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话可说的自媒体时代语境下,乡土网红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短视频平台上,“三农”现象级乡土网红频频出现。资料显示,抖音乡土网红代表@巧妇9妹年销农货超千万斤;@蜀中桃子姐单是卖钵钵鸡调料一个月销售额超千万元。乡土网红的力量可见一斑。
作为该工程内容之一,2023年5月30日-6月2日,“我是家乡代言人——‘乡土网红’培训班”在重庆潼南举办,来自短视频领域、电商平台等9位大咖前来授课,全市各区县的57名三农博主参与学习。这一举措,体现了重庆培育乡土网红的坚定决心。
重庆乡村土特产数不胜数,乡村风光美丽无限。如何将这些地方特色推向更大市场,是摆在乡土网红面前的一道思考题。以乡土网红促乡村振兴,重庆该如何发力?
火了却无法变现?
三农博主经营账号遇瓶颈
虽然短视频平台释放了三农内容的活力,但当下三农博主们的账号运营仍面临许多困境。
“策划、拍摄、剪辑、直播都是我一个人,能力、精力有限。”参训的不少人感慨,由于缺乏内容策划、拍摄方面的专业人才,视频的精美度和更新频率受影响,账号的曝光度不高,吸粉能力不强。
对此,本次培训班授课教师、电商学习中心认证讲师刘尧表示,三农账号有发展优势,也必然有其发展局限。
“相较于其他账号,三农账号的原生态确实能让人眼前一亮,但博主们往往缺乏专业培训,内容参差不齐,大部分‘过于原生态’,缺乏美感、故事性和可读性,这也是制约账号成长的因素之一。”同时他表示,三农账号聚焦的本应是乡村文化、产品,人设的打造和账号定位很关键,如果因不相干的内容火了,想变现也很难。
乡村为何需要网红?
地方经济发展、文旅发展的关键
乡村振兴的路上,乡土网红究竟扮演怎样的角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而随着短视频市场中,城市用户数量与规模接近饱和,城市市场竞争空间不断缩小且日益“内卷”化,广大的乡村也意味着巨大的用户市场。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尤为重要。网红经济作为新的经济模式,与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是潜力无限的经济增长点。
作为三农工作的深度实践者,谭建兰坦言,乡土网红是解决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所在,不仅能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还拉近了城市与农村的距离,“我们卖的是产品,但客户收到的是一份‘乡愁’。”
除了能发挥带货优势,乡土网红还是家乡的推介官,这一点,@小山村女支书的创作者游莉深有体会。游莉告诉记者,在直播中她向网友介绍了家乡垫江县包家镇小山村的乡村风貌、风土人情,不仅让这个鲜为人知的村庄被知晓,还成功招商引资,“去年,一位‘90后’青年人通过直播来到村里考察并开发了‘山地越野骑行文旅项目’,目前已进入经营阶段。”
“酒香也怕巷子深。”刘尧表示,乡土网红们承担起传播者的角色,通过短视频和直播推广家乡,这对于地方经济发展、文化旅游推广具有重大意义。
怎样才够乡土、够红?
乡土网红,怎样才够乡土、够红?具体如何打造?这场培训会给出答案。
在具体操作层面,刘尧透露了孵化三农账号的爆款逻辑:结合农村元素,做有反差感、人格化、能产生共鸣的内容;“阿玛尼短视频教程”的创作者王宇带领学员进行手把手实操练习,传授视频拍摄、运镜技能;国内头部MCN公司洋葱学院校长、洋葱视频培训总监袁云新精细化则讲述了操盘抖音直播的全流程,教导学员读懂算法,撬动公域流量。
一场培训下来,大家收获颇深。
游莉也对“三农”工作有了新想法。据她介绍,目前她所在乡镇已经成立电商直播孵化基地,接下来她将组建运营团队,整合其他乡镇资源,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呈现乡村美食、美景等特色产业和文旅资源,并培育更多新农人,讲好家乡故事,繁荣家乡文化。
网红在努力,政府也在作为。记者了解到,为推动涉农电商、网商发展,重庆市商务委正在编制《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工作方案(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升级版创建。接下来,还将组织“2023网上年货节”“第五届双品网购节暨2023重庆6.18电商节”等活动,推进直播带货,加大涉农产品网络营销力度。
根植乡土,了解乡情,能辨乡音,一部手机架在田间地头,搭建起小村与世界的桥梁。当下,重庆各地乡村特色产业不断涌现,因地制宜培育乡土网红,必将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