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规划模式与案例分析

乡村旅游规划,是旅游规划的一种。从资源的角度而言,是以村落、郊野、田园等环境为依托,通过对资源的分析、对比,形成一种具有特色的发展方向。那么,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旅游规划模式与案例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乡村旅游规划内容

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本底

1.优秀的环境:有山,有水,有农田;

2.突出的产业:农林牧副渔;

3.悠久的历史:有文化、有遗迹;

4.良好的区位:临近大城市、临近景区;

5.其它特色:旺盛的需求、独特的发展优势

乡村旅游核心吸引力

1、丰富多彩的乡村风俗民情

我国民族众多;各地自然条件差异悬殊,各地乡村的生产活动、生活方式,民情风俗、宗教信仰、经济状况各不相同。就民族而言,我国有56个民族,如云南的傣乡、贵州的苗乡、广西的壮乡、湖南的瑶乡、海南的黎乡、新疆的维乡、浙江的畲乡、西藏的藏乡等都具有引人入胜的民俗风情景观。这些少数民族,或能歌、或善舞、或热情奔放、或含蓄内在,或以种植为主,或以游牧为生,或过着原始的渔猎采集生活,或以独特的生活习惯世代繁衍生存。这些为旅游者深入领略中华风情,探索人类社会的进化历程,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源泉。再以盛行于我国乡村传统的节日为例,汉族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重阳节,藏族有浴佛节、雪顿节,苗族有“赶秋”,彝族有火把节,壮族有歌墟,傣族有泼水节;回族有开端节、古尔邦节等,五彩纷呈,令人神往。传统的云南大理白族三月街,景洪族泼水节,贵阳苗族四月八,内蒙古蒙族的“那达慕”,丽江的龙王庙会等都是深受中外游客欢迎的乡村民情风俗旅游资源。另外,盛行于我国农村的游春踏青、龙舟竞渡、摔跤、赛马、射箭、斗牛、荡秋千、赶歌、阿西跳月等各种民俗活动都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2、各具特色的乡村自然风光

由于乡村所处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我国的乡村具有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山乡云缠雾绕,梯田重叠,山清水秀林美;水乡平畴沃野、水网交错,棉海稻浪菜花飘香;海乡依陆临海、海阔天高,阳光海浪沙滩迷人;内蒙古草原的牧乡,地势坦荡,羊群如云;大小兴安岭的林乡,莽莽林海、茫茫雪原,气魄宏大……另外,我国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在乡村自然景观表现上亦更加丰富,如广东、四川盆地的蔗乡,山东半岛及辽东半岛的果乡,长江中、下游的竹乡,江、浙、皖、闽的茶乡,华北平原的棉乡,新疆吐鲁番的瓜果之乡等无不以其乡村风光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中外游人。

3、充满情趣的乡土文化艺术

我国的乡土文化艺术古老、朴实、神奇,深受中外游人的欢迎。如盛行于我国乡村的舞龙灯、舞狮子,陕北农村的大秧歌,东北的二人转,西南的芦笙盛会,广西的“唱哈”会,里下河水乡的“荡湖船”等脍炙人口。我国广大乡村出产的各种民间工艺品倍受游客的青睐,如天津乡间的杨柳青年画、潍坊年画,贵州的腊染,南通的扎染,常熟的花边,以及各种刺绣、草编、竹编、木雕、石雕、泥人、面人等,无不因其浓郁的乡土特色而深受游人欢迎。我国乡村自古以来流传有各种史诗、神话、传说、故事、笑话、轶闻,引人入胜,耐人回味。流传于云南民间的阿诗玛、壮乡的刘三姐、内蒙古草原上的江格尔、苏南水乡的沈七哥,都能使游客听之动情,如醉如痴。另外,乡村烹食风味独特。四川的麻婆豆腐以辣闻名,湖南的臭豆腐以臭著称,内蒙古草原上的涮羊肉味美肉嫩,新疆的羊肉串香气扑鼻,这些乡村烹饪文化对广大的外国旅游者尤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4、风格迥异乡村民居建筑

