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方案

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办学至今历经二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已培养毕业生近万人,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人才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为全市计算机应用和软件技术领域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实施校企合作,已摸索出“职业素养+专业理论+专业实训+特色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校内现有各类计算机600台、实训室10个。

姓名

性别

出生

日期

民族

学历

所学专业名称

专业技术职务

职业资格

证书

李云峰

19751126

汉族

本科

计算机应用技术

副高级

物联网工程师

彭旺新

19720729

数学与应用数学

网络调试工

文治国

19761023

计算机及应用

网络设备调试员

吴蕾

19760705

计算机应用与维护

肖志彻

1964122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高级网络工程师

余洋

19761109

曹阳

19790517

计算机科学教育

中级

曾成志

19841129

回族

平面设计师

冯巩

19770704

高级网络管理

毛方

19780329

杨芬芬

19690514

信息技术

杨维

19740523

计算机应用

高级程序员

易文强

19790802

电子信息工程

营销师

袁四刚

19760225

赵宇阳

19750926

机修钳工高级技师

周建刚

1976092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

杜孟秋

19900303

苗族

美术学

初级

蒋瑞琴

19930612

建筑环境艺术设计

向帅

19930629

土家族

杨林

19920115

教育技术学

易倩

19891129

尹宜鹏

19980327

网络工程

易典

19831030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以深化“双元主体、重德强能、岗位定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以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保障,以基于岗位任务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为引领,主动适应湖南省信息化建设和长沙市各企、事业单位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全面加强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内涵建设,校企互动,共同努力,将本专业建设成为湖南省具有引领作用的示范性专业。

2.具体目标

(1)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目标

在“双元主体、重德强能、岗位定向”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深度与企业融合,进一步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即以培养德能兼备的,熟练掌握计算机各方面应用知识的,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团队协助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的,能适应长沙市社会计算机五大岗位群需求的中级专业技术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2)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活动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争取两年内打造1门省级标准精品课,5门优质核心课程。完成《计算机技能实训教材》、《计算机多媒体设计案例》等4本校本教材的开发,并实现教材在长沙地区广泛应用。建成1套“标准化、共享型”的围绕5门优质核心课程的专业教学资源包,并通过数字化校园搭建公共教学资源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与社会服务。

(3)教学模式目标

(4)评价机制目标

建立学校、企业(行业)、教育行政部门三位一体的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强化校内外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两年内建立1套校企合作和教学评价制度,搭建社会、企业、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并将评价体系按学年细化执行,使专业办学质量得到更好的提升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5)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计划两年内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专业带头人2人,引入行业资深专业带头人3人,培养骨干教师5人。保证专业教师都能有机会到企业顶岗实践培训或参加国内外各级各类调研、培训,两年内培训不少于15人次。另外,每年督促1名青年专业教师参加研究生学习。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力争两年内建成一只不少于15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逐步形成兼职教师在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和顶岗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主导地位。积极承担科研课题,计划确立省、市级课题4项。

(6)校企合作目标

(7)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目标

开展教学资源输出,提供技术服务工作,逐步扩大服务范围,推进市场化办学进程,两年根据企业、用人单位订单要求招生至少200人。确保培训人员广泛得到企业的认同,提升社会影响力。

三、建设思路

四、重点建设内容

加强基于岗位任务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提高教学的质量标准,带动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长效机制的探索,全力推进“双元主体、分段实训、岗位定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全面加强内涵建设。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构建“双元主体、重德强能、岗位定向”人才培养模式

(1)深入调研,专业定位

科学完善人才培养方式,充分组织人力参与社会调研。形成相应总结材料以此作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

①第一年内成立由本专业骨干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组成的调研小组,依据湖南省信息产业及长沙地区近几年的发展需求及人才市场的反馈信息,深入企业调研。形成适应各企、事业单位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要求,满足五大岗位群的岗位能力标准的调研报告。

(2)制定人才培养标准

根据人才培养模式调研结果,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培养标准制定时,要根据岗位任务对人才培养规格进行界定并要得到企业的认可。要采用碎片化等科学方法将从人才培养标准整合到课程体系建设中。

