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化服务推广模式转变,农服人该往哪儿走?农技

农化服务为农民和农业生产提供全面的、配套的、综合性的技术服务,是农业生产与技术进步的有力保障,为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和现代服务业同农业深度融合,信息化技术正在改变传统农化服务的方式和模式,探究农化服务信息化平台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是提高农化服务质量和实现科学施肥的重要途径。

农业经营主体对农化服务有何需求?

章跃庆和他的团队主要服务于中高端客户群体和农业园区,在客户群体对农化服务的需求上,章跃庆可谓是了如指掌。他表示:“农化服务是肥料产业的衍生,它实际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品进入市场实现销售的重要手段,也是一种宣传的手段。但农化服务在当下的服务范围已经发生了扩展,不再局限于肥料行业。现如今的农化服务应该称为农业服务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章跃庆认为,农化服务的范围一定要延伸,农化服务本身就是连接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使用的桥梁,也是树立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和品牌的保鲜剂。客户群体对农化服务的需求也在从农化服务向农技服务转变,这样的需求就包含农业种植技术服务、农药化肥施用、种子种苗推广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服务。

怎样做好农化服务?

在采访中,章跃庆指出了当前市场中大部分企业的农化推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他认为,当前很多的农化服务主要还是由肥料行业的企业在做,是基于农化产业所诞生的一系列服务。因为当下做农药的企业在做肥料,做肥料的也在做农药,服务主体的交叉使得他们都要做农化服务。但国内做农化服务的企业并未将产品和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即便农化服务做得再好,但服务和产品没有相结合就都是空谈。农化服务还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许多国内的农化服务企业并未真正深入到一线。物、技结合才是实现农化服务的核心手段。技术为产品服务,产品为技术落地。当下做农化服务的企业应该把产品和技术进行深度、高效地融合。

在复盘农化服务技术人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时,章跃庆认真总结道:“首先,农化服务人员必须要能吃苦,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最主要的。其次,一定要诚实守信,踏踏实实去服务客户。第三,一定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第四,一定要善于学习、观察、总结,洞悉客户的心理,实现客户的需求。第五,一定要有足够强的执行能力和专业能力,许多农化服务人员下基层的时候还是会执行不到位,受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一定要增强基本功,真正将服务落地,这是核心问题。”此外,章跃庆还总结了自己的经验,驾驶技术,沟通技巧,电脑技术等也十分重要,农化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还应该有所提升。

农化服务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

当下气候环境条件变化莫测,我国各地的农业管理模式不同,还有许多新的技术和产品出现,对农化服务的推广和施行造成了许多困难。当前多数从事农化服务的企业多以引入和对接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为主,忽视了我国农业对农化服务的实际需求。

对此,章跃庆表示,“后续农化服务的提升不应该盲目引进或是照搬新的技术和服务,国内外种植地块的土壤性质也并非完全相同。我国的土地是国有制,而国外的土地是私有制,耕地属于私人财产,因此他们对保育耕作、促进土壤健康的措施十分重视。相较于国外的耕地保育工作,国内对于种植地块土壤的保育工作还是有所欠缺,这就造成了我国在应对作物病虫害和土壤作物养分的供给问题上,还存在许多不足。技术核心是唯一的,但产品存在许多选择。农化服务需要针对技术去操作,只有用好的技术去配产品才能解决产品上的问题。同时,农化服务还应当结合实际,与当地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土壤结构还有当地的种植机构相配合才能真正做好农化服务。”

未来农化服务如何实现新转变?

在访谈的最后阶段,章跃庆对农化服务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展望,“未来的农化服务一定要将物技结合做到最完美的优化,这是农化服务的核心。对于未来的农化服务,无论是大田作物还是小作物,农化服务都要更加聚焦到产品和作物本身去做服务。农化服务在当下已经演变为农技服务,涵盖了产品、技术、加工等产业链性质的一系列服务。同时,农化服务应该更加智能,更加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要求。”

THE END
1.中国农业的服务化转型和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成长(摘编)近年来,许多地方探索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帮助农业微观经营主体尤其是小农户有效解决“干不了、干不好、干得不经济合理”的问题,成为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典型形式。农业生产托管通过促进农机服务特别是农机规模化作业服务与农资集中采购(套餐供应)、技术集成应用服务、农产品统一销售、农业金融保险服务有机结合,在使http://www.farmchina.org.cn/ShowArticles.php?url=U28MaVw8BTBXZlIxW2sFYARr
2.促进服务供给和服务需求的高效匹配东营科技职业学院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呈现多元化和高端化特征:综合性服务需求突显,涵盖农产品加工、品牌建设、金融保险、市场营销等全产业链环节;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数字化服务需求高涨,精准农业技术、物联网监测等手段的运用,可以实现生产管理的精细化和高效化;定制化服务需求日益增加,个性化的服务模式能更精准http://it.dykj.edu.cn/info/1070/5359.htm
3.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7大措施缔造经销商“农资+”服务模式随着农资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建议经销商以农资供应服务为主线,通过以下7大措施缔造“农资+”服务模式。 构建综合服务平台 线上平台:开发农业服务平台,集农资销售、农技咨询、市场信息于一体,方便新时代的种植业主“一站式”获取所需资源。 http://img.pesticidenews.cn/zgny/yxcl/content/353c6e40-9958-4ab1-a8c3-c667cf76277d.html
4.施可丰“农资+农机+农技+金融”服务新模式获第四届全国农服大会鲁网10月10日讯9月27日,由中华全国供销总社农业生产资料与棉麻局、合作指导部、金融服务部为指导单位,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主办、湖北省供销合作总社、宜昌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等单位协办,第四届全国农业综合服务商大会暨第十届全国农资科技博览会在湖北宜昌举行。 http://news.10jqka.com.cn/20241010/c662293305.shtml
5.农技服务体系(精选十篇)这种按照行政区域设置、行政方式操作、计划模式运行的农技服务模式,已难以满足农业区域化、特色化发展对农技服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而从农技推广渠道来看,农业科技创新应用尚未建立完善的供求关系,推广服务形式单一,渠道不畅。同时,从事农技推广的主体,不是农业科技成果的拥有者、经营者,而是政府各级农技推广部门,这难有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97nngv9.html
6.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及其近年来,河南各地成立的农民合作社联盟以及尝试推行的“农业科研院所或者高等院校—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服务模式,就是一种各地市合作社合力、农业科研院所或者高等院校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合力为农户提供农技推广等生产性服务的有效服务格局。这种服务模式强调在各地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业科研院所或者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304/14/8448336_452483593.shtml
7.农业服务体系范文12篇(全文)当前,在我国社会化农业技术服务组织不健全的情况下,政府农技推广机构仍然是农技推广体系的主力军,其地位在相当长的时间不会动摇。 为此,要创新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必须要按照“稳定公益性,放活经营性”的发展思路,采取“三位一体”的模式,即以农技中心及区域农技站为主,以试验示范基地(点或示范园区)为依托,以民间https://www.99xueshu.com/w/ikeypfigqkw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