乡村民居建筑,不但能给游人以奇趣,而且还可为游客提借憩息的场所。不同风格的民居,给游客以不同的精神感受。由于受地形、气候、建筑材料、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乡村民居可谓千姿百态,风格迥异。青藏高原上的碉房,内蒙古草原上的毡包,喀什乡村的“阿以旺”,云南农村的“干阑”,苗乡的“吊脚楼”,纳西族的“井干”,黄土高原的窑洞,东北林区的板屋等可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使游客耳目一新。另外,我国乡村中还有众多古代民居与建筑,如安徽黔县西递村有清代民居120多幢,深宅大院,栋宇鳞次,布局精巧,砖石木雕琳琅满目,堪称乡村古代民居之宝库,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价值。我国农村还有许多古代工程、古老庄院、桥梁古道、古代河道等,如纵贯苏北江淮之间的古邗沟为吴王夫差所开,沿河阡陌纵横、风车摇转、相映成趣;四川秦汉时所辟的蜀道,穿行于川北山乡崇岭,广植松柏,称“翠云廊”,壮观而幽美;广西侗乡有一风雨桥,桥上建亭,形态奇特,也是乡民贸易聚会之所,富有民族特色,为侗乡一胜景。这些民居与乡村建筑等体现了当地的文化艺术特点,乡韵无穷,令人叫绝。

5、富有特色的乡村传统劳作

乡村传统劳作是乡村人文景观中精彩的一笔,尤其是在边远偏僻的乡村,仍保留有古老的耕作、劳动方式,有些地区甚至还处于原始劳作阶段。正因为如此,它们会使当今现代文明影响下的旅游者产生新奇感,并为之吸引。这些劳作诸如水车灌溉、驴马拉磨、老牛碾谷、木机织布、手推小车、石臼舂米、渔鹰捕鱼、摘新茶、采菱藕、做豆腐、捉螃蟹、赶鸭群、牧牛羊等等,充满了生活气息,富有诗情画意,使人陶醉留连。

乡村旅游规划的特点

第一,需求量很大。旅游者寻求差旱。随着国内旅游的兴盛,乡村游的市场需求逐步增长。城里人希望摆脱高楼峡谷、水泥森林,缓解工作高负荷的压力,荫足怀旧和对自然的向往的需求。

第二,与休闲度假旅游具有类似的特点。注重休闲和娱乐、健康身心等需求,同时,乡村游很大程度上也存在重复消费的特点。

具体地讲,针对乡村游散客,旅行社需要在产品设计、代理服务、咨询服务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来满足乡村游散客的需求。比如,进一步提高产品组合的灵活度,为游客提供专业的线路设计的意见;提供一些代理服务,而不一定是包价旅行服务;提供方便快捷的专业化咨询服务等等。针对单位团体乡村游,则应该加强与单位的联系,完善客户管理,根据单位情况量身定做产品,并且通过优质服务吸引回头客。

乡村旅游规划模式

一、城乡统筹规划与乡村旅游规划的联系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2007年初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贯彻十六大精神,按照城乡统筹的思路对“三农”工作做出了战略部署,城乡统筹是加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需要,是探索构建和谐社会体制的需要,也是探索乡村旅游规划和发展模式的需要。

(一)城乡一体化与城乡总体规划

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其重点和难度是在农村,如果“三农”问题不能合理有效的解决,全面小康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一项大思路、大举措,是解决城乡发展问题的一个重大创新,它把城乡一体化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新的战略地位。城乡一体化的实质就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按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去研究和解决我国的发展问题,把城市和乡村结合为一体,联系城市研究农村,联系农村研究城市。

城乡总体规划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方式。要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解决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扭转地区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问题,就必须重视城乡总体规划,使城乡健康持续地发展。城乡统筹发展是城乡一体化的实质,而城乡一体化是城乡总体规划的战略部署。

(二)乡村可持续发展与乡村发展规划

乡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以乡村为载体努力寻找出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至于对后代人的发展需求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道路。乡村是我国建制最小的行政地域单元的群体,它既接受周围城镇的辐射,又对乡村居民产生直接的辐射作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是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基本原则。

乡村发展规划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过程和手段。在乡村发展规划的过程中,要考虑环境、生态和资源的相互协调性,考虑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能力,不能盲目扩大乡村的规模,也不能让乡村以城市为模板进行复制。规划的重点是考虑如何有效节约用地,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如何提高乡村规划设计水平,改变千镇一面的状态等,改变乡村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促进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变。乡村发展规划恰恰是乡村可持续发展实现的途径,乡村可持续发展是乡村发展规划的目的和指导,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三)乡村创新经济学与乡村旅游规划

