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除建立健全数据基础制度,还要增强数据基础设施支撑能力。
《征求意见稿》力争在当前情况下,说清楚数据基础设施的概念、发展愿景和建设目标,指导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形成横向联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基本格局,打通数据流通动脉,畅通数据资源循环,促进数据应用开发,培育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什么是数据基础设施?
《征求意见稿》指出,农业经济时代,基础设施主要是农田水利设施。工业经济时代,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电力系统等成为新的基础设施,而数字经济时代,网络设施、算力设施、应用设施等构建了数字基础设施。如今,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而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进一步促进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对于支撑数据基础制度落地、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从三个方面向澎湃新闻记者阐述了《征求意见稿》的重要性,“一是数据流通与价值释放,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是数据流通与价值释放的关键。二是数据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支撑,它如同数字经济的‘血管’和‘神经’。三是有助于提升国家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它也能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加精准、全面的数据支持,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
据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进程。印发实施“数据二十条”,确立数据基础制度框架,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政策陆续出台,实施“数据要素×”行动,各类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加快涌现,实施数字新基建和“东数西算”工程,算力总规模达每秒246百亿亿次浮点运算,算力基础设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10月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系统部署。在10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也曾提到说,“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离不开基础设施保障,离不开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我们将加快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形成实物工作量,引导社会资本有序参与开发利用。”
王鹏也向澎湃新闻记者指出,从实施路径来看,10月份的《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为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政策支持,而此次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则更加注重具体实施路径和操作细节的制定和落实。
有哪些目标?怎么落实?
《征求意见稿》指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是数据基础制度和先进技术落地的重要载体。在主要目标上,分为五方面来看:一是在数据流通利用方面,建成支持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保障数据安全自由流动的流通利用设施,形成协同联动、规模流通、高效利用、规范可信的数据流通利用公共服务体系;二是在算力底座方面,构建多元异构、高效调度、智能随需、绿色安全的高质量算力供给体系;三是在网络支撑方面,构建泛在灵活接入、高速可靠传输、动态弹性调度的数据高速传输网络;四是在安全方面,构建整体、动态、内生的安全防护体系;五是在应用方面,支持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赋能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
到2029年,基本建成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主体结构,初步形成横向联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基本格局,构建协同联动、规模流通、高效利用、规范可信的数据公共服务体系,协同构筑数据基础设施技术和产业良好生态,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总体功能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数据可信流通,开放普惠的数据流通;二是高效算力供给,多元异构的算力协同;三是数据高速传输,高效弹性的数据传输网络;四是全程安全可靠,动态全面的安全保障。
行业区域数据基础设施做主体,企业数据是重要组成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总体架构分为技术架构、主要构成两个方面。
谈及《征求意见稿》发布后,可能利好的行业以及社会资本参与情况,王鹏表示,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应用等各个环节的企业将受益于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推进,而随着数据的爆发式增长,对算力和存储的需求也将急剧增加。因此,算力与存储行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此外,数据的高速传输是数据基础设施的关键支撑之一,因此网络通信行业将受益于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推进。
王鹏指出,随着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推进和数据要素市场的快速发展,社会资本将看到市场机遇和投资价值,预计将有更多的社会资本陆续进入该领域参与开发。
在算力底座、网络支撑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及在算力底座方面,推进算力资源科学布局、推进东中西部算力协同、推进算力与数据、算法融合创新等内容;在网络支撑方面,提及要建设高速数据传输网,实现不同终端、平台、专网之间的数据高效弹性传输和互联互通,解决数据传输能力不足、成本较高、难以互联等问题;推动传统网络设施优化升级,有序推进5G网络向5G-A升级演进,全面推进6G网络技术研发创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