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钱造不了美丽乡村:反思乡村旅游案例

近些年,乡村旅游增长强劲,发展迅猛,成为夺目亮点。很多只重政绩不重运营的乡村模式面临着更加“空心化”的局面,但是也有很多实现转型,体质升级,实现旅游乡村、产业乡村,带动了乡村人口的回流和收入的大幅增加。其背后的经营管理模式+创意愈来愈发挥着独特而显著的作用。

下面我们通过三个案例来看:

成功案例一

莫干山民宿如何做到年营收3.5亿元

位于浙江省德清县的莫干山镇,距上海大约两个小时车程,翠竹山坞间,民宿产业星罗棋布。来自官方的数据显示,2015年,莫干山镇的精品民宿有近百家,实现直接营业收入3.5亿元。当地民宿动辄千元一晚的价格俨然成为了标配,有些甚至达到三四千元一晚,旺季的时候还需要提前一个月预订。

成功背后的思索

2004年,南非商人高天成在游玩时发现,莫干山乡间的宁静非常适合都市人休闲度假,但档次偏低的农家乐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高天成觉得这是一个商机,便在一个村里租下六间破败不堪的老房子,通过精心设计,改造成「洋家乐」

高天成认为莫干山的农舍与当地自然、人文环境浑然一体,通过旧物利用和空间设计,就能满足中高端人群的休闲度假需求。之后,他又相继租用老屋,打造了「裸心乡」等一干既有设计美感,又保留了乡土元素的精品民宿,吸引了很多游客入住。

高天成的试验,为莫干山开启了一个新的产业,许多投资者纷纷效仿,在此打造精品民宿,曾经被空置或遗弃的破败老宅,重新焕发了生机。而近年来在中高端消费群体中兴起的「逆城市化」生活方式,则让越来越多的人涌进莫干山。

在民宿产业的带动下,莫干山农房的租金以每年翻一倍的速度上涨。而当地村民除了房租收入,有的还在民宿做起了服务员。此外,村民栽种的蔬菜和水果,每年都会以略微高出市场的价格供应给民宿。

在整个民宿产业发展中,当地政府也一直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德清县政府认定精品民宿是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方向之一,在旧屋改造上给予了相对宽松的政策。

投资者、村民、当地政府,多方要素的有效组合,使莫干山民宿成为乡村创新发展的出色范本。2016年10月,莫干山镇入选首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

成功案例二

袁家村:缺山少水但越做越大

袁家村看似寻常,却大有门道,不是谁都能复制得了。

那么袁家村为什么这么火呢?

1全民皆兵,用产业来调整农民,共同富裕

袁家村地处关中平原,全村共有62户286人,土地面积660亩。这里缺山少水,自然和人文条件均不突出,也不是政府重点扶持的“典型村”。但这个村的村干部们带领村民们想办法、出点子,齐心协力硬是以独具特色的关中“农家乐”特色旅游打开了一片发展的新天地。

2专注于我们能做的

袁家村郭书记总结,袁家村的主题是关中民俗,我们为什么不做红色延安,为什么不做唐昭陵,唐昭陵就在我们背后我们都不做,不做的原因是那些跟我们的生活都没什么关系,我们就要做关中地地道道的农村生活。我们说的话,我们的衣着,我们的很多东西都是关中民俗的一部分。我就觉得这个东西我能做,别的我们做不了,也不会做。”

袁家村持续发展的精髓是不断创新产业形态。在村干部的带动下,袁家村先是建起农民个体经营的“农家乐”,后来又建了特色小吃街,引来特色餐饮、旅游商品等资源,提升了乡村旅游层次。随后又打造“月光下的袁家村”,发展酒店住宿、酒吧等夜间经济,还通过成立股份公司、群众入股的方式,实现“全民参与、共同富裕”。

良好前景让外出打工的袁家村人纷纷回村。2007年,现在很多村民收入是打工时的10倍。据村干部介绍,现在每户村民能保证年入20万元,在外打工的20多名年轻人也几乎全部回村发展。袁家村还带动了周边10个村发展,吸纳了超过2000名外村民众来此就业。

成功案例三

曾经的光棍村变成如今的最美乡村

2012年以前芭蕉村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全村120户,几乎都住老旧瓦房和茅草房,环境卫生脏乱差,农民收入低于全镇平均水平。“全村119户人,以前竟然有40多个单身汉,‘光棍村’的说法曾让村民和村干部都倍感头疼;“不是醉醺醺地打牌,就是冲突不断,外人连村子都不敢进。”曾在芭蕉村任村民小组长的南班村党支部书记高勇坦言,村民发展动力缺失、没有上进心,以低效产业为主的芭蕉村,迟迟没有富起来的迹象。

开始改变:

