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物联网商业模式(精选5篇)

【关键词】云计算;物联网产业;商业模式;价值链

一、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正在迅速发展,其服务将无处不在,且服务应用由用户决定。虽然物联网产业发展环境比较良好,但仍然存在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创新体系不完善,产业链条缺乏融合统一、发展不均衡,链条内外各行业间协作困难多,用户使用成本过高,产业盈利模式未明确和产业环境中的安全等问题。从我国现存的由网络运营商向使用物联网业务的企业客户直接提供通道服务、运营商与系统集成商合作、平台运营模式、应用服务模式或产业联盟模式等物联网商业模式可以看出,这些模式都不是从价值创造、维护和实现的角度提出的,而是从技术的角度提出来的,缺乏对设备商、集成商等重视,也忽略了客户的潜在互动价值和产业链的发展均衡问题。

二、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产业链商业模式结构构建与分析

借鉴李卓贤(2011)结合云计算技术提出的云聚合模式思想和陈志刚、韩正君(2010)提出的“物联网的本质是信息的聚合重构的,而物联网信息聚合服务的本质是价值的聚合和重构”,并比较现存的模式和对云平台化运营发展模式的分析,笔者认为可以将云提供商作为物联网产业链参与者参与到以网络运营商为主导的物联网云平台化运营发展模式的产业链当中(如图1所示),对整个产业链结构进行优化。在用户缺乏独立提供该服务的经济和技术条件的情况下,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产业,即采用物联网云运营平台是一个可行有效的选择。

一般地,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应从元器件到设备、从软件产品到信息服务,物联网每个功能层都包含了硬件产品、硬件设备到软件产品、系统方案,还有行业应用系统的运维服务。其结构包括感应设备提供商、网络设备提供商、网络运营商、软件及其应用开发商、系统集成商、物联网运营及服务提供商等六大环节。物联网运营商利用云平台和服务提供商提供的资源,将云服务与物联网服务等其他内容通过计算等处理整合后存储在云平台的数据池中,然后按照终端用户的需求,将所需的服务或内容通过互联网络传送给终端用户。在这个平台上,物联网服务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网络运营商以及终端用户等参与者都可以交流互动,可以有效地避免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并且信息共享程度高。

三、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1]李卓贤.云聚合:物联网商业模式的可行选择[J].通信世界周刊.2011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大学生;涉农创业

2015年“互联网+农业”启动后,国家正加紧发挥“互联网+农业”在农村地区拓市场、促创业、提就业的重要作用,促进涉农方面的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在“互联网+农业”浪潮的推动下,大学毕业生选择互联网模式进行涉农创业也有了更多机会和保障。

一、“互联网+”对农业的深远影响

1.打造绿色安全的食品品牌

“互联网+农业”通过互联网技术创建安全监控、可追溯系统和品质认证系统,创造透明可查的绿色食品供应链。打造“互联网+农业+品牌”,通过品牌效应增强消费者的信任。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农业生产技术和营销模式的现代化和标准化进程,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涉农从业人员的效益回报。

2.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互联网+农业”通过互联网搭建金融平台,构建起农业产业链各个过程的金融支撑,为涉农企业或个人提供融资渠道、资金支持、风险保障和网上支付等服务。这种“互联网+农业+金融”的模式目前有监管层主导的村级互助基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等形式,均取得不错的效果。为进一步解决农村金融产品的供给问题,创新金融服务和产品,“互联网+农业+金融”模式必然会让更多金融主体参与进来,实现互联、农业和金融的深度融合。

3.重塑农业产业链

首先,利于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促进农业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实现“智慧农业”和“科技农业”。其次,利于升级农产品销售模式,通过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解决涉农信息传递受阻或信息传递不对称而产生的供求问题;利于促进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农业生产资料及各类农业经济要素的最佳配置;利于创新农商模式,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各个细分市场,有了更多创新创业的可能性。

二、大学生涉农创业现状

1.大学生涉农创业意愿

随着“互联网+农业”的创业领域不断扩展,以及近年来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选择涉农创业的人数不断增加,“超过半数的学生表示支持在校期间参与学校组织的涉农创业,近六成的学生表示愿意在毕业之后继续从事涉农创业类的工作。”

