《清乐》和《平乐》。由此可推知,《清平乐》中“乐”字应发“yuè”音。

除此之外,《词牌释例》第245页又指出,《永遇乐》又名《新闻》。宋周到《天基节排当乐次》云:“乐奏夹钟宫,第五盏,篥起《永遇乐漫》。”由此也可得知,《永遇乐》也是与音乐有关的,因此其中的“乐”字应读“yuè”。

二、《生查子》中“查”字的读音讲究

《古代汉语词典》中“查”字有两种读音:为“chá”跟“zhā”音。读“chá”时,为动词,有检讨、考察、翻着查看三种意思;读“zhā”时,为姓。

《古代汉语词典》中“查”字也是有两种读音,不外意思却有六种。读“chá”时有三种意思:①木筏;②同“槎”,树茬的意思;③作动词,考核、检查的意思。读“zhā”时也有三种意思:①动词,“抓”的意思;②山楂;③古指放荡不拘礼度的人。

而《词牌释例》第37页指出:《生查子》又名《陌上郎》、《梅和柳》、《楚云深》、《愁风月》、《丝罗群》、《晴色入青山》。原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名。清徐九《词苑从谈》则云:“查,古槎字,张骞乘槎(往天河)事也。”由此可知,《生查子》中“查”字同“槎”,而作“槎”意时读“chá”。因此,《生查子》中“查”字应读“chá”。

三、《将进酒》中“将”的读音

最近,笔者买了一张名为《唐诗宋词吟诵》的光盘。这张光盘是由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焦晃吟诵,上海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焦晃是国度一级演员,上海话剧艺术核心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著名表演艺术家,素有“莎剧王子”之誉,www.gnjjw1.com。

固然这张光盘在整体上来说还是不错的,而且焦晃的朗读富有感情,语气、音调的转换也恰到利益,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当中存在这么一个“瑕疵”:焦老在朗诵李白名篇《将进酒》时,把“将”读成“jiāng”了。此举就比如是在一盘佳肴上放一只苍蝇,使这张光盘的含金量大打折扣。对此,笔者还联想起港产片《醉拳》中的一个片断:成龙饰演的黄飞鸿在与师傅喝酒时,也吟诵了这首诗。而且,独一无二,配音员也把“将进酒”的“将”字念成了“jiāng”。

《现代汉语词典》第675页指出,“将”字有三种读音:“jiāng”、“jiàng”、“qiāng”。同时,其1094页又显示:“将”读“qiāng”时,有“愿,请”的意思,并有举例“将进酒”。

《古代汉语词典》第758页也指出“将”有三种读音:“jiāng”、“jiàng”、“qiāng”。读“qiāng”音时意思是“请”。

《将进酒》,意思是“请饮酒”的意思,带有一种敬意。由此也可得悉,“将进酒”中“将”字应该读“qiāng”音。

四、“斜”字在古诗词里的读音

《现代汉语词典》第1507页指出,“斜”字只有一个读音,但有三种意思:①形容词,跟平面或直线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②动词,倾斜;③姓。

而《古代汉语词典》第1731页则指出,“斜”字有三种读音:①“xié”;②“xiá”;③“yé”,陕西终南山山谷名。依据其注解,“斜”旧读“xiá”。也就是说,“斜”字在古时候读“xiá”。

笔者发现,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两首古诗中涌现了“斜”字:

一首是唐代诗人李峤的《风》。诗的原文是这样的: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另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诗的内容是这样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泊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仲春花。

以前的教学参考书中曾有特别提醒,为了押韵,诗中的这个“斜”字可以读“xiá”,但是近年来可能是出于“规范字音”的需要,“xiá”的读音便被撤消了,致使于连《现代汉语词典》这样威望的工具字典中都显示“斜”字只有“xié”的读音。但是,即使是为了“规范读音”,笔者仍认为这种改法有待商议,理由如下:

其一,古诗文不单纯是一种常识,更主要的是一种民族的优良文化,而这一民族文化的凸起特点就是韵律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特别富有沾染力。上边的两首古诗都是押“”的韵,若把“斜”字读成“xié”的音,整篇古诗的韵味便大大下降。

其二,从不少古诗的遣词法则来看,“斜”字在我国古代应该存在“xiá”的读音。如唐代诗人韩(音“hóng”)的《寒食》一诗中就有这样的一个“斜”字,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烛炬,轻烟散入五侯家。