(3)强化专业办产业机制

(4)深化订单培养规模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经费预算表

序号

建设项目

经费预算(万元)

2018.7-

2019.6

2019.7-

2020.7

小计

1

深入行业、企业调研

2

0

3

制定人才培养标准

4

专业办产业运行机制

合计

6

总计

7

2.课程体系建设

计算机应用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

(1)确定“岗位定向”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本专业设定的五大岗位群能力的要求,积极与行业资深专家、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展开研讨,结合学生的岗位理想,对学生进行上岗前的系统培训,实现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的优质对接。共同完成以17个岗位课程为主体的新课程体系构建,通过实践每个岗位课程再围绕典型工作任务开发1—2个实训项目。

(2)科研课题建设

在课程体构建的同时,由校领导亲自挂帅,市级教学管理部门督阵,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工作。两年内,完成一项省级课题《中职学校分层教学在计算机学科的实践与研究》。力争将科研成果在两年内转化为实际教学成果,并通过各项考核验证其成效。

(3)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突出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培养,按工作过程导向,吸收企业技术骨干参加,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重组,建设开发基于项目教学的5门优质核心课程:《office办公软件与应用》、《企业网搭建》、《动画制作》、《平面设计》、《网页制作》。建设过程中加大与锐捷网络公司等企业合作,以企业专家为主导,最终将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成为既是企业的技术培训教程,也是学生的专业教材,并形成配套的教学资源库,争取在基于岗位任务和面向职业活动的职业教育课程的建设上取得突破。同时,通过基于岗位任务的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带动其它专业课程的改革不断深入。

(3)精品课程建设

在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经过前期调研,配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针对岗位要求的核心知识与关键能力,进行深入调研。开发精品课程,争取两年内以省级精品课的标准打造1门精品课——《计算机平面设计》。

(4)专业教材建设

(5)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

针对专业5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建立一整套满足教学改革需要的教学大纲、教材、讲义、实验、实训、实习指导书,构建融纸质教材、电子教材、网络资源库的立体教学资源。为师生开辟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平台。其中,两年内要重点打造“三个一”工程,即每门优质核心课程要建立1个考试题库,1个素材库,1套完整的课堂教学课件。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经费预算表

2019.7

课程体系调研工作

科研课题开发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8

15

精品课程建设

5

10

专业教材建设

教学资源库建设

19

38

3.教学模式建设

(2)落实新型教学模式的运用情况,组成由企业专家、学校教务督导部门组成的考核小组。每半个学期对教学模式运用情况根据考评体系进行考核考评,并建立合理的教学模式考评档案,随时对考评结果进行反馈,纠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模式建设经费预算表

调研立项

教学模式测评

教学模式考评档案建设

课程提升

11

21

4.评价体系建设

(1)建立校企共同发展的联动机制。激发学校、企业和社会三方共同发展的需求与愿景,形成合作的动力,使校企合作更具有生命力。成立以企业技术人员、高校专家和本专业教师组成的评价体系建设指导委员会,在第一年,共同参与调研工作,提出对现有评价体系调整和充实的建设方案。

①第一学期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和高校专家命题对学生进行期末考评,以考试成绩为本学期评价结果;

②第二学期组织学生在校内实训,邀请企业技术人员来校指导,结合专业考试成绩,以综合考评本学期评价为结果。

③第三学期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组织技能考核大赛,以大赛评委考评名次为本学期评价结果。

④第四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参加观摩实践,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带队教师进行考核,结合专业教师命题考试,以综合考核结果为本学期评价结果。

⑤第五学期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由企业技术人员组织岗位考核,以考核成绩为本学期评价结果。

⑥第六学期组织学生在顶岗实习的同时进行职场训练和岗位技能鉴定学习,以政府和企业组织的技能鉴定证书考核和毕业的综合考评为本学期评价结果。

计算机应用专业评价体系建设经费预算表

体制调研

各种制度制定

科研课题

评价机制细化

12

(二)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长期规划,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培训力度。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聘请教育专家、行业培训专家、企业及用人单位领导和技术专家等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培养教师拥有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灵活的教学方法;深入行业、企业及用人单位,掌握社会人才需求和人才标准的第一手材料,为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基础。努力打造一支专业能力超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力争在两年内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5人,引入行业资深专业带头人3人。