2.大学生涉农创业意愿影响因素

决定大学生的涉农创业意愿取决于个人认知和能力,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涉农创业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大,除此之外,他们认为涉农创业最主要的障碍是经验不足、缺乏社会关系以及资金障碍。另外,家庭观念、学校教育、政府支持、创业环境是影响大学生涉农创业意愿的客观因素。因此,助推大学生投身农业领域进行创业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3.大学生“互联网+农业”创业优势

刚步入社会的毕业生在各方面能力都尚未成熟,而互联网创业具备创业门槛低、上手易、可操作性强的特点,是毕业生创业不错的选择。而“三农”领域具有巨大的商业潜力,特别是“互联网+农业”启动,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智慧农业”,提高我国农业的竞争力,其中将创造无限的商机,目前涌现的几种涉农互联网商业模式:农资电商、农产品电商、农业物联网、休闲农业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互联网+农业+X”使农业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及支环节,都能产生出更多细分的市场主体,可以容纳相近学科和不同学科的大学生进行创业和就业。

三、助推大学生“互联网+农业”创业实现路径

1.加强创业教育,转变农业观念

加强创业教育的引导作用,完善课程设置,将创业教育纳入大学教学计划。丰富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增设创业心理学、企业管理、互联网应用等课程。合理设计课外创新创业活动,举办网络商务应用创新、农业智能化创新、农业技术创新等竞赛,成立互联网类创新创业社团,促进课内课外的双效配合。邀请在“互联网+农业”创业卓有成效的企业或个人现身讲课,传授互联网涉农创业经验。

2.健全服务体系,构建合作平台

3.健全支撑体制,加大政策扶持

健全大学生涉农创业激励机制体制,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应需求的综合扶持政策。整合校内外资源,利用与政府、企业的合作契机,创建“互联网+农业”创业孵化基地,设立创业天使资金,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设备仪器和场地支持、法律支援。

参考文献:

1.1物联网的应用研究

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体育竞赛与体育训练、教育培训、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3]。

1)物联网在社会经济与生活中的应用

2)物联网在物流方面的应用

1.2我国物联网应用研究现状评述

我国对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的研究非常多,这些研究丰富了物联网的理论研究领域,对我国物联网的理论体系完善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满足了当前我国物联网发展的特定需求。

1)上述文献中提出的主要观点

2)研究可能存在的不足

2对物联网的认识

2.1物联网技术的综合性

2.2物联网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

2.3物联网表现为一种网络集合

物联网是万物相连的网络,是信息网络和实体网络的集合。其中信息网络是万物信息流的载体,物体实体网络是万物发生关联时的实物移动网络,其部分与现有物流网络重合。物联网运营的目的是万物智能处理,智能信息是手段,物体控制是过程,物体处理是结果。物联网的实质是一个网络,其信息网络和实物网络都是物联网运营的经济网络。在物联网运营中网络应发挥实物信息沟通与实务移动功能,规模经济是物联网物流的经济学原理,在未来物联网规划上应加强物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

3辨析物联网与物流的关系

基于上述分析,将物联网看成一种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和独立的产业来看,物联网与物流的关系就较明确了。物联网与物流的关系如同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物流支持物联网各种物的移动(处理)活动,同时物联网产业扩大物流的服务市场以及物联网对智能物流发展的推动。物联网对智能物流发展的推动表现为当前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

3.1物流管理支持物联网的运作

3.2物联网产业扩大物流的服务市场

3.3物联网与物流网络结合,实现物的智能化管理

2016年天猫双11全球购物狂欢节1207亿元的销售额、17.5万笔/秒的交易峰值、12万笔/秒的支付峰值,是未来5年消费场景的实战性预演,背后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最新技术力量的支持。数据驱动经济增长。从计量的角度看,PB是大数据的临界点。根据IDC《数字宇宙报告》,到2020年人类拥有的数据量以ZB(1ZB=1,048,576PB)计量。预计,随着IoT的应用普及和在线化,人类将迎来“数据核爆”。数据将如同农业时代的土地、资源、劳动力,工业时代的技术、资本一样,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生产要素。技术驱动发展范式持续创新。传统工业时代形成了包括科技研发模式、标准化流水线、批零体系、物质资源消耗等在内的发展范式,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消费者成为推动创新的核心力量,产业模式的变革围绕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而展开。在线常态化。