乡村创新经济学是瑞典延雪平大学商学院维尔特教授等在总结欧洲农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乡村创新经济学理论推崇区域社会资本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依据乡村特有的资源,通过资源整合、城乡合作发展特色产业。乡村创新经济学立足于乡村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居民点分布及规模等不同特点,按照不同的发展模式和要求,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对乡村发展进行有区别的规划,坚持产业发展与居民点体系建设互动协调的理念,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统筹的原则,研究乡村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合理安排生产用地,促进乡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乡村可以根据本身特点挖掘本土文化特色,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创造具有时代气息的新文化,或根据乡村建筑风格塑造自己的产业发展模式。如,江南乡村小巧玲珑的民居、北方乡村厚实的四合院、华中乡村封闭的天井和马头墙、西南乡村的木楼竹楼、西北乡村的窑洞等都直接和形象的烘托出乡村的特色,乡村规划可以根据特有的资源和特色发展旅游业,这是乡村创新经济学理论的应用和实践。

乡村旅游规划经典案例

1、成都三圣乡乡村旅游规划

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红砂村,位于成都东南,距城中心约30分钟车程,区位优势明显,被评为四川省首批国家AA级旅游景区。红砂村花卉种植核心区约1500余亩,分为六大花卉片区,分别是以罗汉松、海棠为主的川派盆景区;以一品红、鸡冠花、仙客来、凤梨为主的精品盆花区;以银杏、紫薇、香樟、水杉为主的苗木种植区;以百合、剑兰、菊花等为主的鲜切花区。经过改造翻新的200多户极富川西民居建筑特色的花乡农居散落其中,相互依托,各具特色,形成以花乡农居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景区。

2、北京留民营美丽乡村规划

据了解,留民营村是我国最早实施生态农业建设和研究的试点村,被誉为“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留民营依托资源优势,开创的沼气“七村联供”新模式成为国内开发使用新能源的典范。该村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村庄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近1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300余万元,生态旅游成为留民营村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村内已经形成旅游、观光、接待、餐饮、住宿为一体的旅游产业链。现有民俗旅游接待户26户,集采摘娱乐、吃农家饭、住农家院为一体,并推出了“三八席、二八席”特色饭菜。凭借优美的环境,2010年,留民营村获得“北京最美的乡村”荣誉称号。

3、福建龙岩新罗区南卓村乡村旅游规划

以"福建·南卓--最美乡村,林海天堂"为总体定位,打造成一个集古村观光、乡村体验、亲水休闲、养生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面向龙岩市新罗区域乡村旅游与自驾车游客、福建省乡村休闲与度假游客、新农村专项学习参考游客、福建周边区域休闲度假自驾车游客等市场资源的乡村旅游项目,力争让南卓村成为新罗区生态文化新村建设的典范、龙岩市乡村旅游度假开发的典型代表、福建省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

乡村旅游的兴起和发展,对我国改变农村二元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战略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应当注意到,乡村旅游的利益主体复杂,随着乡村旅游数量和规模的不断发展,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也日渐显现。因此,只有从战略的眼光审视、规划和管理乡村旅游,加强利益主体的协调与合作,寻求利益主体更多、更广泛的利益共同点,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国乡村旅游才可能深入持久发展,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才能实现。

乡村旅游规划注意事项

一、加强乡村景观规划,科学设计本土景观

规划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提,科学有序的规划能解决乡村旅游开发中发展生产、扩大旅游规模和景观保护开发等的矛盾。乡村景观规划是围绕着人与景观共生发展的原理展开的,人类对自然改造的各种活动不能违背景观生态特点,二者互利共生、和谐统一是景观规划设计的最终目标。因此,从尊重自然、人和地方精神角度出发,在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中应积极做好景观规划工作。同时,乡土情结是乡村旅游需求的根本动机,只有为游客提供本土的、原生态的乡村景观,才能长久地吸引游客。

