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常批量维权恶意抢注……这些知识产权“碰瓷者”栽了

交汇点讯为有效规制滥用权利、恶意诉讼等行为,净化创新生态,大力倡导诚信诉讼和依法理性维权,11月26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江苏法院第二批推进知识产权诚信体系建设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涉及假冒著作权人起诉、恶意申请专利并提起诉讼、恶意抢注商标并投诉权利人、非正常批量维权、权利人诱导“陷阱取证”、诉讼突袭阻碍竞争对手上市等情形,案件判决体现了江苏法院依法惩治恶意诉讼、滥用权利等行为,积极有效规制非正常维权,倡导公平竞争的鲜明态度和价值导向。

假冒著作权人起诉被处罚案

恶意诉讼阻碍科创企业上市反赔案

佛山市金某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某某公司)与无锡灵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灵某公司)系同业竞争企业,主要从事专用设备制造。金某某公司以灵某公司生产的成品罐侵犯其实用新型专利权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灵某公司停止侵权、没收并销毁侵权产品及半成品、赔偿经济损失2300万元及律师费8万元。灵某公司同时提起反诉称,金某某公司明知其专利全部权利要求不具备创造性,仍在未提供充分侵权证据的情况下,起诉灵某公司专利侵权并索赔2300万元,目的在于阻碍灵某公司上市进程,构成恶意诉讼,要求金某某公司赔偿律师费40万元、经济损失200万元并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在金某某公司提起本案诉讼之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应其申请出具专利评价报告,初步结论为权利要求1-5不具备创造性,全部权利要求不符合授予专利权条件。灵某公司在本案审理过程中,以本案诉讼为由申请北交所暂停公司上市审核。

本案被告灵某公司作为知名科创企业,在上市申请审核过程中遭遇诉讼突袭,导致上市进程被阻。原告金某某公司明知其权利基础不稳定,却以维权为幌子提起诉讼,以达到谋取不正当利益、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目的,该行为违反诚信原则,浪费司法资源,严重影响其他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本案判决认定原告提起诉讼的行为系滥用权利的恶意诉讼,体现司法对此类诉讼行为予以否定性评价的坚定态度,对有效规制知识产权滥用行为,促进营商环境优化,保护科创企业正常发展具有良好的典型示范效应。此外,该案一审法院从立案到判决,仅历时100天,从反诉立案到判决仅用时42天,充分体现了江苏法院加强知识产权“快保护”,公正高效维护企业创新权益,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责任与担当。

恶意抢注商标“围猎”权利人败诉案

恶意申请专利起诉竞争对手反赔案

权利人诱导“陷阱取证”维权被驳回案

法院认为,瑰某某家居用品厂原本没有销售、许诺销售涉案被诉侵权产品的侵权行为,在黄某某委托的取证人员通过提出购买需求、发送产品图片及名称等方式进行诱导后,才实施了侵权行为。结合瑰某某家居用品厂一审期间提交的证据,能够证明黄某某数次采用与本案相同方式取证,进一步印证了瑰某某家居用品厂关于黄某某采用诱导方式对被诉侵权人进行取证的主张。据此,法院认定黄某某的取证方式属于仅基于权利人对被诉侵权人实施的“犯意诱发型”取证方式,由此取得的证据不具有证据效力,应当予以排除。鉴于黄某某提供的唯一证据不应采纳,故其主张的侵权事实缺乏依据,遂判决驳回黄某某的全部诉讼请求。

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存在“陷阱取证”现象,其中不乏被诉侵权人原本并未从事侵权行为,仅基于权利人的诱导,促使其产生侵权的意愿,最终实施了侵权行为并被固定的“犯意诱发型”取证方式,本案即属于这种情形。法院判决明确权利人以该种方式取得的证据不得作为认定被诉侵权人构成侵权的证据。权利人以其合法知识产权权利为依据提起诉讼,司法应当予以保护,但权利人以牟利为目的,引诱本无侵权意图的被诉侵权人实施侵权行为,明显违背了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本案判决旗帜鲜明地传递了司法鼓励正当合法维权、否定“设陷阱、下圈套”等严重不诚信“钓鱼”维权方式的立场,引导权利人遵循诚信原则,以正当、合法程序取证、维权。