截至2016年,全球网民达32亿,智能手机用户达25亿,在线用户将逐步拓展到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到2016年6月,中国互联网网民达7.1亿,渗透率已经超过50%,日均上网达3.8小时。网络购物、支付宝、滴滴打车等已经成为路边小贩卖菜,偏远农村地区大妈购物,上班族出行的新常态,在线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存在。

1.0vs2.0

数字经济1.0的核心是IT化,互联网刚刚开始发育。在这个阶段,信息技术在传统的行业和领域得到推广应用,属于IT技术的安装期。通过推广应用IT技术,大大提升了原有经济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了运行成本。同时,成长起了以IT设备制造和相应软件业为主体的信息产业,互联网开始兴起并得到初步应用,但是没有能在全社会形成成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这个阶段持续到21世纪10年代。近年来,基于数字技术、以互联网平台为重要载体的数字经济发展开始兴起,我们称之为2.0时代。数字经济2.0的核心是DT化,即万物在线互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数据成为驱动商业模式创新和发展的核心力量。数字经济2.0架构在“云网端”新基础设施之上,生长出互联网平台这一全新的经济组织,并带来了商业模式、组织模式、就业模式的革命性变化。对比1995年和2016年两个时代的主要互联网科技公司,我们可以发现二者在技术水平、业务方向、组织架构都存在着根本性的不同。

三大特征

架构在新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之上的数字经济2.0,具有平台化、数据化、普惠化三大特征。

数据化——新兴的数字经济2.0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高度数据化。工业时代的公司,以IT技术为核心实现数字化,数据的流动以及在线化范围有限,数据应用场景主要局限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的生态圈之中。数字经济2.0时代,数据的流动与共享,推动着商业流程跨越企业边界,编织全新的生态网络与价值网络。正如埃森哲首席科学家齐韶先生所言:“云计算模糊了企业内部IT与外部IT的界线……公司间传统的数据与程序相隔离的状态将有望被打破,随之将出现新的商业生态和价值网络……未来五年,公司间的业务流程可能会高速增长,这反过来将有助于商业生态系统的建立……公司IT系统一旦穿过防火墙,就非常容易与其它公司的IT系统实现信息交流与交换,从而越过公司界线执行业务流程。”

普惠化——在数字经济2.0环境中,“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特点,实现了普惠科技、普惠金融和普惠贸易。在科技领域,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按需服务业务形态使得个人及各类企业可以用很低成本就轻松获得所需要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而不再需要购买昂贵的软硬件产品和网络设备,大大降低了技术门槛,根据阿里研究院测算,云计算的使用可以使企业使用IT的成本降低70%,创新效率提升3倍。在金融领域,以互联网信用为基础的新型信用评分模型,对于普惠金融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大数据统计概率计算,可以使得不同风险的个体得到精准的风险评估,从而能够匹配差异化的金融信贷服务,让更多的个体享受到适合其各自风险特质的金融信贷服务。据网商银行业务团队的计算,假设不良总金额保持不变,如有新型信用评分模型的支撑,那么可授信的客户数量将大幅提升。可授信的企业类客户数量将增长360%,为原有数量的4.6倍;可授信的个人类客户数量将增长1600%,为原有数量的17倍。

在全球贸易领域,数字经济2.0为全球带来了普惠贸易的全新局面。普惠贸易意味着各类贸易主体都能参与全球贸易并从中获利,贸易秩序也将更加公平公正。普惠贸易包括以下几个特点:弱势群体能够参与国际贸易;贸易流程更加方便透明;国际贸易信息对称;全球消费者能方便购买来自全球任意地点的商品;贸易中的参与主体,如消费者、小企业,都能从中获益。跨境电商快速发展、eWTP理念得到积极认可,正是普惠贸易快速发展的例证。