二、完善旅游接待服务场所

1、游客接待中心

游客接待中心是一定规模、等级的乡村旅游区应该具有的服务性建筑,它除了向初来乍到的游客展示旅游区概貌,还为游客提供休息、观景、娱乐的场所,多位于景区入口附近。

2、游客食宿服务场所

乡村旅游区发展初期,很少设置独立的游客食宿服务建筑和设施,游客的食宿大多在农家宅院中进行,是为玩农家乐的游客提供的附加服务。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增加独立的食宿服务,提升食宿服务的档次和品味变得越来越有必要。此外,在一些发展较好的乡村旅游区,也正在出现餐饮一条街、茶馆、酒肆、乡村酒店这类建筑。从运作的情况看,设置这样的服务场所和设施必须认真分析市场需求、开发的各方面条件,避免盲目开发。

3、游客购物服务场所

4、商务会议办公服务场所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区的接待服务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多层次化,比如某些有商务会议服务需求的乡村旅游区,可附属于乡村酒店等设置一定档次的会议场所。也可在某些乡村旅游区规划设置独立的小型办公会议建筑,提供休息、会议、办公的需要。

三、乡村景观意象规划

乡村景观意象是人们对乡村景观的认知过程中在信仰、思想和感受等多方面形成的一个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景观意境图式(Mentalmap)。乡村景观意象具有以下特征:乡村景观意象的个性化、乡村景观意象的地方性、乡村景观意象的社会性。乡村景观意象是乡村景观建设的基础上所渗透的景观意象思想,它的形成离不开历史过程的积累、硬环境以及文化软环境的建设。着力乡村景观意象的规划有助于树立乡村整体目的的形象,而一个能综合反映乡村地方特色、具有强大市场吸引力的整体目的地形象,是提升乡村旅游质量的重要前提。

四、建立完善的道路交通系统

乡村旅游区的道路交通系统主要包括线状的车行道路、步行道路、马道、自行车道等和点状的停车场地。完善的道路交通系统一方面能令功能场地空间合理组织联系起来,另一方面能为游客带来交通体验的乐趣和舒适性。

乡村旅游规划项目

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加上过去宣传促销不够和受开发条件所限,使得了解和来我们旅游的客人并不是很多,然而旅游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这就充分说明发展旅游具有巨大的潜在开发价值和潜在客源市场。由于我们缺乏知名度较高的旅游企业,没能够把知名度打出去,以至于旅游方面没有做得很有特色。就我看来乡村旅游是一个市民需要、农民受益、前景无限广阔的新兴产业。当今的经济形式也强烈的呼吁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将县的旅游市场做大做强。

一、旅游发展的优势、现状与差距

我认为,我县发展旅游业优势突出。我们也看到,乡村旅游已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优势突出,开发潜力巨大

1、优越的地理条件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西部,山清水秀,物产丰饶,是赣粤湘三省交界处保存完好、融山水为一体的生态功能区;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是典型的老区、山区、库区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享有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优势,素有水电之乡、旅游之乡、茶叶之乡的美誉。全县通行客家话,拥有浓郁的客家文化和风情。县面积不大,只有1543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0万人,但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了,空气质量也稳定在1级,江是长江流域保持最好的水系之一。便捷的交通将为县乡村旅游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2、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治安指数高,百姓淳朴好客。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环境优美,境内山奇水秀,风光旖旎,是大京九沿线赣南西部地带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我县拥有国家一级景点4处,二级景点12处,三级景点31处,四级景点55处,五级景点60多处。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两个,即五指峰国家级森林公园、陡水湖国家森林公园。从资源看:休闲旅游的资源非常丰富,我县发展休闲产业已具备适合发展休闲旅游的条件。

3、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我们除了拥有水电之乡、旅游之乡、茶叶之乡的国家级桂冠,还有闻名全国的陡水湖和后来国家又相继在江上建成的罗边、龙潭等发电站,形成的一线穿五珠、一江连五湖壮美景观。与此同时,我县广大农村生态良好的田园风光、山清水秀的乡野村落、风格独具的客家农家小院,绿色环保的农副产品、风格独特的农家饮食、热情好客的客家朋友。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将为我县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无限的商机。

4、深厚的文化底蕴,纯朴的民俗民风是打造乡村旅游的重要形式。众所周知,我们赣州地区除了拥有具有红色革命文化,还有着客家文化、宋城文化、生态文化等优质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得天独厚。这些优秀的地方文化,是乡村旅游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二)起步阶段,存在不少问题