改变发生在2012年。这一年,白沙将芭蕉村纳入“美丽乡村”打造计划之列,采取农户出一点、政府出一点、银行贷一点、集体补一点、企业出一点的方式,共投入3000万余元进行了整村大改造,让家家户户都住上了143平方米的二层楼房。纵横有序的林荫村道取代了泥泞土路,告别了每到雨季,村里都是泥泞遍地、污水横流的日子。美了村庄环境,也美了村民的心。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启动,村民们开始主动外出打工,村民的精神面貌变了、接触的人多了,40多位新媳妇一个接一个地娶回来——“光棍村”成为历史。

芭蕉村村民们借着邦溪镇整体开发的机遇,纷纷做起了民宿,还成立了芭蕉村休闲观光农业合作社,发动全体村民入股,吃上了旅游饭。

依托芭蕉村的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村里成立了芭蕉村休闲观光农业合作社,引导村民参与旅游发展。此外,芭蕉村还整合1460万元资金启动休闲农庄建设,打造集民宿、餐饮、自驾、度假等为一体的综合农业休闲乐园,让全村在去年便实现了旅游增收15万元。

经过4年多的打造,2015年10月中旬,农业部揭晓2015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榜单,芭蕉村以“特色民俗村”跻身其中,成为海南西部年度唯一入选者。

成功案例背后的思考

1.需要定位准确,因地制宜,打造符合自己的文化和体验环节;

2.需要全民创业,把所有人的利益都绑到一个产业链上,形成餐饮、住宿规模,同时通过合作社的方式,把优势项目进行股份化管理,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3.通过旅游,带动传统农业生产,提高农特产品议价能力。

4.乡村旅游一定要考虑客观实际,不能认为「是乡村就能发展乡村旅游」,要对投资开发项目作科学论证和规划。如果忽视交通、食宿、民俗文化、产业结构、原住民利益等重要因素,将最终导致投资项目没有成为财富反而变成包袱。

反思案例

龙头村:青山秀水却生意冷清

人口:846户3176人,全村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3900亩;

由政府主导快速推进;

2012年风光过一阵子之后,从2013年开始便逐渐冷清;

旅游产业尚未做强,也未形成其他规模产业,农户们在土地流转后很难找到其他致富门路,青壮年劳动力基本在外打工;缺市场引领和产业带动,发展缓慢。

龙头村逐渐冷清背后的分析:

走进位于陕鄂渝交界处的安康市平利县龙头村,一眼望去,“白壁、青瓦、马头墙、格子窗”的徽派民居建筑群与青山秀水的美景相映成趣。龙头村共有846户3176人,全村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3900亩。龙头村距县城5公里,距离省会西安五六个小时的车程。

事实上,从三四年前开始,龙头村的发展就有政府主导因素。也正因此,龙头村很快就建起仿古一条街、秦楚农耕文化园、观光茶园等特色景观,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改善明显。

然而好景不长,在2012年风光过一阵子之后,从2013年开始龙头村便逐渐冷清:除重要节假日外,这里游客稀少,早先修建的酿酒、豆腐等10个具有当地特色的作坊,已有三四家关门停业,仿古一条街两侧的商铺也基本成为“摆设”。一位村民说,虽然建起了特色民居,但没有太多挣钱的路子,“带动不了经济发展”。

据龙头村当地村民介绍,龙头村核心景区范围约9平方公里,涉及村民550户,其中约90%的农户都将土地流转了,流转土地面积达2000亩,目前流转费用约为每亩750元。

但是,由于旅游产业尚未做强,同时村上也未形成其他规模产业,农户们在土地流转后很难找到其他致富门路,青壮年劳动力基本在外打工。村民姜宏伟感叹道:“政府打造一个好的环境,如果人都出去了,就失去意义了。”

看完这三个成功案例和一个失败案例,给您带来了什么启发?四个案例同样都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扶持,为何呈现出的结果却大相径庭。是各地政府政策的差别?还是实际运营中运用方法的不同?如果你想迈进乡村旅游的大门,却抱有种种疑虑,想要向“过来人”取取经。

不如来参加“民宿+美好生活聚落”乡村旅游产业升级发展论坛!论坛特别邀请到了政府专家、业内领军人物,为您答疑解惑。论坛更设置了圆桌主题,与民宿大咖共同探讨“民宿与乡村如何共建共生”。详情请浏览下方论坛介绍。