未来的样子

过去20年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这轮技术自身的积累与进步。而未来十年,这轮技术则向零售、制造、教育、医疗、文化等行业深入渗透。与此同时,各种新技术将层出不穷,量子计算、区块链与生物科技等将在未来获得突破性进展。伴随技术进步,经济组织也将进一步演化,数字经济2.0时代的平台经济体将进入蓬勃发展的黄金阶段,成为全球经济活动的主角,彻底改变我们的工作、生活。

想象一:自由连接体

在网络的连接下,数字经济将为社会创造上亿的就业机会,成为促进民生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亿万个体将成为数字经济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个自由连接体,未来社会就业将出现六个趋势:

“平台+个人”的“平台式就业”将成为基本的就业景观。

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式就业”将成为一种重要的就业方式。

U盘式就业、分时就业、斜杠职业等“灵活就业”将极大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基于网络、跨越地理距离的“分布式就业”将越来越普遍。

基于数字技术的产业、商业和经济模式快速创新、快速演化、快速迭代,大量高度细分、快速演化的新职业将大量涌现。

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大学生、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将获得更加公平、更加可贵的就业机会。

预计未来十年到二十年:

未来十年,数字经济将创造更多的岗位和就业机会,人类将更多地倾向于成为芭蕾舞演员、专职音乐家、数学家、运动员、服装设计师、瑜伽大师、小说作者等等,成为给机器人安排任务的“主人”,人类和机器之间将形成一种共生共存关系。

未来二十年,八小时工作制将被打破,50%劳动力将通过网络实现自我雇佣和自由就业,灵活就业成为未来人们的重要就业形态。

未来二十年,在制造业领域60%、服务业领域30%的重复、枯燥、繁重劳动,以及大量的家庭服务将被人工智能机器人取代,人工智能机器人将成为重要的劳动力大军,形成人类特定时期的技术性失业。

想象二:人人经济

在网络的连接下,每一个个体都有权力、有机会成为数字经济活动中的活跃主体。每一个个体的创新、创业、创意、创造能力将得到极大释放,人人设计、人人制造、人人销售、人人消费、人人贸易、人人银行、人人物流等新的生产经营模式将逐步涌现,催生人类经济活动的新范式,形成人人经济的新景象。

预计未来十年:

经济和产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数字经济规模将超越制造业规模,贡献全球25%的经济总量。

众创众设将成为企业与用户改进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的重要创新方式,用户和消费者通过网络参与研发设计,成为企业聚集智慧,提升研发设计能力的新渠道。

4D打印将成为满足个人化、快捷需求的重要制造模式。

自然人经营权、消费权、资源获得权,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人类的重要权力。人人都有利用互联网开设网店、开网约车、售卖自家农产品、交换个人闲置物品等的权力;人人都拥有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商品和服务的权力;人人都享有通过自己的信用、无需担保平等地获得贷款等金融普惠服务的权力。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将成为数字经济服务业发展的新形态。每一个个体在获得金融普惠服务、快捷高效物流服务的同时,也有权利和义务为经济社会活动提供资金支持、物流快递等服务并从中获得收益和报酬。

想象三:平台经济体

想象四:万物在线与数据核爆

移动互联网如同一个强大吸引力的黑洞,将世界万物连接在一起。到2016年底,全球网民数量将突破35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26。人的在线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物的在线化也正在迅猛发展。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构建了互联互通的网络,人与机器自由穿梭在边界日益模糊的虚拟与现实之间,共同编织着生动的实时在线世界。数据量将呈现爆发式增长,真正成为核心生产要素,通过在线数据、迭代算法、实时计算匹配供需,进行市场资源配置。

