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联网+”和农业转型升级专家原来是这样想的

关于“互联网+”和农业转型升级专家原来是这样想的

近日,“第一届生态信任农业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校教授、国家农村信息化专家李道亮,在论坛上做了“‘互联网+’与农业转型升级”的主题演讲。

李教授主要讲了三个问题,分别是目前我国农业转型的压力,“互联网+”与现代农业的关系,以及他对于农业转型的思考。

我国农业转型的压力

目前,我们国家正处于一个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的转型压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业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据统计,合作社在我们国家农业生产组织中占的比例还不到31%,同时现有合作社规模也比较小。这样的情况是搞不了现代农业的。另外,农业劳动生产率很低。举一个例子,国外一个劳动力的产出能顶我们20个劳动力的产出。

第二、老龄化问题凸显。今天的农村,越来越多的农民是老人。有一个大致的统计,中国一线劳动力的平均年龄大约在50到60岁,越发达的地方越老,越落后的地方越年轻,但也不是太年轻,都在45岁以上,45岁以下的几乎没有。再一个就是劳动力成本,原来劳动密集型是我们的优势,现在是劣势。

第三、资源利用率低。我们国家地大物博,但是水、肥、药的利用率大约只有一半。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技术不达标。

第四、资源和生态环境已经触到红线。雾霾肆虐、河流被污染、80%的土地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第五、信息严重不对称。“蒜你狠”“姜你军”的这种情况还时有发生。

第六、安全指标不完善。虽然发展趋势向好,但是仍然不容乐观。这就是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压力,这种生产方式是不可持续的,所以农业必须转型。

农业路在何方?

“同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薄弱环节的农业现代化。所以中国必然要走通过技术进步走高效、集约、安全、可持续的现代农业道路”。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为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李道亮认为,从技术层面看,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是建立精准的生产体系。首先,“机器取替人”,“电脑取替人脑”。利用物联网技术,使机器智能化,通过事先设定好的程序,智能操控生产过程。同时,利用大数据,使农业走向精准化,如精准施肥、精准用药等。如果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精准的,就可以做到生态无污染,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其次,建立高效的产供销体系,来减少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比如订单农业。

第三,建立发达的产业支撑体系,包括信息产业、装备产业和服务产业,这三大产业的提升对现代农业是一个有力的支撑。

最后,构建高效的科技研发与人才培养体系。

“互联网+”与现代农业

李道亮认为,互联网是一个工具,这个“+”就是要对生态要素进行重新配置,使业态进入一个新的状态,比如说生态信任农业就是一个新的业态。

互联网+农业就是农业的在线化和数据化。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农业的水、土、气、肥、水、药、装备、劳动力、市场、信息重新配置,让它进入一个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经营方式、管理方式,跃升到新的业态。好比滴滴打车一样,传统的出租车市场加上互联网就成为了滴滴。

互联网+首先需要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空间性技术和人工智能,这六大技术对于农业资源要素进行重新配置,形成新的行业业态,包括种植业、畜牧、渔业、农机。然后这些业态通过信息技术把产前、产中、产后连成一体,从而使农业进入一个新的状态,这种新状态是高效的、集约的、安全的。

同时这个体系需要科技、环境、人才、市场、产业支撑,这样形成一个可持续的机制,让现在这种低效、高耗、不可持续的农业进入一个淘汰倒计时的状态。

李教授认为,互联网+农业就是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比如说现在一个人种八亩地,将来一个人可以种一千亩地或者一万亩地,现在一个人养两百头猪,将来能养一万头猪。

实现这个新的业态以后,农村就变成了社区,跟城市没有区别。而且,农村比城市更美一点,城市比农村差一点。在国外,最美的地方是农村,而不是城市。富人都在农村,这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

同时将来我们农民不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种体面的职业。当一个人一年种一千亩地,一个人养一万头猪,一个人出一千吨鱼时候,他的身份就是农业企业家。将来的中国农民只有两条路可走,一个是农业企业家,一个是到农业企业当工人。

对于农业转型的思考

农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1、小农生产:依靠人力、畜力、手工工具进行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很小,以实现自给自足为目标;2、机械化生产:农业生产依靠机械动力和电力来完成;3、自动化生产:运用物联网技术,以计算机软件为核心进行生产管理;4、智能化生产:自主联网,模型化生产,人机融合系统。

现在农业处于第二阶段,或者是从第一到第二的过渡期。所谓的转型,就是通过技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

一、准确把握“互联网+农业”的切入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设立专项补贴,撬动社会投资,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3S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智能装备在农业生产经营领域的研究与示范应用。进一步推进移动通信、宽带、电脑、智能手机登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普及,同时加大对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改造。

三、构建新型的产供销经营体系。

1.政府层面,多搭台。完善互联网基础网络环境、物流基础环境等各类硬件基础设施。加大对“互联网+农业”创新的政策扶植力度,加大资源倾斜力度。

2.企业层面,多参与。传统农业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互联网+”,结合自身优势打赢“卖货”、“聚粉”、“建平台”的互联网化三大战役。

3.社会层面,多培育。进一步向养殖大户、农资二代、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主体普及互联网和电商知识。

四、培育信息化人才,推进现代农业。网络通了还要会用,农民共享信息化红利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最终取决于农民对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要鼓励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人员和部分个体经营户成为农村电商创业带头人,带动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主、合作社社员广泛成为拥有互联网思维,掌握信息化技术的市场主体。

五、增强“互联网+”意识,创新商业模式。各行业、各级农业部门以及农民、企业等参与主体必须增加互联网意识,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编辑:孔明