低价购买将到期专利非正常维权案

刘某某、孔某先后通过低价购买多个即将到期的路灯灯具外观设计专利,在全国各地提起大量侵权诉讼。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部分被控侵权人抗辩刘某某、孔某构成恶意诉讼。

【典型意义】

专利法的立法目的在于“推动发明创造的应用,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涉案当事人通过低价购买即将到期专利,虽享有专利权及起诉他人维权获得救济的权利,并有利于制止侵权,但其购买专利仅用于诉讼不用于生产经营和实施专利,不符合上述立法目的,不宜提倡与鼓励。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审判职能,通过调解化解争议,妥当确定赔偿数额,从而大幅压降此类案件发生,积极引导将专利等知识产权投入实体经济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THE END
1.知识产权都包括哪些内容?涉及10个方面附案例(红)”包装盒构成对涉案专利包装盒(西凤酒1915)的侵权;太白酒业公司制造、许诺销售、销售“原藏太白酒(红)”包装瓶构成对涉案专利包装瓶(西凤酒1915)的侵权;太白酒业公司应当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即自本处理决定生效之日起,不得继续制造、许诺销售、销售涉案的侵犯请求人专利权的“原藏太白酒(红)”包装盒及包装瓶https://www.smzdtz.com/news/331.html
2.2021年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其中, 新收专利案件 31618 件, 同比 上升 10.98%;商标案件 124716 件,同比上升 59.62%;著作权案件360489 件,同比上升 14.99%;技术合同案件 4015 件,同比上升22.52%;竞争类案件 8419 件,同比上升 78.26%;其他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 21006 件,同比上升 38.01%。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新收知识产权民事二审案件 49084 件,https://www.hfiplaw.cn/details/21002.html
3.2022年3月重大政策立法典型案例全面梳理北大法律信息网1.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与康文森无线许可有限公司确认不侵害专利权及标准必要专利许可纠纷案 【裁判摘要】一、对于具有“禁诉令”性质的行为保全申请,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查知识产权纠纷行为保全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七条的规定予以审查,重点考察被申请人在域外法院起诉或者https://www.chinalawinfo.com/feature/FeatureDisplay1.aspx?featureId=903&year=2022
4.从典型案例看植物新品种司法保护新发展(一)案例解析一、植物新品种案件中的诉讼主体(谁起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第73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39条均规定,品种权人或利害关系人可以对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的行为直接提起诉讼。实务中对于诉讼主体的争议多集中于对品种权人及其利害关系的认定上。品种权人http://www.newpbr.com/index.php?m=article&f=view&id=617
5.最高人民法院发布2015年中国法院10大知识产权案件和50件典型知识一、知识产权民事案件 (一)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 1.刘鸿彬与北京京联发数控科技有限公司、天威四川硅业有限责任公司侵害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申请再审案〔最高人民法院(2015)民申字第1070号民事裁定书〕 2.上海星客特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与天津世之源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上诉案〔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2014)http://www.dujiaoshou.cn/sikao/fagui/2016/0903/23159_3.html
6.自然现象与环境保护我们通常把专利侵权分为几个主要构成要件:“第一, 侵权人确实有侵犯专利权的行为;第二, 侵权人的行为必须是违法行为;第三, 专利权人的损失必须与侵权人有因果利害关系;第四, 侵权人必须有切实的过错”。同时, 受到侵害的必须是尚在有效期的专利, 被专利权人宣告放弃或专利权到期的专利属于无效专利, 不属于专利https://www.360wenmi.com/f/file644xmvvs.html
7.解析!种业知识产权10大热点问题→权利人可以通过种子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专门立法保护植物新品种权;动物和植物品种虽然在我国不能授予专利权,但培育动物和植物品种产品的生产方法可以授予专利权,因此,可以通过专利法保护动物、植物品种的生产方法;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动物、植物育种技术秘密和经营秘密;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http://www.uicsoft.com/article/388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