超过万亿传感器将接入移动互联网,超过10%的衣服、鞋、眼镜等都能接入移动互联网,首款植入人体式手机也将上市。

无人驾驶汽车将占美国汽车保有量的10%,人们将乐于使用汽车共享计划而非使用私家车,全球范围内使用汽车共享服务的行驶里程将超过私家车。

超过10%的人拥有人工智能私人助理,帮助我们买菜、饮食搭配、健康建议、安排行程、补充知识等。

自然人机交互成为主流,人类可以通过自然语言、身体动作甚至思考意识与机器进行交流。

全球的数据量将超过230ZB,以数据计算为基础的零人工干预的经济模式也将迅猛增加,将超过经济总量的10%。

计算量将代替耗电量成为衡量经济活跃度的重要指标。

想象五:再造经济学理论

数字经济是以交易和账户为中心的经济体系,交易效率远远超过生产效率,不同于以生产为中心的工业经济体系。从生产到消费,从柜台到平台,从IT到DT,数字经济的发展对经济学带来三大冲击:一是诸如市场理论、产业经济学理论、边际成本理论、博弈论、就业理论、产权理论、竞争理论等一些具体领域;二是资源稀缺性、理性人等基本假设;三是方法论。

经济学研究者将更深入地参与到数字经济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数字经济的核心概念,研究数字经济的核心问题,创造性地构建起数字经济的理论体系或框架。

目前,国内的3G行业上演的恰似一部热血大片。谨慎与乐观并存,是专家和业者更为普遍的心态。

以往传统互联网采用的收费模式始终未成气候,例如以杀毒软件为代表的收费应用开始逐步走向免费化。与之相比,自3G时代崛起的移动互联网,其直接收费模式成为可能。以苹果应用商店AppStore为例,它的收费模式在用户间已形成共识。

如果说3G刚开始拼的是网络、终端,接下来就是拼应用。

而这些CP(数据业务内容供应商)们的共同特点是,他们都认为自己的产品是本领域最好的,都有在领域成为老大的野心,同时他们又会谨慎地面对现阶段运营商、终端厂商和大渠道商SP相对强势的局面。

缺乏重量级产品

缺少“杀手级应用”目前仍是国内应用行业最大的困局。艾媒咨询董事长兼CEO张毅认为,归根到底,中国移动互联网背后涉及太多PC互联网的身影,商业模式大多照搬PC互联网的运作模式,几乎完全同质化。“手机特性完全没有突出,必然是死路一条。”

手机物联网或成解决方案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经历了几年的发展,其价值被资本过分估高,产业变得越来越虚无缥缈。”张毅说,“虽然大量新鲜血液涌入手机应用开发者行列,但目前95%的开发者处于负收入状态,这显然不是一件好事情。”

张毅看好的是,利用手机的摄像头、定位、重力感应、移动性等独有功能与传统实业结合起来的手机物联网模式。在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物流管理、交通监控、农业生产等领域已经开展了基于手机物联网的应用。国内,手机物联网产业也已经逐步进入实用阶段。

据悉,中国电信首推物联网手机技术“翼机通”,这一应用不仅为用户提供传统的手机通信服务,还可通过手机实现门禁、考勤、食堂消费、信息等多种服务。闪购公司推出的消费生活体验平台――闪购,通过杂志、报纸、DM单等纸质媒体上的闪购码,手机扫码下单,也能即刻实现商品随时随地买卖,构成独特的手机物联网商务产业链。

能解决用户的实际需求,而不是玩一些容易被用户厌倦的娱乐小应用,这才是“全球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根本归宿”。

等待拐点

就目前中国3G市场现状来说,中国移动稳坐市场占有量第一把交椅。不过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认为,现在公布的数据都不见得真实,这个数字只是真实数据的最上限。同时有在中移动工作的内部人士也告诉记者,移动目前真正的TD网络用户甚至不可能达到1000万,而前述中近3000万的数据也要看其是以终端还是TD网络使用为标准。