关键词:农业转型;农业发展;农业市场;农业大学;农业劳动生产率

明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要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主线,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重点,着力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拓宽新渠道,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2016-12-2216:39:00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作为主攻方向,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核心目标,把改革作为根本途径,把创新思维作为重要动力。会议强调,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眼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要在工作打法上、工作抓手上,重点抓好“五区一园四平台”。

首届中国农业(博鳌)论坛聚焦农业产业转型升级,10日上午,以“未来农业——安全引领”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农业(博鳌)论坛在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揭开序幕。论坛期间将同时举办中国肥料产业发展论坛、梨树黑土地论坛等分论坛。

THE END
1.互联网+农业振兴之道:新引擎市场洞察科技创新与案例解析5. 农业技术服务:借助互联网平台,为农民提供种植、养殖等方面的技术支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利用互联网进行市场洞察,有助于乡村地区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为农业振兴提供有力支持。在产业选择过程中,要关注市场趋势、科技创新和消费者需求,以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https://www.shuzixc.com/operating/1691.html
2.20162020年中国互联网+智慧农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前博思数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互联网+智慧农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前景研究咨询报告》介绍了智慧农业行业相关概述、中国智慧农业产业运行环境、分析了中国智慧农业行业的现状、中国智慧农业行业竞争格局、对中国智慧农业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及中国智慧农业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智慧农业产业有个系统的了https://www.bosidata.com/report/G81651JEDA.html
3.20242024-2030年中国互联网+智慧农业市场应用状况及投资商业模式分析报告目录一、中国互联网+智慧农业市场现状分析 31.行业发展概述 3核心概念及定义 3产业链结构及规模 6应用场景及典型案例 82.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 11近五年市场规模及年复合增长率 11未来十年市场规模预测及驱动因素分析 12不同细分领域的市场发展差异 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59747756.html
4.“互联网+农业”报告:一个近10万亿规模的市场,正被这些公司分食互联网+农业电商平台是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互联网技术,整合金融、物流等各类社会资源,实现农业产业链去中间化,提升生产流通效率的新型农业平台。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大力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早在政府倡导前,一贯先行的互联网行业几https://www.huxiu.com/article/120445/2.html
5.“互联网+"背景下特色农业市场营销创新模式研究因而,在当前的农业生产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加强改革创新,实现特色农业市场营销模式创新,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基于此,本文综合"互联网+"对特色农业市场营销活动带来的积极影响进行研究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工作建议以综合"互联网+"的发展,加强特色农业市场营销,提升农民的经济收益。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LLK202105038.htm
6.传统农业如何被互联网改造?现代农业是当前的热词,但如何去辨识一个产业时代到来的机会与节点,却需要有足够的商业见识。当然,那些勇敢的商业实践家们,在你还在识别机会的时候,他们却早已凭藉他们超常的嗅觉和冒险的天性开始了行动与探索。https://www.51cto.com/article/486075.html
7.互联网+农业什么是互联网+农业物联网百科互联网+农业是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结合,使农业摆脱传统行业中,消息闭塞、流通受限制,农民分散经营,服务体系滞后等难点,使现代农业坐上互联网的快车,实现中国农业集体经济规模经营。目前物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农业生产领域,并在http://www.tpwlw.com/baike/info_89.html
8.邓锦宏:互联网+农业是“风口”也是“长征”作为互联网+农业较早入局者,邓锦宏在互联网+农业探索过程中,也深深感受并见证着互联网给农业带来的转变,“很多大农场主已经在用无人飞机施肥,用摄像头监控。冷链运输行业和批发市场也大力建设中,高速公路的修通和物联网等投入应用,各方面的资源都在加码这个市场,尤其是很多现代农业合作社的现代化程度,已经超出我们的https://news.cctv.com/special/zgmsjz/zmzg2016/h5/dengjinhong/index.shtml
9.“互联网+”加速推进农业生产发展互联网和具有庞大体系的农业结合,必将出现很多新思路,新玩法,也将有大量非农行业的企业跨界而来。 由“农资与市场杂志社”主办的“荷兰现代农业前沿技术游学之旅”于2017年7月30日圆满结束,考察结束,不仅身临其境感受到荷兰农业全产业链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水平,也引发了自己对我国未来农业发展之路和商业模式的定位思考,https://blog.csdn.net/ywhlxm/article/details/77981869/
10.以“互联网+农业”为驱动打造我国现代农业升级版——“互联网+”助力国内外两个市场与两种资源大统筹。“互联网+”基于开放数据、开放接口和开放平台,构建了一种“生态协同式”的产业创新,对于消除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所面临的国内外双重压力,统筹我国农产品国内外两大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农业竞争力,提供了一整套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https://aii.caas.cn/xwdt/kyjz/37efaa4e0eef4d538e649d2fbe4b3548.htm
11.“互联网+农业”助力农业发展农村电商正快速发展,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成为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互联网+农业是大势所趋。但在背后依然存在和面临诸多问题。因此,为了促进电商良性发展,要在优化环境、 精准培训上下功夫。 优化农村电商发展环境,完善基础设施,解决物流成本难题。在“互联网+农业”的大背景下,农村电商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https://www.meipian.cn/53sez3xs
12.“互联网+”休闲农业(精选十篇)“互联网+”休闲农业 篇1 1 陕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要求。陕西依托现有资源, 围绕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进行科学规划, 建立了以农户和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新型休闲农业模式。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u3q0bco.html
13.“互联网+农业”助农拓销路“我家农产品收入过去非常依赖游客采摘和街边市场销售,疫情发生后,这两大块收益下降很快。近年来,我接触了‘互联网+’即时零售,农产品销量有所提升,现在我们的合作社收入差不多翻了4倍。”戴浩贤说。 美团买菜数据显示,戴浩贤所在的广州金泉农业专业合作社供应的南沙番石榴,一天最高可卖出上万斤。 https://m.gmw.cn/2022-09/24/content_13031526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