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浚废水输入历史和水产养殖类型对中国九龙江河口沿岸红树林沉积物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

您好欢迎来到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翔安校区环境与生态学院A210

传真:0592-2185889

E-mail:zhengcj@xmu.edu.cn

Wu,J;Liu,L;Chen,J;Chen,G;Zhu,H;Liu,JandYe,Y.EffectsofdredgingwastewaterinputhistoryandaquaculturetypeongreenhousegasfluxesfrommangrovesedimentsalongtheshorelinesoftheJiulongRiverEstuary,China.EnvironmentalPollution.2024,346,123672.

研究进一步量化了DW输入对温室效应的影响。DW显著增加了红树林沉积物总CO2-e通量,其中CO2通量是红树林沉积物CO2-e通量的主要贡献因子(85%-96%)。此外,DW输入还增加了N2O和CH4对CO2-e通量总量的贡献,尤其是N2O。由于N2O和CH4的全球升温潜能值分别是CO2的298倍和25倍,DW影响下它们对提高红树林温室效应的贡献不容忽视。这为调整水产养殖-红树林系统可持续发展工作提供了新见解。

该研究揭示了水产养殖池废水排放的潜在环境问题,多角度比较了DW对红树林沉积物GHG排放的影响。强调了DW干扰下,尽管CO2占主导地位,但痕量GHG(N2O和CH4)可能是红树林温室效应变化的决定因素。管理不善的水产养殖场会威胁红树林湿地的碳汇功能,该研究结果强调开发水产养殖合理排放DW的方法、以及制定合适的排放标准的必要性。

该工作于2024年4月发表在EnvironmentalPollution期刊上,博士研究生吴佳佳为论文第一作者,叶勇教授为通讯作者。

THE END
1.全国首例跨国海藻碳汇在漳州龙海完成开发据了解,该项目以漳州绿新(福建)食品有限公司作为业主单位,与印尼海藻公司签订海藻碳汇合作开发协议,将878吨印度尼西亚江蓠养殖碳汇开发至福建海峡资源环境交易中心,并上线销售。这是我国首次通过跨国非政府组织签订谅解备忘录的形式,按照碳汇的时空可追溯性、唯一性等基本原则,开发跨国碳普惠海藻碳汇。这也是首次将漳州市http://www.longhai.gov.cn/cms/html/lhqrmzf/2024-11-25/2078518887.html
2.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来岛调研贝类产业发展宋林生充分肯定了长岛站多年以来的工作,希望长岛站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围绕栉孔扇贝、虾夷扇贝、牡蛎等传统经济贝类,在育种、养殖、病害防控、收获与加工等方面与体系相关岗位专家、试验站点进行沟通、交流、合作,依托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强大的科技力量推进长岛贝类养殖产业提质增效,实现长岛贝类养殖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http://iapp.changdaohao.cn/share/YS0xNzUtMzYxMjE4Mzk.html
3.贝壳能在壳里“种菜”?能自己长出蒜蓉和粉丝吗?紫外线新浪财经人类并不是唯一会种植粮食的生物。心鸟蛤以及其它类型的蛤蜊都会在自己的贝壳内养殖藻类,以当作食物来源。但唯一的问题是,藻类生长是需要阳光的,闭着壳它们就不长了。 于是,多数蛤蜊都会时不时地开壳,以便阳光进入,好让“农作物”健康成长。但心形鸟蛤不会开壳,其中也会有藻类生长,这引起了科学家的兴趣。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24-11-27/doc-incxnwik6749728.shtml
4.贝类养殖生态系统碳汇过程机制与增汇模式研讨会在黄海水产研究1月19日,青岛市生态学会(以下简称“学会”)、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碳汇渔业重点实验室共同组织的贝类养殖生态系统碳汇过程、机制与增汇模式研讨会在依托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召开。学会名誉理事长、“碳汇渔业”理念的提出者和倡导者唐启升院士,学会副理事长、黄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叶乃好研究员,学会理事、https://www.cafs.ac.cn/info/1049/40149.htm
5.2023养殖大型藻类和双壳贝类碳汇计量方法碳储量变化法.docx养殖双壳贝类碳汇量 maricultural bivalve carbon sink amount 从养殖开始到养殖结束时养殖双壳贝类碳储量的增加量,以二氧化碳计。原理与方法原理采用基于碳储量变化的方法,即在一个养殖周期内,通过藻类或双壳贝类成体收获碳储 量减去幼苗初始投放碳储量来计算碳储量变化,然后根据碳与二氧化碳的转化系数,计算养 殖大型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1003/7052031001005164.shtm
6.福建首例双壳贝类海洋渔业碳汇交易项目完成近日,福建首例双壳贝类海洋渔业碳汇交易项目完成。林蚝(福建)水产有限公司、福建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作为买卖双方,在莆田市政府、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莆田市海洋与渔业局、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峡资源环境交易中心等的共同见证下签订了交易合同。 记者:郭圻 http://www.xinhuanet.com/info/20220526/3a1ff9a228e845a89bb2f3de11333185/c.html
7.HY/T0305HY/T 0305-2021由行业标准-海洋 CN-HY 发布于 2021-02-09,并于 2021-06-01 实施。 HY/T 0305-2021 在中国标准分类中归属于: Z22 其他环境要素质量的测定方法,在国际标准分类中归属于: 07.060 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 HY/T 0305-2021 养殖大型藻类和双壳贝类碳汇计量方法 碳储量变化法的最新版本是哪https://www.antpedia.com/standard/1502903464-9.html
8.自然碳汇交易中心碳汇项目推介 project introduction 查看更多 产品编号产品名称地址适用标准核证状态适用范围碳汇类型碳汇量(吨) G23071800101青岛东基海业有限公司海水贝类养殖碳汇项目G23071800101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养殖大型藻类和双壳贝类碳汇计量方法碳储量变化法》(HY/T 0305-2021)已核证全国海洋碳汇(红树林、养殖贝类、海草床、养https://www.carbonexc.com/
9.中国海水养殖碳汇经济价值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根据贝、藻类碳汇作用机理,贝类所固定的碳包含在贝壳和软体组织中,故海水养殖业贝类碳汇量为贝壳与软组织含碳量之和;藻类所固定的碳为藻体含碳量。参考了唐启升、张永雨等、邵桂兰等、纪建悦等、岳冬冬[3,6,13-15]文献得到贝、藻类碳汇量测算方法和核算系数(见表1、表2)。碳汇效率为各省海水养殖碳汇量与总产http://school.freekaoyan.com/bj/igsnrr/2021/12-29/1640784010150732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