1.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

(2)聘请3名具有高级职称,企业经验丰富、组织协调能力强,在行业企业中有一定影响力的一线资深工程师作为兼职专业带头人,使专业发展与行业发展同步,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零距离接轨。

2.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3.“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1)校内外专家交流

为扩大交流,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将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同时不定期聘请外校同行来校交流,或派出优秀教师到外校进行交流学习。

(2)委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岗位实践

按照《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要求每位专职教师每年在兼职单位参加实际工作天数不少于12周。通过兼职、顶岗挂职等形式在增加自身阅历、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充实教学内容的同时帮助合作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强化校企合作与互动。教师顶岗实践中既要熟悉企业的岗位任务、岗位流程,又要学习企业的岗位培训技能,同时要利用自身理论基础扎实的优势为企业员工提供技术指导,使学校、企业双受益。

(3)教学观摩与竞赛

每学年定期举行由全体专业教师参加的教学观摩赛、专业技能大赛,并根据国家及省市安排选派教师及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大赛。

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2)对兼职教师上岗前进行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能力培训,并组织考核。在第二年开始安排兼职教师到高等学府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并筛选出合格的兼职教师到国内培训机构进行相应培训。

(3)建立动态管理的兼职教师资源库,注重其教学理论学习和培训,加大兼职教师培养的力度,加强业务档案管理,保持兼职教师队伍稳定。根据学校工作实际不定期地召开学术研讨会指导专业建设,为在校师、生举办技术讲座,成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中的纽带和桥梁。

5.教师参加国内外进修与培训

为进一步拓宽教师视野,学习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经验,选派学科带头人到国家级培训机构学习,并择优参加国外培训;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级培训机构学习,并择优参加国家级培训。计划每年每人平均参加培训或参加国内专业交流研讨会至少1次,力争安排每年有8人次参加各级培训。

计算机应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经费预算表

专业带头人建设

骨干教师建设

双师型教师建设

兼职教师建设

教师参加国内外进行培训

聘请专家来校指导

20

30

60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1.深入调研,完善制度建设

第一年针对“双元主体、分段实训、岗位定向”人才培养模式,组织企业技术人员、专职教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组成调研小组对现有校企合作机制进行调研、评估,形成调研评估报告。根据调研评估报告调整现有合作机制,制定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其中包括生产性实训管理制度、质量评价标准,实训作业考核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等。同时,建立相应的质量监控体系,明确校企双方的权限和责任,确定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职责和实训兼职教师的岗位职责与管理制度。

2.调整合作企业数量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现有校外合作企业的数量,两年内扩充3家校企合作单位,构筑起“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岗位实习”三级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创造更多的学生实习岗位,安排更多的学生实习。

(1)组成专家组对市场进行调研,考核所需设备、技术、人员以及设计公司发展前景。

(4)调整公司岗位安排,为毕业生创造就业机会。

4.进一步拓展校内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能力,开展教学资源输出,重点加强技术培训工作,利用专业教学资源和实训基地的设备和条件,为社会和行业开展技术培训、专题技术讲座、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等服务;为长沙地区的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培训服务;通过与政府、企事业单位产、学、研合作的方式,提供各种技术支持服务;建设共享性教学资源库,搭建公共教学资源平台,并以此带动专业服务能力提升。

5.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1)完善基础实训室

与企业技术专家研讨,进一步拓展计算机基础、网页制作、硬件维修等专业实训室的实践教学功能,及时更新、购置计算机等设备,使专业课的实验开出率达到教学基本要求规定的95%以上。2018年7月完成对各专业实训室扩容,达到各实验能同时容纳300人同步实训的规模。

(2)扩建多功能计算机实训中心

与锐捷网络公司的资深专家共同论证、设计扩建多功能计算机实训中心方案,增加网络实训设备,电子商务初级实训设备,多媒体实训设备等缓解实训工位紧张现状,提高实训室的实用性,确保实训效果真实性(仿真性),充分体现专业课教学的职业特性,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