THE END
1.电商助农:打造高效农产品供应链,助力乡村振兴电商助农作为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商务部和财政部联手推出的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2020年底便实现了对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全覆盖,当年便实现1.79万亿元的农村网络零售额。近两年,中央又先后提出“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等相关政策。随着https://www.cfsn.cn/news/detail/2041/276165.html
2.互联网农业如何做农业电商互联网+农业怎么做→MAIGOO知识摘要:如何做农业电商?互联网+农业怎么做?对农产品来说,电商绝不是挑战和替代传统渠道,更多的应该是与传统渠道“融合共进”,通过融合“电商+传统渠道”的商业模式,实现商业模式的升级和完善。想要做好农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就必须利用好线下优势,让线上线下优势形成联动和互补。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https://www.maigoo.com/goomai/183900.html
3.“互联网+”下农业产业发展——以姚庄黄桃为例近年来,姚庄黄桃主产地利用互联网,大力发展“互联网+黄桃”的电商新模式大力拓展销售渠道,将姚庄黄桃销往全国各地,给姚庄黄桃产业注入新的生机,产业发展更加规模化、标准化。“互联网+农业”的多渠道销售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有异于传统销售的模式,可以扩大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促进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0711/15/18629235_1088153794.shtml
4.“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首先,对国外的“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进行分析,从智能化生产、电商销售、互联网金融等方面研究其发展模式,根据中国国情进行借鉴。 然后,对中国的“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当前互联网农业所存在的不足。 (1)顶层设计不完善。随着“互联网+”农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需要上层制定出完善的总体规划,来http://www.hnskl.org/m/list_78/4084.html
5.“互联网+农业”领域,存在哪几种创新的应用嘲和商业模式?实例:如“周边游”、“周末去哪儿”等平台通过整合休闲农业资源,为游客提供便捷的预订和服务体验。 综上所述,“互联网+农业”领域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多种多样,涵盖了从农业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这些创新的应用和模式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还为农民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机会和更便捷的金融服务。https://news.softunis.com/30676.html
6.“互联网+”休闲农业(精选十篇)“互联网+”休闲农业 篇1 1 陕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要求。陕西依托现有资源, 围绕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进行科学规划, 建立了以农户和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新型休闲农业模式。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u3q0bco.html
7.iBi育成模式解析“互联网+”孵化重地经济网公司和区内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如:宁夏共享集团、宁夏区烟草公司、宁夏发电集团、宁夏伊品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下一步,将开展面向能源、电信、金融等行业提供商业智能、数据中心及管理软件销售及开发业务。 互联网+农业 在农业领域,如金智电子等企业利用将信息传感、自动控制等智能系统加入到农业标准化https://www.ceweekly.cn/2015/0910/126552.shtml
8.云农场种植模式:推动“互联网+农业”的新模式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注重,在经济允许的前提下,“认养农业”会得到越来越多青睐。而电商行业的崛起,也为认养农业的运输、销售提供了便利。 云农场的种植方式是一种现代化的农业模式,运用互联网技术,能够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解决土地闲置和农产品滞销的难题。 https://blog.csdn.net/Danny_948536/article/details/132104043
9.以“互联网+基地农业”打造智慧农业“安丘模式”——记“山东优秀大学生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农户”为运行模式,以“互联网+基地农业”为理念,经过近两年发展,企业总资产已达1200万元,净资产达到907万元。2020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公司现有员工26人,同时还建有20余人的兼职研发团队,直接带动就业632人,辐射带动就业2000余人,对当地农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http://www.sdwfvc.com/info/1087/25316.htm
10.“广东省现代移动互联网研究院”在京揭牌3篇(全文)为了解决食品安全与信誉问题而从食品领域能延伸出可追溯体系。消费者通过手机扫描产品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看到产品的追溯信息, 产品生产到销售的过程一应俱全, 而这些都需要互联网等技术的支持。 1.3 有利于农产品销售模式的升级 由于农业容易受到气候、季节、区域等因素的影响, 还有我国小农经济, 自主经营和自给自足的https://www.99xueshu.com/w/filex7z02e4p.html
11.“互联网农业”模式下农产品营销策略研究“互联网 农业”模式下农产品营销策略研究.pdf,“互联网+农业”模式下农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摘要: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依托着科技革命的浪潮,互联网在全世界得到了 普及,尤其在最近的十年里,电子计算机进入了家家户户,互联网已经在各 个领域深深融入生活中,促进社会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524/8132143071005071.shtm
12.我国农产品营销现状分析及未来农产品营销新模式有哪些?在“互联网+农业”的风口上,农产品与可视农业、餐饮、认养、微商、社群、网络直播、众筹、电商、直销店等方式结合无疑将会是未来农产品营销的新模式。 作者:北京市富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关海燕http://www.zgxczx.cn/content_29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