再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一诗中也有一个“斜”字: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庶民家。

这两首诗同样都是押“”的韵,“斜”字也都正好出现在诗的“韵角”一、二、四句最后一个字的地位被称为“韵角”,而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当时著名的诗人,他们怎么可能连韵律都不讲求呢假使当时“斜”字不是“xiá”的读音,诗人怎么可能把它用到这样的位置上去呢

但“斜”字在古诗词里并非只有“xiá”音,《古代汉语词典》第1731页中就有举例,如杜牧的诗《怀钟陵旧游》中“斜斜更落西山影,千步虹桥景象兼”;张志和的词《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中的“斜”字都念“xié”。因而,要断定在古诗词中“斜”字读“xié”仍是“xiá”,应当联合整首诗或词连看,看有不涉及到押韵的问题。若波及到押韵,个别发“xiá”音,若不涉及押韵,则普通发“xié”。

五、“裳”字在古诗词中的读音

在现代汉语中,“裳”读“shāng”,而在古代应读“cháng”。《说文》中:“衣,所以蔽体者。上曰衣,下曰裳。”在《古代汉语词典》第165页中可以看到,“裳”字只有一个读音,读“cháng”,而《现代汉语词典》第155页则指出:“裳”读“cháng”时,指裙子。古代人跟现代人的衣着方法不一样,古人穿的下衣叫裙,不叫裤子,“衣”跟“裳”是离开的,不像我们当初说的,衣裳是衣服的统称。

六、“羽扇纶巾”中“纶”字读音

七、“转朱阁,低绮户”“绮”的读音

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见”字的读音

最近在雅虎论坛上一个题为《央视“名嘴”们常犯语言错误的演绎》的帖子,引起了笔者的兴致。其中有一条所谓的常犯错误是:把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错读为“xiàn”。根据笔者回想,老师在教我们的时候,也是强调“见”应该读作“xiàn”,而且给我们解释,“见”字读“xiàn”的时候即为“露出,出现”的意思,并且还给我们举例,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等等。对此,笔者不禁得发生了疑难:到底是网友们鸡蛋里挑骨头,没事谋事,还是真的是“名嘴”们犯错了呢: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第669页,“见”字有两种读音,为“jiàn”和“xiàn”。读jiàn”时有9种意思:1动词,“看到,看见”;2动词,“接触,碰到”;3动词,“看得出,浮现出”;4动词,“指明出处或须要参看的处所”;5动词,“会面,会见”;6名词,“对事务的见解,看法”;7“姓”;8助词,“用在动词前面表现被动”;9助词,“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而读“xiàn”时则只有1种意思,意为“出现”。

而翻开《古代汉语字典》第749页,“见”读“jiàn”时有16种意思,读“xiàn”则有4种意思。读“xiàn”音时,4种意思分别为:“显现,出现”;“表示”;“现在”;“现成”。

九、“曲终收拨当心画,此时无声胜有声”中“拨”字的读音

笔者记得在有一次《荣幸52》当中,著名主持人李咏出题:白居易《琵琶行》中“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前半句是什么接着李咏读出可供抉择的四个谜底,其中一个是“曲终收拨小心画”,而李咏把拨字读成“bá”音。当时笔者听了就十分纳闷,老师教的明明是“bō”,而李咏却读成“ba”,毕竟应该信任谁的呢于是笔者翻开了《现代汉语词典》,其第101页指出,“拨”字只有一个读音,即“bō”。再翻开《古代汉语词典》,“拨”字则有两个读音,为“bō”和“fá”,但却没有读“bá”的。由此可见,是李咏搞错了。“拨”作名词时意为“拨子”,即一种用金属、木头、象牙或塑料等制成的薄片,用以弹奏月琴、吉他等弦乐器。其应读“bō”。