6.完善校外顶岗实训基地建设

目前,该专业已拥有3个校外实训基地,这些基地的建设与使用使本专业实践教学真正实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缩短了学生的岗位适应期。为进一步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新增实训基地3个,即长沙弘昌文化科技有限公司、长沙创友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湖南航星档通科技有限公司,更好地满足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需要。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长沙弘昌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平面设计

顶岗实习

长沙创友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网络搭建

实习实训

湖南航星档通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

实训基地名称

主要功能

实训基地性质

计算机应用专业校企合作经费预算表

制度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430000

196000

626000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聘请专家来校讲座

五、建设进度

要深入企业行业进行调研论证,与项目组共同研究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专业定位、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岗位标准,以“双元主体、重徳强能、岗位定向”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职业素养+专业理论+专业实训+特色培养”课程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全面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按实际需求岗位标准要求修订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研发适合人才培养需要的实用教材;建设一支凝聚力强、战斗力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为了使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有机衔接与融通,要进一步完善基础实训室,扩建网络技术中心,新建综合布线技术实训中心,从而实现校内实训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在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融入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积极开展教学资源输出,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共享专业教学资源库,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同类学校提供服务。

本着“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的总体思路,第一年着重基础资料的收集;包括各种计划、方案的制定、实践教学、顶岗实习等过程记录及阶段性经验总结;课程体系改革实施5321工程(5门核心优质课,3本校本教材初稿、2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库、1门省级标准精品课);教师队伍建设实施2345工程(2名学科带头人、3人参加国家级以上培训、至少4位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5名骨干教师);建立不少于8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按需聘请2-3名企业专家教师来校任教。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社会活动、专业竞赛项目。进一步完善基础实训室,初步完成综合布线技术实训中心建设。

第二年突出对项目实施中问题、经验的汇总与材料总结;修订、完善课程设置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各种实习、实训的规章制度编制;继续深入课程体系改革建设1门省级精品课、5门优质核心课、多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库,修订3本校本教材,进行3项省级课题的研究;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实施2345工程;建立不少于15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参与学校教学活动,并注意总结经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继续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社会活动;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功能,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搭建公共教学平台,以此带动本地区本专业(群)服务能力提升;扩建网络技术实训中心,完善综合布线技术实训中心。

七、保障措施

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是专业建设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保障:

(一)组织机构保障

项目建设小组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调度、监控、检查,对项目建立定期自评、督查制度,每季度进行一次督导,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自查,及时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整改落实。用足用好教育部项目建设经费,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和学校自筹经费,确保项目经费专款专用,发挥经费的最大效益。

(二)制度保障

(三)项目经费保障

计算机应用专业项目建设计划拟投370万元。其中有国家拨款投资300万,学校自筹70万。

根据建设的需要,其中50万元用于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主要用于成立职业技能鉴定站,精品课程建设,专业实训教材研发,教科研项目研究,教育信息化建设。37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主要用于“双师型”教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及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兼职教师任教,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聘请职教专家讲学及教师其他业务能力提高培训。100万用于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主要用于组建计数机应用及信息技术服务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网络搭建实训机房建设与完善,影视、动漫实训室建设(升级、软件购置),平面设计实训机房建设与完善。

(四)人力资源保障

内培外引双管齐下,加强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切实保证新教师有半年以上的企业实践经历,安排专任教师每年到企业实践,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系统安排专业团队教师参加国内、外教育理念与教育技术培训。大力引进或聘请企业专家担任专、兼职教师,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从高等院校吸收学历高、能力强的优秀毕业生加入教学团队,保证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七、预期效益

通过建设,力争将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打造成具有中职示范性的重点专业专业,带动长沙市及周边城市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发展;为湖南省以东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带动IT产业的发展,使我校成为长沙市计算机应用行业技能人才的优质输送基地。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根据“双元主体、分段实训、岗位定向”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了解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并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标准,建立合理使用的教学模式;以“职业素养+专业理论+专业实训+特色培养”为核心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开发3门具有专业特色的主干教材及配套资源,丰富教学资源库,通过教材编写提高编写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从而带动其他专业教师发展,使教师的整体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二)师资队伍