1、认识不足,市场观念不强。首先是对乡村旅游的产业地位认识不够,没有看到乡村旅游广阔的市场前景。认为旅游只是风景名胜区的事,从而忽视乡村旅游的发展。再就是缺乏对乡村旅游基本特征的认识,出现了建筑城市化、活动简单化等趋向。

2、基础落后,功能配套不全。目前我区广大农村道路条件并不理想;景点建设、环境打造等总体上讲还比较差,整个基础设施的配套不全,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要。

3、相对于那些成功的乡村旅游县的范例,我们缺少的是市场的宣传力度,本地缺少知名度较高的旅游公司,我们也缺少与外地知名旅游公司的相互合作。

二、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与工作业绩

三、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1.发展目标及定

未来将发展成赣州新区,是赣州主城文化旅游休闲度假中心,可按照魅力乡村,生态产业,休闲观光的总体定位,重点发展特色乡镇:梅水乡;利用我县两茶一苗(犹石嶂万亩茶叶基地、合溪万亩油茶基地)特色种植优势,洁净水质的水产养殖优势,充分挖掘美食资源、民俗资源,并在沿高速出口,县城至陡水湖旅游公路建设开办特色农家乐和休闲农庄。主要建设三个现代农业观光乡村旅游区:梅水乡洋田葡萄基地和农博园;梅水园村生态茶园乡村旅游示范点;社溪镇沙塅桂花苗木园。将我县建设成为赣州规模最大,特色最突出的泛乡村旅游区域,成为我省乡村旅游首选目的地之一。

2.乡村旅游点(村)建设措施

(一)扶持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

对于新获评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农家旅馆、饭馆,县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

(二)提倡在乡村旅游点进行公务接待。

积极鼓励单位在乡村旅游点或农家乐进行公务接待,县属各单位、各乡镇的公务接待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安排在乡村旅游点。

(三)给予税费优惠政策。

对农家乐办理证照等方面政策性收费要依法依规给予减免,对新开办的农家乐2年内除上级明文规定的税费以外,地方实际所得实行先征后返的办法进行奖励。凡新开办的农家乐必须符合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同时报县乡村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审核认定后,方可享受税费优惠政策。

(四)强化乡村旅游人才培养。

强化对乡村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和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由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旅游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每年定期举办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班,并组织学员外出参观学习。

(五)健全乡村旅游管理基层组织。

建立健全乡村旅游管理基层组织,县财政给予一定办公经费补助。乡村旅游发展重点村,应建立乡村旅游协会,承担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职能。协会会长,经民主选举可以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或有较大影响力和带动作用的乡村旅游经营业主担任。乡村旅游协会的设立,应报当地乡镇政府同意,经有关部门审核后,依法登记,并纳入县旅游部门的行业管理。