THE END
1.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策划:佟静 设计:顾榕楠 制作:李翔 主编:郑海滨 中国网《中国访谈》出品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chinatalk@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57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http://fangtan.china.com.cn/zhuanti/node_8013355.htm
2.国内乡村旅游成功案例我来告诉你一个让人心动的故事从落后到热门在中国,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保护传统文化和自然资源的重要途径。张家界,这个曾经偏远的地区,现在却成为了国内乡村旅游成功案例之一,让人称道。 故事从哪里开始呢?回溯到十年前,当时张家界依然是一个相对闭塞的地方,主要以农业为主,观光游客寥寥无几。然而,一群有远见的当地官员和企业家,他们意识到了乡村https://www.orpsuoo.cn/sheng-tai-bao-hu/441645.html
3.国内乡村旅游成功案例我来告诉你一个让人心动的故事我们的小镇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决定带你去探访一个国内乡村旅游成功案例——我们的小镇风光。你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充满韵味的土地,感受那份纯净与宁静。 我们的故事发生在一座被称为“碧水潭”的小镇上。这个小镇位于山区深处,四季如春,自然景观十分秀美。然而,这里曾经是隐蔽的,只有当地居民才知道这里的秘密https://www.svqoyljor.com/di-tan-huan-bao/481625.html
4.苏州乡村旅游2个优秀案例成功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近日,世界旅游联盟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合作发布《2022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全国共入选50个案例。由苏州推荐的《江苏苏州市吴江区谢家路村:农文旅深度融合助力蚕丝之乡化茧成蝶》和《江苏苏州市吴中区旺山村:农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2个优秀案例被收录其中,成为全市乡村旅游建设发展的标兵。 http://wglj.suzhou.gov.cn/szwhgdhlyj/gzdt/202304/f193d502a0194203bee09596c8cf8b1d.shtml
5.乡村旅游巅峰案例湖南郴州东江湖景区,?旅游客源目的地市场推广模式传统,对旅行商依赖性强,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甲方诉求 ?各类项目提升; ?系统化员工培训; ?品牌打造与市场营销; ?景区日常经营、安全管理; ?景区设施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全力辅导东江湖风景旅游区的提质改造工作,成功创建AAAAA级景区和复核过关; https://3-v.net/zs-35-57-6290-zf.html
6.几个经典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结合的设计案例普罗旺斯规划设计上注重自然生态,尽量保存自然做工,在科学的范围内规划增加旅游相关基础设施。确保开发建设与自然的平衡。茶园主打茶文化的传播,并将此作为重点打造。 小结: 从以上几个经典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结合的设计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类型的成功项目打造要以农业为基础。农业是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旅融合发展的基本要素和https://www.szcyy.com/article/detail/nlrh.html
7.济宁龙湾湖乡村旅游入选“全球最佳减贫案例”济宁新闻网讯(通讯员 杜源源)近日,记者从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济宁申报的《乡村合伙人模式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案例成功入选第四届“全球最佳减贫案例”,为山东省文旅系统唯一入选案例,入选案例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宣传推广。 近年来,济宁坚持以文化赋能乡村发展、靠旅游推动乡村转型,聚焦“吃、住、行、游、购、娱”https://m.jnnews.tv/jining/p/2024-01/03/1024928.html
8.乡村振兴开发成功案例:乌村/莫干山乡村振兴服务网乡村振兴开发成功案例:乌村/莫干山 核心摘要: 乡村旅游民宿业发展背景城镇化程度达到一定规模后必定会走向乡村振兴的道路。城镇化导致的大量农村个人、集体闲置资源的利用是产品形成的外在动力。 乡村旅游民宿业发展背景城镇化程度达到一定规模后必定会走向乡村振兴的道路。城镇化导致的大量农村个人、集体闲置资源的利用是http://www.chinaxczxw.com/news_show.php?id=2162
9.国内乡村旅游成功案例我眼中的乡愁从田野里走出来的美好故事在这个美丽的春日里,我踏上了去往我童年记忆中最温暖的地方——我的家乡。随着列车缓缓驶入站台,窗外的景色一幕幕展开,青山绿水、古桥流水,仿佛时间静止了。我知道,这次旅行将带给我不仅仅是一段简单的旅程,而是一个重新发现和理解国内乡村旅游成功案例的机会。 抵达https://www.yyoud.cn/di-tan-huan-bao/584312.html
10.乡村旅游发展经典案例分析—袁家村袁家村为乡村名,在中国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市(现并入黄岛区)珠海街道、青岛市莱西市南野镇、青岛市平度市崔家集镇与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市洞桥镇均有同名乡村,但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各省市区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袁家村”存在差别。今天咱们分析一下袁家村。 http://www.cnldlh.com/a/news/hangyexinwen/2022/1025/2250.html
11.反思:乡村旅游成败案例剖析如果乡村发展到了到处都是人,到处都是房子,污水横流的地步,那么,乡村最核心的东西也就没有了,也就谈不上乡村旅游。 文章来源:青蓝文旅综合自光明日报《广西“长寿之乡”巴马困境:失败案例 再也不想去》、《乡村旅游开发失败案例反思:龙头村为何没有成为“袁家村”》等文章,图片来自网络。https://www.jianshu.com/p/65327e640977
12.乡村旅游案例澳大利亚天堂农庄20230611201044.pdf乡村旅游案例澳大利亚天堂农庄.pdf,澳大利亚 农庄 农庄(Paradise Country) 占地12 公顷,是一座用来表演的畜牧场,与华纳电 影世界和水上世界比邻,位于黄金海岸的Oxenford 区的一片广阔小山丘上,冲 浪者 以北21 公里,距离黄金海岸机场40 公里,布里斯班机场55 公里,交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0611/6113042153005143.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