十、“踟蹰”与“踯躅”的读音

“踟蹰”与“踯躅”读音很容易出错,而且两个词语也很容易相混杂,“踟蹰”中的“蹰”读它的声旁“厨“chú”,但其中的“踟”的读音却不是它的声旁“知“zhi”,这是最轻易犯错的地方。其实“知”作声旁时,形成的形声字并非只读“zhī”,也有读作“chí”的,如“痴呆”中的“痴”就是一个典范的例子。“踟蹰”的正确读音为“chíchǘ”,有走来走去、徘徊、迟疑等词义,当“踟蹰”作此义时也作“踟躇”。“踯躅”读“zhīzhú”,只表示徘徊不进的意思,没有其余释义。而“踟蹰”除表示徘徊外,还表示心中犹豫,要走不走的样子。

以上所言只是笔者对于古诗词中易读错之字的一些肤浅看法,且以上举例也只是易读错字词中的冰山一角。但是,当我们阔别这些“求全责备”的语言高地,回归到事实生活中时,我们可以发现,上到政府引导,小到一般百姓,大到教导明师,小到学前龄童发错音读错字的景象是不足为奇。

究竟是什么起因导致了这种局势呢笔者以为,这很大水平上应该归罪于我国的学术风气。当前我国的学术风尚很不健康,某些学术职员、教学专家异常的急躁,为出书而出书,为牟利而授课,这样就导致了片面的寻求经济而疏忽教养品质的不良成果。人们在学生阶段特别是启蒙阶段,一旦“习惯于”读错音,那么,错误的读音将随同其毕生,而且就算日后意识到读错音了也是积重难返,一时半刻难以彻底纠正。如斯一来,错误的读音泛滥于我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中,匆匆吞蚀我国的语言文化,以至终极构成一种恶性轮回,使得国人在错误的读音中“不能自拔”。

因此,笔者盼望器重易读错字词,以标准字词读音,独特营造一个良好的文明气氛,让我们,特殊是让咱们的下一代生涯在一个准确的语言环境中。

THE END
1.易读错的55个成语,赶紧大声读三遍!gung成语终审49、力能扛鼎(lì néng gāng dǐng) 50、不容置喙(bù róng zhì huì) 51、蹀躞不下(dié xiè bù xià) 52、沆瀣一气(hàng xiè yī qì) 53、歃血为盟(shà xuè wéi méng) 54、踟蹰不前(chí chú bù qián) 55、虚以委蛇(xū yǔ wēi yí) 来源:中学生读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https://m.163.com/dy/article/JHUNAB2V0536EPBU.html
2.最容易读错的词语脚踝 女红 标识 号召 杀人未遂 本身不遂 似的容易读错的一些词语容易读错的一些词语:2 骨骸ɡǔ hái 薅草hāo cǎo 白桦树báihuà shù 馄饨hún·tún 窗明几净chuānɡ mínɡ jī jìnɡ 嫉妒jí dù 人才济济r?n cái jǐ jǐ 里脊lǐ ji 脊梁jǐ liánɡ 东渐入海dōnɡ jiān rù hǎi 眼睑yhttps://www.360wenmi.com/f/filezzx1i51r.html
3.难认难念难写的字与词最不容易念错的十个: 毛。或许是毛主席老人家的姓的缘故,全国各地的人说得较清楚。 妈。连英文的读音也和中国人民靠,神州之内,海外华侨,均同此音。 天。同一个蓝天,同一个不蓝天,也读不出另外的音来。 土。“地”很多地方的人读不准,土几乎没有什么怪念法。 宝。没有听人说这字,让人听不懂。爱宝之https://www.360doc.cn/mip/930960096.html
4.一阴一阳谓之道南北对话 https://iask.sina.com.cn/b/1769482.html
5.b开头的词语以b头的词语以b开头的成语第785页针对“白字门”,记者昨天联系上了央视新闻中心对外联络人梁蕊妮。她表示,念白字的主持人将会受到相应处罚。“‘圈’按规定是有很多读法,但对主持人而言,应该选择最标准的读法,读错了就得按规定接受处罚。”至于具体的处罚,梁小姐表示:“按照央视规定,念错一个字扣50至200元。” https://www.hujiang.com/cidian/zimubciyu_785/
6.语言常识全知道畅想中心数据平台本书从字、词、句入手,对语言常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分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汉字”“最小的造句单位——词语”“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成语”“蕴涵智慧的俗语、谚语与歇后语”“妙趣横生的诗词文章”“探微名称与称谓”“语言的规范”七篇。目录https://www.cxstar.com/Book/Detail?ruid=20ee09ee000001XXXX&school=GLGD9Afec355ANyFEC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