THE END
1.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策划:佟静 设计:顾榕楠 制作:李翔 主编:郑海滨 中国网《中国访谈》出品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chinatalk@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57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http://fangtan.china.com.cn/zhuanti/node_8013355.htm
2.国内乡村旅游成功案例我来告诉你一个让人心动的故事从落后到热门在中国,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保护传统文化和自然资源的重要途径。张家界,这个曾经偏远的地区,现在却成为了国内乡村旅游成功案例之一,让人称道。 故事从哪里开始呢?回溯到十年前,当时张家界依然是一个相对闭塞的地方,主要以农业为主,观光游客寥寥无几。然而,一群有远见的当地官员和企业家,他们意识到了乡村https://www.orpsuoo.cn/sheng-tai-bao-hu/441645.html
3.国内乡村旅游成功案例我来告诉你一个让人心动的故事我们的小镇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决定带你去探访一个国内乡村旅游成功案例——我们的小镇风光。你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充满韵味的土地,感受那份纯净与宁静。 我们的故事发生在一座被称为“碧水潭”的小镇上。这个小镇位于山区深处,四季如春,自然景观十分秀美。然而,这里曾经是隐蔽的,只有当地居民才知道这里的秘密https://www.svqoyljor.com/di-tan-huan-bao/481625.html
4.苏州乡村旅游2个优秀案例成功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近日,世界旅游联盟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合作发布《2022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全国共入选50个案例。由苏州推荐的《江苏苏州市吴江区谢家路村:农文旅深度融合助力蚕丝之乡化茧成蝶》和《江苏苏州市吴中区旺山村:农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2个优秀案例被收录其中,成为全市乡村旅游建设发展的标兵。 http://wglj.suzhou.gov.cn/szwhgdhlyj/gzdt/202304/f193d502a0194203bee09596c8cf8b1d.shtml
5.乡村旅游巅峰案例湖南郴州东江湖景区,?旅游客源目的地市场推广模式传统,对旅行商依赖性强,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甲方诉求 ?各类项目提升; ?系统化员工培训; ?品牌打造与市场营销; ?景区日常经营、安全管理; ?景区设施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全力辅导东江湖风景旅游区的提质改造工作,成功创建AAAAA级景区和复核过关; https://3-v.net/zs-35-57-6290-zf.html
6.几个经典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结合的设计案例普罗旺斯规划设计上注重自然生态,尽量保存自然做工,在科学的范围内规划增加旅游相关基础设施。确保开发建设与自然的平衡。茶园主打茶文化的传播,并将此作为重点打造。 小结: 从以上几个经典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结合的设计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类型的成功项目打造要以农业为基础。农业是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旅融合发展的基本要素和https://www.szcyy.com/article/detail/nlrh.html
7.济宁龙湾湖乡村旅游入选“全球最佳减贫案例”济宁新闻网讯(通讯员 杜源源)近日,记者从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济宁申报的《乡村合伙人模式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案例成功入选第四届“全球最佳减贫案例”,为山东省文旅系统唯一入选案例,入选案例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宣传推广。 近年来,济宁坚持以文化赋能乡村发展、靠旅游推动乡村转型,聚焦“吃、住、行、游、购、娱”https://m.jnnews.tv/jining/p/2024-01/03/1024928.html
8.乡村振兴开发成功案例:乌村/莫干山乡村振兴服务网乡村振兴开发成功案例:乌村/莫干山 核心摘要: 乡村旅游民宿业发展背景城镇化程度达到一定规模后必定会走向乡村振兴的道路。城镇化导致的大量农村个人、集体闲置资源的利用是产品形成的外在动力。 乡村旅游民宿业发展背景城镇化程度达到一定规模后必定会走向乡村振兴的道路。城镇化导致的大量农村个人、集体闲置资源的利用是http://www.chinaxczxw.com/news_show.php?id=2162
9.国内乡村旅游成功案例我眼中的乡愁从田野里走出来的美好故事在这个美丽的春日里,我踏上了去往我童年记忆中最温暖的地方——我的家乡。随着列车缓缓驶入站台,窗外的景色一幕幕展开,青山绿水、古桥流水,仿佛时间静止了。我知道,这次旅行将带给我不仅仅是一段简单的旅程,而是一个重新发现和理解国内乡村旅游成功案例的机会。 抵达https://www.yyoud.cn/di-tan-huan-bao/584312.html
10.乡村旅游发展经典案例分析—袁家村袁家村为乡村名,在中国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市(现并入黄岛区)珠海街道、青岛市莱西市南野镇、青岛市平度市崔家集镇与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市洞桥镇均有同名乡村,但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各省市区政策、规划不同,在发展建设方面,各个“袁家村”存在差别。今天咱们分析一下袁家村。 http://www.cnldlh.com/a/news/hangyexinwen/2022/1025/2250.html
11.反思:乡村旅游成败案例剖析如果乡村发展到了到处都是人,到处都是房子,污水横流的地步,那么,乡村最核心的东西也就没有了,也就谈不上乡村旅游。 文章来源:青蓝文旅综合自光明日报《广西“长寿之乡”巴马困境:失败案例 再也不想去》、《乡村旅游开发失败案例反思:龙头村为何没有成为“袁家村”》等文章,图片来自网络。https://www.jianshu.com/p/65327e640977
12.乡村旅游案例澳大利亚天堂农庄20230611201044.pdf乡村旅游案例澳大利亚天堂农庄.pdf,澳大利亚 农庄 农庄(Paradise Country) 占地12 公顷,是一座用来表演的畜牧场,与华纳电 影世界和水上世界比邻,位于黄金海岸的Oxenford 区的一片广阔小山丘上,冲 浪者 以北21 公里,距离黄金海岸机场40 公里,布里斯班机场55 公里,交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0611/6113042153005143.shtm