通过参加培训、企业实践等方式,两年内,培养专业带头人1人,使专业带头人的比例增加12.5%;培养骨干教师2人,使骨干教师的比例增加25%;新培养“双师型”教师3人,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5%以上;引进行业、企业兼职教师4人,使兼职教师比例增加25%;聘请挂职的行业技术专家2人,使师资队伍中的行业技术专家比例增加12.5%。从而形成素质精良、结构优化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专兼结合师资团队,使职称、学历、类型、年龄等结构更加合理,达到数量、水平更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和培养企业人才培养需求的效果。

(三)校企合作

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每年至少与1家以上企业签定校企合作协议;每年至少输送5名教师到企业实践;深入调研,每年至少聘请1名以上的行业技术专家来学校指导教师和学生;每年为2到3家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从而实现校企互动,达到校企双赢的效果。

(四)实训基地

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实训实习设备,使实习实训条件达到领先水平,从而更好地满足教学的需要和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每年能为企业输送计算机应用型人才100人。两年内至少与3家以上的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实现实训基地既能用于教学实践,也能用于企业生产,达到产学结合的效果。

八、其他

2018年12月

本网站由湖南省教育厅主办,湖南省教育厅信息中心承办,保留所有权利,未经允许,不得复制、镜像

THE END
1.中小型企业网络规划实例企业网络拓扑图的设计方案中小型企业网络规划实例 目录 一、网络拓扑图 二、选用网络设备 2.1 防火墙 2.2 核心层交换机: 2.3 二层交换机 2.4 路由器 三、设计思想 3.1 Internet接入 3.2 有效利用VPN技术 3.3 IP地址划分 3.4 网络管理 四、配置 4.1 配置6509 4.2 配置路由 前言https://blog.csdn.net/qq_20004095/article/details/141500870
2.校园局域网网络建设规划方案20240913082250.pdf校园局域网网络建设规划方案.pdf 12页内容提供方:157***7523 大小:1.19 MB 字数:约1.09万字 发布时间:2024-09-16发布于河南 浏览人气:1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校园局域网网络建设规划方案.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913/8121036141006125.shtm
3.网络改造集成规划方案(5篇模版).docx网络改造集成规划方案5篇模版第一篇:网络改造集成规划方案网络系统 集成 改造规划方案 17目录1项目概述.1项目背景.1项目目标.1项目范围.2参考依据.2建设原则.3改造方案.3办公网改造.3综合网改造.4综合布线改造.5互联网及机房建设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3558717.html
4.企业办公网络建设方案设计企业办公网络建设方案设计是一个综合性项目,涵盖了需求分析、网络架构规划、设备选型、安全策略设定、性能优化和维护等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个概括性的设计方案,它基于之前的信息,但我会提供一个更新的视角,考虑到最新的技术和行业最佳实践。 1. 需求分析 https://blog.itpub.net/70023952/viewspace-3023336/
5.网络实训室建设规划方案网络实训室建设规划方案.doc Manofsteel| 9页|22.48KB|0次下载| 0.0 (0人评价) 我要评价: 用手机看文档 下载 开通VIP 计算机网络实训室建设方案 一、 总体目标 在信息化技术飞速普及和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信息网络 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对计算机网络建设、应用、管理 维护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网络技术人才https://doc.mbalib.com/view/18b125037192a71caf1350153f404edb.html
6.Ranplan无线网络仿真规划方案运营商·运营人n支持5G网络的规划仿真;n支持室内网络的规划仿真建设,支持建筑物精细化3D建模;n支持设计方案指标可视化https://www.txrjy.com/thread-1144449-1-1.html
7.GPRS网络建设方案及设计从上面的GPRS网络结构图可看出,GPRS网络建设包括两大方面,第一是核心网部分的建设,包括SGSN、GGSN、BG、CG、DNS;第二部分是现网升级部分,就是包括交换子系统、基站子系统、操作维护系统的软、硬升级方案和Gb接口连接方案。下面就分别从这两大部分的网络现状及本期 GPRS建设进行阐述。 https://www.hqew.com/tech/fangan/1212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