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和一些粮食种植大户聊天的时候,他们告诉我他们,种植小麦和玉米一年每亩地的收入只有200元左右。其中一个管姓农场主告诉我,他现在包了300亩土地,基本上全部种植粮食,扣除人工成本、种子、化肥、农药、机械等费用后每亩地最多也就收入200元左右。他自己包了300亩地一年种植粮食的收入也就在70000元左右。其实对于这样的结果还是在我的预料之中的。
农业发展面临瓶颈
1、农产品品质低
从封建社会开始,农民就想尽一切办法从种植的土地上获取更大的产量。农业在发展几千年之后,这种最为传统的观念还是没有改变,现在农民会用更多的方法从土地上获取财富,包括加大化肥使用量,增加种植密度,建设农业设施等等,这些方法无非是为了获取更多的产量。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中产阶级迅速壮大,这些新兴起的中产阶级开始对于生活品质的提高的需求是显而易见的,其中吃饭就成为最为明显的一个方面。这些中产阶级开始对农产品高品质的需求也是非常明显的。而对于需求端的要求,很多种植农业的从业者是满足不了的,也就造成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一些中产阶级宁愿去日本购买几百元的大米也不愿再购买中国几元的大米。所以下一步提升种植农业从单纯追求产量,变成对品质的追求是农业发展的破局所在。
提高农产品品质
2、农产品产销脱节
在农村走访的这几年发现,产销脱节是农业发展遇到的一个非常大的瓶颈。一方面是农业从业者无法获取农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例如2018年山东肥城地区大面积种植莴苣,但是市场的需求端对于莴苣的需求并不是很强烈,造成很多种植者将莴苣耕到地里。另一方面是农业从业者无法获取作物的种植面积,盲目跟风种植,导致农产品滞销。例如2017年山东西红柿滞销就是因为河北地区,江苏地区,辽宁地区大面积种植西红柿,这些地区种植的西红柿大量供应京津和上海的需求,导致山东地区的西红柿无法顺利销售,最终造成最精品的西红柿0.5元一斤,给很多农户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所以打通农产品的产销的中间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改变以往将菜贩子作为产销的对接环节,切实的发挥互联网和订单农业的优势,改变农民盲目种植,梳理好农产品的供求关系是农业发展直挂重要的环节。
农产品产销脱节
3、农资产品价格高
对于很多种植农业从业者来说,农资价格上涨也是他们面临的重要的问题。最近几年随着对一些化工企业补贴的取消,导致农资产品价格呈上升趋势。前几年很多农资经销点还能够赊销给一些种植大户,但是随着农产品价格下滑,一些种植大户跑路,导致现在很多农资经销者要求一些种植大户进行现款交易,而农资又是农业生产环节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农资产品的价格上涨又增加了农业种植的成本的投入。下一步稳定农资产品价格,让更多的种植大户用上产品质量好,价格实惠的农资产品也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增加农资生产企业和种植大户的直接对接,减少中间环节来减少农业种植的投入成本。
农资价格高涨
4、农业资金短缺
农业发展缺乏资金是对于很多种植大户感受最深的痛点。这次和一些种植大户聊天的时候,他们告诉我,去年玉米到现在还没有销售,一方面是因为疫情的关系销售渠道受阻,另一方面是现在玉米价格呈上升趋势,他们还想再等等。由于上一季的农产品销售不及时造成资金回笼较慢,这样就会给很多种植大户带来资金上的困难。其实农业是成本回收较慢的一个行业,而这个特点也就造成农业发展往往会遇到资金短缺的一些情况。多以下一步优化农业贷款手续,降低农业贷款利息,强化一些农业合作社的金融功能成为农业发展势在必行的要求。
农业资金短缺
5、机械化程度低,人工成本高
虽然现在在我国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农业规模化种植已经开始初步形成规模,但是农业的机械化程度还是相对较低。在机械化程度低的情况下,很多种植大户不得不通过雇佣更多的工人弥补机械化低的不足,也不得不通过雇佣更多的工人来完成农业生产工作,这样就会造成农业生产的人工成本的增加。在泰安的宁阳雇佣一个工人每天要支付70元左右的工资,在泰安的肥城是按照小时支付工资的,一般一个小时的工资在8元左右,在农忙的是一个小时要支付10元-12元的工资。而人员成本的支出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瓶颈。下一步应该切实发挥农机合社做社的作用,切实的将农技补贴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加强农技补贴的监管力度,促进农业种植大户的计划进度,促进农业的发展。
机械化程度有待提高
其实在农业发展中还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很多农业从业者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逐渐摸索出来的,而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也是农业发展的过程,只有这些问题在全社会三农工作者努力下逐步的解决,农业才会慢慢摆脱现在所面临的困境。其实最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对于农业也带来新的机会和课题。例如如何更好的利用网络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如何利用网络做到一些农村地区的精准扶贫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特别是在2020年脱贫的收官之年,农业应该会有一个长足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